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基 历代医论选1 >

第1章

中基 历代医论选1-第1章

小说: 中基 历代医论选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考书目
            中研现代腑脏治则
            中研现代经络病因
            中研古代资料
            绪论课件
            哲学课件
            气血津液课件
            脏腑课件
            经络课件
            形体课件
            病因课件
            发病课件
            病机课件
            养生治则课件你当前的位置:中研古代资料
                                      《中基》历代医论选(一)  
              
            三、时间、地区不同对人体的影响
            (一)、昼夜晨昏之中人体阳气的消长变化
            《灵枢·邪客》曰:“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二)、昼夜晨昏之中的邪正盛衰与病情变化关系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歧伯日:四时之气使然。……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所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曰:“考之中藏经曰: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阳虚则喜乱,阴虚则朝争。盖阳虚喜阳助,所以朝轻而暮重;阴虚喜阴助,所以朝重而暮轻。此言阴阳之虚也。若实邪之候,则与此相反。凡阳邪盛者,必朝重暮轻;阴邪盛者,必朝轻暮重,此阳逢阳旺,阴得阴强也。”
            《医贯·阴阳论》曰:“阳病则昼重而夜轻,阳气与病气交旺也;阴病则昼轻而夜重,阴气与病气交旺也。若夫阳虚病则昼轻,阴虚病则夜轻,阴阳各归其分也。”
              
            (三)、地区不同对人体及发病的影响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民嗜酸而食肘,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医学阶梯》曰:“善疗疾病者,必先别方土。方土分别,远迩高卑,而疾之盛衰、人之强弱因之矣。”
            《医学源流论·五方异治论》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
              
            四、阴阳属性
            (一)、阴阳属性归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静阳躁,……阳化气,阴成形,……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灵枢·阴阳系日月》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类经·阴阳类》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医贯·阴阳论》曰:“阴阳者,虚名也;水火者,实体也。”
            (二)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类经·阴阳类》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局方发挥》曰:“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
              
            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易传·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类经·阴阳类》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类经附翼·医易》曰:“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二)、阴阳互根互用
             唐·王冰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阳气根于阴,明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医贯·阴阳论》曰:“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阻则阳无以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类经附翼·求正录》曰:“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阻,非形无以载气也。”
            (三)、阴阳消长平衡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阳气微上,阴气微下……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四)阴阳相互转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灵枢·论疾诊尺》曰:“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阻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六、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金匾真言论》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跳三焦六腑皆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二)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素问·调经论》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
            《素问·阴阳别论》曰:“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曰:“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多言者为阳,无声者为阴;喜明者为阳,欲暗者为阴;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以脉而言,则浮大滑数之类皆阳也,沉微细涩之类皆阴也。”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灵枢·邪客》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病治阴,明病治阳。”
            王冰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2归纳药物的性能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医贯·阴阳论》曰:“神农尝药,按阴阳而分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威之辨。凡辛、甘者属阳,温、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酸、苦、威者属阴。”
            《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曰:“以药而言,则升散者为阳,敛降者为阴;辛热者为阳,苦寒者为阴;行气分者为阳,行血分者为阴;性动而走者为阳,性静而守者为阴。”
            七、五行归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南方生热,……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微,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中央生湿,……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吵,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西方生燥,……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优。”
            “北方生寒,……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尚书·洪范》曰:“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士爱稼稿。”
              
            八、五行生克制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