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57章

448-素问识-第57章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曰。夫从容之谓也。 
简按今从高注。 
x年少则求之于经x 张云。年少者。每忽风寒劳倦。所受在经。简按志以年长年少年壮。为长女中女少 
女。以为三阴之义。注义迂回。不可从。 
x夫浮而弦x 张云。肾脉宜沉。浮则阴虚。水以生木。弦则气泄。故为肾之不足也。简按仲景云。弦则 
为减。即此义也。 
x水道不行x 张云。精所以成形。所以化气。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故怯然少气也。 
x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x 吴云。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一脏不再伤。故三脏俱行。不在法也。张云。凡 
此皆一人之气。病在肾之一脏耳。即如上文雷公所问头痛者。以水亏火炎也。筋挛者。肾水不能养筋也。骨重 
者。肾主骨也。哕噫者。肾脉上贯肝膈。阴气逆也。腹满者。水邪侮土也。时惊者。肾藏志。志失则惊也。不 
嗜卧者。阴虚目不瞑也。病本于肾。而言三脏俱行。故非法也。志高义同。 
x三脏俱行x 简按行字。诸家无解。盖谓病之行也。 
x此何物也x 高云。此何故也。简按物训故。未见所据。 
x子所能治知亦众多x 吴云。帝言子所能者。治所知之病。亦众人之所称欤。张云。言子之所能。余亦 
知其多。但以此病为伤肺。则失之矣。简按张似是。 
x譬以鸿飞亦冲于天x 吴云。譬之鸿飞。亦常冲天。然有时而下。不常高尔。张云虽所之任意。而终莫 
能得其际。亦犹长空浩渺之难测耳。高云。粗工妄治而愈。是千虑一得。譬以鸿飞亦冲于天。简按张注似稍通。 
冲。 同。 
x化之冥冥x 马云。化字。恐当是托。世本讹也。吴云。变化于冥冥莫测之境。张同。志云。察造化之冥冥。 
x何必守经x 吴云。何必执守经常哉。 
x去胃外归阳明也x 吴云。去其胃腑。而外归阳明经也。 
x二火不胜三水x 吴云。二火。犹言二阳。谓胃也。三水。犹言三阴。谓脾也。言太阴之气。外归阳明。 
阳明不胜太阴。是以脉乱而失其常。常脉浮缓。今失而为浮大虚矣。高同。马张仍王。 
x由失以狂也x 简按孟子。王由足用为善。由。与犹通。王注本此。高为从之义。非是。 
x经脉傍绝x 张云。肺脏损坏。则治节不通。以致经脉有所偏绝。 
x是失吾过矣x 吴云。是失二字为句。 
x名曰诊轻x 吴张据太素。轻。作经。张云。明引形证。比量异同。以合从容之法。故名曰诊经。乃至 
道之所在也。马志高从王注。恐非。 

卷八
疏五过论篇第六十八
属性:马云。疏。陈也。内有五过。故名篇。吴云。篇内。论延医五过。为工者。宜疏远之。因以名篇。简按 
楚辞九歌。疏石兰兮为芳。注。疏。布陈也。马盖本于此。 
x闵闵乎x 吴云。玄远莫测之貌。高云。闵闵。忧之至也。帝叹道之远大幽深。而圣人之术。循经守 
数。事有五过四德。医工不可不知。故语雷公。以发明之。 
x论裁志意x 吴云。论裁人之志意。必有法则。张云。裁。度也。志云。当先度其志意之得失。 
x医事x 周礼医师职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x脱营x 卫生宝鉴。论脱营不治证。当参考。陈氏外科正 
宗云。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 
停结而成。其患多生面项之间。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 
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 
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此乃脱营之一证也。 
x五气留连x 马云。五气者。五脏之精气也。 
x洒酒然x 熊音。苏浪反。寒貌。 
x此亦治之一过也x 简按据下文例。亦字衍。 
x毁沮x 张云。沮。将鱼切。坏也。高云。沮。音殂。义通。毁沮。犹死亡也。 
x厥气上行满脉去形x 张云。厥气。逆气也。凡喜怒过度。而伤其精气者。皆能令人气厥逆而上行。气 
逆于脉。故满脉。精脱于中。故去形。阴阳应象大论。有此四句。 
x必以比类奇恒x 吴云。谓比量类例于奇异。及庸常之证也。高云。奇。异也。恒。常也。异于恒常之 
病。必比类相参。从容知之。 
x三常x 张云。即常贵贱。常贫富。常苦乐之义。 
x封君败伤x 吴云。谓尝封君。为事毁败。而中伤者。简按封君。乃封国之君。败伤。谓削除之类。追 
悔已往。以致病也。 
x故贵脱势x 吴云。故家贵族也。高云。故。犹昔也。故贵脱势。谓昔者身贵。今则脱势也。马义同。 
x不能动神x 吴云。医不能严戒其非。竦动其神。而令从命。外为柔和萎弱。至于乱失天常。 
x必知终始x 吴云。终始。谓今病及初病也。张云。谓原 
其始。要其终也。高云。必知经脉之终始。 
x有知余绪x 吴云。谓有知之后。诸凡余事也。张云。谓察其本知其末也。志云。谓更知灸刺补泻之绪 
端。高云。余绪者。经脉虚实之病也。简按今从张注。 
x当合男女x 吴云。谓男女气血不同。其脉与证。亦当符合也。张云。男女有阴阳之殊。脉色有逆顺之 
别。故必辨男女。而察其所合也。志云。谓针刺之要。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高云。当 
合男女而并论之。男女者。阴阳血气也。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此其义也。简按合字。义未稳妥。 
姑仍王注。 
x离绝菀结x 高云。或阴阳血气之离绝。或阴阳血气之郁结。简按此注似是。然与下文血气离守支矣。 
不如旧注为得。 
x尝富大伤x 张云。谓甚劳甚苦也。高云。如人尝富。一旦失之。则大伤其神魂。 
x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炅x 张云。故。旧也。言旧之所伤。有所败结。血气留薄不散。则郁而成热。 
归于阳分。故脓血蓄积。令人寒炅交作也。 
x从容人事x 张云。从容于人事。从容。周详也。 
x经道x 吴云。常道也。张同。高云。明经脉之道也。简按高注非。 
x诊必副矣x 吴云。副。全也。张云。副。称也。简按张本于广雅。 
x气内为宝x 张云。气内者。气之在内者也。即元气也。凡治病。当先求元气之强弱。元气既明。大意见矣。 
x过在表里x 张云。求元气之病。而无所得。然后察其过之在表在里以治之。 
x菀熟x 马吴张并作菀热。简按大奇论。菀熟。亦误。 
x痈发六腑x 志云。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谓菀热在内。而痈发于在外之皮肉间也。 
x与经相明x 吴云。经。谓经旨。圣道之所载也。张云。即下文上经下经之谓。上经下经。揆度奇恒。 
义见病能论。 
x五中x 吴云。五内也。 
x决以明堂审于终始x 马云。明堂部位之义。详见灵枢五色等篇。张云明堂。面鼻部位也。终始。灵枢 
篇名也。吴云。决。取正也。明堂。王者朝诸侯布政之所。人身腔之中。有天君主于其内。十二官分司守职。 
与王者向明布政之堂。居然无两。故谓明堂。终始。谓始病及今病也。志云。脏腑经脉之始。三阴三阳已绝之 
终。高云。经脉终始。简按张终始之解。吴明堂之释。并误。马云。按帝言五过四德。而今四德不具。亦公不 
复问。故帝未之答欤。马说如此。四德未详何义。而吴以治病之道。气内为宝以下。为一德。守数据治以下。 
为二德。诊病不审以下。为三德。上经下经以下。为四德。而张则以必知天地一节。为一德。五脏六腑雌雄一 
节。为二德。从容人事一节。为三德。审于部分一节。为四德。志高则并不言及。盖以经文不明显。其义难寻也。 

卷八
征四失论篇第六十九
属性:吴云。征。证也。篇内。证作医四失。故以名篇。志云。征者。惩创医之四失。 
x言以杂合耶x 吴云。谓杂采众说。而合之己意也。张云。杂合众说。而不能独断也。 
x外内相失x 吴云。外之病情。内之神志。两者相失。张云。以彼我之神不交。心手之用不应也。故 
时有疑惑。致乎危殆。 
x妄作离术x 宋本。离。作杂。马志高本同。吴云。离术。别术也。张同。简按今从宋本。 
x坐之浓薄x 张云。坐。处也。志云。薄浓。谓肌肉之浓薄。高本。坐。作土。注云。土。旧本作坐。 
今改。简按高本近是。 
x不明尺寸之论诊x 诸注。诊字接下句。是。吴云。千里之外。言其远也。尺寸人事。言其近也。谓世 
人求道于远。常驰骛于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近。无遑人事之浅也。志云。言世人多夸大其语。而不明寸尺之 
微。失寸尺之毫厘。而有千里之谬。盖人之日用事物。饮食起居。莫不有理。如失其和平。皆能为病。诊无人 
事之审。是忽近而图远也。 
x无人事x 张云。即前篇贵贱贫富。守数据治之谓。高云。谓昧昧以诊。不知人之病情也。 
x从容之葆x 志云。葆。宝同。言治诊之道。惟天理人事之为葆也。简按脉要精微论。虚静为保。甲乙。 
保。作宝。史记留侯世家注。史记珍宝字作葆。志注有所据。王训平。未详所本。马云。保同。吴云。草木丛 
生谓葆。(见燕世家注。)盖生机之不可遏者也。张云。葆。韬藏也。(庄子。齐物论。葆光之葆。)并于经 
旨未允当。今从志。 
x坐持寸口x 吴云。居然持寸口之脉。张云。若理数未明。而徒持寸口。则五脏之脉。且不能中。志删 
坐字。高云。坐。犹定也。持。即诊也。简按张释坐为徒。于文义为是。 
x诊不中五脉x 吴云。诊不中于五脏。百病所起始。以诊字以下十字为一句。张云。五脏之脉。且不能 
中。又焉知百病之所起。乃始知自怨其无术。而归咎于师传之未尽。简按张注为是。经脉别论。五脉气少。胃 
气不平。王注。五脏脉少。 
x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x 马志高。并受下句。志云。如不受师之传谕。不明道之体原。是以天道之 
明。而为晦矣。 

卷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
属性:x八极x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又天运。天有六极五常。音义。司马云。六极四方上下也。 
x青中主肝x 高云。在色为青。在中主肝。 
x且复侍坐x 诸本。且。作旦。当改。 
x一阳为游部x 张云。少阳在侧。前行则会于阳明。后行则会于太阳。出入于二阳之间。故曰游部。志 
云。游部者。游行于外内阴阳之间。外内皆有所居之部署。 
x此知五脏终始x 吴云。由表而入。则始太阳。次少阳。终阳明。由里而出。则始阳明。次少阳。终太 
阳。言五脏者。阳该阴也。张云。有阳则有阴。有表则有里。睹此三阳之义。则五脏之终始。可类求而知矣。 
x三阳为表x 张云。三阳。误也。当作三阴。三阴。太阴也。太阴为诸阴之表。故曰。三阴为表。按阴 
阳离合论曰。太阴为关。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师传篇曰。肺为之盖。脾者主为卫。是手足三阴。皆可言表 
也。下文所谓三阳三阴者。明列次序。本以释此。故此节。当为三阴无疑。王氏而下皆曰。三阳。太阳也。二 
阴。少阴也。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故曰。三阳为表。二阴为里。其说若是。然六经皆有表里。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