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55章

448-素问识-第55章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辨缪刺之术数也。 

卷八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属性:简按篇中。无问答之语。宜删论字。 
x阴痹x 志云。痹者。闭也。血气留着于皮肉筋骨之间为痛也。简按王以阴为寒。故根据痹论寒胜者为 
痛痹之义而释之。新校正。则以为王以痛为痹之通训。却非也。 
x狐疝风x 张云。滑。为阳邪有余。而病风者。热则生风 
也。疝者前阴少腹之病。男女五脏皆有之。狐之昼伏夜出。阴兽也。疝在厥阴。其出入上下不常。与狐相类。 
故曰狐疝风。此非外入之风。乃以肝邪为言也。高云。气病为疝。血病为积。滑主气盛。涩主少血。故厥阴脉 
滑。则病狐疝。又曰。风者。气动风生。风主气也。下文肺风脾风心风肾风肝风。皆气动风生之义。简按本脏 
篇云。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经脉篇云。肝所生病者。狐疝遗溺。而本篇系以风者。寿夭刚柔 
篇云。病在于阴者。谓之痹。病在于阳者。谓之风。凡脉滑为阳有余。今脉滑者。并以风称之。其义可知矣。 
陈氏三因方云。寒疝之气。注入 中。(按陈误以 为阴囊。故其言如此。)名曰狐疝。亦属 疝。葛氏伤寒 
直格云。狐疝。言狐者。疝气之变化。隐见往来不可测。如狐也。张注本于此。杨上善之解恐非。 
x隐轸x 马云。当作瘾疹。吴云。隐轸。即瘾疹。张同。简按释名。胗。展也。痒搔之捷展起也。乃知 
胗借而作轸。后世从 作疹也。马注误。厥阴为阴痹。为狐疝风。太阴为肉痹。为脾风疝。太阳为骨痹。为肾 
风疝。少阳为筋痹。为肝风疝。其理固明矣。而至少阴为皮痹。为肺气疝。阳明为脉痹。为心风疝者。则与常 
例异。盖此篇。以三阴三阳。单配乎五脏。故与他篇之例不同也。旧注。或以运气之义而释之。率不可从。 
x肺痹x 痹论云。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马云。肾为肺之子。其 
水上逆于肺母。故皮为肺之合。今肾有余。当病皮痹瘾疹。其病在表也。不足当为肺痹。其病在里也。 
x肺风疝x 大奇论云。肺脉沉搏。为肺疝。 
x病积溲血x 马云。其脉若滑。则当病肺风疝。外感之邪 
也。其脉若涩。则当病有积及溲血。内伤之邪也。张云。涩。为心血不足。故经滞而为积聚。血乱而为溲血也。 
x脾痹x 吴云。太阴湿土之气也。其气有余则湿胜。脾主肌肉。奠位乎中。故肉痹寒中。不足则土气 
弱。故病脾痹。简按痹论云。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所 
谓肌痹。即肉痹。 
x脾风疝x 马云。其脉若滑。则病脾风疝。外感之邪也。其脉若涩。则当有积。及心腹时满。内伤之 
邪也。张云。太阴脉滑。则土邪有余。脾风疝者。即 肿重坠之属。病在湿也。 
x脉痹x 马云。阳明者。足阳明胃经也。胃乃心之子。有余则病脉痹。以心主脉。脉主半表也。不足 
则病心痹。心主里也。简按吴张以阳明燥金之气。有余不足而释之。此运气家之言。不可借以解经也。 
x心痹x 痹论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 
干善噫。厥气上则恐。王注心下痹。恐非。 
x心风疝x 马云。其脉若滑。则病心风疝。外感之邪也。其脉若涩。则病积时善惊。内伤之邪也。简 
按脉要精微论云。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x肾痹x 痹论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x肾风疝x 马云。其脉若滑。则病肾风疝。外感之邪也。其脉若涩。则病积。时癫疾。内伤之邪也。 
x肝痹x 痹论云。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x肝风疝x 马云。其脉若滑。则病肝风疝。外感之邪也。 
其脉若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内伤之邪也。 
x人气在脉x 张云。春时天地气动。水泉流行。故人气亦在经脉。 
x溢入孙络x 吴。此下。增孙络二字。张云。夏时气盛。故溢入孙络。而充皮肤。所以人气在孙络。 
x内溢肌中x 马云。长夏者。六月建未之月。其气在肌肉者。正以长夏经脉络脉皆盛。内溢肌中。所以 
人气在肌肉也。 
x皮肤引急x 马云。秋气在皮肤者。正以秋时天气始收。人之腠理闭塞。皮肤引急。所以人气在皮肤也。 
x通于五脏x 高云。冬气之所以在骨髓者。盖以冬者气机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脏者。 
藏也。惟冬主藏。故通五脏。而冬气在骨髓。 
x不可为度x 志云。谓天有六淫之邪。而人有形层。六气之化也。如邪留于外。则为皮肉筋骨之痹。合 
于内。则为心肝脾肺之痹矣。如留于气分则为疝。留于血分则为积矣。如身中之阳盛则为热。虚寒则为寒矣。 
此皆吾身中阴阳之变化也。高云。四地主气。各有常度。至其变化也。不可为度。 
x辟除x 吴云。辟。音 。马云。辟。 同。 
x环逆x 马云。血气旋逆。吴云。血气环于经。即逆而上。为浮气也。志云。环逆者。逆其转环也。言 
血气之从经而络。从络而皮。从皮肤而复环转于肌中也。张云。血气环周。皆逆不相营运。故为喘满上气。按 
本篇。与前诊要经终论。义同文异。但彼分四时。此分五时。故有刺肌肉之谓。然本篇春夏冬三时。皆阙刺秋 
分皮肤等义。意者。以长夏近秋。故取肌肉。即所以刺秋分也。后仿此。简按张本于新校正。其说似傅会。然 
春夏冬。并阙刺秋分。亦可疑焉。 
x春刺筋骨x 高云。筋连于骨。故曰筋骨。 
x内着x 马云。着。着同。 
x内却x 吴云。令血气却弱。是以善恐。志云。血气虚。却于内矣。阳明脉虚。则恐如人将捕之。 
x血气上逆x 张云。夏刺冬分。则阴虚于内。阳胜于外。故令人血气逆而善怒。志云。夏气浮。长于 
上。而反逆之使下。则气郁不疏。而使人善怒也。上逆。当作下逆。简按今从旧文。 
x善忘x 吴云。心生脉。秋刺经脉。而虚其经。则经脉虚。而心气亦虚矣。故善忘。 
x气不外行x 张据全本。作气不卫外。注云。气虚不能卫外。气属阳。阳虚故卧不欲动。 
x令人目不明x 志云。盖五脏之精。皆注于目。而为之睛。冬者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血 
气内脱。则五脏皆虚。故令人目不明也。 
x大痹x 张云。当阳气伏藏之时。而刺其阳分。则阳气外泄。阳虚阴胜。故留为大痹。志云。大痹者。 
脏气虚。而邪痹于五脏也。 
x善忘x 吴云。阳气者。精则养神。今阳气竭绝。则神亡矣。故善忘。 
x与精相薄x 吴云。精。真气也。薄。邪正摩荡之名。 
x精气不转x 吴云。精气不变。张云。精气不致转变矣。志云。精气不逆回矣。高云。不转。内存也。 
简案转。恐薄之讹。 
x根据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x 吴。变下句。马高同。吴云。变。谓脏气变动为病也。马云。根据其脏之 
所变。以候知其死耳。高云。根据其脏之所变病。以候其动。候其动。而知其死也。张。候下句。志同。张云。 
见其变动之候。则识其伤在某脏。故可知其死期。简按据王注。变下句。为是。 

卷八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属性:马云。本篇前二节。论标本。后八节。论病传。故名篇。灵枢。以病本篇。论标本。以病传篇。论病之所 
传。分为二篇。其义全同。 
x病有标本刺有逆从x 马云。标者。病之后生。本者。病之先成。此乃病体之不同也。逆者。如病在 
本。而求之于标。病在标。而求之本。从者。如在本求本。在标求标。此乃治法之不同也。 
x必别阴阳x 马云。必别病在阴经阳经。吴同。张云。阴阳二字。所包者广。如经络时令。气血疾病。 
无所不在。 
x前后相应x 马云。前后者。背腹也。其经络互相为应。吴云。谓经穴前后。刺之气相应也。志云。 
有先病后病也。 
x逆从得施x 吴云。逆者反治。从者正治。得施。谓施治无失也。 
x标本相移x 马云。施逆从之法。以移标本之病。吴云。刺者。或取于标。或取于本。互相移易。 
x有逆取而得者x 吴云。言标本逆从之刺。各有所宜。治非一途取也。高云。有逆取而得者。即在本 
求标。在标求本也。有从取而得者。即在标求标。在本求本也。 
x正行无问x 马云。乃正行之法。而不必问之于人也。吴本。问。改作间。注云。标本得施。无间可 
议也。诸注同马义。 
x言一而知百病之害x 吴云。一者。本也。百者。标也。马云。言一病而遂知百病之害。高云。言一 
标本逆从。而知百病之害。 
x治得为从x 吴云。此释逆从二字之义。张云。得。相得 
也。犹言顺也。志云。如热与热相得。寒与寒相得也。高云。不知标本。治之相反。则为逆。识其标本。治之 
得宜。始为从。简按张注稳贴。 
x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x 马云。凡先生病。而后病势逆者。必先治其初病之为本。若先病势之逆。而后 
生他病者。则又以病势逆之为本。而先治之也。吴云。此二逆字。皆是呕逆。张云。有因病而致血气之逆者。 
有因逆而致变生之病者。有因寒热而生为病者。有因病而生为寒热者。但治其所因之本原。则后生之标病。可 
不治而自愈矣。 
x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x 灵枢。热。作病。滑云。此句。当作先病而后生热者治其标。盖以下文自 
有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之句矣。此误无疑。 
x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x 高云。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所以重其中土也。简按本。疑标误。泄者。脾 
胃虚败所致。故宜治其标。下文云。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其义自明。 
x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x 张云。诸病皆先治本。而惟中满者。先治其标。盖以中满为病。其邪在胃。 
胃者。脏腑之本也。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脏腑皆失其所禀。故先治此者。亦所以治本也。 
x人有客气有同气x 马云。盖以人之病气有二。病本不同。而彼此相传者。谓之客气。有二病之气。本 
相同类。而彼此相传者。谓之同气。简按全本。同。作司。似是。盖客气谓邪气。司气谓真气欤。 
x小大不利治其标x 本病篇。作小大便。下同。吴云。小大二便不利。危急之候也。虽为标。亦先治之。 
x病发而有余x 高云。病发而邪气有余。则本而标之。申 
明本而标之者。先治其邪气之本。后治正气之标。此治有余之法也。 
x谨察间甚x 吴云。间。差间也。甚。益甚也。张云。间者。言病之浅。甚者。言病之重也。 
x间者并行甚者独行x 张云。间者。言病之浅。甚者。言病之重也。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 
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高云。如邪正之有余不足。叠胜而相间者。则并行其治。并行者。补泻兼施。寒热互 
用也。如但邪气有余。但正气不足。而偏甚者。则独行其治。独行者。专补专泻。专寒专热也。 
x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x 吴。十三字。移于上文小大利治其本之下。是。 
x冬夜半夏日中x 张注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