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5章

448-素问识-第5章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而苟劳顿至于汗出。则非徒无益。或反以致他疾。不特于闭藏之时为不可。虽春夏发生长育之时亦不可。 
王太仆不悟本经舛漏。坚主冬不按跷。谓按跷则四时俱病。 
盖为纸上语所牵。而肆为臆说也。利害所系甚重。予于是乎有辨。简按李说反似肆为臆说。然其理固不可掩。 
故备录此。 
x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x 张云。人身之精。真阴也。为元气之本。精耗则阴虚。阴虚则阳邪易犯。故 
善病温。此正谓冬不按跷。则精气伏藏。阳不妄升。则春无温病。又何虑乎鼽衄颈项等病。简按伤寒论。太阳 
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程应旄注云。太阳初得之一日。即发热而渴。不恶寒者。因邪气早已内蓄。 
其外感于太阳。特其发端耳。其内蓄之热。固非一朝一夕矣。盖自冬不藏精而伤于寒。时肾阴已亏。一交春阳 
发动。即病未发。而周身经络。已莫非阳盛阴虚之气所布 。所云至春发为温病者。盖自其胚胎受之也。 
x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x 吴云。冬宜闭藏。失之则如上条所论。夏宜疏泄。逆之而汗不出。则暑邪 
内伏。遇秋风凄切。金寒火热。相战为疟。张云。以上二节。一言冬宜闭藏。一言夏宜疏泄。冬不藏精则病温。 
夏不汗泄则病疟。阴阳启闭。时气宜然。此举冬夏言。则春秋在其中矣。 
x此平人脉法也x 吴云。脉法。犹言诊法也。马云。此皆因时为病。脉亦宜知。乃平病患之脉法也。 
张云。脉法者。言经脉受邪之由然也。简按以上三说。并属曲解。新校正云。详此下义。与上文不相接。盖疑 
其有阙文者。良然。 
x平旦x 四书脉云。平者。中分之意。乃天地昼夜之平分也。(平明。平晓。义同。)说文。旦。明也。 
从日见一上。一。地也。简按顾炎武日知录云。平旦者。寅也。可疑。李云。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是。 
x黄昏x 月令广义云。日落。天地之色玄黄。而昏昏然也。又曰昏黄。简按日知录云。黄昏者。戌也。 
亦可疑。李云。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 
x合夜x 简按犹暮夜。言日暮而合于夜也。盖定昏之谓。(淮南子。日至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 
是谓定昏。)李云。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此乃以黄昏合夜为一。其以相去不远。均为酉刻也。马则为灵 
营卫生会篇所云合阴之义。然合阴即人定。(亥也)张则为子前。并不可从。 
x鸡鸣x 张云。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阳中之阳。李云。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简按国小绀珠日 
知录之类。并以丑为鸡鸣。今张李二氏。以子为鸡鸣者。因以一日分四时。而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 
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虽鸡未尝以子而鸣。然理固不得不然矣。 
x背为阳腹为阴x 张云。人身背腹阴阳。议论不一。有言前阳后阴者。如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 
也。有言前阴后阳者。如此节所谓背为阳腹为阴。是也。似乎相左。观邵子曰。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阴 
在南。阳在北。天阳在南。故日处之。地刚在北。故山处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高东南。然则老子所言。言天 
之象。故人之耳目口鼻动于前。所以应天。阳面南也。本经所言。言地之象。故人之脊骨肩背峙于后。所以应 
地。刚居北也。矧以形体言之。本为地象。故背为阳。腹为阴。而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也。天地阴阳之道。 
当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阴在西北。其义最精。燎然可见。简按程子曰。 
一身之上。百理具备。甚物是没底。背在上。故为阳。胸在下。故为阴。至如男女之生。已有此象。 
x膀胱三焦x 王引灵枢文。与宣明五气注同。今灵枢中无所考。本藏篇云。肾合三焦膀胱。本输篇云。 
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此与王所引义略同。(三焦详义。出五脏别论。) 
x冬病在阴夏病在阳x 高云。冬病在阴。肾也。下文云。阴中之阴。肾也。夏病在阳。心也。下文云。 
阳中之阳。心也。知冬病在阴。夏病在阳。则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矣。 
x春病在阴秋病在阳x 高云。春病在阴。肝也。下文云。阴中之阳。肝也。秋病在阳。肺也。下文云。 
阳中之阴。肺也。知春病在阴。秋病在阳。则知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矣。 
x雌雄x 张云。即牝牡之谓。吴云。五行皆有雌雄。如甲为雄。乙为雌。肝为雌。胆为雄也。志云。雌 
雄。脏腑也。 
x相输应也x 吴云。转输传送。而相应也。志云。输应。交相授受也。 
x收受x 吴云。五方之色。入通五脏。谓之收。五脏各藏其精。谓之受。张云。言同气相求。各有所归也。 
x东方青色入通于肝x 白虎通云。肝。木之精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叶。 
x开窍于目x 白虎通云。肝。目之为候。何。目能出泪。而不能纳物。木亦能出枝叶。不能有所内也。 
五行大义云。肝者。木脏也。木是东方显明之地。眼目亦光显照了。故通乎目。 
x其病发惊骇x 新校正。疑为衍文。是。据下文例。当云故病在头。 
x其味酸x 洪范。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郑注。木实之性。正义云。木生子实。其味多酸。五果之味 
虽殊。其为酸一也。是木实之性然也。月令。春云其味酸。是也。 
x其畜鸡x 五行大义云。郑玄云。鸡属木。此取其将旦而鸣近寅木。故又振羽翼。有阳性也。贾谊新 
书云。鸡。东方之牲也。 
x其谷麦x 月令郑注云。麦实有孚甲。属木。 
x上为岁星x 五行大义云。岁星。木之精。其位东方。主春。以其主岁。故名岁星。简按上。上声。 
x是以春气在头也x 坊本。气。误作风。简按据文例。当云知病之在筋。 
x其音角x 月令正义云。角。是扣木之声。汉律历志云。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 
x其数八x 月令郑注云。数者。五行佐天地生物成物之次也。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木生数三。成数八。但言八者。举 
其成数。正义云。按尚书洪范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故其次如是也。郑注易系辞云。 
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按原文此语再见。其一。此 
下有以益五行生之本句。)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 
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是郑氏之意。但言八者。 
举其成数者。金木水火。以成数为功。 
x是以知病之在筋也x 推余方之例。此八字系于错出。当在上为岁星之后。 
x其臭臊x 马云。礼月令。其臭膻。膻。与臊同。简按月令正义云。通于鼻者谓之臭。在口者谓之味。 
臭则气也。说文。臊。豕膏臭也。膻。羊气也。五行大义云。春物气与羊相类。 
x南方赤色入通于心x 白虎通云。心。火之精。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 
x开窍于耳x 汪昂云。耳为肾窍。然舌无窍。故心亦寄窍 
于耳。是以夜卧闻声。而心知也。简按此似曲说。而亦有理。 
x其味苦x 洪范。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月令。夏云其臭焦。其味苦。郑注。焦气之味。正义云。火性 
炎上。焚物则焦。焦是苦气。 
x其畜羊x 月令。春食麦与羊。郑注。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简按王云。言其未。非。 
x其谷黍x 志云。黍。糯小米也。性温而赤色。故为心之谷。简按五行大义云。黍。色赤性热。又云。 
黍。舒散属火。 
x上为荧惑星x 五行大义云。荧惑。火之精。其位南方。主夏。以其出入无常。故名荧惑。 
x是以知病之在脉也x 张云。心主血脉也。 
x其音征x 汉律历志云。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 
x中央黄色入通于脾x 张云。土王四季。位居中央。脾为属土之义。其气相通。简按白虎通云。脾。土 
之精。故脾象土色黄也。 
x故病在舌本x 志云。灵枢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是脾气之通于舌也。 
高云。灵枢经脉篇云。脾是动则病舌本强。故病在舌本。简按前文例。当云病在脊。 
x其味甘x 洪范。土爰稼穑。稼穑作甘。郑注。甘味生于百谷。正义谷。谷是土之所生。故甘为土之味 
也。月令云。其味甘。其臭香。是也。 
x其畜牛x 月令中央郑注。牛。土畜也。正义云。易。坤为牛。是牛属土也。简按王注牵强。 
x其谷稷x 张云。稷。小米也。粳者为稷。糯者为黍。为五谷之长。色黄属土。简按月令中央。食稷与 
牛。郑注。稷。 
五谷之长。 
x上是镇星x 五行大义云。镇星。土之精。其位中央。主四季。以其镇宿不移。故名镇星。汉天文志。 
填星中央。季夏土。 
x其音宫x 汉律历志云。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经。 
x其数五x 志云。五。土之生数也。土居五位之中。故独主于生数。简按沈括笔谈云。洪范五行。数 
自一至五。先儒谓之。此五行生数。各益以土数。以为成数。以谓五行非土不成。故水生一而成六。火生二而 
成七。木生三而成八。金生四而成九。土生五而成十。(简按此皇氏之说。见月令正义。云。此非郑义。今所 
不取。)唯黄帝素问。土生数五。成数亦五。盖水火木金。皆待土而成。土更无所待。故止一五而已。画而为 
图。其理可见。为之图者。设木于东。设金于西。火居南。水居北。土居中央。四方自为生数。各并中央之土。 
以为成数。土自居其位。更无所并。自然止有五数。盖土不须更待土而成也。合五行之数为五十。则大衍之数 
也。此亦有理。今考土举生数。而水火金木举成数者。不特本经已。礼月令亦然。沈氏何不及此。 
x其臭香x 五行大义云。元命苞曰。香者土之乡气。香为主也。许慎云。土得其中和之气。故香。 
x西方白色入通于肺x 白虎通云。肺。金之精。西方亦金成万物也。故象金色白。 
x开窍于鼻x 白虎通云。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 
雨则云消。鼻能出纳气也。 
x故病在背x 吴云。上言秋气者。病在背。 
x其味辛x 洪范。金曰从革。从革作辛。郑注。金之气。正义云。金之在火。别有腥气。非苦非酸。其 
味近辛。故辛为金之气味。月令。秋云其味辛。其臭腥。是也。 
x其畜马x 周礼六牲。马其一也。穆天子传。有献食马之文。郭璞注云。可以供厨膳者。 
x其谷稻x 志云。稻色白而秋成。故为肺之谷。(详出汤液醪醴。) 
x太白星x 五行大义云。太白。金之精。其位西方。主立秋。金色白。故曰太白。 
x其音商x 汉律历志云。商者。章也。物成章明也。 
x其臭腥x 五行大义云。西方杀气腥也。许慎云。未熟之气腥也。西方金之气象此。 
x北方黑色入通于肾x 白虎通云。肾。水之精。北方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