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46章

448-素问识-第46章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反者为病之词。 
x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x 吴云。空。上声。马云。大凡用针之法。右手持针。左手掐穴。方其入针泻实 
之时。则左手掐穴。开针空以泻之。及其去针补虚之时。则左手闭穴。闭针空以补之。张云。入实者。刺实也。 
入虚者。刺虚也。简按据上文。虚者。气出也。入虚。当是出虚。滑吴张志高。并作右手开针空。非也。当仍 
王及马注。 

卷六
针解篇第五十四
属性:马云。按灵枢。有九针十二原篇。而小针篇。正所以解九针十二原篇之针法。此篇与小针解篇。大同小 
异。故亦谓之针解篇。愚故以小针解篇之词。参入而释之。高本。篇。作论。盖以其有岐黄问答之语也。 
x菀陈x 马云。灵枢。作宛。郁也。张云。本经。宛菀通用。通作郁。 
x疾按之x 马云。此补法也。小针解云。徐而疾则实。言徐纳而疾出也。则以入针为徐。而不以出针 
为徐。与此解不同。 
x徐按之x 马云。此泻法也。小针解云。疾而徐则虚者。言疾纳徐出也。亦与此不同。 
x寒温气多少也x 吴云。寒为虚。温为实。气少为虚。气多为实。志云。言实与虚者。谓针下寒。而 
气少者。为虚。邪气已去也。针下热。而气多者。为实。正气已复也。 
x疾不可知也x 马云。其寒温多少。至疾而速。正恍惚于有无之间。真不可易知也。 
x知病先后也x 吴云。先后。有标本之辨。故察之。 
x工勿失其法x 马云。小针解曰。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 
言补者。 (音必。满貌。)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义与此亦异。 
x离其法也x 张云。粗工为离其法耳。 
x补泻之时x 甲乙。此下。有以针为之四字。九针十二原篇同。 
x与气开阖相合也x 马云。其针入之后。若针下气来。谓之开。可以迎而泻之。气过谓之阖。可以随而 
补之。针与气开阖相合也。简按此本于王注。诸家并同。 
x阴气隆至x 吴。此下。补针下寒三字。 
x知病之内外也x 马云。言病深则针深。病浅则针浅。分病之内外也。 
x深浅其候等也x 吴云。四肢孔穴。与胸背之孔穴。虽有远近不同。其浅深取气则一也。高云。深则远。 
浅则近。其候气之法。与深浅等。简按高注近是。 
x无邪下x 马云。邪。斜同。高云。十二原论云。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夫正指 
直刺。无针左右。是义无斜下也。 
x下膝三寸也x 本输篇云。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 骨外三里也。唯云膝下。似无准。千金云。 
在膝头骨节下三寸。资生云。犊鼻下三寸。 
x跗之x 新校正。据骨空论。作跗上。马张高并从其说。吴云。跗。拊误。拊。重按也。拊之者。以 
物重按于三里分也。盖三里趺阳。一脉相通。重按其三里。则趺阳之脉不动。其穴易辨。志云。跗之者。足跗 
上之冲阳脉也。简按马张吴虽改字不同。其意本于王义。今考唯云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而无按三里。 
则趺上之脉止之说。则不可从。疑是跗上脱低字。之上脱取字。灵邪气脏腑病形篇云。三里者。 
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而全本作低 。可以证也。 
x巨虚x 马云。巨虚上廉。张同。简按甲乙云。在三里下三寸。本输篇云。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 
明堂下经云。在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中。铜人。一名上巨虚。 
x下廉x 吴云。陷上为巨虚上廉。陷下为巨虚下廉。上下相去三寸。简按本输篇云。复下上廉三寸。为 
巨虚下廉。 
x帝曰余闻九针x 马云。此节。当与灵枢九针论第一节参看。 
x人脉应人x 吴云。内营外卫。人在气交之中之象也。张云。动静有期。盛衰有变。位于天地之中。人 
之象也。 
x人筋应时x 高云。人筋十二。足筋起于足指。手筋起于手指。手足为四肢。一如十二月分四时。故人 
筋应时。 
x合气x 简按新校正。引别本。气。作度。近是。 
x应野x 志云。阴阳应象大论云。地有九野。人有九窍。九野者。九州之分野也。人之三百六十五络。 
犹地之百川。流注通会于九州之间。 
x三百六十五节气x 小针解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子华子云。一身之为 
骨。凡三百有六十。精液之所朝夕也。由此观之。与三百六十五络。所指自异。 
x心意应八风x 此以下。至应之九。必有脱误。 
x应五音六律x 张云。发之多。齿之列。耳之聪。目之明。五声之抑扬清浊。皆纷纭不乱。各有条理。 
故应五音六律。志云。发齿耳目共六。齿又为六六之数。而发之数。不可数矣。律吕之数。推而广之。可千可 
万。而万之外。不可数矣。 
x应地x 吴云。人之十二脉。外合十二水。血以象阴。水之类也。气以 之。血以濡之。脉行而不已。 
水流而不息。 
是其应地者也。 
x人肝目应之九x 吴张以此六字。与下文二百二十三字。共为蠹简残缺。必有遗误。是也。志。至九 
窍三百六十五。为注释。高。以九之一字。连下为烂文。而注人肝目应之五字。并不可从。 

卷六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属性:高云。灵枢官针篇云。刺有十二节。刺节真邪论云。刺有五节。长。犹广也。所以广五节十二节之刺。 
故曰长刺节。高本。删论字。简按长者。触类而长之之长。(易系辞)高注为是。马吴以为长于刺法之义。误。 
x刺家不诊x 张云。善刺者。不必待诊。但听病者之言。则发无不中。此以得针之神者为言。非谓 
刺家概不必诊也。十二原篇又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其义为可知矣。 
x听病者言x 吴云。听病者其所苦。而刺之。 
x头疾痛x 高云。因病在头。卒然而痛也。 
x为藏针之x 马云。言头痛者。其病在脑。脑。即骨也。乃深入其针。如藏物然。张云。藏。言里 
也。即深入其针之谓。志云。藏。隐也。谓隐针而藏刺之也。盖头之皮肉最薄。易至于骨。故至骨而无伤骨。 
简按藏字未详。吴根据全本删之。似是。 
x上无伤骨肉及皮x 吴。上。作止。连上句。是。 
x皮者道也x 马云。皮乃经脉往来之路。不可伤也。简按王注是。 
x阴刺x 马云。按官针篇云。五曰阳刺。(灵枢。作扬。)阳刺者。正纳一。旁纳四。而浮之。以治寒 
气之博大者也。十曰阴刺。 
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足踝后。少阴也。今本篇阴刺之法。乃是阳刺。则阳误作阴。张高同。 
x大脏x 吴作本脏。注云。寒热之气深。而专于一脏者。求其本脏而刺之。简按马张并根据王为五脏。是。 
x脏会x 吴云。刺俞之迫脏者。以其为脏气所会集也。 
x与刺之要x 高本。寒热去下句。刺之下句。注云。止与刺者。中病即止之意。下凡言止者。皆止与刺 
也。无论阳刺阴刺。大要发针之时。贵浅出其血。以通络脉也。简按与字未妥。高注稍通。 
x血小者x 甲乙。作而一字。今从之。 
x深之x 马云。深。当作浅。吴云。腐肿。外肿也。大为阳毒。其患浅。小为阴毒。其患深。刺者亦视 
其小大深浅。而刺之也。张同。高云。多血。多脓血也。大痈多血。当浅刺之。小者。小痈也。痈小未溃。毒 
气在内。当深刺之。简按血小者三字。据甲乙。改作而一字。义自分明。不须费解。 
x皮HT x 马云。内经中。有应用肉旁者。每以骨旁代之。有应用骨旁者。每以肉旁代之。则HT 可作 
。左传桓公六年。随季梁谏追楚师。而公言牲 肥 。 亦肥意。皮 原非穴名。愚意自少腹之皮肥浓以下。 
尽其少腹内。取穴而止。张云。当作皮 。 。骨端也。盖谓足厥阴之章门期门二穴。皆在横皮肋骨之端也。 
及下至小腹而止者。如足阳明之天枢归来。足太阴之府舍冲门。足少阴之气穴四满。皆主奔豚积聚等病。吴亦 
作。注云。当是肋骨之端。大包穴之分。简按HT 。字书无所考。熊音。徒骨切。盖以为 字。( 。音突。) 
马说本此。志高并同。新校正。引释者。作皮 苦末反。今考卷末释音。光抹切。张注从之。 。集韵。骨端 
也。今仍张注。 
x两旁四椎间x 马云。乃手厥阴心包络之俞也。张高同。吴云。当是膏肓之穴处。志同。简按千金方。 
厥阴俞。在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甲乙不载。故王云。据经无俞。知古经无此穴。 
x髂 x 熊音。上口亚反。腰骨也。下力条反。诸注并根据王义云。居 穴也。简按髂。又作KT 。玉 
篇。腰骨也。王履小易赋云。腰当监骨之上兮。监骨下则尻椎可度。腰骨曰腽。(乌老切)腽上曰KT 。程序 
医彀云。尻上横者。为腰蓝骨。蓝骨上为腰骨。一名腽。(音袄)腽上为KT 。沈彤释骨云。 之上。挟脊十 
七节。至二十节起骨。曰腰髁骨。曰两踝。其旁临两股者。曰监骨。曰大骨。曰髂。今根据玉篇及王注。沈说为 
是。甲乙。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当作下字。误。)陷者中。 
x季胁肋间x 马引王注京门。作章门。志仍之。恐误。甲乙云。京门。在监骨下。(当作上字。误。) 
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 
x导腹中气x 吴云。导。引也。导引腹中热气。下入少腹。则病已也。 
x少腹两股间x 高云。冲门穴也。简按甲乙云。冲门上。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两端约文中。 
诸注不指言穴名。为肝肾穴者是。 
x腰髁骨间x 马本。无骨字。张云。凡腰中在后在侧之成片大骨。皆曰髁骨。在后者。足太阳之所行。 
在侧者。足少阳之所行。高云。背十三椎下外旁。肓门穴也。简按高注非是。 
x病起筋炅x 志云。筋舒而病起。筋热而病已。高云。刺之得宜。则病起筋热。病起筋热则病已。病 
已而止刺也。简按高注义通。吴删病起二字。 
x大分小分x 马云。气穴论曰。肉之大会为谷。则合谷阳谷等。为大分。肉之小会为溪。则解溪侠溪等。 
为小分。 
x痈发若变x 灵官针篇云。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吴云。变其常也。马云当发痈。而有他变也。 
x诸分且寒且热x 高云。病在诸阳脉。而且寒且热。则邪气乘于经脉矣。诸分而且寒且热。则邪气乘于 
分肉矣。分肉之邪。经脉之邪。两相交并。病名曰狂。简按上文且寒且热四字。疑衍。 
x名曰狂x 张云。且寒且热者。皆阳邪乱其血气。热极则生寒也。故病为狂。 
x岁一发不治x 张云。阴胜则为癫病。岁一发月一发者。气深道远。有宿本也。故不易治。月四五发者。 
暴疾耳。其来速其去亦速。此为可治者也。 
x其无寒者x 马云。若至于无寒。则为病已之兆。张云。若其无寒者。则癫疾亦有阳邪。或泻或补。当 
用针调之也。按甲乙经曰。刺诸分。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是乃言为阴证。 
x病风且寒且热x 马云。此即风论之所谓寒热证也。吴云。炅汗出者。寒去独热。而汗出也。数过。数 
次也。刺诸分理络脉者。贵乎多刺也。汗既出。而犹寒热。则邪盛而患深。非可以旦夕除者。必三日一刺。百 
日始已。 
x大风x 马云。即风论。及灵四时气篇。皆谓之疠也。疠。音癞。 
x刺肌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