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42章

448-素问识-第42章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按巢源云。瘕。假也。谓虚假可动也。又云。谓其有形。假而推移也。盖 瘕。分而言之。 。积也。瘕。 
聚也。然 积亦可称瘕。气厥论。 瘕。阴阳类论。血瘕。邪气脏腑病形篇。水瘕。水胀篇。石瘕。厥病篇。 
虫瘕。伤寒论。固瘕。神农本经。蛇瘕。仓公传。遗积瘕。蛲瘕之类。是也。说文云。瘕。女病也。盖根据于骨 
空论。女子带下瘕聚。误为此说耳。郭璞注山海经瘕疾云。虫病也。此亦因有虫瘕蛲瘕而言。并不可从。李氏 
必读云。瘕。遐也。历年遐远之谓也。历年遐远之病。岂止于瘕聚乎。 
x石水x 张云。此言水病之有阴阳也。吴云。沉。脉行肌肉之下也。石水者。水凝不流。结于少腹。 
其坚如石也。肾肝在下。居少腹之分。脉沉为在里。故肾肝俱沉。为石水之象。马云。水气凝结。如石之沉。 
故名为石水也。阴阳别论。有阴阳结邪。多阴少阳。名曰石水。小腹肿。灵邪气脏腑病形篇。有肾脉微大。为 
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睡睡然。上至胃脘。死不治。水胀篇。黄帝有石水之问。而岐伯无答。必有脱简。皆 
是积聚之类。简按金匮要略云。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尤怡注云。石水。水之聚而不行也。因阴之 
盛。而结于少腹。故沉而不喘。吴以为坚如石。误。(张氏 
医通云。肾肝并沉。为石水。真武汤主之。) 
x风水x 马云。蓄水冒风。发为肿胀。名曰风水。见评热论。水热穴论。灵论疾诊尺篇。张云。风水者。 
游行四体。浮泛于上也。 
x并小弦欲惊x 张云。肝肾并小。真阴虚也。小而兼弦。本邪胜也。气虚胆怯。故为欲惊。 
x皆为疝x 马云。或结于少腹。或结于睾丸。或结于睾丸之上下两旁。肾肝二脉经历之所。皆是也。 
积土以高硕者。曰山。疝有渐积之义。故名。简按说文云。疝。腹痛也。刘熙释名云。心痛曰疝。疝。诜也。 
先诜诜然上而痛也。又曰。疝。诜也。诜诜引小腹急痛。颜师古急就篇注云。疝。腹中气疾。上下引也。金匮 
要略云。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楼氏纲目云。疝名虽 
七。寒疝。即疝之总名也。 
x心疝x 高云。心脉搏滑急。则心气受邪。故为心疝。脉要精微论曰。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少腹 
当有形也。 
x肺疝x 志云。肺脉当浮。而反沉搏。是肺气逆聚于内。而为肺疝矣。高云。肺疝。气疝也。简按四时 
刺逆从论。肺风疝。有目无证。不可得而知。史仓公传云。气疝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巢源。气疝。 
乃七疝之一。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高以为气疝者。盖肺主气故也。 
x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x 志云。此言疝瘕之病。病三阴三阳之气。而见于脉也。子繇曰。瘕者。假也。 
假物而成有形。疝字。从山。有艮止高起之象。故病在三阳之气者为瘕。三阴之气者为疝。玉师曰。瘕。在肠 
胃之外。故三阳急。疝病五脏之气。故三阴急。马云。王注分瘕为血。疝为气者。未的当。知二病为气血相兼 
也。简按三阳三阴。据下文二阴 
二阳。王注为是。诸家亦仍王注。 
x二阴急为痫厥x 马云。二阴者。心也。其脉来急。正以心经受寒。寒与血搏。发而为痫为厥。志云。 
痫厥者。昏迷仆扑。卒不知人。简按痫厥。唯是痫病。志注为长。 
x二阳急为惊x 张云。木邪乘胃。故发为惊。阳明脉解篇曰。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是亦此义。○高本。以二阴以下十一字。移于前节若喑不治自已下。非。 
x为肠 久自已x 吴云。外鼓者。脉形向外而鼓也。外鼓。有出表之象。故不必危之。久当自止也。 
马云。此言心肝脾肾。皆为肠 。而有死生之分者。以脉与证验之也。肠 者。肠有所积。而下之也。然有下 
血者。(即今所谓失血。)有下白沫者。(即今所谓去积。)有下脓血者。(即今之所谓痢。)病在于肠。均 
谓之肠 也。简按高云。肠 。泄泻也。误。详见于通评虚实论。 
x肝脉小缓x 张云。肝脉急大。则邪盛难愈。今脉小缓。为邪轻易治也。 
x血温身热者死x 张云。肾居下部。其脉本沉。若小而搏。为阴气不足。而阳邪乘之。故为肠 下血。 
若其血温身热者。邪火有余。真阴丧败也。故当死。 
x心肝 x 高云。言心脉肝脉不和。而病肠 也。亦如肾脉之肠 下血也。志云。此承上文。而言阴 
血。盛者。虽受阳薄。尚为可治。盖重阴血以待阳也。夫心主生血。肝主藏血。是以心肝二脏。受阳盛之气。 
而为肠 者。亦下血。如二脏同病。则阴血盛。而可以对待阳邪。故尚为可治之证。简按诸家仍王义。志意略 
异。王注似妥。 
x皆鬲偏枯x 吴云。凡脉贵于中和。胃脉沉鼓涩。偏于阴也。外鼓大。偏于阳也。心脉小坚急。亦偏 
于阴也。鬲。阴阳闭绝也。偏枯。半身不用也。以其阴阳偏胜。故为证亦偏 
绝也。张云。胃为水谷之海。心为血脉之主。胃气既伤。血脉又病。故致上下痞鬲。半身偏枯也。简按马云。 
为膈证与偏枯。高改皆作背。并非。志云。鬲者。里之鬲肉。尤误。(张氏医通。赵以德云。胃与脾为表里。 
胃之阳虚。则内从于脾。从脾则脾之阴盛。故胃脉沉鼓涩。涩者。少血多气之诊也。胃之阳盛。则脾之阴虚。 
虚则不得与阳主内。反从其胃。越出部分。而鼓大于臂之外。大者。多气少血之候也。心者。元阳君主之宅。 
生血生脉。今因元阳不足阴寒乘之。故心脉小坚急。小者。阳不足。坚急者。阴寒之象也。夫心胃之三等脉见 
一。即为偏枯。心乃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乃谷气充天真之原。一有相失。则不能制其气。而宗气散。故分布 
不周。不周经脉则偏枯。不周五脏则喑。喑者。肾与包络内绝也。 
x男子发左女子发右x 张云。男子左为逆。右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此逆证也。志云。从内而 
发于外。故曰发。简按张注本于玉版论。为是。 
x不喑x 张云。若声不喑。舌可转。则虽逆于经。未甚于脏。乃为可治。而一月当起。若偏枯而喑者。 
肾气内竭而然。其病必甚。如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正以肾脉循喉咙。挟舌本故耳。简 
按王注。原于奇病论。重身九月而喑之义而释之。恐谬。 
x其从者x 张云。若男发于右。而不发于左。女发于左。而不发于右。皆谓之从。从。顺也。高云。 
玉版论要曰。男子右为从。女子左为从。其从者。谓男子发于右。女子发于左。不同于上文之发也。简按王注。 
左右互错。马吴志同。俱失经旨。 
x血衄x 甲乙。作衄血。张云。搏脉弦强。阴虚者最忌之。凡诸人血鼻衄之疾。其脉搏而身热。真阴 
脱败也。故当死。 
x悬钩浮x 张云。失血之证多阴虚。阴虚之脉多浮大。故悬钩而浮。乃其常脉。无足虑也。悬者。不 
高不下。不浮不 
沉。如物悬空之义。脉虽浮钩。而未失中和之气也。简按悬。乃悬空无根之象。钩浮。乃阳盛阴虚之候。(十 
五难云。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吕广注云。阳盛其脉来疾。阴虚脉去迟也。脉从下上。至寸口疾。还尺中迟。 
环曲如钩。)不似脉弦强而搏击于指。此乃亡血家之常脉。若释悬而为不浮不沉。则于钩浮之浮。其谓之何。 
吴既误。而张袭之耳。吴又以常脉。为平人不病常脉。更误。 
x如喘x 马云。喘者。气涌而不和。脉体如之。张云。如气之喘。言急促也。高云。喘。疾促不伦也。 
脉至如喘。失其常度。故名曰暴厥。申明暴厥者。一时昏愦。不知与人言。简按如。甲乙。作而。如而通用。 
(出于庄七年左传杜注。)下如数同。 
x浮合x 张云。此下。皆言死期也。高云。浮合于皮肤之上。如汤沸也。诸家根据王注。 
x予不足也x 熊音。予。与同。 
x微见x 马云。微之为言。仅也。吴云。始见也。言始见此脉。便期九十日死。若见之已久。则不必九 
十日矣。所以在九十日者。以时更季易。天道变。而人气从之也。志云。士宗曰。微。对显言。微现此脉。期 
以九十日而死。若显露之。不超时日矣。后之交漆。亦犹是也。高云。微于皮肤之上。见此数极之脉。中按求 
之。则不见也。故至九十日而死。经脉应月。一月一周。九十日者。三周也。简按士宗。即是高世 。前说似是。 
x予夺也x 吴云。夺。失也。 
x草干x 马云。心精被夺。火王于夏。犹有可支。至秋尽冬初。心气全衰。故曰草干而死。 
x如散叶x 吴云。飘零不定之状也。木遇金而负。遇秋而凋。故深秋则死。志云。飘零虚散之象。简 
按今甲乙。作丛棘。 
x省客x 吴云。省问之客。张云。或去或来也。塞者。或无而止。鼓者。或有而搏。是肾原不固。而无 
所主持也。 
x悬去枣华x 张云。枣华之候。初夏时也。悬者。华之开。去者。华之落。言于枣华开落之时。火王而 
水败。马云。悬去。犹俗云虚度也。吴移悬去于鼓字下。简按张注稳妥。 
x如丸泥x 张云。泥弹之状。坚强短涩之谓。志云。往来流利如珠。曰滑。如丸泥者。无滑动之象。 
x榆荚落x 张云。榆钱也。春深而落。木王之时。土败者死。马云。秋冬之交也。简按本草。苏颂云。 
榆三月生荚。李时珍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据此则张注为胜。 
x如横格x 张云。如横木之格于指下。长而且坚。是为木之真脏。而胆气之不足也。禾熟于秋。金令王 
也。故木败而死。简按说文。格。木长貌。王释格为木。盖本于此。若张注。为横木之格于指下。则木之义。 
于经文中无所取。不知其意果何如。(张注。全袭吴之误。) 
x如弦缕x 马云。如弓弦之缕。犹俗之所谓弦线也。主坚急不和。奇病论云。胞脉者。系于肾。盖妇人 
受胎之所。即胞络宫。张云。如弦之急。如缕之细。真元亏损之脉也。胞。子宫也。命门元阳之所聚也。胞之 
脉系于肾。肾之脉系舌本。胞气不足。当静而无言。今反善言。是阴气不张。而虚阳外见。时及下霜。虚阳消 
败而死矣。 
x如交漆x 马吴高并云。交。当作绞。志云。交。绞也。张云。如写漆之交。左右傍至。缠绵不清也。 
简按左右傍至也下。恐脱是其予不足也一句。故马云。脏腑俱虚。大体皆弱。吴云。阴阳乱也。志云。冲任之 
脉绝也。高云。复申明胞精不足之意。率属臆解。今甲乙。漆。作棘。 
x三十日死x 吴云。月魄之生死。以三十日为盈虚。故阴气衰者。不能过其期也。高云。经脉一周也。 
x少气味韭英而死x 马。以少气为句。注云太阳为三阳。三阳主于外。今精气不足。故浮鼓肌中。而欲 
出于外。其势不能入于阴也。主少气。正以脉涌则气乏也。韭有英时。冬尽春初也。水已亏极。安能至于盛春 
耶。张同。吴云。少气。气不足也。少味。液不足也。韭至长夏而英。长夏属土。太阳壬水之所畏也。故死。 
高云。气为阳。味为阴。太阳有寒热阴阳之气。太阳虚故少气味。英盛也。韭英。乃季春土王之时。韭英而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