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29章

448-素问识-第29章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膈中热x 甲乙。作胃中热。志云。胸中膈上。乃心肺之宫城。主胸中热者。泻肺热也。膈中热者。 
泻心热也。不曰心肺。而曰胸中膈中者。意言热在气分。而不干于脏真也。 
x荣在 也x 吴云。脊凡二十一椎。此独刺上之七椎。而不及其下者。盖以上之七惟。阳分也。故主 
热病。下之七椎。阴分也。所以主荣血。刺之则虚其阴。故曰荣在 也。有不可伤之意。张云。盖既取阳邪于 
上。仍当补阴于下。故曰。荣在 也。高云。荣为阴。主下。若荣血之热病。其穴在脊骨尽处。故曰荣在 也。 
简按此一句难通。诸注并不允。 
x项上三椎陷者中也x 张云。此取脊椎之大法也。项上三椎者。乃项骨三节。非脊椎也。三椎之下陷 
者中。方是第一节。穴名大椎。吴云。此风府穴也。言有取项上三椎者。则陷中为是。高云。申明三椎也。从 
项上数之。而为三椎也。下间者。椎下椎上陷者中也。盖大椎。乃脊骨之第一椎。从项上数之。则大椎为三椎。 
如是推之。诸椎皆得矣。志云。此言五脏之热。入于经荣者。当取之骨穴也。脊骨之尽处曰 。谓如取荣穴当 
在。而至项上之三椎陷者中而取之。简按此二句。义未太明。张高据王注而释。今姑从之。甲乙。陷上有骨 
字。背 篇云。背中大 。在杼骨之端。千金云。大椎。第一椎上陷中。外台同。云。杼骨之端。云第一椎。 
皆非项骨之谓。 
x牙车x 刘熙释名云。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或曰 车。凡系于车。皆取在下载上物也。 

卷四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属性:马云。首二节。论热病。故名篇。后二节。则论劳风肾风也。 
x阴阳交x 滑云。交。谓交错也。张云。以阳邪交入阴分。则阴气不守。故曰阴阳交。汪昂云。按 
五营运大论云。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盖言脉也。简按仓公传云。热病阴阳交者死。即是。 
x无俾也x 汪机云。愚谓谷气化为精。今不能食。则精无所俾益。高云。俾。补益也。简按俾。尔 
雅释诂云。使也。说文云。益也。王本于尔雅。汪高原于说文。并通。 
x病而留者x 简按新校正。引甲乙。作而热留者。今从之。 
x脉尚躁盛x 马云。按灵枢热病篇云。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又曰。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 
x三死x 马云。汗后辄复热。不能食者。一死。汗后脉尚躁盛者。二死。汗后反狂言失志者。三死。 
简按王以不胜其病为二死。考上文。此乃谓汗出而脉尚躁盛之证。故今从马义。志云。病而留者。一死也。胃 
气绝者。一死也。肾气绝者。一死也。胃气绝。肾气绝。上文所不言。此注非也。 
x风厥x 张云。按风厥之义不一。如本篇者。言太阳少阴病也。其在阴阳别论者。云。二阳一阴发病。 
名曰风厥。言胃与肝也。在五变篇者。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肉不坚。腠理疏也。高云。承上文汗出复热 
之死证。复举汗出烦满之病以问之。风为阳邪。性主开发。凡汗出而身发热者。风也。汗乃阴液。外出于阳。 
今汗出而心烦胸满不解者。乃阴竭阳虚。不相交济。是为厥也。此因风致汗。因汗致厥。病名曰风厥。简按仓 
公传云。风蹶胸满。过入其阳。阳气尽而阴气 
入。阴气入张。则寒气上。而热气下。故胸满汗出。与此少异。 
x巨阳主气x 志云。巨阳。太阳也。太阳之气主表。风为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则为病热。少 
阴与太阳。相为表里。阳热在上。则阴气从之。从之则为厥逆矣。 
x服汤x 张云。即脉度篇所谓虚者饮药以补之之意。简按药汤。古单谓之汤。华佗传。为汤下之。果 
下男形。是也。志云。以助水津之汗。似为白汤之谓。误也。 
x劳风x 张云。因劳伤风也。王氏曰。劳。谓肾劳也。此固一说。第劳之为病。所涉者多。恐不止于 
肾经耳。马云。细玩此节之辞。似为医经中之劳证。简按此一时劳而受风之证。未见劳证咳出青黄涕而愈者。 
则马注难凭。(巢源风热候云。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 
涕唾出。候之三日内。及五日内。不精明者。是也。七八日微有青黄脓涕。如弹丸大。从口鼻内出。为善也。 
若不出则伤肺。变咳嗽唾脓血也。即本节劳风也。本节劳风。张氏医通详论之。文繁不录。当参看。出咳嗽门。) 
叶文龄医学统旨云。劳风。即 之属。强上者。似角弓反张也。冥视者。目开不见物也。凡 病皆同不识人。 
或反视斜视也。治法当与 同。又王好古医垒元戎。以此证为肺痿。并误也。方具于圣济总录十三卷。 
x法在肺下x 吴云。其受邪由于肺下。盖四椎五椎六椎之间也。张同。 
x强上冥视x 简按脉解篇云。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王注。强上。谓头项禁强 
也。乃与此注同。马志从此。吴张根据杨义。恐非也。今千金。作弦上而目眩。盖冥视。即目眩之谓。 
x唾出如涕x 吴云。肺中津液。为风热蒸灼稠粘。故唾出若鼻中之涕。肺主皮毛。肺既受伤。则脏真 
之气。不足以充 
皮毛。故恶风而振寒也。张氏医通云。唾出若涕者。痰饮上溢之征也。简按古无痰字。此云唾出如涕。谓吐粘痰也。 
x以救俯仰x 吴云。肺下有风热。 胀。俯与仰皆不利。故必救其俯仰。 
x巨阳引精者x 吴云。巨阳与少阴肾为表里。肾者精之府。精。阴体也。不能自行。必巨阳之气引之。 
乃能施泄。故曰。巨阳引精。是为少壮人也。水足以济火。故三日可愈。中年者。精虽未竭。比之少壮则弱矣。 
故五日可愈。老年之人。天癸竭矣。故云不精。不精者。真阴衰败。不足以济火。故治之七日始愈。张云。风 
邪之病肺者。必由足太阳膀胱经风门肺俞等穴。内入于脏。太阳者。水之府。三阳之表也。故当引精上行。则 
风从咳散。若巨阳气盛。引精速者。应在三日。中年精衰者。应在五日。衰年不精者。应在七日。张氏医通。 
引下句云。治此证者。当急使巨阳之上引。恐非。 
x咳出青黄涕x 千金。涕上。有浓字。张云。当咳出青黄痰涕而愈。如下文者。即引精之谓。张璐云。 
大如弹丸者。乃久已支塞肺窍之结痰。见邪蓄之盛也。 
x若鼻中出x 千金。出下。有为善二字。王注蓄门。即喉屋上通鼻之窍门也。出灵营气篇。新校正失考。 
x不出则伤肺x 张云。咳涕不出。即今人所谓干咳嗽也。甚至金水枯竭。虚劳之候。故死。 
x肾风x 奇病论云。帝曰。有病 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 
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简按当与奇病论及风论参考。 
x面 然x 甲乙。然下。有肿字。吴云。 。肿也。张云。 。浮肿也。 然。失色貌。志高并云。 
肿貌。简按山海经。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黄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 。 
郭璞注云。 。肿也。可以证吴张之言矣。马及志则云。 者。足面也。盖以其与趺通也。而水热穴论云。上 
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则岂足趺之义乎。高则云。皮里内外曰 。此因误读水热穴论。行于皮肤。传为 肿 
之文。俱不可从。王注奇病论则云。 然。谓面目浮起。而色杂也。与此注少异。又注风论面 然浮肿。乃与 
本篇同。广韵。 。莫江切。病困。并与此不相涉。因疑 即庞。庞。又作 。奇病论 然。马本作庞。而考 
说文。 。石大貌。一曰。浓也。玉篇。大也。知是 然即 然。为肿大貌。其从 者。乃HT HT 之类。 
张注非也。 
x壅害于言x 吴云。面 然壅者。肾风并于上。而令壅塞也。故害于言。张云。壅。重浊不清也。 
病风则肾脉不利。故壅害于言语。简按王吴以壅字接上句。张则属下句。志高并仍此。今从张义。 
x可刺不x 马云。不。否同。 
x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x 马本。汗出。手热。各二字句。口干苦渴。四字句。张本。 
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各四字句。高同。志。汗出以下。各二字一句。吴本与原本同。简按张本似是。苦渴。 
盖谓口苦而渴。下文云。口苦舌干。 
x不能正偃x 吴云。偃。仰卧也。 
x风水x 张云。肾主水。风在肾经。即名风水。志云。病名风水者。因风而动其水也。高云。此肾风 
之病。肾受风邪。风行水涣。故病名曰风水。马云。风水之证。又见水热穴论。奇病论。论疾诊尺篇。简按本 
篇所谓风水者。乃因肾风误刺。而变之称。犹伤寒论。温病发汗身灼热者。名风温。与水热穴论等所论稍异。 
(水热穴论云。肾汗出。逢于风。传为 肿。本之肾。名曰风水。 
金匮要略云。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疼。恶风。又云。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x论在刺法中x 张云。水热穴论也。志高同。 
x邪之所凑x 说文。凑。水上人所会也。玉篇。竞进也。 
x上迫肺也x 病能篇云。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 
不得偃卧也。 
x卧则惊x 志云。胃络上通于心。阳气入阴。阴阳相薄。故惊恐也。高云。水气凌心也。 
x病本于胃x 张云。脾胃属土。所以制水。土弱则寒水反侮之。故腹中鸣。而食不下也。 
x身重难以行x 张云。胃主肌肉。其脉行于足。水气居于肉中。故身重不能行。 
x胞脉闭也x 张云。胞。即子宫。马云。愚观月事不来。似为妇人而论。然男子之肾风。诸证俱同。惟 
此一证。则有异耳。 

卷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属性:高云。调。调和也。逆调。逆其寒热水火荣卫之气。不调和也。寒热逆调。则为烦为痹。水火逆调。则 
为肉烁。为挛节。荣卫逆调。则为肉苛。脏气逆调。则为息喘也。 
x痹气x 圣济总录云。夫阳虚生外寒。阴盛生内寒。人身阴阳偏胜。则自生寒热。不必外伤于邪气也。 
痹气内寒者。以气痹而血不能运。阳虚而阴自胜也。故血凝泣而脉不通。其证。身寒如从水中出也。方出于二 
十卷中。吴云。痹气者。气不流畅。而痹着也。 
x如炙如火x 吴云。如炙。自苦其热。如薰炙也。如火。人探其热。如探火也。简按当从太素之文。下文同。 
x两阳相得x 马云。四肢属阳。风亦属阳。一逢风寒。两阳相得。张同。志云。四肢者。阳明之所主也。 
两阳。阳明也。两阳合明。故曰阳明。相得者。自相得而为热也。简按马注为是。 
x不能生长x 简按谷梁传云。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正此之义也。 
x内烁x 熊音。烁。书药反。 
x以水为事x 志云。肾气胜者。肾水之气胜也。以水为事者。膀胱之水胜也。谓其人水寒之气偏胜。简 
按马张仍王注。为纵欲之义。考文义恐不然。 
x肾脂枯不长x 高云。是人有寒者。平素肾气胜。肾气胜。则以水为事。故太阳阳气衰。太阳阳气衰。 
则为孤阴。孤阴不长。故肾脂枯不长。 
x一水不能胜两火x 高云。七字在下。误重于此。衍文也。简按此前注所未发。今从此。 
x肾孤脏也x 高云。寒甚至骨。宜冻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