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8-素问识 >

第19章

448-素问识-第19章

小说: 448-素问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知是解易即解惰。变易平常之义矣。滑云。一说作解极。谓懈倦之极也。未知何据。虞氏正传云。解者。 
肌肉解散。 者。筋不束。俗呼为砂病。内经名解 。实非真砂病也。此说亦太误。 
x安卧脉盛曰脱血x 马云。安卧者。不能起也。脉盛者。火愈炽也。火热则血妄行。故谓之脱血。高 
云。安卧。犹嗜卧。 
x尺涩脉滑谓之多汗x 吴云。尺部肌肤涩。是皮毛失其津液也。脉来滑。阴火盛也。阳盛阴虚。故为 
多汗。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简按王以脉为尺脉。张同。并误。 
x脉尺粗x 熊本。无脉字。吴同。当删。 
x谓之热中x 简按王注。谓下焦中也。非。马云。热气在腹。谓之热中也。 
x目裹微肿x 宋本。裹。作里。吴同。志高作内。并非。 
x胃疸x 简按疸。瘅同。即前篇所谓消中。后世所称中消渴也。马云。谷疸。志云。黄胆。并非。 
x面肿曰风x 马云。水证有兼风者。其面发肿。盖面为诸阳之会。风属阳。上先受之。故感于风者。 
面必先肿。不可误以为止于水也。评热论。水热穴论。论疾诊尺篇。皆名曰风水。王注以为胃风者非。及考风 
论。胃风之状。并无面肿之说。简按金匮要略云。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又云。腰以上肿。当发汗。 
x足胫肿曰水x 吴云。脾胃主湿。肾与膀胱主水。其脉皆行于足胫。故足胫肿者为水。简按金匮要略云。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x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x 赵府本。妊。作任。熊吴张并同。张云。心脉动甚者。血王而然。王 
启玄云云。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其说甚善。任。妊同。孕也。简按论疾诊尺亦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 
者妊子。知是全本作足少阴者。未为得。王以动为厥厥动摇之动脉。马以妊子为男子。皆误。 
x未有脏形x 马云。未有正脏之脉相形。而他脏之脉反见。春夏脉宜浮大。今反沉细而瘦。秋冬脉宜 
沉细。今反浮大而肥。此即所谓逆四时也。玉机真脏论云。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脉浮大。名曰逆 
四时。与此义同。志云。未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之脏形。简按吴张为真脏之脉形。非。 
x命曰反四时也x 吴删四时二字。马云。是皆难治之证。犹脉之反四时也。王注为衍文。殊不知古人 
以彼形此。则未必非取譬之意。(王注。当是新校正。)简按马注似傅会。 
x肝不弦肾不石也x 张云。人生所赖者水谷。故胃气以水谷为本。而五脏又以胃气为本。若脉无胃气。 
而真脏之脉独见者死。即前篇所谓但弦无胃。但石无胃之类。是也。然但弦但石。虽为真脏。若肝无气则不弦。 
肾无气则不石。亦由五脏不得胃气而然。与真脏无胃者等耳。志云。弦钩毛石。胃气所生之真象也。真象见者。 
谓胃气已绝。故死。然五脏之真象。乃胃腑精气之所生。精气绝。则肝不弦。肾不石。而又带钩弹石之死脉见 
矣。高云。至春而肝不微弦。至冬而肾不微石也。简按高仍王义。近是。谢缙翁及袁表校本脉经。作肝但弦。 
心但钩。脾但弱。肺但毛。肾但石也。未知据何本。 
x太阳脉至x 张云。此言人之脉气。必随天地阴阳之化。而为之卷舒也。太阳之气。王于谷雨后六十 
日。是时阳气太盛。故其脉洪大而长也。马云。按王注扁鹊脉法。亦后世假托之言耳。(王注。当是新校正。) 
简按新校正扁鹊脉法。出于脉经。吕广说。出于七难注。太阳脉云云八字。吴本移于阳明后。仿于七难之例也。 
x少阳脉至x 张云。少阳之气。王于冬至后六十日。是时阳气尚微。阴气未退。故长数为阳。疏短为 
阴。而进退未定也。 
x阳明脉至x 张云。阳明之气。王于雨水后六十日。是时阳气未盛。阴气尚存。故脉虽浮大。而仍兼 
短也。此论但言三阳。而不及三阴。诸家疑为古文脱简者。是也。及阅七难所载。则阴阳俱全。三阳与此皆同。 
至。谓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三阴三阳之辨。乃气令必然之理。 
盖阴阳有更变。脉必随于时也。 
x琅 x 张云。符瑞图曰。玉而有光者。说文曰。琅 似珠。简按禹贡。厥贡惟球琳琅 。孔传。琅 
。石而似珠。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 琳琅 焉。郭注。琅 。状如珠也。山海经曰。昆仑山。 
有琅 。附。李时珍云。在山为琅 。在水为珊瑚。 
x微曲x 汪机云。偃曲。乃略近低陷之意。数至之中。而有一至似低陷。不应指也。张云。喘喘连属。 
急促相仍也。其中微曲。即钩多胃少之义。吴云。不能如循琅 之滑利矣。 
x前曲后居x 吴本。居。作倨。张云。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 
如持革带之钩。 
而全失充和之气。是但钩无胃也。故曰心死。简按丁德用注十五难云。后居。倨而不动。劲有故曰死也。王注 
居为不动。盖读为倨。故吴直改之。倨。踞同。汉书。高祖箕踞。张耳传。作箕倨。踞。蹲也。故为不动之义。 
x厌厌聂聂x 吴云。翩翻之状。浮薄而流利也。马云。恬静之意。 
x如落榆荚x 十五难。落。作循。荚。作叶。甲乙同。马云。轻虚以浮之意。张云。轻浮和缓貌。即微 
毛之义也。李时珍云。榆有数十种。荚榆。其木甚高硕。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 
串。俗呼榆钱。后方生叶。 
x不上不下如循鸡羽x 吴云。不上下。则非厌厌聂聂翩翻流利之形矣。如循鸡羽。涩而难也。高云。如 
循鸡羽。极轻极虚。不若榆荚之落也。马云。鸡羽两旁虽虚。而中央颇有坚意。所以谓之病也。简按玉机真脏 
论。秋病脉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王注盖本于此。而马衍其义。 
x如风吹毛x 简按毛。草也。左传隐三年。涧溪沼 之毛。丁德用十五难注云。风吹毛者。飘腾不定。 
无归之象。 
x招招x 马云。招。迢同。迢迢然。长竿末梢。最为软弱。揭之则似弦而甚和。所以谓之平也。张云。 
揭。高举也。高揭长竿。梢必柔软。即和缓弦长之义。招招。犹迢迢。吴意同。志云。以手相呼曰招。招招。 
乍伏之象。高云。柔和而起伏也。简按集韵。迢迢。高貌。义难叶。志注本于诗邶风招招舟子之疏。尤得其解。 
x急益劲x 甲乙。脉经。急下。有而字。 
x和柔相离如鸡践地x 张云。和柔。雍容不迫也。相离。 
匀净分明也。如鸡践地。从容轻缓也。此即充和之气。亦微软弱之义。是为脾之平脉。 
x实而盈数如鸡举足x 张云。实而盈数。强急不和也。如鸡举足。轻疾不缓也。前篇言弱多胃少。此言 
实而盈数。皆失中和之气。故曰脾病。汪机云。鸡践地。形容其轻而缓也。如鸡举足。言如鸡走之举足。形容 
脉来实而数也。践地与举足不同。践地。是鸡不惊而徐行也。举足。是被惊时疾行也。况实数与轻缓相反。彼 
此对看。尤见明白。难经以此为心病。志云。鸡足有四爪。践地极和缓。形容脾土之灌溉四脏。鸡举足。拳而 
收敛。不能灌溉于四脏也。简按汪志并凿。 
x如鸟之喙x 宋本。鸟。作乌。甲乙同。张云。喙。音诲。嘴也。 
x如鸟之距x 张云。距。权与切。鸡足钩距也。 
x如屋之漏如水之流x 脉经。流。作陷。张云。如屋之漏。点滴无伦也。如水之流。去而不反也。是皆 
脾气绝。而怪脉见。 
x如钩x 张云。冬脉沉石。故按之而坚。若过于石。则沉伏不振矣。故必喘喘累累。如心之钩。阴中 
藏阳。而得微石之义。莫善昌云。琅 。石之美者。钩。乃心之脉也。心脉如循琅 。肾脉如钩者。心肾水火 
之气。互相交济者也。 
x如引葛x 马云。葛根相附。而引之不接。按之大坚。则石而不和。所以谓之病也。张云。坚搏牵连 
也。高云。如引葛藤之上延。散而且蔓。不若钩之有本矣。 
x如夺索x 吴云。两人争夺其索。引长而坚劲也。志云。如引葛。而更坚劲矣。 
x辟辟如弹石x 高云。辟辟。来去不伦也。如弹石。圆硬不软也。此但石无胃。故曰肾死。张云。难 
经十五难所载。 
平病死脉。视之本经。异同颠倒。意者其必有误。或别有所谓耶。且难经之义。原出本论。学人当以本经为主。 
○高本。上文肝见庚辛死云云三十二字。移于如弹石曰肾死之后。似文脉顺承。 

卷三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属性:马云。第六节。有曰名曰玉机。内又论真脏脉。故名篇。 
x春肝如弦x 肝。诸本作脉。当改。下同。 
x善忘x 志云。经曰。气并于上。乱而喜忘。高云。肝脉太过。则令人善忘。伤寒论云。本有久瘀血。 
故令喜忘。简按马吴张仍王注。作善怒。是。 
x巅疾x 甲乙。作癫疾。(详义。见于脉要精微。) 
x其气来不盛去反盛x 张云。言来则不足。去则有余。即消多长少之意。故扁鹊于春肝夏心秋肺冬 
肾。皆以实强为太过。病在外。虚微为不及。病在内。辞虽异。而意则同也。简按新校正引难经文。谓与素问 
不同。故张有此说。 
x肤痛为浸淫x 甲乙。肤。作骨。非。吴云。浸淫。热不得去。浸渍而淫。邪热渐深之名。今之蒸热 
不已。是也。简按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 之末。浸淫溪谷。汉书五王传师古注。浸淫。犹渐染也。 
当从王义。志云。浸淫。肤受之疮。火热盛也。此据金匮浸淫疮为解。亦非。 
x气泄x 张云。心气不足而烦。心虚阳侵肺而咳唾。下为不固而气泄。高云。气泄。后气下泄也。 
x中央坚两旁虚x 吴云。中央坚。浮而中坚也。张同。简按何氏医碥云。虚。犹散也。惟两旁散。而 
中央不散。与上所谓去散者异矣。 
x愠愠然x 脉经。作温温。熊音。愠愠。音 。含怒意。 
马云。不舒畅也。简按盖此方书所谓背膊倦闷之谓。吴张并云。悲郁貌。非。 
x下闻病音x 张云。谓喘息则喉下有声也。志云。虚气下逆。则闻呻吟之病音。吴。下。改及字。简按 
下字不稳。姑从张义。 
x沉以抟故曰营x 抟。当作搏。诸本作搏。注同。吴云。营。营垒之营。兵之守者也。冬至闭藏。脉来 
沉石。如营兵之守也。马张并同。简按王注如营动。未详。高本。搏。作抟。云。抟。聚也。误。 
x其去如数x 吴云。其实未数也。盖往来急疾。类于数耳。张云。动止疾促。营之不及也。盖数本属热。 
而此真阴亏损之脉。亦必紧数。然愈虚则愈数。原非阳强实热之数。故云如数。则辨析之意深矣。 
x心悬如病饥x 张云。真阴虚。则心肾不交。故令人心悬而怯。如病饥也。 
x x 释音。音蒸。熊本作眇。音亡沼反。一目小也。误。马。吴。音缈。张。音秒。甲乙注。音停。 
通雅云。今唐韵。韵会。字汇。日月灯。皆遗 字。当音渺。 
x小便变x 甲乙变下。有黄赤二字。张云。变者。谓或黄或赤。或为遗淋。或为癃闭之类。由肾水不足而然。 
x逆从之变异也x 马云。循四时之序。谓之曰从。其有过与不及。而为诸病者。谓之曰逆。吴云。脉逆 
其顺。则变异为病。高同。 
x如鸟之喙x 新校正云。喙。别本作啄。简按难经。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