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 >

第4章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第4章

小说: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较严重的患者,第一天来接受矫治时,几乎每句话都口吃,后来,在全班面前说了近五分钟的话,只发生了一个字明显的口吃。发言完了后问他口吃好了多少?回答说:“好什么!你们没听到我刚才口吃吗?”有一点云彩就不是晴天,这样对待口吃能期望根治吗?这个人只能说口吃现象几乎没有了,而口吃病没好。
 8。难发音。  大部分的口吃患者都有几个感到特别难发的音; 每个口吃者的难发音也不完全一样。 如你感到难发的字; 他或许不觉得难发; 他的难发音你可能觉得好发。 虽说某个字是难发音; 但和它下面接一个什么字也有关系; 例如说〃南京〃两字口吃的人;说〃南通〃时却可以畅通无阻。 难发音在一个词的第一个字上难发; 如果出现在第二个字上就不难发; 如说〃倍数〃时口吃; 说〃几倍〃时就不口吃。难发音是对这个字过份注意所引起的。并非发音器官对这个难发音有什么缺陷。偶然一次说某字发生了口吃;就对这个字注意起来; 当下一次口吃时; 对这个字就更加注意起来。 在反复口吃的过程中强化了难发的体验;对这种情况注意就会更执著; 难发也就固定下来了。 朗读课文时看到下一行有一个难发音; 就害怕起来;自我暗示地认为又要口吃了; 不敢换气; 加快速度往下读; 想把这个难发音带过去; 哪知读到这个字时非卡住不可。 那么把自己所有的难发音一个一个写出来多练练好不好呢? 不好。 多练就等于多告诉自己这个字难发; 越练对它的注意就越执著。 有个患者把发言稿上的难发音画上记号; 多次练习; 到发言时所有打上记号的字都口吃了。

有一个患者本来没有多少难发音; 听别的患者说这个字难发; 那个字难发; 没过两天; 这些字都变成他的难发音了。 还有一个患者想弄清自己有多少难发音; 就拿出一本字典; 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翻过去; 逐字试验琢磨; 翻到〃大〃字时; 说几遍〃大〃; 越说越觉得吃力; 看到〃小〃字时说几遍〃小〃; 也如此吃力; 从此〃大〃 〃小〃 两个字都真的变成难发音了。  本来只有一个〃倍〃字难发; 在字典里找到与〃倍〃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如〃贝〃; 〃背〃; 〃臂〃〃杯〃 〃备〃 等都难发起来了。 一本字典翻完; 难发音翻了好几倍; 口吃也加重了几倍。 读者以为作者是在开玩笑? 不! 口吃患者会相信确有其事的。 所以; 已经知道自己有几个难发音也就算了; 不知道的就不必再多琢磨了。
有一个患者别人问他哪个字难发? 他回答说不知道; 也不需要知道。 需要我说话的时候; 不管难发不难发; 掌握发音法张嘴就说。 这才是患者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六。 在〃说话〃中冲破怕。

口吃患者都有怕口吃的恐惧不安的心理,怕的程度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更是难以理解的。因怕口吃就想办法逃避说话,明明是找自己的传呼电话,却慌说自己不在家;妈妈叫买东西,出去转了一转回家骗妈妈说卖完了;课堂里被老师提问时就装不懂。

患者宁愿多做一些繁重的劳动也不愿多说一句话。他们对说话极不感兴趣,虽然心里也很羡慕那些说话流利的人,自己很想也能那样流利地说话,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口吃,就好象得了严重的“缄默症”,甚至连张嘴这个动作也不需要了。在他们的头脑里种下了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不可能说话流利,因此,在任何时候尽量避免张口说话。
    口吃患者决不是每说话必口吃,他们也有不口吃的时候,例如自己以为只有他一个人时,或者瞬间下意识地忘记还有别人存在的情况下,小声耳语时,身体极度疲惫,发高烧,动手术后,不拘形式地随意说话时,齐声朗读时,模仿别人说话而没有注意到自己有口吃时,读说谐韵或韵律强弱起伏的打油诗和舞台道白时,打着拍子说话时等肌肉极度松弛时,都可以不口吃。这些不口吃的事实证明,口吃患者都具有说话流畅的能力,可是这个能力往往被怕口吃的心情和不可能流畅说话的信念掩盖起来了。

口吃病者说话时故意采取避讳的态度。 想说不敢说; 不说又需要说; 酝酿感情; 压制恐惧; 等不怕了再说话; 调整说话; 培养信心; 等有把握不口吃了再张口; 这是永远等不来的; 必须结束这种感情游戏。患者必须勇敢的张嘴说话;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随心所欲的说; 这就是平常心; 也就是患者应该采取的主观态度。在说话中你就会体验到: 口吃的预期恐惧并不能妨碍你的说话; 即使带着口吃; 同样也能完成说话目的; 也能体验到:  你在说话中冲破了怕; 心情为之大变; 可打开一个新的境界。
    再一次奉劝患者们不能再徘徊于怕口吃而不敢说话; 必须采取怕口吃而敢于说话的态度; 这个敢于说话只有在说话实践中才能获得。 只凭思想上的想象是虚做的; 决不会有真正的勇气。
   【问题】:

1。能从道理上; 行动上; 和感情上接受发音法吗?

2。能理解〃口吃矫正不是口才训练〃吗?

3。说话快是优点吗?

4。用发音法说话觉得别扭吗? 怎么办?
5。我胆子太小; 不敢说话怎么办?
6。为什么要矫枉过正?

7。 别人对发音法有什么反映? 你怎么对待这些反映?
8。 在紧急情况下; 如着火; 老太太就要被汽车撞上等紧急情况下; 用发音法说话来不及怎么办?

口吃病治疗讲义(第二册)

(本套《讲义》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张景晖和张长江所有,严禁利用本套《讲义》非法从事盈利性活动)

    【这几册讲义是本人1988年在上海接受治疗后,张景晖教授邮寄给我的,最近经过自己一字一句的把它们搬到电脑上,再传到网上,以食读者。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少的错字,还望大家原谅。这套《讲义》共三册(可惜第一册发音法已丢失,只有第二、三、四册)如果读者觉得有些启迪和帮助,请感谢中国口吃界先驱张景晖老师,这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心血。另外,欢迎读者转载,但敬请读者诸君尊重我的劳动,标明原文载网址和原作者的名字。谢谢了!】

张景晖疗法

   《讲义I》讲述了“发音法”,要求患者扎实地练好发音法的基本功,并把它贯彻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进行言语训练。如若按照《讲义I》指出的方向坚持锻炼,口吃现象一定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从患者们的来信中也得到了证实。不过,发音法的言语训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治标的手段,不管你口吃现象减轻减少到什么程度,甚至减少到零,一点也不口吃了,我们也不认为你的口吃病已经好了,因为你”心”上的那块病还没好。口吃病的病根在哪里?它不在“嘴”上,而在“心”上,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是百分之百的心因性疾病,是由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疾病,口吃现象是由心理因素制约的。如果只是运用各种治标手段即使所谓有效也是暂时的,不把这块心病治好“几次口吃一来就要全线崩溃”。

    《讲义Ⅱ》里我们要讲述“张景晖疗法”,它是根治口吃病的唯一正确途径。目前世界上,心理治疗的派系很多,为了区别于其他心理疗法,所以我们称之为“张景晖疗法”。什么是张景晖疗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服从自然”。希望患者们在坚持运用发音法进行言语训练的同时,认真学习张景晖疗法,领悟张景晖疗法,无保留地接受张景晖疗法。

    请看患者的一段日记:“几天来张医师剖析了口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一个个生动而现实的“故事”,滑稽而维妙的实例,不由人不捧腹大笑。使我想起言艺术大师侯宝林,侯大师的艺术是在笑中给人以启迪,使人省悟;张医师的讲课艺术也同样在笑中给患者的病态心理以无情的鞭挞;侯大师也是医师,张医师也是大师,他们既是同工异曲,又是异工同曲,听张医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不过,如果只是棒腹而棒腹,岂不辜负了张医师的一片苦心!他讲的完全符合患者心理,好像每一句话都在讲我,是我的再现,值得注意的是在笑过之余,还要回味三思”。请注意这段日记的最后一句--回味三思。不能听过之后哈哈一笑,拉倒,必须细细琢磨,反复思考,三悟三省,悟出摆脱心理纠缠的真谛,从中解脱出来。

  通过讲义进行自我矫治,当然没有参加门诊治疗亲自听课效果好,这是无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上。前面一段患者日记里提到了侯宝林大师,如把侯宝林的相声段子一字不漏地写出来看,远不亲临现场听,表情,动作、言语、艺术等在文字里表现不出来的,听起来一动,富有感染力,更能扣动听众的心。何况我们讲课的许多内容又无法编制进讲义。不过,张景晖疗法的基本思想还是编写进去了,请患者首先把自己客观化起来,完全研究的态度学习张景晖疗法,认识它,理解它,然后再与自己联系起来进一步接受它。

一、心病心药治

  过去许多人试图用药物、手术、气功和针灸等疗法来治疗口吃,因口吃病不是发音器官的病变,这些疗法当然无效。虽有个别患者吃了几剂药打了几次针灸,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一时觉得有些好转,但很快又恢复原状,原因是这些疗法没有触及口吃病的病源,决不能期望根治。十九世纪中叶,不少学者重演了舌部的手术疗法,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1841年一年间,在法国施行了近200例,到了年终作试验的人们发出了警告,果断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相信和追求这种错误的方法。

    那么,这些疗法作为辅助疗法配合一下好不好呢?没有意义,或许反而有害。因为不仅这些疗法本身没有意义,配合了这些疗法以后,病人就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些疗法上,本来就具有固执癖的患者对接受张景晖疗法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也冲淡了言语训练的积极性。

    现今,世人都认为口吃是一种习惯,都把口吃当作习惯来治。甚至连医学书上也是如此。绝大部分患者自述,他们是小时候学别人的口吃学来的,学来学去,日久成为习惯,想改也改不过来了,恨自己为什么小时候这么不懂事,什么不好学偏偏学口吃,懊悔莫及。果真如此吗?想我们读书时,大部分班里都有几个“结巴子”,由于好奇,好玩,差不多的人都要学他们几句口吃,你也学,我也学,他也学,为什么别人不会而你偏偏一学就会了呢?难道你在这方面特别“聪明”,改起来又这么“笨”呢?笔者读小学时有一个叫杨文兴的同学,五十多年了我还没把他的名字忘掉,他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因为他天天学我的口吃,我真恨透了他,可又没有办法,又不能和他吵闹,吵起来怕引起更多同学的骚动,难为情只好默默地转身避开。我以前口吃时,还常伴随着挤眼,蹬脚的运动,他每天一见到我先作一下挤眼、瞪脚的怪动作,再学几下口吃,这个同学了我六年口吃,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把口吃学会。再说,笔者口吃病好了以后,从1947年开始从事口吃病的矫治工作,四十年来天天听患者们的口吃,天天学口吃,天天想口吃,对我没有丝毫的影响和危害。如没有心理因素参杂进去,即使学到老,学到死,也不可能学成口吃病患者的。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