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 >

第17章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第17章

小说: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自己的能力,这也不能说是健康的心理,神经质的人若不陶冶其性格,可能会陷入这种倾向。

    世上多以为没有苦恼和烦闷的人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其实不然,白痴和精神病的人,情感反应迟钝,没有苦恼和烦闷,漠然地像植物似地过日子,没有好奇之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发生地震和火灾等也泰然处之,这种缺乏感情的心理是病态的。没有苦恼、烦闷的人决不会有向上进取之心。心理健康的人在向上进取的途中常碰到种种障碍和事与愿违之时,有些痛苦是当然的事,这是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可是这些人没有被痛苦征服,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们能忍着痛苦,带着痛苦的心情,仍然朝着向上之路求进不止。所以说没有苦恼、烦恼的人决不能说明这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凡被某种固定的错误观念捉住的人都不能认为是心理健康。患各种恐怖症和强迫观念的人就是,这些病症只不过是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固定和执着起来的结果。口吃病患者就是这样,执着于自己的口吃现象,想改变和消灭这种现象又不可能而引起了心理纠缠,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口吃现象的不断增多。

    被多梦苦恼的人同样是由于执着,除白痴和高度低能者外,一般人每晚睡觉都作了不少的梦,除了伴有特别强烈感动的梦稍能记起,其他的梦一起身就会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不知道自己每晚在作梦。任何人在起床前努力去追寻昨夜作了多少梦,作了什么梦,每天进行这样“训练”,不出几天就能找出每晚作的所有的梦,被多梦困惑着的人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害怕失眠,每晚在床上观察自己的睡眠状况,研究自己有否作梦,习以为常,因而就能意想起每个人都可能有的梦境,以此来作没有睡好觉的证据。

    还有一些自称健忘的人,为了让别人相信他的健忘就列举了不少事实,如想不起某人的名字,忘记了经常使用的电话号码,早晨读过的报纸到中午就完全忘光……等等,可是这些几乎是每个健康人都存在的事实,人名或电话号码想不起来不是很普通的事吗?早晨看报时,除了特别感兴趣的一、二记事外都可以忘掉,只是健康人不大理会自己的记忆力,即使察觉了这些事也一过算数毫不介意,有执着倾向的人害怕自己的脑力衰退,不断地内省自己的注意力,经常发现健康人不大注意的日常现象,自认为得了健忘症并为之苦恼。

    疲劳亢进也是如此。一开始读书或工作立即感到疲劳,这也是因为自我内省,注意力朝向而引起的现象。殊不知疲劳是生物的特征,任何活动都会带来相应的疲劳,活动不引起疲劳只有无生物才有可能,健康人并不注意自己疲劳的状态,只是在劳动。当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感觉出来。可是,执着基调较强的人在一开始劳动就害怕发生疲劳,注意自己的疲劳,因而稍有些疲劳就立即被自己发现,把它视为“病”为之苦恼。

    以上所说的这些病,只不过是由于自我内省,自我观察,不服从事物自然的心理倾向,把任何人都有而不加注意的日常现象,被他们“敏感”(实际上不是什么敏感,而是注意力的朝向)地发现了,误以为这是重大的“疾病”而已。并且与这些现象对抗,焦虑地要改变这种状态又不可能而引起心理纠缠,又与这些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个心理纠缠才是真正的病。

    每个人都有不少自他己的信念,但是任何信念都不是绝对的,都应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从前的人相信天动说,当天动说不能说明物理学的各种现象时就代之以地动说。遇事能融通应有,随机应变,行动上堕于知不偏于情,表现出圆满的人格才是心理健康的人。孔子说:“过则无惮改”就是健全的态度。固执已见,闭目不见反证的事实不是健康的态度;发现其非,不执拗地立即加以改变,必须具有这种立即加以改变的弹性,具有这种弹性,才能达到融通无碍的境地。

    一些固执的口吃病患者就是缺乏这种弹性,明明知道自己表现在口吃上的态度是错误的,就是不肯改变过来,还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辩护。他们被固定观念捉住,实际上是他们死捉住不现实地永远不可能实现的错误的主观愿望,总是以不安的心情眺望自己的口吃,没完没了地追求和期待,折腾自己。

    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患者的呼吸和发音器官是健全的,完整无缺的。当唱歌和自言自语时就可以不口吃或很少口吃,当想起自己的口吃,注意自己的口吃,怕口吃,努力追使自己不要口吃的时候,说起话来又是多么困难,这不是可证明口吃病是百分之百的心因性疾病吗?所以我们说患者们的病不在“嘴”上,而在“心”上,因而改变心理因素,改变促发口吃的心理才是根治口吃病的唯一途径。

    一个患者在一次的发言中发生了二个谁也听不出来只有自己知道的口吃,内心为此骚动不已。这个人在追求什么呢?要改变什么呢?要把这二个谁都发觉不出来的所谓口吃消灭掉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人都有口吃。要改变“知道”为“不知道”吗?这更是不可能。已经比正常人前进了一步“知道”了,就决不可能退回到“不知道”。应该改变什么呢?应该改变的是对口吃的态度。人人都有口吃,口吃既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就应该允许口吃在自己身上存在,不要一步一步回头寻找自己的口吃,口吃就好了,不口吃就不口吃了,知道就知道好了,不知道就不知道好,不评价、不骚动、不寻找、不酝酿,承认事实,顺从事实,正确在对待事实。

    下面介绍一封治愈后的患者来信:

    “……

    口吃病患者在讲话时心理总好象有什么事儿坠着似的。反省一下心理的这些事不外乎是:

    1。讲话是一件不可能不发生口吃的事——对讲话没有信心。

    2。讲话是一件很不容易;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对讲话过于在乎。

     3。讲话是一件会使自己处于难堪境地的事——以讲话缺乏兴趣。

     由于心理揣着这些“事儿”,口吃病人感到讲话很难敖,至少是很难受,但又必须硬着头皮讲下去。这样,口吃病人便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拘谨被动的状态下讲话,这时,他当然会表现出与这种心理状态相匹配的讲话方式——结结巴巴。

    如果给一个正常人的心里也揣上这些“事儿”,他们也一定会和口吃病人那种特有的心理状态一样,那么他们在讲话时的行动也一定会像口吃病人所表现的那样。我不就是这样的一个正常人吗?原来如此!

    将口吃置之度外,心情就会坦然,讲话就会主动和轻松,因为心理没有‘事儿’坠在那里。

    能从这封信里得到启示吗?这位患者解脱了心里上揣着的这些“事儿”,解脱了心理上的纠缠,根治了口吃病。他是怎样解脱的呢?改变了对口吃的态度。— —“千万别口吃”的错误态度转达变为“将口吃置之度外”。

   还有一位治愈的患者,别人问他“心上这块石头”怎样搬掉的,这位患者回答得很妙,他说;“不搬!心上的这块石头正因为你要搬它才存在,越搬越重,顺其自然,不去搬它,它就和不存在一样”。

   亲爱的口吃病患者们!立即从口吃的迷雾中解脱出来吧!运用你的聪明,发挥改变错误态度的弹性,服从自然规律,不要再为正常人不值一顾的家常便饭的口吃折腾自己了。

六、言  语  修  养

    发音法是用来改变“急快猛重”的说话习惯的手段,急快猛重的说话方式容易导致口吃现象,通过发音法改变了这种说话方式必然会减少口吃现象,发音法掌握得越完整起的效果也越大。所以治疗口吃病,在开始阶段用发音法过渡一下是有必要的。

    但是,发音法只能起暂时的治标的作用,因为发音法没有触动口吃病的病点,因而它不是治本的。“张景晖疗法”才是根治口吃病的唯一途径。

    掌握了发音法减少了口吃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口吃现象,岂不就触动口吃病的病点了吗?不!不会的。什么是口吃病?口吃不等于口吃病,人人都有口吃,决不是人人都患了口吃病。只是有些人不想口吃,想努力地消除口吃又不可能而引起心理纠缠的人才是口吃病患者。发音法不但不能触动和改变“消除口吃”这个错误的主观愿望,反而助长了这个主观愿望。前面正介绍过的那位某高等学校的教师,他发现人人都有口吃,并进一步观察到正常人的口吃的有比他少,有的比他还多,但他仍没有从这个现像中领悟出来,说:“虽然有些正常人的口吃比我还多,但是,我还想再少一点”。这样的患者能通过发音法根治吗?他所说的“我还想再少一点”实际上就是一个字也不口吃的代词,被完全欲控制了的患者不管少到什么程度也不能使他们满足,口吃病患者就是这样没完没了地追求,没完没了地折腾,没完没了地纠缠,这位大学教师最后终于在张景晖疗法的指导下,从口吃病的引缠中解脱出来了。他说:“我的病不在比某些正常人多,比某些正常人少这点口吃上,我已认识到“再少一点”才是我的口吃病的病点,不仅比我少的,连比我多的那些正常人都没有“再少一点”的愿望和追求,自己多年来无谓的纠缠其实是自作自受。我已打消了这个愿望和追求,真正无条件地允许了它的存在,解脱了心理上的纠缠,我的口吃病根治了,无为而治了”。

    患者们看了讲义已经能够理解,发音法不属于“张景晖疗法”,“张景晖疗法”是一种治疗患者“心理因素”的心理疗法,它不包括发音法。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矫正口吃大都运用发音技巧(发音法)进行言语训练,这个发音技巧各个地方虽不尽相同,但它的基本的东西—轻柔缓慢还是相同的。过去,我们还配合了呼吸疗法,气功,针灸等辅助疗法,现在,除了发音法仍在运用外,其他辅助疗法都废弃不用了。因为这些辅助疗法没有多大意义,不仅不能触动病点,在减少口吃现象方面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发音法与张景晖疗法相辅相成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相互抵制甚至水火不相容的一面。相辅相成的一面是:掌握了发音法可使口吃现象相应地减少,这样就可能更容易地接受张景晖疗法;相互抵制的一面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目的性的矛盾,发音法是为了减少口吃现象,张景晖疗法是要求患者服从自然,无条件地允许口吃。这就要求患者运用自己的弹性发扬有利的一面,排除不利的一面,尽快地,不,应该是立即地接受张景晖疗法从口吃的心理纠缠中解脱出来。

    解脱了心理纠缠,口吃病好了以后是否还须要掌握发音法呢?不须要。实际上,我们的发音法是给那些不肯接受张景晖疗法的人准备的。就有这么一部分患者,明明知道这是错误的,但仍死抱着“一个字也不能口吃”的主观愿望,多年来为之苦恼为之奋斗的这个愿望就是舍不得抛弃,对于这种缺乏弹性思想的人怎么办呢?只有用发音法与口吃现象拼搏下去,拼到哪儿算哪儿了。不过这种人的口吃病是不大会根治的,因为发音法决不是万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