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11-医原 >

第3章

411-医原-第3章

小说: 411-医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土之先天矣。火有形无质,必根据附于物而乃有质,水虽有质而极虚,故论五行生成之 
序,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论五行生克之序,则生始于水,克始于金。知五行 
气质、阴阳生克,乃知天人一贯道理,玩集中各论自明。 

卷上
阴阳治法大要论
属性:阳,天道也;阴,地道也。非天之阳,地亦不凝,而万物不生;非地之阴,天亦无根据, 
而万物不成。天主动,无一息之静,使稍不动,则失其健运之机,而万物屯矣;地主静,无 
一息之动,使稍不静,则失其贞凝之义,而万物否矣。人身之阳,法天者也,一失其流行之 
机,则百病起;人身之阴,法地者也,一失其安养之义,则百害生。阴阳二气,固不可稍偏 
而或失也。夫所谓阳者,乃人身之真阳。真阳,阴中之阳,非燥烈无济之亢阳。亢阳无阴则 
为火,如天之久旱酷暑,不得不藉甘霖以消其亢厉,故丹溪发补阴之论,补阴正所以济阳也 
。王太仆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者,此也。所谓阴者,乃人身之真阴。真阴,阳中之阴,非 
坚凝寒结之浊阴。浊阴无阳则为水,如天之重阴凛冽,不得不藉皓日以致其睛和,故先哲发 
扶阳之论,扶阳正所以济阴也。王太仆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者,此也。 
夫干为阳,坤为阴,乾坤化为坎离,是天地为阴阳之体,水火为阴阳之用。用伤则体害 
。水火有过不及之弊,在天地则不能无旱涝之灾,在人则不能无燥湿之患,其理一也 
阴,人之形也;阳,人之气也。大凡形质之失宜,莫不由气行之失序。故地之万物不生 
,又皆由天之旱涝失节。人身一分阳气不到之处,则此处便有病;然阴阳互根,凡阳所到之 
处,皆阴所到之处,若阳到而阴不到,则此处亦有病。 
阴阳又当审其虚实。外感实证,先病阳;内伤虚证,先病阴。病阳者,肺主之;病阴者 
,脾、胃、肾主之。外感上焦阳气郁闭,治以开豁,通天气也;中焦阳气燥结,治以苦辛攻 
下、苦辛开化,平地气也。(治实火,要使邪有出路,若纯用苦寒,逼邪深入,而无出路, 
非 
中焦阳气下陷,不能上升于肺,治以升补,使地气上腾乎天也;下焦阳气外越,不能下归于 
肾,治以温纳,使天气下降于地也。盖先天真一之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生, 
而为人身之至宝。若人真阴受伤,致精不能化气,气即不能归精,于是肾中龙火内烁,而见 
骨蒸等证;龙火外越,而见发热、颧红、面赤等证。一火兴而五火炽,将见肝之风火雷火, 
心之离火,胃之燥火,又必相因而起,而见有余之象。非有余也,实下元不足所致耳!经曰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火在丹田以下为少火,即真火;火离丹田而上为壮火,即虚火。虚 
火,水中之火,不得再以水灭之固也。奈何世执丹溪法,而用知母、黄柏之苦寒以扑灭之, 
势必愈治愈剧,如雨愈大龙愈腾,欲其潜藏也得乎?不独苦寒不可用也,即甘凉亦当慎投。 
其在初病,本原未伤者,甘凉清润,犹可获效;若高年以及久病,本原已伤者,法当治以温 
润,引火归原,如云开日出而龙乃潜也。浊阴可温,桂、附、干姜辛热之属,不得不用;若 
阴中阳虚,而药偏刚燥,恐阳未能扶,而阴又被劫,法当治以温润,纳气归原。经曰∶气纳 
为宝。盖气纳则归肾,不纳则不归肾。气不归肾者,谓肺气不得归肾,并谓脾胃之气不得归 
肾也。 
夫肾为先天五脏之始,始数一,一,水数也。金为水源,水天本一气也。脾胃为后天五 
脏之成,成数五,五,土数也。土为万物之母,故精、神、气、血,皆胃气所生,又皆肾气 
助之以生。胃为人之地,肾为地中之天气,胃、肾又本一气也,经故曰∶肾为胃关。夫所谓 
胃气者,谷气也。经曰∶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又曰∶精气生于谷气。故“气 
” 
水谷精气生于胃,输于脾,由脾上输于肺,则为气,从肺回下,入心化血,入肾化精,是生 
之者胃,升之者脾,降之者肺,地天交泰,胃、脾、肺又本一气也。经故曰∶脾为谏议之官 
, 
曰∶饮食伤脾,则又何说?曰∶饮食不节,遏郁脾气,脾气为其所郁,则不能散精,而湿斯 
停矣。是谓伤逆,非脾之过也,良由饮食不节所致耳! 
夫人生天地间,天气固重,地气尤重。盖人在天中,(离地而上,凡空处皆谓之天。人 
在 
通,而人莫名其妙,亦莫得自主,故凡天之六气,病患之天气者,人不能尽避之。附于地上 
,实而可据,人得以自主,故凡七情之病,由人事所致者,多病患之地气以及天气。病地气 
,则胃、肾为重。然肾虽主地气,而实为地中之天气。肾属天一所生之水,而为人之先天者 
,此也。其有胎元薄弱,先天不足者,人不得而主之,又恃调摄后天,以补先天之不足。若 
是者,胃气不尤重哉?重胃气非即所以重肾气哉? 
夫胃为中土,胃气赖五脏之气以生化。如地无堤防之土,则水无收束,无水则燥, 
无火则滥,无木则实,无金则死是也。然五脏之气,又赖胃气以成功。如金无土则不生,木 
无土则不载,水、火无土则无本原,脾土无胃土则不滋润是也。故脾胃谷气,不得到肺,则 
肺之脾胃虚;脾胃谷气,不得到心,则心之脾胃虚;脾胃谷气,不得到肝,则肝之脾胃虚; 
脾胃谷气,不得到肾,则肾之脾胃虚;胃之谷气,不得到脾,则脾之胃虚。若是者,脾胃顾 
不重哉?内伤百病,可不首固脾胃哉?请申言之。肺之脾胃虚,则热自内生,热则不能生水, 
而 
嗽、肿满诸湿证,是亦肺气不得归肾也。医学云喘,在肾为虚,在肺为实。夫所谓实者,非 
真实也,乃肺之阳虚不化,致水上溢高源耳!金寒水冷,非温润纳气不可;邪水射肺,非辛 
淡输水扶气不可。心之脾胃虚则热,热则燥,君弱者臣自强,血虚者肝自旺,火水未济,致 
生虚烦、心热、不寐等证,是心气不得归肾也。或曰∶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下降?肾属 
水 
交于肾水;肾属水,而肾中有气,是水中有真阳,故肾水随真阳上升,以交于心火。夫真阴 
真阳者,心肾中之真气也。故欲补心者,先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 
肝之脾胃虚则热,热则燥,肝血一亏,肝气即亢,或风雷激搏,致生头疼、呕吐等证;或木 
火刑金,致生干咳、吐血等证;或燥木侮土,致生胁痛、呕吐、蛊、膈等证,是肝气不得归 
肾也。夫治肝较他脏尤难。他脏之邪,可移之出腑,若胆虽为肝之腑,而一囊胆汁,藏而不 
泻,而无出路,虽属腑而与脏无殊,故肝病较他脏为难治。则惟有清润以濡之、咸柔以潜之 
,沃水以生木也;甘润以缓之,培土以载木也;微苦以降之,使木火不上僭也;平润以纳之 
,导木火得下潜也;血能含气,气不耗血,而肝自平矣。其肝有湿热者,方可用苦降、辛通 
、酸泄之剂;气不条达者,方可用木郁达之之法。彼破气、耗血诸品,岂可妄用,以伐生气 
,以耗肝阴也哉?肾之脾胃虚则热,热则燥,肾阴一亏,肾阳即亢,或骨蒸、发热,或吐血 
、梦遗,或上咳、下利,是肾气不得归肾也。治法亦不外清润、温润,以增水养火而已矣; 
甘润、甘平,以固水火中之脾胃而已矣。脾之胃虚则中土自病,或因思虑过度,或因饥饱失 
宜,以致气结化湿,血结化燥,湿困脾阳,燥伤脾阴等证。胃病则不能散输精气于脾,脾病 
则不能上输精气于肺,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是脾胃之气不得归肾也。此则非寒热温 
凉所能纳也,法当病燥则治燥,病湿则治湿,取纯甘之味,扶土生金,顺其升降之性以纳之 
耳! 
总之,内伤百病,不起于先天,即起于后天;起于后天,又必病及先天。五脏中有一脏 
不秉生成之气,则形气病,形病不能无害于气,气病不能无害于形,此不易之道,相因之理 
也。但治之者,不可无标本先后之分。夫阴阳、脏腑、气血,有各自为病者,有相因而至者 
,有去此适彼者。用药之法,如腑病宜开通,不得以脏药犯之;脏病宜补益,不得以腑药犯 
之。腑病将及脏,治腑尤须顾脏,脏病将入腑,治脏必兼理腑。腑入脏,脏入腑,又有轻重 
之异,药亦不得不随其轻重而用之。更有病虽在腑,而原起于脏,则重在治脏;病虽在脏, 
而原起于腑,则重在治腑。盖病虽在此,不必治此,治此反剧;病已去此,犹当顾此,罔顾 
此则损。此阴阳标本先后轻重之大略也。 
要之,天地与人,不外阴阳二气。天之阴阳失,相燮理之;人之阴阳失,医燮理之。良 
相、良医,总在调剂阴阳,使之两得其平焉已矣。 

卷上
枢机论
属性:窃闻三阴三阳,有枢机焉。枢者,如门户之枢,乃阴阳开阖之转机也。《内经》枢机有 
二∶一曰少阴为枢;一曰少阳为枢。阴之初生为少阴,少阴,稚阴也。手少阴属心,足少阴 
属肾。心为人身君主之官,神明所从出。肾为阴阳互根之地,精气之本原。故少阴为转阳至 
阴之机窍,阴之枢也。由少阴而太阴,由太阴而厥阴,经曰∶太阴为开,厥阴为阖。盖太阴 
脾土,得此枢而散精以升于上;太阴肺金,得此枢而布精以降于下,能升能降,故谓之开。 
由是厥阴心包络,得此枢而阴血以生;厥阴肝木,得此枢而阴血以藏,以生以藏,故谓之阖 
。是太阴、厥阴之开阖,皆少阴之枢所默运者也。厥阴为阴之极,阴极则阳生,而阴转入于 
阳,阳之初生为少阳,少阳,稚阳也。手少阳属三焦,足少阳属胆。三焦具真阳之火,其体 
虚润,其气氤氲。(焦,热也。满腔中热气布 ,能通调水道也。按三焦从右肾生出,心 
肾 
阴至阳之机括,阳之枢也。由少阳而太阳,由太阳而阳明,经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盖 
太阳膀胱,得此枢而水道通调;太阳小肠,得此枢而食物变化,通调变化,故谓之开。由是 
阳明胃腑,得此枢而阳气含纳;阳明大肠,得此枢而阳气收藏,含纳收藏,故谓之阖。是太 
阳、阳明之开阖,皆少阳之枢所默运者也。阳明为阳之极,阳极则阴生,而阳又转入于阴。 
然则少阴、少阳,非阴阳出入开阖之枢机者哉?若其枢一有不利,则出入之机停;出入机停 
,则开阖之机废。能开不能阖,则泄泻诸病生;能阖不能开,则噎膈、便闭诸病生。 
病先天则从肾起,病后天则从脾胃起。脾胃病则土不生金而金败,金败则水衰,水衰则 
木枯,木枯则火炽,火炽则水益涸,水涸则龙火起,龙火起而风火、雷火、燥火亦相继而起 
,则一身无非火矣。夫此火之来,总由于枢之不利,火即阳气外越,而不能根据附于阴者也。 
若寒以降之,则火益烈而元气亡矣。故欲其枢之利,非温润之、咸柔之不可。法当滋肾之阴 
,纳肾之阳,盖肾为水火互根之脏,肾阴足而后水济火,肾阳固而后气归精也;法当养肝之 
血,达胆之气,盖肝胆为东方震巽之木,木之阴液不可耗,木之生气尤不可伐也。知少阴、 
少阳之为枢,而治法可悟矣。 

卷上
卫气行度一经星经天论
属性:卫气,阳气也,即人之天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