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11-医原 >

第1章

411-医原-第1章

小说: 411-医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医原
作者: 
朝代: 
年份: 


吴序
属性: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阴阳者,术数之本;术数者,阴阳之着。而非知道不能,医可易言乎哉?医之道,譬若宫墙 
。辨虚实,审寒热,其门径也。门径苟差,何由升堂入室乎?世人涉猎方书,讲求形证,自 
以为能,是犹寝馈于门户之间,不复知有堂室矣!而或者高语《内》、《难》,虚言脉要, 
则又如天际之翔,出于丰屋之上,奥 之间,毕生莫睹。二者虽异,其弊则均。盖人之 
生也,有原,则其所以病,亦有原。明乎其原,而后针石之投,汤液醪醴之设,非臆度而悬 
揣, 
初识之于京邸,恂恂若无能者,嗣闻其善医,视其方亦似与人无殊特者,而应手辄效。叩 
之以其故,则曰世人习用之方,大率类此,而轻重之准,刚柔之质,先后之宜,非识者难言 
之矣!客冬以团练之役,访之于涟城,就询时务,虽一乡一邑之设施,而洞见 结,因地制 
宜,亦如随证立方焉!洵医国之妙手,而非无本之谈也。因求其所着《医原》读之,本末贯 
串,文本昭晰,可以一见了如,而欲穷就义蕴,辄有望洋之嗟!信乎?能达其原,而岐伯 
之奥旨,仲景之秘思,中法西法之妙用,一以贯之矣。夫欲上太行必恃车马;欲导积石 
必恃舟航。世之掇拾类书,强记药性,衣食于医者,或无取乎是书;若立志活人,而欲进于 
古之知道者,则是书实医家之车马舟航矣。故亟怂恿付梓,而书数言于篇首,以告世之学 
医者。 
x时咸丰十有一年辛酉夏月清河愚弟吴昆田谨序x 


张序
属性:道之大原出于天,凡道之所分寄,亦必探原于天,医其一端也。盖天之道,不外阴阳五 
行,禀阴阳五行之精气。而人生焉,感阴阳五行之戾气,而人病焉。然非见道之儒者,又孰从 
而 
不探微抉奥,体用兼HT 。而又以其余力,考岐黄阐《内》《难》,阴阳有辨,五行有分, 
耳目口鼻之司,肌肤筋骸之会,动静燥湿之宜,凡和缓之所未发,仓扁之所难言,莫不 
因人见天,葆其天之所本有,治其天之所本无,以人治人,实以天还天而已。吾与石子交最 
久,叩其学甚深。他日尝恼医家之不通儒术,率皆昧于其原而仅逐其末也。着《医原》二 
十篇,因病之原,探医之原,并探其原中之原。披阅之下,益信石子之学为有原也。乃或者 
曰∶医小道也,儒者亦为之耶?夫就医论,医其小之也,固宜,若医而探原于天,则因医见 
道 
为圭臬,在作者特出其绪余焉耳?一旦居宰衡之任,司燮理之权,必能究致治清浊之原,而 
寿人寿世,良相良医,不难以一人收其全功,而天下亦共知儒术之大。阴阳五行之蕴,天人 
一原之理,无乎不在也。斯篇其石子之嚆矢也!夫是为序。 
x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孟夏月同里愚弟张星亘子绵顿首拜撰x 


自序
属性:余家事医学,历七世于兹矣。忆自入塾受书时,略明句读,先君子即授以医家言,命与 
四子书并读。尝谓业医而不读书,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且为人子而不知医亦非孝也 
。爰为寿棠立程课,朝而儒,夕而医,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虽习举子业,未尝或忘,家慈又 
体质素弱,医药不离,每侍疾时,与医家参以诊剂,辄颇得效,自是尤三致意焉。年来公车 
栗六,迄无暇时,复以南北烽烟,逼近乡里,邑候延余倡办团练,每于夜巡稍暇,人静更阑 
,重述先子之绪言,因汇前贤之全说,凡四阅月,得《医原》二十篇。非敢以言寿世也,但 
求无负先人之意,且敬承世业云尔!呜呼!父书幼读,愧守箕裘,庭训未忘,感深风 
木,此则有益增余恸者矣! 
x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仲春月上浣安东石寿棠芾南书于留耕书屋x 


张序
属性:昔外父章次柯先生尝云∶万事万物,各有其原。儒之道原于孔孟,医之道原于歧黄,歧 
黄之《灵》、《素》,乃医书之大原也。汉之张仲景深参《灵》《素》之秘,人称南阳医圣 
,所传《伤寒》《金匮》,后世奉为圭臬。晋唐以下,代有传人,着书之多,汗牛充楝,其 
上者各得仲景之一体,其下者惑世诬民,离经畔道,犹吾儒之有伪学也。俗士不察,利其浅 
近,为衣食奔走之计,贻生人夭札之忧,医学之衰,悉由于此。汝其慎之,(驰)佩之不敢忘 
。近得石孝廉《医原》一书,其立论在先识人身内景,脏腑形质,营气卫气,五行生克,百 
病提纲,及手足各经阴阳表里之义。次及内伤外感,儿病女科,标本虚实,无不洞悉原委, 
深中病机。又次则述及药性,有论无方,脱尽窠臼,视世之拘拘然守成方者,相去爰啻霄壤 
,(驰)不敢谓比诸古人之书奚若,若近世之嘉言三书,灵胎六种,可谓如骖之靳矣。嗣又得 
吾郡徐明经所着《医学举要》一书,论六经则条分缕析,论时邪杂症则语简旨赅,治法悉合 
乎机宜,论方不流于偏僻,其医案数则,精思所到,仿佛古人,虽不逮石氏之精博,而其平 
时之精阐《素》、《灵》,推原仲景,已可略见一斑。总之石氏之书其原也,徐氏之书其委 
也,两书汇集,由原竟委之谓也,当世高明之士,尚其鉴诸。 
x光绪十有七年季夏后学华亭张声驰谨序x 

卷上
人身一小天地论
属性: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人之有病,犹天地阴阳之不得其 
宜。故欲知人,必先知天地。《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盖刚 
柔之质,即阴阳之气所凝结。故程子曰∶凡有气,莫非天;凡有形,莫非地。又曰∶地气不 
上腾,则天气不下降,天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皆天气也。朱子曰∶地居天中央不动, 
不是在下。(天之包地,如鸟卵之含黄。天大地小,表里皆水。地名地球。天圆,而地亦圆 
曰地方者,谓地之德方,静而承天者也)。使天有一息之停,则地须陷下。此天包乎地之义 
也。以人言之,膈膜以上,肺与心与心包络,象天;膈膜以下,肝、胆、脾、胃、小肠、大 
肠、肾、三焦、膀胱,象地。经云∶天枢(脐穴)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 
。是以天枢居腹之中间者言之也。余以膈膜上下分天地者,以气之轻清者为天,气之重浊 
者为地言之也。然膈膜以下,主之者地气,而统之以营运者,实皆天气。匪直此也,凡皮 
肤、肌肉、经络、筋骨、脏腑之有形质而凝静者,皆象地,皆属阴;而皮肤、肌肉、经络 
、筋骨、脏腑之有空窍以营运者,皆象天,皆属阳。精(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 
,是谓精)津(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涕(泪也)唾(口液也)气(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熏肤,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液(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犹天地 
之有月与水也;阳气,犹天地之有日与火 
考天有九重∶最上一重为宗动天,左旋;其内八重天(恒星天、土星天、木星天、火星 
天、太阳天、金星天、水星天、太阴天),右旋;逐日为宗动天,裹之左旋。是宗动天者, 
乃一气营运群动之宗也。(中学谓天道左旋,日月亦是左旋。此主七政天随宗动天以行也。 
西 
于至高,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体极轻虚,用主肃降,肺固人之天也。不独肺之本脏为天 
,凡脏腑间经络及内外空窍之能通气者,皆莫非天。虽各脏腑之经络空窍,有各脏腑之本气 
以营运,如七政本天之营运一般,而要皆随肺气以营运,皆为肺气所贯通,肺固人之宗动天 
也,故曰肺主天气。肺气故名宗气,又名大气。地居天中,人在气中,天包乎地,气包乎质 
,天地与人,同一理也。夫在天则有日,在人则有心,心系于肺,犹日系于天;天为阳,日 
为阳之精,肺气为阳,心为阴中之太阳。天行健,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又进过一度,日行稍迟,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因天进一度,则日为退一 
度。人身肺之宗气,统心之营气,一日一夜,五十度周于身,每日自寅始,至丑终,终而复 
始,七日行足,方与天合度。故《易》曰∶七日来复,以见天心。盖营气之行,必随宗气以 
行,所以十二经脉,首从肺起,每日寅时,百脉上朝于肺(人生于寅),肺主天气,其明证也 
夫人周身经络,皆根于心,而上通于肺,以回于下,如树之有根有干有枝,百体内外, 
一气流通,营运血脉,以相出入,经故曰心生血,又曰诸脉皆属于心。按经络功用 
不同,隐见亦异。经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脉之见者,皆络脉也。盖经脉主发血,由脏 
腑而外行,近筋骨,故肌肉浓处,按之便不觉跳动;络脉主回血,由外而还行脏腑,近肌肉 
,故易见,蓝色无脉者皆是。经脉由里而外,其气旺,旺则行速,速则有血有脉,其血赤; 
络脉由外而里,其气缓,缓则行迟,迟则有血无脉,其血紫。西学所谓生血管者,经是也; 
回血管者,络是也。房者,心窍是也。经脉从心左下窍而生,行心左上窍而上,与左肺叶内 
经脉相通,由肺回曲而下,循手经,下达足经,以入孙络(络之细者);迨由孙络以至络脉, 
渐行渐缓,其色遂变为紫,于是紫血由络脉而行,上至心右上窍两络脉中,还行心右下窍络 
脉,上入右肺叶内络脉,紫血复变为赤(阴从阳化),回心左上窍,还行心左下窍。经脉(右 
旋而复行于左)往来营运,如环不绝。经生血,故左旋;络回血,故右旋。左旋者,阳统阴 
;右旋者,阴从阳(与河图洛书无异)。其实是一气旋转,并非两气。观此与天之左旋速、右 
旋迟者,适相合矣;与天之左右旋而统归一气者,更无不合矣。经络如此,脏腑可知。脏腑 
中皆有经络贯串,以通于内外。凡可通者,皆属天气。六腑如器,更无不然。不独贲门、幽 
门、阑门、三焦之门之通天气也,更不独喉通天气,咽通地气,以上承天气也。此身以内之 
天也。 
再以身外之天言之。经云∶头圆象天。头为诸阳之会,头主天,气固也;天气遏郁,头 
重头痛固也。即足之至下,亦天气所贯通。所以人病肺痿,足即痿 不能行;外感阻遏肺 
气,足即酸痛,甚则足冷,皆其证也,所谓天包乎地也。经曰∶天气通于鼻。又曰∶鼻为肺 
窍。一经外感,咳嗽喘满,鼻窍即塞而不利,是鼻窍与肺最切近者也。他如心寄窍于耳,胆 
脉上络于耳,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又开窍于二阴,乳窍下通于肝胃, 
脐窍后通于命门。(脐窍与两肾中间之命门,针锋相对。)虽各窍自有其本气,而要皆宗气所贯通也。 
请 
尝见外感阻遏宗气,燥胜则耳亦鸣,湿胜则耳亦聋。肝受燥风、湿热则病目,肝之本气自病 
也。夫五脏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肾又为五脏之气之根,肾中真阴真阳虚,而目昏昧,经故 
曰脱阴者目盲,脱阳者见鬼。五脏之根气自病也。尝见外感阻遏宗气,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