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4-证治准绳·杂病 >

第92章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92章

小说: 644-证治准绳·杂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毒,火性炎上,目窍高,火所从泄,浊能害清,理之自然。肝胆清净融和之腑,疮毒痈疽浊乱之邪, 
邪既炽盛,侵搅清和,原素斫丧,肝肾有亏,阴虚血少,胆之精汁不光,化源弱而目络少滋,故邪得 
乘虚入目而为害。若病目正在病毒之时,治毒愈而目亦愈。若毒愈而目不愈者,乃邪入至高之深处, 
难以自退,当浚其流,澄其源。因而触激,甚者有瘀滞之变。 

第七册七窍门上

属性:谓因患别病而害及目也。所致不同,有阴病而阴自伤,有阳病而阳自损,有寒病热药太过伤其神 
气,有热病寒药太过耗其精血。补者泻之,泻则损其元;泻者补之,补则助其邪。针砭之泄散真气, 
炮炙之激动火邪。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之故。不同,亦各因人触犯感受,脏腑经络衰旺,随其所 
因而入为病,内外轻重不等,当验其标而治其本。譬如伤寒阳证,热郁蒸损瞳神,内证也;热盛血滞, 
赤痛泪涩者,外证也。阴证脱阳目盲,内证也;服姜附温热之剂多,而火燥赤涩者,外证也。 
疟疾之热损瞳神,内证也;火滞于血而赤涩,外证也。泻利后昏眇,为谷气乏,土腑清纯之气伤,不 
能发生长养,津液耗而膏汁不得滋润,内证也;山岚瘴气目昏者,邪气蒙蔽正气,外证也。蛊胀中满 
赤痛者,阴虚难制阳邪,内证也。气证多怫郁,弱证多昏花,皆内证也。痰证之腻沫,火证之赤涩, 
皆外证也。余仿此。梦灵丸、明目生熟地黄丸、合皂角丸、茺蔚子丸。 

第七册七窍门上

属性:痘疹为毒最重,为自禀受以来,蕴积恶毒深久之故,古称曰百岁疮。谓人生百岁之中,必不能免。 
一发则诸经百脉清纯太和之气,皆为其扰乱一番,正气大虚,而邪得以乘之,各因所犯而为疾。况目 
又清纯之最者,通于肝胆,肝胆为清净之腑,邪正不并立,今受浊邪熏灼,则目有失发生长养之源, 
而病亦易侵,皆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于病中食物太过,怀脏太暖,误投热药,多食甘酸而 
致病者。或于病后因虚未复,恣食辛辣燥腻,竭视劳瞻,好烘多哭,冲冒风沙烟瘴而致病者。有为昏 
蒙流泪之内证者,有为赤烂星障之外证者,有余邪蕴积为凝脂、黄膜、花翳、蟹睛等证之重而目HT 凸 
者,有余邪偶流为赤丝、羞明、微星、薄翳等证之轻而病自 
消者。轻重浅深,亦各随人之犯受所患不一,当验其证而审其经以治之,不可执一,反有激变之祸。 
盖痘疹之后,人同再造,比之常人不同,若有所误,贻害终身,行斯道者,宜加谨焉。大抵治之早则 
易退而无变,迟则虽无变,恐血气凝定,即易治之证亦退迟矣。今人但见痘后目疾,便谓不治,不知 
但瞳神不损者,纵久远亦有可治之理。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翳,沉滑涩损者,则不治耳。倪仲贤云∶ 
疹余毒所害者,与风热不制之病,稍同而异,总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减硝黄。未满二十一日 
而病作者,消毒化 汤主之。海藏云∶东垣先生治 后风热毒,翳膜气晕遮睛,以泻青丸子泻之大效, 
初觉易治。余详见痘疹门。 

第七册七窍门上

属性:谓目病不治,忍待自愈,或治失其宜,有犯禁戒,伤其脉络,遂致深入,又不治之,致搏夹不得 
发散之故。或年之月、月之日,如花如潮,至期而发,至期而愈。久而不治,及因激发,遂成大害。 
未发者,问其所发之时令,以别病本在何经位。已发者,当验其形证丝脉,以别其何部分,然后治之。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x【耳】x属足少阴肾经。(《中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素问》曰∶肾 
在窍为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师传》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 
性。故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注∶牙车即颊车穴也,在耳下曲颔端陷中。耳偏高者肾偏倾,耳高者 
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玄珠》曰∶耳薄而黑或白者,肾败也。又属 
手少阴心经。《素问》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又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又属 
手太阴肺经。(李东垣曰∶耳本主肾,而复能听声者,声为金,是耳中有肺水,土生于申也。 
王太仆曰∶手太阴肺络,会于耳中,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而耳聋)。又属足厥阴肝经。(《素问》曰∶ 
肝病气逆则耳聋不聪。朱丹溪曰∶耳聋属热,少阳、厥阴热多)。又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 
经之会。(《灵枢》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龙,窗龙者,耳中也。《素问》曰∶一阳独啸,少阳 
厥也,其终者耳聋。注∶啸,耳中鸣如啸聋也。胆及三焦脉皆入耳,故气逆上则耳中鸣。又曰∶少阳 
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则胸胁痛而耳聋,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灵枢》 
曰∶手太阳所生病者,耳聋,目黄)。又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素问》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 
肠胃之所生也。《灵枢》曰∶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又曰∶耳者,宗脉之所 
聚也。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又属足太阳膀胱经。(《素问》曰∶太 
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又属手足少阴心肾,太阴肺脾,足阳明胃经之络。 
(《素问》曰∶此五络皆属于耳中,上络左角,邪客之则病)。 
x【耳前】x属手足少阳三焦胆,足阳明 
胃经之会。(《素问》曰∶上部人,耳前之动脉。注∶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脉气之所行 
也)。 
x【耳后】x属手足少阳三焦胆经之会。(李东垣曰∶少阳者,邪出于耳前后也。按此语并证上文)。 
x【耳下曲颊】x属足少阳胆,阳明大肠经之会,又属手太阳小肠经。(《灵枢》曰∶手太阳当曲颊)。 
x【曲颊前】x属足少阳胆,阳明大肠经之会。 
x【前寸许】x属手阳明大肠经。 
x【曲颊后】x属足少阳胆经。 
(《灵枢》曰∶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保命集》云∶夫耳者,以窍言之水也,以声言之金也, 
以经言 
之手足少阳俱会其中也。有从内不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钟鸣者,有若钟声者,有 
若火 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聋者,何谓治肺,肺主声,鼻塞者肺也。 
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从受气于始,肾受气于巳,心受气于亥,肝受气于申,肺受气于寅, 
脾受气于四季,此治法皆生长之道也。赵以德曰∶耳者肾之窍,足少阴经之所主,然心亦寄窍于耳, 
在身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手厥阴外,其余十经脉络皆入耳中。盖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合天地 
之道,精气无处而不交通,故清净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耳受之而听斯聪矣,因此耳属二脏之窍也。于 
是诸经禀其阴阳五行,精明者皆上入之,所以宫商角征羽之五音,从斯辨矣。经曰∶积阳为天,积阴 
为地,清阳出上窍是也。若二气不调则交通不表,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而阳气之闭塞者,或 
因烦劳,阴虚气浮;或因卫气不下,循脉积聚于上;或得于邪风与阳并盛;或因热淫之胜;或因三焦 
之火独光,而耳中浑浑 ;或因经脏积热所致;或因大怒气上而不下。夫如是者,皆由心气虚实不 
调。虚则不能治其阳下与阴交,实则恃阳强而与阴绝。经曰∶至阴虚,天气绝是也。而地气之冒明者, 
或忧愁不解,阴气闭塞,不与阳通;或内外湿饮痞 
隔,其气不得升降,则耳中亦浑浑 ;或肾精脱,若热病之精脱,二者尺脉绝则死;或耳中因二气 
不和,结干耵聍塞之。夫如是,皆由肾气不和,虚则阴气微不能上交于阳,而阳是暴实,则阴气逆不 
纳其阳也。《灵枢》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故凡一经一络有虚 
实之气入于耳中者,皆足以乱二脏主窍之精明。至于聋聩,此言暴病者也。若夫久聋者,于肾亦有虚 
实之异。左肾为阴主精,右肾为阳主气,精不足,气有余,则聋为虚。其人瘦而色黑,筋骨健壮,此 
精气俱有余,固藏闭塞,是聋为实,乃高寿之兆也。二者皆禀赋使然,不须治之。又有乍聋者,经曰∶ 
不知调阴阳七损八益之道,早衰之节也。其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此亦无治也。唯暴聋之病, 
与阴阳隔绝之未甚,经脉欲行而未通,冲击其中,鼓动听户,随其气之微甚而作嘈嘈风雨诸声者,则 
可随其邪以为治,补不足,泻有余,务使阴阳和平,自然清净之气上走耳中而听斯聪矣。曰若子所表, 
言水火同开此窍,何《原病式》之非温补耶。曰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窍于耳,则是肾为耳 
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以五脏开窍于面部,分阴精阳气言之,在肾肝居阴,故耳目二窍阴精主之; 
在心肺脾居阳,故口舌鼻三窍阳气主之。所以 
阴精主者,贵清凉而恶烦热;阳气主者,贵温暖而恶寒凉。洁古老人尝有是论,信耳目之不可以温补 
也。《仁齐直指》云∶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气血,风邪 
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又有气厥而聋者,有挟风而聋者,有劳伤而聋者,盖十二经脉上络 
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于耳,是为厥聋,必有时乎眩晕之证。耳者, 
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而不宣,是为风聋,必有时乎头痛之证。劳 
役伤于血气,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愦溃,是为劳聋。有能将适得所,血气和平,则其聋暂 
轻;其或日就劳伤,风邪停滞,则为久聋之证矣。外此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击,其声嘈嘈,眼或见 
火,谓之虚鸣。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焉,谓之脓耳。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 
若风热搏之,津液结 成核塞耳,亦令暴聋,谓之耵耳。前是数者,肾脉可推,风则浮而盛,热则洪而 
实,虚则涩而濡。风为之疏散,热为之清利,虚为之调养。邪气并退,然后以通耳调气安肾之剂主之。 
风虚耳聋,排风汤、桂星散、羊肾羹、鱼脑膏、磁石丸、姜蝎散。风热耳聋,犀角饮子、芍药散、犀 
角散、茯神散。耳聋皆属于热,少阳厥 
阴热多,宜开痰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耳因郁聋,以通圣散,内加大黄酒煨,再用酒炒三次, 
后入,诸药通用酒炒。厥聋,和剂流气饮加石菖蒲,每服三钱,以生姜、葱白同煎,食后服。沉香降 
气汤、或苏子降气汤、不换金正气散、指迷七气汤。轻者吞来复丹,重者吞养正丹。凡治耳聋,皆当 
调气。气逆耳聋有三,肝与手太阳、少阳也。经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又云∶太阳所 
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罗谦甫云∶手太阳气厥而耳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手少阳气厥而耳聋 
者,其候耳内浑浑 ,此皆气逆而聋也。治法宜四物汤吞龙荟丸降火,及复元通气散调气是也。耳 
聋有湿痰者,槟榔神芎丸下之。耳聋面颊黑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