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妇科-胎产心法 >

第19章

妇科-胎产心法-第19章

小说: 妇科-胎产心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下
生化汤论(附方)
属性:生化汤论曰∶产后诸证,皆缘气血骤下,元气大亏,用药不同常法。是以有虚极不能姑待者,则当峻 
补之中,加入温行之药。峻补则力大而可宣通,温行则流畅而不凝滞。至于逐瘀之剂,即实证亦不可用峻 
厉之药。况产后大虚,恐血无主宰,一任药力,便为崩而不止,虚则易脱,势如覆水难收矣。夫人遇大 
病之后,血气两虚,犹当调补,况产后脾胃血气之虚衰,更有甚焉者乎?今之治产后者,亦云元气 
因产而亏,营运失度,不免瘀血停留,致成诸疾。必以去瘀为先,瘀消方可行补,甚有用回生丹,攻血 
块下胞衣,殒人性命者。此盖止知专攻旧瘀,而不知新血转伤之害,岂知块固当消,而新血犹当生也。盖 
专消则新血不生,专生则旧血反滞。予考新产诸方,莫若生化汤为产后第一妙方,其方芎、归、桃仁 
温中行血,善去旧血,骤生新血,佐以炙黑干姜、炙草,引三味入于肺肝,行中有补,化中有生,故名生 
化,盖因功用而立名也。又有加入益母草一钱五分,功效亦同。此实治产之良方,保全产妇之圣药也。故 
冯氏因此方之妙,变化用于临产,加人参、桂、牛膝、红花, 
又为催生之神剂矣。 
x生化汤方x 凡孕妇临月,即预备生化汤数剂,俟临产之时,即为预先煎就,产下随服二三道,以 
逐瘀生新,再无产后诸证之患。无论正产半产,虽少壮产妇,俱宜服之,故此汤为产后七日内要药。倘 
产下之时,未及煎服,凡产后诸证,仍以此汤治之。 
全当归(八钱,酒洗) 川芎(四钱) 干姜(四分,炙黑、存性) 桃仁(十粒,去皮尖, 
打碎) 炙草(五分) 
水二钟,煎七分,加酒小半钟。如素日不能饮酒者,加六七茶匙,稍热服之。其药渣留并后帖药渣 
合而再煎,两帖共三煎。在产下一、二时辰内,未进饮食,先相继煎服,能速化旧血而骤长新血,不特可免 
目前晕厥、汗、崩、恶露停滞等患,且诸病不生,精神百倍矣。如胎前素虚之人,产后又当再制两帖 
煎服,以防倦怠。若产下已服一、二帖,而块痛未除,仍当再进几帖,块痛自消矣。 

卷之下
调摄论
属性:凡孕妇产毕,血气未定,不宜睡倒,不宜侧坐。须床头浓铺 褥,高倚仰靠, 
宜竖膝,不宜伸足,并遮围四壁,使无孔隙,免致贼风为害。倘闭目睡倒,或忿怒逆气,即令人眩晕也。 
再用醋涂鼻,房中或用醋炭,更烧以漆品,轻轻以手从心按摩至脐,则恶露尽下,又何血晕血逆之有? 
常见人产毕即饮热童便一盏,又有三日内,以童便和酒,温服五七次。予谓酒虽能下恶露,行乳汁。产 
后脏气方虚,即素日善饮者,亦不可多饮,并不可产毕即饮。盖恐引血入四肢,或引上行,能令血晕。 
至于童便味臊而性凉,如胃气弱者,得臊气而呕恶。里无火者,得凉性而滞血,且能伤胃气,均非所宜。 
不若预煎生化汤,产毕即服为妙。或用红糖滚水冲化,频饮,以行其瘀。时食白米薄粥,煮石首鱼,甘 
澹食之,如此调摄自无事矣。有人先于临月时,用有毛淡菜十余个,纸包,吊风处二十余日,阴干,勿 
令人知,产下即煎汤一钟,热服,产后再不生病。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卷之下
产后禁忌论
属性:凡生产既下,不必问是男是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以爱憎而劳神,最忌大喜 
大怒。喜则气散,或生红汗。怒则气逆,或生 瘕。不可独宿,恐致虚惊。不可刮舌,恐伤心气。不可刷 
齿,恐致血逆。勿勤梳头,恐头皮作痛。须气血平复,方可治事。犯时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 
凡初产,其牛、羊、猪肉,鸡、鹅、鸭肉及蛋,并猪蹄、猪肾、绿豆凉粉、荞麦面食等类,一切 
滞气坚韧难化之物,及生冷腻滑,皆不宜食。恐新产脾胃气虚,难于运化,易致内伤也。 
凡产逢暑月,切不可当风睡卧,最忌食凉用扇,及洗足澡浴,虽盛暑不可用冷水洗手足。 
凡新产骤虚,最忌着寒。寒则血气凝滞,诸变冗生,每致饮食不化,腹痛作泻,此时欲去其瘀, 
则正气并脱,欲止其泻,则瘀结不行,可不慎欤。治法见后泄泻门。 
凡产逢冬月,宜重棉兜护其腹,虽夏月亦当复巾裹之,以免厥阴受寒。 
凡产后百日内,不詈骂,少劳碌,禁淫欲,终身无病,而且多子。若未满百日交合,则虚羸百疾从 
此而生,必患脐下虚冷,手足腰腿酸痛等证,名曰蓐劳,最难治疗。 
凡产后勿用椒姜艾酒,虽血块得热流通,然新血为之不宁耳。即砂仁汤亦能动血,咸在禁忌。 
产后乳汁乃血气所成,不可食咸,咸能止血,令无乳汁,且发嗽难治。 
产后南北风土不同,江以南新产后即食鸡子,虽告之以利害,相沿成习,毫无疑惧,且竟多安然 
无事者。予亦只得随俗,令其豁开淡煮而食之,尚有养胃却痰之功也。 

卷之下
产后药误须知
属性:产后勿轻用乌药、香附、木香,及耗气顺气等药。用之反增满闷,虽陈皮用不可过五分。 
产后勿轻用青皮、浓朴、山楂、枳壳、陈皮消食药,多损胃减食。即枳壳、香砂等丸,亦多损气血。 
产后勿用青皮、枳实、苏子以下气定喘,用之元气必脱。 
产后浮麦伤胃耗气,五味能阻恶露,枣仁油滑致泻,均为禁忌之品。 
产后身热,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损胃增热,致不进饮食。且黄芩苦寒,无论恶露净与不净,皆非所宜。 
产后四日肉,未服生化汤以消血块,勿先用人参、 、术,致块不除。 
产后勿轻用牛膝、红花、苏木、枳壳等类以消块,犹忌多用、独用。至于三棱、莪术、枳实、山楂 
等峻药,更不可用。若误用,旧血骤下,新血亦随之而损,祸不可测也。予每见俗用山楂一味煎汁,以攻 
血块,致成危证。频服两三帖,必死。 
产后勿轻用生地黄以滞血路。 
产后不可用大黄、芒硝以通大便,反成膨胀。 
产后不可用五苓以通小便,用之愈闭。 
产时不可用济坤丹以下胞胎。 
不可信《妇人良方》及《产保百问》,俗医多有守此二书以治产,用芎、归、白芍、生地,误人实甚, 
余可知矣。 
凡人有疾病,多有求卜以问吉凶,并卜何方何姓人医治可愈。此盖人不明医理,不知医者孰良孰 
庸,亦无可如何之计耳。岂知竟有医卜相通,医求卜荐,许以分谢, 
卜者贪利,假神道以指引。因卜而荐,误人性命,比比然也。产后之证,吉凶在于顷刻,不可不知而慎重也。 

卷之下
三冲论
属性:产后危证,莫如败血三冲。其人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 
调,号佛名神,此为败血冲心,多死。《医通》云∶花蕊石散最捷,琥珀黑龙丹亦效。如虽闷乱不致 
癫狂者,失笑散加郁金。予谓当于妄言妄见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为之冲胃。《医通》云∶用平胃散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 
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予谓当于饱胀呕逆等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面赤呕逆欲死,为之冲肺。《医通》云∶二味参苏饮,甚则加芒硝荡涤之。 
予谓当于口鼻黑衄门参看治疗。 
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其《医通》 
所用金石及峻药等治法,亦无可如何之思,与其视死,不若救生之意耳。予谓治此等证,宜用生化、失 
笑、抵圣等类平稳药,当亦通神。至来复、黑龙等丹,花蕊、平胃等散,及下瘀血汤,均未敢轻用, 
姑录之以备参考耳。 
x来复丹x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及伏暑泄泻如水。 
硫黄(同硝石为末,银石器内慢火炒,柳木搅之。不可猛火以伤药力) 硝石 太阴玄 精石 
(水飞)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各一两) 五灵脂(二两,水飞去沙石,澄定晒干) 
上为末,古法以醋和丸,米饮下。因醋易冲坏,今改用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汤下。 
x二味参苏饮x 治恶露入胞,胀大不能出,及产后败血冲肺,喘满面赤几死者。 
人参(二钱) 苏木(四钱,碎) 
水煎服。又有入童便热服。一方,人参一两为末,苏木二两捶碎,水碗半,煎苏木水一碗,去 
渣,调人参末,随时加减服。大便溏泄者禁用。 
x花蕊石散失笑散x(俱见中卷胞衣不下门。) x琥珀黑龙丹x(见中卷催生门。) x平胃散x 
x金匮下瘀血汤x(俱见上卷诸痛门。)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x抵圣汤x(见本卷气逆呕吐不食门。) 

卷之下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属性:产后阴血骤下,阳无所附,孤阳外越,每多发热,此乃阴虚生热,切勿作外感而表散。生化汤善能退 
热,以其内有姜、草,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故产后虽有表证,一切风药性升,不可用,恐载血上行, 
令人发晕,且虑重竭其阳,必至汗脱而死。即佛手散中川芎辛散,能发汗走泄,亦须临时因证审酌用之。 
产后阴血既亏,津液自少,况临产劳倦气虚,虚则传化自迟,二肠枯燥,势所必然,久则自复。或 
用生化汤养血,兼生津助液亦可。故产后虽二便暂有不甚通利,然于下利等药,必须禁用。非特硝、黄、 
五苓难于轻试,即四物汤中生地、芍药,纯阴而伐生气,且作泻而凝血。五苓利水伤阴,愈通之而愈枯 
结。若误用而重亡其阴,难免孤阳无辅而走脱矣。故《机要》有云∶胎产之病从厥阴,无犯胃气及上下 
二焦,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也。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卷之下
新产三审论
属性:凡治产后,三审不可缺一也。一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 
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审斯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脉证相符, 
有疾治之即愈。脉证相反,纵无危候必多变端。即如产后恶露,常以弥月为期,然间有六七朝即净者, 
又未可以概论也。此虽产母禀质不同,而因胎之所禀亦异,如胎息壮盛,则气血尽归其子,瘀血自少。 
胎息孱弱,则气血涵养有余,瘀血必多。亦有产时去多,产后必少;产时去少,产后必多,势使然也。 
大抵常产之妇,开阖有权,产后子宫即闭,儿枕随气攻注,碎作小块,续续而下,所以延绵日期。又有 
由于艰产过伤子宫,关闸废弛不能收敛,或下血块,大小形色与茄无异,此名儿枕是也,全块顿出,自 
无淋沥之患。即有余血尽归溲便,如皂荚汁,少腹略无痛苦,切勿认为产后瘀尚未行,妄行攻下,误人 
性命。产后又有似乎儿枕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人皆指为儿枕宿血, 
此大不然。夫胎胞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 
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按。治此者,当安养其脏,不久自 
愈。若有瘀服药,生化汤为最,殿胞煎或四神散亦可。若误用苏木、红花、元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 
必增虚病,慎之慎之。予曾见孕妇产后,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