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93章

223-疡医大全-第93章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十五舌部
弄舌舒舌门主方
属性:x清胃散x 
防风 天花粉 黄芩 熟石膏 浓朴(姜制) 枳壳 黄连 陈皮 甘草 水煎服。 
又方 以西牛黄一厘涂舌上,即止。 

卷十五舌部
舌喑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舌喑者,中风而舌不转运,舌强不能言是也。经曰∶喉咙者,气之所 
以上下。会厌者,声音之户。舌者,声音之机。唇者,声音之扇。横骨者,神气所 
使,主发舌者也。然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傍,肝脉循阴器,络于 
舌本,少阴之脉之喉咙,系舌本。足四经之脉,皆上于舌,邪中其经,则痰涎闭其 
脉道,舌不能转运而为之喑矣。有喉喑者,劳嗽失音,即喉咙哑是也。故喉喑者,喉 
中之声嘶,而舌本能言,舌喑者,舌本不 
能言,而喉中之声如故,中风而舌喑者,舌与喉俱病,而音声不能发于会厌也。然有 
外感内伤之因。外感者,风寒火热之邪也。经曰∶诸热暴喑,皆属于火。内伤者,心 
肺肾三经致病,亦多由痰火壅塞上窍,气血两虚,不能上荣,则舌机不转也。有肾 
虚而气不归源,内夺而胞络内绝,不能上接清阳之气者;有元气不足,肺无所资者; 
有血衰而心失所养者。盖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户,肾为声音之根。经曰∶三焦 
之气,通于喉咙,气弱则不能上通矣。治者能于根本用力,则丹田清阳之气,自能 
宣扬振作,故古人每以独参汤、地黄饮子取效也。然中风不语之证有六∶有失音不 
语者;有舌强不语者;有神昏不语者;有口噤不语者;有舌纵语涩不语者;有舌麻 
语謇不语者。可不详欤! 

卷十五舌部
重舌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重舌,乃心火妄动发之,舌下又有一舌也。当以线针点刺患上,令出 
恶血,内服黄连泻心汤,外用冰硼散搽之。(《正宗》) 
冯鲁瞻曰∶重舌者,心脾有热也。盖心候舌而主血,然脾脉络于舌下,火土又 
子母也,有热即与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而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微短小,色异,亦 
宜针刺。(《锦囊》) 
窦汉卿曰∶重舌,乃舌下生一小舌,其舌鲜红,其外证颏下浮肿,有硬核。此心 
经受热,毒瓦斯出于舌下。先用紫雪掺之,流出热涎,急服甘桔汤加姜、灯心煎服。(《全书》) 
又曰∶莲花重舌,乃蕴热乘风而发,心火炎上之义。 
又曰∶莲花舌,乃舌下生三小舌,其状如莲花之形。但舌乃心之苗,心火上炎, 
或思虑太过,或火气所伤,或酒后当风取凉,以致风痰相搏而成。此候急用清凉解 
毒汤加减服之,再吹。如肿不散,须用小刀针出紫血为妙。 
又曰∶舌下生小舌,名曰重舌。盖舌乃心苗,心火上炎故生之。用小刀点紫黑 
处,吹冰片散,服甘桔汤加山栀、连翘之属。 
又曰∶咽喉有肿,复生重舌,此两经受病,俱有邪也,心邪发于舌下,胃邪出 
于喉咙。盖因喉间之邪,触起于心经之邪,则其病俱发。外证头疼项强,身发潮热者, 
是也。探痰法同前,再用紫雪、冰片散治之。 
汪省之曰∶重舌,大小男女俱生。乃心火妄动,当以线针点刺患上。(《理例》) 
骆潜庵曰∶脾之脉络系舌傍,肝之脉络系舌本,心之脉络系舌根,三经受胎毒 
而上攻,舌下又像有一舌也,名曰重舌。宜延寿丹。(《推拿秘书》) 
澄曰∶重舌、莲花重舌,有男妇心绪遏郁,忧思过度之人,每生此证。因循日 
久,以致溃烂腐秽。舌头一烂,外壳虽存,其中如烂鱼肠相似,断不可用升炼药吹搽, 
一用即血出如泉,穿腮腐龈,百不一生。澄见数证,俱因庸工妄治而亡,不可不慎。 

卷十五舌部
重舌门主方
属性:重舌涎出,水浆不入。(《圣惠方》) 
玄精石(二两) 牛黄 朱砂 冰片(各一分) 
研末。以针舌上去血,盐汤漱,掺末咽津。效验如神。 
重舌、木舌、紫舌。 
黄连 连翘 山栀 黄芩 木通 荆芥 薄荷(各一钱) 牛蒡子(一钱) 甘草(五分) 
灯心十根,煎服。 
x当归连翘汤x 治心脾有热,重舌、木舌。 
当归尾 连翘(各三钱) 川白芷(二钱) 大 
黄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x消毒犀角饮x 治内蕴热邪,咽膈不利,重舌、木舌,一切热毒。 
鼠粘子(微炒,四钱) 荆芥 黄芩 甘草(各一钱) 防风 犀角(各五钱) 水煎服。 

卷十五舌部
木舌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木舌、紫舌,亦由心火而发。用飞盐加冰片少许,勤搽出涎自愈。(《正宗》) 
冯鲁瞻曰∶木舌者,因脏腑壅热,心脾积热,其气上冲。是以舌肿尖大,塞满 
口中,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用手去按,按则舌根乃损,长成语言不正。如 
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然舌固属心脾,但肝脉亦络舌本,故伤寒邪 
传厥阴,则舌卷囊缩,概可见矣。(《锦囊》) 
张宪伯曰∶舌忽胀大,硬肿塞满,实时气绝,名曰 舌。(《闲抄》) 
窦汉卿曰∶木舌症硬如穿山甲,见人舌做一拳。外证憎寒壮热,语言謇涩,此 
心经受热。心者舌之本,因心而病。治法以小刀点紫黑处,煎药内多加山栀。山栀 
乃泻火之要品也。(《全书》) 
又曰∶木舌、乳娥,此证为因心经热毒,或因酒后温床浓被,以致热气攻于心 
经。故生单娥及舌胀而紫,吐出风痰,急用三棱针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及刺乳 
娥,俱破出血痰,即用胆硝丹吹入喉中,仍服荆防败毒散。 
又曰∶一妇人木舌胀满口,诸药罔效,以 针砭之五七次肿减,三日方平,血出 
盈斗。服药同前。 
又曰∶舌上有白苔结硬,必作木舌。用前法治之。 
又曰∶凡舌证白苔坚硬,药味不得入者,揩拭洁净,用竹刀刮舌,然后用药。 
又曰∶舌卷大不得吞咽,皆由热毒冲上。急用紫雪加冰麝掺舌上,再用冰片散 
吹之。 
汪省之曰∶舌胀色紫如肝,名曰紫舌。凡舌转掉不仁,名曰木舌,此乃因心火而发。(《理例》) 
奎光曰∶木舌者,舌肿大如煮熟猪肝,不能转动。又有一肿生舌根下,状如白枣, 
有青紫筋,不能速愈。初起不疼,不发寒热,渐渐肿大,速治可愈。迟则难痊,皆由忧郁所致。 
又曰∶治口舌证,吹药后,如舌上无涎,或如干橘核者,不治。 
又曰∶凡遇口舌糜烂无血出者,不治。 
又曰∶凡舌肿大,用生石膏加冰片敷。如出血者石膏炒用。 
又曰∶舌肿胀满口,吐舌在外,难以纳药者,用僵蚕、牙皂制过为极细末,用 
少许吹鼻中,口自开,痰涎自出。用箸绕丝绵蘸甘草汤润其舌。用四味口疳药多加冰片频吹。 
又曰∶木舌,初则金丹、碧丹同用,(方载咽喉门。)后则单用金丹内服煎药。 
张仲景曰∶伤寒舌肿者,难治。 
骆潜庵曰∶舌肿如木,名曰木舌,乃风热盛也。宜延寿丹。 

卷十五舌部
木舌门主方
属性:治木舌口舌俱硬,有衣不能开。(《秘方》) 
薄荷 细茶(各等分) 
共煎。露一宿,青绢裹箸上,蘸药徐徐抹上自消。 
重舌木舌。 
黄连(蜜炙二钱) 白僵蚕(一钱) 
共乳细。掺舌上涎出即好。 
又方 生姜切片蘸硼砂末擦之。 
重舌、木舌、紫舌,及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并久嗽痰火,咽喉作痛。 
玄明粉 硼砂(各五钱) 朱砂(六分) 冰片(三片) 
共乳细。每日吹五六次。 

卷十五舌部
舌胀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紫舌胀属心火。内必烦躁闷乱,宜吹碧丹。(方载咽喉门,)内服加减犀角地黄汤。 
《医统》曰∶七情所郁及心经热壅,则舌肿满不得息。心热则舌裂而疮,肝热则 
舌木而硬,脾热则舌涩而苔,肺热则舌强,热甚则舌燥如锯,舌卷囊缩者,不治。厥阴绝也。 
《心法》曰∶舌忽肿退场门外,是受蜈蚣毒。宜用雄鸡血一小杯浸之,即缩入。 

卷十五舌部
舌胀门主方
属性:舌,破棺而治,无不立效,并治重舌、木舌。皂矾不拘多少,新瓦上火 
变红色,放地上候冷,研细,将病患用铁钳撬开牙关,用此擦舌,立愈。 
又方 真蒲黄筛细末,频刷舌上,其肿自退。若能咽药,以黄连酒煎,细细咽之,泻去心火尤妙。 
又方 舌肿胀不能开,萆麻仁研烂,绵纸取油捻作纸捻,灯上点着吹灭,将烟熏之,良久自消。 
舌肿 黄柏以竹沥浸一宿,研末,敷舌上。 
舌肿胀退场门外,冬青叶煎浓汁浸之。 
舌肿塞喉。 
朴硝 白矾(等分) 
研细搽之,立消。 
舌肿胀。 
百草霜 海盐(各等分) 
研末,井花水调下。 

卷十五舌部
舌痹门主论
属性:舌痹者,强而麻也。乃心绪烦扰,忧 
思暴怒,气凝痰火而成。 

卷十五舌部
舌痹门主方
属性:验方 
荆芥穗 雄黄(各等分) 
研末。木通煎汤调下一钱。 
痰壅舌麻,生矾研末掺之。 
又方 皂角末掺之。 

卷十五舌部
舌黄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舌黄,乃舌上生黄,肿痛,亦属心火。 

卷十五舌部
舌菌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舌菌属心火,多因气郁而生。舌上或如木耳,或如菌状,其色红紫。 

卷十五舌部
舌痈门主论
属性:奎光曰∶舌痈初起,舌红而肿大,心经火盛,地角亦红肿。初起用金丹、碧丹 
吹舌根。(方载咽喉门。)煎药内加黄连、山栀、犀角。 

卷十五舌部
舌疮门主论
属性:经曰∶心开窍于舌。 
陈实功曰∶心火盛则口舌生疮。(《正宗》) 
岐天师曰∶舌乃心苗,心火郁热,故舌先见证。(《秘录》) 
冯鲁瞻曰∶经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 
脾,故病在舌。又曰∶心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系舌下,故发为病,或生疮,或 
重舌、木舌诸证,皆二经之所致也。然肝脉亦络舌本,故风寒则卷缩而不言,七情 
所郁则肿满而不消。心热则裂而疮,脾热 
则滑而苔,脾寒则白苔如雪,肝壅热则血上壅。若人无故舌痹者,不可作风热治。盖 
由心血不足,血虚火烁耳,理中汤合四物汤治之。(《锦囊》) 
又曰∶昔有人舌上生疮,久蚀成穴,服凉药不效。此下元虚寒,虚火不降,投养正丹遂愈。 
岐天师曰∶倘人口中忽生疮于舌上,吐出在外寸余,上结成黄靥,难以食物,人 
以为病在心也。心热故生此疮,此亦近理之谈,而不知非也,亦有祟以凭之也。方 
用冰片一分,纳入蚌口内,立化为水,乃以鹅翎敷扫其上,立刻收入其舌,便可饮 
食矣。蚌乃至阴之物,以至阴之物攻至阴之邪,则邪自退走。况又加以冰片之辛温 
逐邪,不遗余力,自然手到成功也。 
窦汉卿曰∶热毒攻于舌,则舌生疮,客风吹干津液,则舌硬也。王叔和云∶三部 
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治法宜凉心清热。(《全书》) 
又曰∶咽喉有肿兼舌上生疮,此心经受热也。邪热存心日久,则为喉闭,余毒 
在心,则舌生疮也。须用冰片散、元参升麻汤加减治之。 
窦梦麟曰∶口舌生疮如黄粟,外证怯寒而口张。先用蚌水,或田螺水,或茶漱净,然后搽药。 
李时珍曰∶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于舌下,为神水;肾 
液流于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