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32章

223-疡医大全-第32章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注曰∶此肾之藏也,期三百六十五日内死。) 
《难经》曰∶外证面黑,善恐,数欠。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苦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 
足胫寒而逆。 
《灵枢》曰∶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又曰∶肾实则腹大腔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入门》曰∶肾虚则心悬如饥善恐。 
太乙真人曰∶戒色欲,养精气,咽津液,养脏气。 
无名子曰∶天一生水,在人曰精,地二生火,在人曰神。 
经曰∶肾藏精与志。志者,专意而不移者也。 
又曰∶脏气绝则神见于外。(无锡游氏子,以酒色得疾,常见两女子衣服鲜丽,冉冉至腰而没。医者曰∶ 
此肾神也,肾绝则神不守舍,故见于外也。) 
《灵枢》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疼厥,精时自下。 
经曰∶其精管自两肾脊骨间发来,绕大肠之右,从溺管下,同出前阴而泄精。 
又曰∶水旺于冬,相于秋,废于春,囚于夏,死于季夏,其壬日壬癸,王时人定夜半,困日丙丁,困时禺 
中,死日戊己,死时日 。( ,乃日昃也。) 
又曰∶肾俞在十四椎旁,募在京门腰间季胁。 
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又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二阴,前阴后阴。) 
又曰∶肾也者,其荣在发。发无润泽者,骨先死。 
又曰∶两气通于肾。 
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 
又曰∶肾恶燥。 
又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又曰∶久立伤骨,劳于肾也。 
又曰∶损其肾者,益其精。 
又曰∶肾色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又曰∶黑如乌羽者生,如 者死。( ,音苔。) 
又曰∶肾热者,颐先赤。 
又曰∶肾热病者,先腰痛胫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 
痛员员澹澹然。(员员,谓似急也。澹澹,谓似欲不足也。)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 
又曰∶肾开窍于二阴,实则胀满。 
又曰∶肾着之病,其人从腰以下冷,腰重如带五千钱。 
又曰∶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又曰∶肾水者,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头汗,其人足逆寒,大便反坚。 
又曰∶肾病者,色黑气弱,呼吸少气,两耳若聋,腰痛时时失精食减,膝以下清,其脉沉迟为可治,宜补。 
(清,冷也。) 
又曰∶肾疟者,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音绚。目动也。) 
又曰∶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治主于肺, 
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 ,音次。恶也。) 
又曰∶精脱者耳聋。 
《仙经》曰∶背后有三关,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皆精气往来之道路也。若 
得斗柄之机斡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也。 
谦甫曰∶夫肾藏天一,以悭为事,志意内治则精全而涩。若思想外淫,房室太甚,则固有淫佚不守,辄随 
溲尿而下。然本于筋 者,以宗筋弛纵也。 
经曰∶其不御女漏者,或闻淫事,或 
见美色,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而精自出者,谓之白淫,宜乎渗漏而不止也。 
丹溪曰∶精滑专主湿热,宜知、柏、蛎、蛤。 
经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 
《入门》曰∶少时欲过肠脱而遗泄者,宜金锁正元丹。 
又曰∶欲心一动,精随念去,碍滞久则茎中疼痛,常如欲小便然,或小便而出,或不从便出而自流者,谓 
之遗精,比之梦遗尤甚。(《纲目》曰∶一人虚而泄精,脉弦大,用五倍子一两,白茯苓二两为丸,服之良 
愈,涩脱之功,敏于龙蛎。) 
又曰∶不因梦而自泄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也。 
东垣曰∶面色白而不泽,悲愁欲哭,脉按之空虚,是为脱精脱神,宜峻补肝肾,收敛补气,补益元阳。 
《医鉴》曰∶童男阳盛,情动于中,志有所慕而不得,遂成夜梦而遗精,慎不可补,宜清心定志。 
张子和曰∶茎中作痛,痛极则痒,或阴茎挺纵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之于房室劳伤,及邪术 
所使,谓之白淫,宜以降心火之剂下之。 
《真诰》曰∶精者人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兢则明消。 
经曰∶心火旺盛,肾水不足,心有所欲,速于感动,疾于施泄。 
又曰∶肾在志为恐。 
又曰∶胃为恐。(注曰∶胃热则肾气微弱,故为恐。) 
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由心虚而肾气并之,故为恐。 
《灵枢》曰∶足少阴之脉病,善恐。 
又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又曰∶恐惧者神荡散而不收。 
又曰∶恐则气下。(注曰∶上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不行矣。) 
子和曰∶肝藏血,血不足则恐。 
《纲目》曰∶恐与惊相似,然惊者,为自不知也。恐者,为自知也。盖惊者闻响乃惊,恐者自知如人将捕 
之状,及不能独自坐卧,必须人为伴侣,方不恐,或夜必用灯烛,亦恐惧者是也。 
《灵枢》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言。 
经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丹溪曰∶恐伤肾者,以思胜之,以忧解之。 
经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 
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人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 
旨微矣。 
《直指》曰∶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脏制在肾,气虚不能管摄,因小便而出者,曰尿精,因见闻而出者,曰漏精。 
《入门》曰∶初因君火不宁,久则相火擅权,精元一于走而不固,甚则夜失连连,日亦滑流不已,宜坎离 
丸。知柏用童便九蒸、九晒、九露,地黄煎膏丸,盐汤下。 
又曰∶梦遗不可作虚冷,亦有经络热而得之。 
《脉经》曰∶男子脉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 
又曰∶涩脉为精血不足之候,丈夫脉涩号伤精。 
又曰∶涩为精竭血枯。 
《脉诀》曰∶遗精血浊,当验与尺,结芤动紧,二证之的。 
《医鉴》曰∶微涩伤精。 
戴氏曰∶梦遗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也。 
又曰∶梦遗日久,气下陷宜升提肾气以归原。 
《本事》曰∶肾气闭,即泄精。 
又曰∶肾藏精,盖肾能摄精气,以生育人伦者也。或育或散,皆主于肾,今肾气衰,则一身之精气无所管 
摄,故妄行而出不时。 
《纲目》曰∶梦遗属郁滞者居大半,庸医不知其郁,但用涩剂固脱,殊不知愈涩愈郁,其病反甚。 
仲景曰∶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经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 
《灵枢》曰∶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经曰∶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 
又曰∶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又曰∶肾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又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又曰∶肾病禁犯 HT ,热食温炙衣。 
《纲目》曰∶肾本无实,不可泻。 
钱氏曰∶只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 
《纲目》曰∶左肾属水,水不足则阴虚,宜六味地黄丸。右肾属火,火不足则阳虚,宜八味丸,加减八味丸。 
又曰∶六味地黄丸,血虚阴衰,熟地黄为君;精滑山茱萸为君;小便若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 
小便淋涩,泽泻为君;心气不足,丹皮为君;皮肤干涩,山药为君。 
《入门》曰∶小便清利,脉沉迟,是冷气归肾。小便赤涩,脉沉数,是热气归命门。是肾与命门脉同者, 
谓其所受之病同归于膀胱一府也。 
经曰∶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 
金匮真言论曰∶冬气者,病在四肢,肾之应也。 
《灵枢》曰∶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 
相亲,则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仲景曰∶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脉浮而洪,身汗如雨,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 
仁,乍静乍乱者,此为命门绝也。 
《脉经》曰∶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自汗如流水。一云∶ 
人中平,十日死。 
梦与鬼交泄精,名曰梦遗。专主于热。 
又曰∶肾咳之状,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咳,音概,气逆也。) 
又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宠然浮肿,(庞,音忙,丰浓貌。)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 
诊在肌上,其色黑。 
又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如人垂首向地寻物貌。) 
又曰∶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相属;虚则梦见舟船溺人;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又曰∶是动病则饥不欲食,面黑如地色,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 
悬,病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谓骨厥,是主肾。 
又曰∶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癖,脊臀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 
足下热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又曰∶肾主寒,自病则足胫寒而逆,人之五脏,惟肾无实,小儿痘疮变黑陷,是肾水克退心火,多不治也。 
又曰∶心乘肾微邪,内热不恶寒,桂枝丸。 
又曰∶肺乘肾虚邪,喘嗽皮涩而寒,百部丸。 
又曰∶肝乘肾实邪,拘急气搐身寒,理中丸。 
又曰∶脾乘肾贼邪,体重泄泻身寒,理中丸。 
《人镜经》曰∶五行之间,惟肾之一脏,母盛而子反受邪,是物之性有不可一概论者,肺肾是也。何则? 
肺属金,应乎皮毛,所主者气,肾属水,主乎骨髓,所藏者精,气之轻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 
上,此物性之自然,今肺盛,乃热作也,气得热而上蒸,则肺不能下生于肾,则肾受邪矣,急以凉药解之,使 
脏气温和,自能下生于肾,病必先求之于肺,若肺和而肾忽受病,不过脾湿相刑,所以有解肺热去脾邪二药, 
若脾肺俱和,而肾自病,亦当察其本脏虚实而治之。 
足少阴肾引经药歌∶ 
酉肾猪肤猪(苓白)茯苓,牡丹(皮)泽泻(肉)桂阿(魏)丁(香),山(萸肉)吴茱(萸黄)柏砂 
(仁)乌药,败酱天(门)冬牡蛎停,(豆)豉桔(梗五)味(子)元(参)并独活,(益)智(仁檀)香 
(甘)草(地)骨(皮)或(朱)砂行,下行知(母)附地(黄地)榆(苍)术,右肾沉(香黄) 益附称。 
《难经》曰∶冬脉石。 
经曰∶劳而动血者,属肾。 
又曰∶若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鲜或紫或细屑者,为咯血,或鲜红随唾而出,为唾血。唾中带血, 
咯出有血,或血丝,皆出于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