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23章

223-疡医大全-第23章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曰平;胃气少毛多曰肺病;但如毛无胃气曰死;毛有弦曰春病;弦甚曰金病。真 
肺脉至,大而虚,如毛羽中人肤,然其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肾脏脉病虚实) 
肾象水,王于冬,其脉如石而沉,其候耳,其声呻,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 
其养骨,其色黑,其神志,足少阴其经也。与膀胱合,膀胱为腑主表,肾为脏主里。肾 
气盛,为肾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憎风,面目黑,小便黄,是为肾 
气实也,则宜泻之。肾气不足,则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苦聋,是为肾气之虚也, 
则宜补之。毋犯尘垢,毋衣炙衣,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咸以泄之,苦以补之。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肾属水,其脉 
大紧,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善惊悸,以心萎者死。冬肾水王,其脉沉濡而滑,名 
曰平脉也。反得浮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肾,土之克水,为大逆不治。反得浮涩而短者, 
是肺之乘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可治。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肾,子之 
乘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肾,火之凌水,虽病不死。肾 
死脉来,发而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肾病;但石无 
胃气者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藏骨髓之气。真肾脉至,搏 
而绝,如弹石辟辟然,其色黄黑不泽,毛死。 
诸真脏见者,皆不治。 
(胆经虚实病候) 
胆象木,王于春,足少阳其经也。肝之腑也,谋虑出焉,诸腑脏皆取决断于胆。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腹内冒冒不安,身躯习习,是为胆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胆 
气不足,其气上嗌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嗌仲介介数唾, 
是为胆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小肠虚实病候) 
小肠象火,王于夏,手太阳其经也。心之腑也,水液之下行为溲便也,流于小肠。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小肠热,焦竭干涩,小腹 胀,是为小肠之气实也,则宜泻之。 
小肠不足,则寒气客之,肠病惊跳不言,乍来乍去,是为小肠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胃经虚实病候) 
胃象土,王于长夏,足阳明其经也。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诸脏腑皆受水谷之 
气于胃。胃气盛,为有余,则病腹 胀气满,是为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胃虚不 
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虚也,则宜补之。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关脉沉,胃中有寒,脉滑为实,气满不欲食,关脉浮,积热在胃内。 
(大肠虚实病候) 
大肠象金,王于秋,手阳明其经也。肺之腑也,为传道之官,变化糟粕出焉。气 
盛为有余,则病肠内切痛,如锥刀刺无休息,腰背寒痹挛急,是为大肠之气实也,则 
宜泻之。大肠气不足,则寒气客之善泄,是大肠之气虚也,则宜补之。诊其右手寸口 
脉,手阳明经也,脉浮则为阳,阳实者,大肠实也。 
(膀胱经虚实病候) 
膀胱象水,王于冬,足太阳其经也。肾之腑也,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 
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液之余者,入胞则为小便。其气盛,为有余,则 
病热胞涩,小便不通,小便偏肿痛,是为膀胱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膀胱气不足,则 
寒气客之,胞滑小便数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之气虚也,则宜补之。 
(三焦虚实病候) 
三焦者,上焦、中焦、下焦是也。上焦之气出于上口,并咽以贯膈布胸内,走 
腋,循太阴之分而行,上至舌,下至足阳明,当与荣卫俱行,主纳而不出也。中焦 
之气亦并于胃口,出于上焦之后,此受气者,泌糟粕,承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 
肺脉,乃化而为血,主不上不下也。下焦之气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主出而 
不纳,故水谷常并居于胃,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也。谓此三气,焦干水谷,分别 
清浊,故名三焦。 
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于皮肤内,轻 
轻然而不牢,或小便涩,或大便难,是为三焦之实也,则宜泻之。三焦之气不足,则 
寒气客之,病遗尿,或泻利,或胸满,或食不消,是三焦之气虚也,则宜补之。诊 
其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尺脉迟,下焦有寒;尺脉浮者,客阳在下焦。 

卷二
论定死脉形候歌
属性:指下如汤沸涌时,旦占夕死定无疑,尾掉摇摇头不动,鱼翔肾绝亦如期,去疾来 
迟势劈劈,命绝脉来如弹石,三阳谷气久虚空,胃气分明屋漏滴,散乱还同解索形, 
髓竭骨枯见两尺,虾游状如蛤蟆游,魂去行尸定生忧,雀啄连连来数急,脾无谷气 
定难留,欲知心绝并荣绝,如刀压刀细推求,更有肺枯并胃乏,如麻戚促至无休,指 
下浑然如转豆,三光正气已漂流。 
洞虚子曰∶虾游雀啄,代止之脉,故名死证。须知痰气关格者,时复有之,若 
非谙练数历,未免根据经断病,不无贻笑大方也。盖病势消烁殆尽者,其气不能相续, 
如虾游水动,屋漏滴点而无至者,死脉也,其或痰凝气滞,关格不通,则其脉固有不 
动者,有三两路乱动,时有时无者,或尺寸一有一无者,有关脉绝骨不见者,或时 
动而大小不常者,有平居之人忽然而然者,有素禀痰病而不时而然者,有僵仆卒中而 
然者,皆非死脉也。学人当细心参探。 

卷二
论诊杂病生死脉歌
属性: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止,犹代脉也。脉来五十动而不见一止者,无病也。五 
十配天地造化之数,《易·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五十乃备,一乃数之始,十乃数之极,人之脉息,昼夜循 
环五脏,脉一动,循环一脏,五动循环五脏遍,五十动 
是十次五数循环遍,则数皆极处而不见止者,五脏皆平,故无病也。) 
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五一 
止一年殂,已下有止看暴病。(四十动而见一止者,是一脏欠动,脉之极数,故知一脏绝也,先绝肾经, 
所以言之。夫天一生水,肾属水,生成之一数也。人之五脏所生,先生乎肾,肾水生肝木,木生心火,命门火 
生脾土,土生肺金,所以先绝肾,期应四年而死。三十动而见止者,两脏欠动,脉之极数,是知肾与肝二经无 
气,期应三年而死。二十动而止者,三脏欠动,脉之极数,是肾肝心三脏无气,期应二年而死。十五动而一止 
者,知肾肝心脾四脏皆无气,期一年而绝也。) 
新注云∶上言脉之动止,未知诊切何部而取据,谨按《素问》《难经》云∶每于平旦寅时,日未出,饮食未 
进,血气未乱,医者可以存神定意,心无外驰,诊于指下,右手寸口,默数脉息至止,以决之。夫寸口者,右 
手气口也。《内经》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变 
现于气口。又曰∶脉会大渊,寸口是太渊穴也。是知寸口为脉大会之处,故能决断五脏六腑生死吉凶矣。 

卷二
论诊暴病脉歌
属性:两动一止或三四,三动一止六七死,四动一止即八朝,以此推排但根据次。(池氏曰∶暴 
病者,喜怒惊恐,其气暴逆,致风寒暑湿所侵,病生之暴,损动胃气而绝,即死不过十日也。脉两动而一止,乃 
胃气将绝,犹得三四日方死。三动一止,而胃气将尽,犹得六七日方死,谷气绝尽方死。仿此而推,若至十五动 
而二止,乃死期在于一年矣。) 
又歌曰∶寸平无病何谓死,尺泽原来脉不存,君知此理是何物,犹如草木已无 
根。(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病患两尺有根,虽病不死,若诊得两尺无根,有病必死, 
无病之人,亦主暴亡。) 

卷二
论五脏六腑气绝证候
属性:病患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视而不见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一曰二日死。) 
病患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 
病患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一曰八日死。) 
病患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视立死。(一曰口亭亭,二日死。) 
病患肠绝(一曰小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病患脾绝十一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不觉,出无时度。(一曰五日死) 
病患胃绝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复。(一曰脬肠平,九日死。) 
病患肉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干舌皆肿,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肿九日死。) 
病患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收。(一曰鼻口虚张短气。) 
病患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 
病患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自中黄色,腰中欲折,自 
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 
病患骨绝齿黄落,十日死。诸浮脉无根者皆死。已上五脏六腑为根也。 

卷二
扁鹊华陀察听辨色秘诀
属性:病患五脏已夺,神明失守,声嘶者死。 
病患阴阳俱绝,掣衣撮空,妄言者死。 
病患阴阳俱绝,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 
病患面黄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者死。 
病患面黄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者死。 
病患面目俱等者,不死。 
病患面青目白者死。 
病患两目 有黄色起者,其病方愈。 
病患面赤目黄者,不死;赤如 者死。 
病患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煤者死。 
病患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患面赤目青者,六日死。 
病患面黄目青者,九日必死。(此谓乱经,饮酒当风,邪入胃经,胆气妄泄,目则为青,虽有天赦, 
不可复生。) 
病患面赤目白者,十日死。忧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 。 
病患面白目黑者死。(此谓荣华已去,血脉空索。) 
病患面黑目白者,八日死。肾气内伤,病因留积。 
病患面青目黄者,五日死。 
病患循衣缝,谵语者,不可治。 
病患妄语错乱及不能语者,不治。热病者可治。 
病患着床,心痛气短,脾竭内伤,百病难愈。(能起傍徨,因坐于地,其立倚床,能治此者,可谓神良。) 
病患面无精彩,若土气,不受饮食者,四日死。 
又目无精光及牙齿黑色者不治。 
病患口张者,三日死。 
病患耳目及颧颊赤者,死在五日中。 
病患黑色出于额上发际,下直鼻脊两颧上者,死在五日中。 
病患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口鼻者,死在三日中。 
病患及健人,面忽如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病患面黑目直视,恶风者死。 
病患面黑唇青者死。 
病患面青唇黑者死。 
病患面黑,两胁下满,不能自转反者死。 
病患目不回,直视肩息者,一日死。 
病患阴结阳绝,目精脱,恍惚者死。 
病患阴阳竭绝,目眶陷者死。 
病患眉系倾者,七日死。 
病患口如鱼口,不能复闭,而气出多不反者死。 
病患耳目口鼻,有黑色起入于口者,必 
死。 
病患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病患唇反,人中满者死。 
病患唇口忽干者,不治。 
病患唇肿齿焦者死。 
病患齿忽变黑者,十三日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