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132章

223-疡医大全-第132章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瘭疽发门主论
属性:r瘭疽发p04…a41a171。bmpr 
申斗垣曰∶瘭疽发,发于背之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发于脊中,属 
督脉经。初起如豆如梅李,黑白色不定,惨 
痛应心,四畔如牛唇,四十岁以前可治。已衰弱者难痊。(《启玄》) 

卷二十二脑背部
禽疽门主论
属性:《鬼遗方》云∶禽疽始发者如疹数十处,如拳打之状,发寒齿噤。如此者十四日死;十日可刺,导引脓出即愈。 
王肯堂曰∶禽疽,背忽麻木拘急不痛,十数处肉紫色如拳触状。七日内寒热口噤 
者死;得汗可治,无汗不治。神昏脉躁,或微或代者死。漫肿不溃,宜服台阁紫微丸。(《准绳》) 

卷二十二脑背部
九疽门主论
属性:汪省之曰∶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当验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遗之迟 
速,以决死生。如二三处者则轻。(《理例》) 

卷二十二脑背部
小儿龟背门主论
属性:龟背者,多因未满半周,强令坐早,失护背脊,以致客风吹扑,传入于髓,寒则 
体痿,故变成斯证。又谓五脏皆系于背,凡五脏受过而成五疳,久则虫蚀脊髓,背骨 
似折,高露如龟矣。书曰∶腮肿疳还盛,脊高力已衰,肾无生气,骨无坚长,故为恶候也。 

卷二十二脑背部
小儿龟背门主方
属性:孙真人《千金方》 红药首乌研末,龟尿调敷脊骨,渐渐自平。 

卷二十二脑背部
脊缝出虱门主论
属性:岐天师曰∶如人背脊裂开一缝,出虱千余,此乃肾中有风,得阳气吹之,不觉 
破裂而虱出。治以活水止风丹。裂缝生虱尽死。(《秘录》) 

卷二十二脑背部
脊缝出虱门主方
属性:x活水止风丹x(岐天师) 
熟地 山萸肉(各三两) 杜仲(一两) 白术(五钱) 防己(一钱) 草(三钱) 白水煎。 
脊缝生虱(张仲景)。萆麻子三粒,研成如膏,同红枣三枚,捣成丸如弹子大,火 
烧之,熏衣上则虱死而缝合。盖萆麻子能杀虱而去风,风去虱出则脊自合缝矣。 

卷二十二脑背部
肉龟疮门主论
属性:r肉龟疮p04…a41a172。bmpr 
汪省之曰∶肉龟疮乃心肾二经受证。生于胸背两胁间,有头有尾,且有四足,皮 
色不红,突起二寸。或有头向上者,毒攻心口;或有毒向下者,足如刀割。或左或 
右,其痛难忍。急用神针,针住头尾四足,上用艾灸二十八壮,龟疮即死;不可去针, 
内服荆防败毒散加天花粉、乳香、没药,然后再泻其针。(《理例》) 

卷二十二脑背部
鼠攒疮门主论
属性:r鼠攒疮p04…a41a173。bmpr 
汪省之曰∶鼠攒疮,又名游走血脾痈,生于胁背之间。此乃自幼受其胎毒,或因 
缺乳多食面果热毒之物,脏腑娇脆,不能克化,久作寒热,骨蒸内热,日夜不宁。因 
此毒发生于皮膜之外,俨如流注一般,状似鼠形,大小不一。七八日有脓可治,无脓难于收敛。(《理例》) 
王肯堂曰∶老鼠攒,一名游走血脾痈,生于背胁之间三两处发疽。由怒气积热所 
致,多发于足少阳,足厥阴部位。七日不见脓及黑陷躁乱者死。(《准绳》) 
《心法》曰∶串疽生于背胁之间,初发 
一处,挨次发出二三处,形虽不同,而色仍同也。溃后多相串通,故又名老鼠攒,又名游走血脾痈。 

卷二十二脑背部
渊疽门主论
属性:r渊疽p04…a41a174。bmpr 
陈实功曰∶渊疽发于胁下。初起不红坚硬,久则破溃有声如婴儿啼状,膏盖无 
声,去膏仍有。异哉难治,真不能也。(《正宗》) 
《心法》∶渊疽生于胁下三寸,忧恚太过,以致肝胆两伤而成。初起坚硬肿而不 
红,日久方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者险,疮口有似乎儿啼,此属内膜透也,可 
于阳陵穴(在膝膑骨外廉下一寸陷中,蹲。)灸二七壮,其声即止;将溃未溃,宜坐取之即得,多 
服护膜散,可免透膜。 

卷二十二脑背部
渊疽门主方
属性:x护膜散x 
白蜡 白芨(各等分) 
研末,轻者用一钱,微重用二钱,重者用三钱,或酒或米汤调下。 

卷二十二脑背部
石疽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石疽生腰胯之间,肉色不变,坚硬如石,经月不溃者,此系属少阳、 
阳明二经积热所致。邪毒固结,元气不足,故不能起发。若黑陷不起,麻木不痛,呕 
哕不食,精神昏乱,脉散或代者死。(《准绳》) 
汪省之曰∶石疽乃寒气所作,深伏于骨髓之间,腿膝有肿与皮肉相似,苦疼而 
坚硬如石,故谓之石疽。治宜温补。(《理例》) 

卷二十二脑背部
肾俞发门主论
属性:r肾俞发p04…a41a175。bmpr 
王肯堂曰∶肾俞发即腰疽,又名连肾发,又名下搭,生十四椎傍腰肾之间,由 
房劳太过,致伤肾水,令人口干,寒热大作,百节俱痛。治之稍缓,溃烂透膜者死。 
若见咳嗽呕哕,腰间似折,不能俯仰,饮食不纳者死;溃而脓水清稀,腐烂腥秽,迷 
闷不醒厥逆者不治。(《准绳》) 
陈远公曰∶有腰眼间忽生疽毒,疼痛呼叫,似乎阳证,然腰肾乃至阴之地,未 
可作阳证治之也。此证虽本于忍精欲泄不泄以成,此毒似乎纯是阴分之过,但腰虽 
不远于内肾,火发而毒成,则阴中有阳,未可纯以阴证治之也。必阴阳并治,以化毒 
则毒去如扫。倘不补阴,竟治其毒,则肾益伤而毒难速化;即补阴而不补阳,则阴 
无以生,毒且深藏肾宫,不得外泄矣。两治散∶白术、杜仲、当归各一两,金银花 
三两, 草三钱,防己一钱,水煎,一 
服痛轻,二剂痛止,三剂痊愈。(《冰鉴》。此方以杜仲、白术利其腰脐,气通毒自难结,又得银花、当 
归补中有散,而防己、 直入肾宫,祛湿热之毒,阴阳无偏胜之虞,邪正有解纷之妙,自然二三剂成功也。) 
申斗垣曰∶腰疽乃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腰间肾俞胃仓二穴。托之得脓 
则安。若上赤下黑,二十日不溃,或青黑色,无脓出血水者死。(《启玄》) 
又曰∶腰痈发于软肋下,近腰乃带脉、五枢、维道穴,是少阳经多气少血,寒热 
肿作痛。余曾治一人,脓出一桶余,内托大补而愈。 
窦汉卿曰∶此证切忌怒气行房,犯之不治。 
又曰∶治宜补肾,加知母、黄柏、没药、广胶。 
胡公弼曰∶此发生于两腰陷肉之间,或生两腰中间,在大杼下第十二椎是也。此 
乃欲火消阴,十五日前后必死,若疮形红 
活高肿有脓,尚有可生机括。(《青囊》) 
陈实功曰∶肾俞发生于两腰内肾陷肉之间,或正中亦发。凡生于此,最为险候。 
盖肾为性命根本,藏精藏气藏神,又乃受命先天,育女、育男、育寿,此必房劳过 
度,气竭精伤,欲火销阴,外阳煽动,以致真阴从此而耗,既耗之后,其脏必虚,所 
以诸火诸邪乘虚而入。如本脏稍有真阴制火,疮形自可高肿红活为脓,治以人参养 
荣汤加山萸肉、北五味子、知母、黄柏,及加减八味丸以救其源。若疮形紫黑干枯,坚 
硬不作脓者,为真阴内败,再无可生之理,死在十五日前后。(《正宗》) 

卷二十二脑背部
对脐发疽门主论
属性:r对脐发p04…a41a176。bmpr 
王肯堂曰∶对脐发,发于背下命门穴,与脐相对,故名。乃督脉经毒发,有脓者 
生,如出血水,谵语发渴者死。(《准绳》) 
窦汉卿曰∶对脐毒即冲疽,又名历肾,生于腰肾间也。若内肾疼变为渴者,万无一生。(《全书》) 

卷二十二脑背部
环跳疽门主论
属性:《心法》曰∶环跳疽生胯骨节间之环跳穴,所以腰难曲伸,漫肿隐痛,此证皆由 
风湿寒邪凝结而成,属足少阳胆经。初起宜服黄狗下颏散,更刺委中穴出黑血,其腿即能转动矣。 

卷二十二脑背部
环跳疽门主方
属性:x黄狗下颏散x 
黄狗下颏(连舌、皮毛劈下,入罐内,盐泥封固,铁盏盖口, 一炷香,觉烟青即止,务宜存性取出,黑 
如炭为度,若带白色,其性已过,则无用矣。用时研细。取狗下颏,宜用屠家已杀之犬,若生取特杀一犬,恐伤 
德反招不祥) 豌豆粉 白蔹(各等分) 
三味和匀。每服五钱,温黄酒空心调服,出臭汗及熟睡为效,外将此药用香油调敷患处。 

卷二十二脑背部
阴毒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阴毒者,乃纯阴无阳,被天时寒冷肃杀之气,侵入肌肤,流入骨髓, 
以致气不能升,血不能行,凝滞经络,疼痛切骨。初起不红不肿不热,朝轻暮重;久 
则作肿渐红,烂斑黑靥,臭水淋漓,秽气熏蒸,腐烂渐开,终久必死。(《正宗》) 

卷二十二脑背部
无名肿毒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无名肿毒者,不拘于头面手足胸腹等处, 赤肿硬,结核疼痛,又 
名肿疡,又名虚疡,但肿无头无面者,俱是也。肿热势盛者,以棱针刺去恶血,切 
不可以火针烙之。若暴发赤肿,切不可以针破之,只宜以洗肿方法淋洗。(《准绳》) 
又曰∶紫游风 紫游虚疡。(均属无名肿毒。) 
陈远公曰∶头面无端忽生小疮痒甚,第二日头重如山,第三日面目青紫,此至危 
之证。苟不速治,数日内一身发青黑而死。若青不至心胸者,尚可救,因此人素服热 
药,热极而变为毒也。人入房久战,虽气主之,而实火主之也。气旺而非火济之,则 
不足鼓其兴趣,博久战之欢,补气之药,断不能舍参 而求异味。世人贪欢者多,而 
吝惜者不少,用热药助火,非多加人参,不足以驾驭其猛烈之威,无如人参力难多备, 
方士不得已迁就世人之心,乃少减参则功力薄,多加热药以壮火,于是金石火 之 
药,纷然杂投,谓不如此不足以助命门之火也。夫命门之火,肾火也,非真阴之水 
不养,不同于脾胃之火,可以外水解之也。且肾水既旺,则外势刚强,多御女戎,亦 
复何伤,无奈淫心无尽,火炽则水干,火沸则水涸,水不足以制火,热毒结于肠胃, 
况战久必大泄精,精泄过多,火自更旺,未免再战,或归咎前药太少更多服以助其势, 
不知药益多而火益烈,战益频而水益燥乎!久之水涸火炎,阳易举而不能久战,即有 
忍精勉强而斗,精不化而变为毒,结于阴之部位则成痈,结于阳之部位则成毒。头 
上阳部位也,较阴部尤为可畏,非多用化毒之药,安能起死回生哉?回生至圣丹∶金 
银花八两,元参、蒲公英各三两,川芎一两,生甘草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一 
剂头轻,青紫色淡,又一剂全愈。(此方化毒而不耗气,败毒而不损精,所以奇也。此毒原系水亏之极, 
而泻毒之味皆损于阴阳,惟银花攻补兼妙,故以之为君,必多用而力始大,加元参去火,甘草泻毒,公英清热,花 
粉消痰,川芎散结,自然相助成功也。《石室秘录·奇病门》中,亦有此证治法,宜参看。《辨证冰鉴》) 
又曰∶肿毒生于思虑不到之处,其势凶恶,有生死之关,皆以无名肿毒名之,不 
必分上中下也。前条只言头上,而身之左右前后四肢尚未言也,治之得法,可以通 
治也。大凡上中下生肿毒者,多起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