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疡医大全-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劳也。亦与补阴虚火热不同,是皆宜厘清之,故肺痿又有寒热之异也。
周文采曰∶其候应乳上下隐隐而痛者,肺疽也。若肉微起者,肺痈也。初起俱可
救,若日久唾脓臭败者,不可治也。但诊其脉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若紧甚而数
者,已有脓也。若脓如粳米粥及呕脓不止,其脉浮大而面色赤者,俱为难治。若脓自
止,其脉短而涩,面色黄白者,皆可治。何以言之?盖脉浮大面赤,此心火克肺金也,
故难治;若脉短涩及面白者,此肺气未损也,故可治。治法当补肺泻火,止嗽定喘
为主。(《集验》)
《圣惠》曰∶中府(穴名,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肋间动脉应手陷中者是也。)隐隐而微痛者,肺疽
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是以候始萌则可救,脓成则多死。若欲知有脓者,但诊
其脉,若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
申斗垣曰∶其证现于秋冬可救者,何也?肺旺于秋是也。冬寒水旺,子能救母,
子母相生,故云可救为顺。是春夏木旺火胜之时,肺金病再遇火旺之时,烁石流金,
金受火克,此为逆,故难治也。(《启玄》)
李东垣曰∶夫肺者五脏之华盖,处于胸中,主于气,候于皮毛,劳伤血气,腠
理虚而风邪乘之,内感于肺也,则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胁胀满,久
久不瘥,已成肺痿也。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过度,重亡津液,便如烂瓜,下
如豕脂,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者将瘥,此由肺多唾涎沫而无脓者,肺痿
也。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至于荣,则吸而不出。所以风感皮毛,热伤血脉,风
热相搏,气血稽留,蕴结于肺,变为肺疽。诊其脉候寸口脉数而虚者,肺痿也;数而
实者,肺疽也。其肺疮之候,口干喘满咽燥而渴,甚则四肢微肿,咳嗽脓血,或腥
臭浊沫,胸中隐隐微痛者,肺疽也。
龚居中曰∶经曰,肺伤善痿,痿则火郁邪壅,致金燥烈,肺虚气不能升降,以
充百脉,痈则金体受伤,肺叶焦枯,息亦不利,则火邪无以泄,郁遏熏蒸,致咯咳
嗽血,血渗妄行,必中府、云门隐痛,咳则喉腥,脉洪数而虚,久则腐化而出,遂
成肺痈不治之证。若脓血自止,脉来短涩者,不治自愈。以脉经本部之脉在也。
冯鲁瞻曰∶咳而膺乳痛,即看痰色如何。若浓浊如脓,或黄或赤,口中臭,即
从肺痿、肺痈治。以脉数而虚者为肺痿;脉数而实者为肺痈。
又曰∶肺痿咳吐,咽燥欲饮水者自愈,
张口短气者死。
卷二十一内痈部
肺痈门主方
属性:x金鲤汤x(《正宗》)肺痈已成未成,胸中隐痛咯吐脓血者。
金色活鲤鱼(一尾约四两重) 川贝母(一钱,去心)
先将活鲤鱼连鳞剖去肚肠,勿经水气,以贝母末掺在鱼肚内,线扎之。用上白童
子小便半大碗,将鱼浸童便内,重汤顿煮,鱼眼突出为度。少顷取起,去鳞骨,取净
鱼肉浸入童便内顿热,鱼与童便作二三次,一日食尽,其功效甚捷。
x排脓散x 肺痈口吐脓血之后,宜服此药,排脓秽,补肺气。
人参 黄 白芷 五味子(等分)
上研细末,每服三钱,食后蜜汤调服。
又方
金银花(八两) 当归 麦门冬(各二两) 白芍 山栀(各三钱) 生甘草 玄参(各一两)
水八碗煎一碗服。渣用水四碗煎半碗服。
又方
蒲公英 当归 生甘草(各一两) 金银花(二两) 乳香(去油研细) 黄芩(各一钱)
水五碗煎一碗,再入乳香细末调和服下。
x清金消毒汤x(《秘录》)
金银花(八两) 当归(二两) 玄参 麦门冬 生甘草(各一两) 水煎服。
(岐天师曰∶此方数品中,唯麦冬乃清肺火之品,余俱入脾、入肝、入心之药,而用之者何也?盖入肝则平
木,而不必肺金用力而制之,则肺金得养矣。入心经则心火不凌肺金,而肺金又得养矣。入脾则脾土能生肺金,
而肺金又得养矣。虽乃治脾、治心、治肝之药,似乎隔一隔二隔三治法,其实乃正治肺金也。
雷公曰∶我意方中加白芍三钱平肝火,使心火弱不来克肺也。
孙真君曰∶隔一隔二隔三之治,其实原正治肺经,此等议论大开聋聩,凡肺病皆宜如此治之,勿谓天师专治
肺痈立论,而不通于凡治肺病也。
x救肺败毒至圣丹x(岐天师)。
金银花(十两) 玄参 麦门冬(各三两) 生甘草(五钱)
水十碗,煎四碗服。
x肺痈神汤x(《锦囊》)
薏苡仁(五钱) 黄 (蜜炙) 白芨 金银花 桔梗(各一钱) 川贝母(一钱六分) 甜葶苈
(八分微炒) 陈皮 甘草节(各一钱二分) 姜水煎,食后徐徐服。新起加防风一钱,去黄
;溃后加人参一钱;久不敛加合欢皮一名夜合,即槿树皮一钱。
肺痈久不敛口者(《冯氏锦囊》)合欢树皮、白蔹煎服最佳。
x桔梗汤x 治咳脓腥血肺痈。
桔梗(炒) 贝母 桑白皮(炙) 枳壳 黄 (炙) 当归 防己 地骨皮(各一钱) 甜葶
苈(炒) 栝蒌仁 杏仁(杵) 薏苡仁(各五分) 百合(炒) 五味子(炒杵各一钱五分)
作三剂,水煎服。
历验方 陈芥菜卤服之。埋地下三年者,每早用数匙冲开水服,或作酱油入
菜吃一百二十天,不可间断。
又方 陈芥菜 灰,白汤调下,可许见效一半。
又方 白芨研细末。每服三钱,入藕粉内调服,不过三五两即愈。或炖蛋糕或和粥中服之,并效。
又方 扁柏叶捣取自然汁半杯,入麦芽糖二两,隔水炖化,清晨冲开水服之,三次自愈。
韦庙独行方 治心胸甲错为肺痈,黄昏汤主之。
夜合皮(夜合树,按本草即乌农树也。)掌大一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肺痈
第一次服四剂。(钱青抡。)
薏苡仁 条芩 苦丝瓜 甘草(各一钱) 川贝母 赤芍 栝蒌仁 桔梗 广陈皮
升麻 牡丹皮(各一钱二分)引加黑枣二个,
生姜一片,食后煎服。如大便不通加火麻仁。
第二次服四剂。
川贝母 赤芍 天花粉 甘草 栝蒌仁 杏仁 连翘 独活 知母 桔梗 百
合(各等分) 灯心(十根) 白果肉(七个) 食后煎服。
第三次服四剂。
川贝母 甘草 栝蒌仁 独活 天花粉 桔梗 麦门冬 赤芍 知母 百合(各
等分) 灯心(十根) 白果肉(七个)照前服。以后白鲞、红萝卜、鸭蛋终身不可食,食则后
发不治。大荤一年后方可吃,茹斋更妙。
又方 绿橘叶洗净捣绞汁一盏服之,吐出脓血即愈。
奇验方(周鹤仙。)凡人肺痈初起时咳,两胸胁即疼者是也。即宜速服此方,神效。
玄参(八两) 天门冬(四两)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炙)
水十碗煎至二碗,再入蒲公英、金银花各五钱,再煎至一碗,饭食后服之。初
起者即消,日久者即生肉,真奇方也。
又方
洋糖(二斤半) 牯猪肚(一副) 杉木炭(一分) 肉桂(一分) 糯米(七粒)
将猪肚洗净,以上项药装入肚内线缝好,锅煮一大块,每早割一块,水酒下。荤
只吃牯猪肉、肚肺、鲫鱼,余俱戒,一百二十天全愈,屡效。每清早未洗面时,用
陈芥菜卤冲水饮一盅,洗面后再吃制猪肚。
又方 用日久龌龊竹灯挂子一个,连宿油垢烧灰存性,研末,黄酒送下三钱即愈,极奇神效方,不可轻忽。
肺痈神方(何继充家宝,曾救治多人,真神方也。)
怀生地(酒炒二钱五分) 麦门冬(二钱) 薏苡仁(四钱) 当归(酒浸) 枣仁(炒) 大贝母 苏
子桔梗 栝蒌仁 百合(各一钱) 牡丹皮 桑白皮(蜜炙各七分) 白芨(八分) 炙甘草(二分)
汉防己(六分) 黄 (一钱二分)
白水煎。加减法∶若睡不宁用枣仁,睡既宁即去枣仁,加北五味子七粒;如咳嗽
气促,去桔梗加款冬花一钱;咳嗽作恶心,加土炒白术一钱。
x滋阴清化丸x(何继充。)
天门冬(去心) 甘枸杞 麦门冬(去心) 知母(酒洗) 生地(酒洗) 当归(酒洗) 熟地(酒煮)
川贝母(去心各二两) 北五味(七钱) 粉丹皮 山萸肉 玄参(各一两) 白茯苓 怀山药(各一两五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空心白汤送下三钱。
x百合汤x 肺痈主方。
枣仁 怀生地 当归 黄 汉防己 苏子 栝蒌仁 桑白皮 川贝母 百合
薏苡仁 牡丹皮 甘草 桔梗 白水煎。有嗽加款冬花。
肺痈神方 真麻油浸三棱、白果收藏,浸二年者须服五六枚,浸三四年者只服二枚即愈。
肺痈奇方
石膏 寒水石 鹅管石 井泉石 龟背石(火 ,人乳内淬存性) 川贝母(各一两) 炙甘草(三钱) 款冬花
(五钱焙)
上乳极细末听用,临卧时用细芽漱口,再将药称一分装在芦柴管内,按在喉咙口
用气慢慢吸进喉中,仰卧片时,再饮茶二三口吞下,待至五更时又如此吸一服。
x桔梗杏仁煎x(张景岳。)治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隔隐痛将成肺痈者,此方为
第一。(此桔梗汤之变方也。)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钱) 金银花 麦门冬 夏枯草 百合 阿胶 连翘(各二
钱) 红藤 贝母(各三钱) 枳壳(一钱五分) 水二盅煎八钱,食远服。(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钱。)
x皂荚丸x 治肺痈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眠。
皂荚(刮去皮、弦,酥炙)
为末蜜丸。以枣膏和汤服三丸。(喻嘉言曰∶火热之毒结聚于肺,表之理之,温之清之,曾不少
应,坚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几无坚不入,聿成洗荡之功,不可以药之微贱而少之也。本方加蛤粉等分为
末,名皂蛤丸,治妇人风邪客于乳房,而成奶痈,每服二钱酒下,此药能导其汗,散其风邪,汗出而病自愈矣。)
救肺痈垂危仙方
鱼腥草 煎汤打鸡蛋吃,不过数次,即可回生。
卷二十一内痈部
肾痈门主论
属性:经曰∶京门隐隐痛者肾疽,其上肉微起者肾痈。(京门穴,又名肾募,在身侧腰中监骨下肋间。)
《素问》曰∶肾痈脚下至小腹满。(大奇论曰∶脚下当作 下。)
张仲景曰∶小腹痛而痞坚者,肾痈也。小便数而似淋者,肠痈也。
王肯堂曰∶肾痈京门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往来,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 胀
塞满。由肾虚不足之人,房劳太过,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初宜五积散加细辛;寒尽痛止,宜桂附地黄丸调理。
卷二十一内痈部
胃痈门主论
属性:经曰∶中脘隐隐痛者胃疽,其上肉微起者胃痈。(中脘穴,又名胃募,在脐上四寸。)
又曰∶胃脘痈,人迎脉逆而盛。
《素问》∶帝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
沉细,沉细者气逆;(《甲乙经》沉细作沉涩。)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
而盛则热聚于胃中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病能篇。)
《圣济录》云∶胃脘痈,由寒气隔阳,热聚胃口,寒热不调,故血肉腐坏。以气
逆于胃,故胃脉沉细。以阳气不得上升,故人迎热盛,令人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或
咳嗽,或呕脓唾血。若脉洪数,脓成也,急
排之。脉迟紧,瘀血也,急下之,否则其毒内攻,腐烂肠胃矣。
李东垣曰∶脏腑肠胃内疮内疽,其疾隐而不见,目既不见,手不能近,所为至
难,可以诊其脉而辨之,亦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