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100章

223-疡医大全-第100章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甚大,此晓园验方也。 
又方 肥皂肉捣烂,擦牙。 
又方 
生石膏 生明矾(各等分) 
共研细末。擦牙。固齿如神。 
又法 凡大小便时,将牙齿咬紧。久久行持此法,牙齿到老不落不痛。 
牙齿摇动及外物所伤,诸药不效欲落者。 
川五倍 干地龙(去土微炒,各等分) 
研细。用生姜揩牙龈后,以药末敷之,五日内不得咬硬物。如齿初折落时,乘热 
将齿放齿槽中安好,敷药齿之内外。即牢如故。 
x固齿将军散x 治牙痛牙伤,胃火糜肿,久用牢牙固齿。 
青盐(四两) 杜仲(炒半黑) 锦文大黄(炒微焦,各十两) 
为末。清晨擦牙漱口。火盛者咽之亦可。 

卷十七
咽喉部
属性:凡一切咽喉痈疽、风痹、音哑,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捡阅参治。 

卷十七咽喉部
咽痛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咽喉虽属于肺,然所致各有不同,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说。 
咽为心肺肝肾呼吸之门,饮食声音出纳之道,此关系一身,害人迅速。虚火色淡微 
肿,脉亦细微,小便清白,大便自利,此乃思虑过多,中气不足,脾气不能中护,虚 
火易于上炎,咽嗌干燥,饮食妨碍,咳吐痰涎,呼吸不利,斑生苔藓,累若虾皮,有 
如茅草,当刺喉中。又如硬物嗌于咽下,呕吐酸水,哕出甜涎,甚则舌上白胎,唇生 
矾色,声音雌哑,喘急多痰。以上现证皆出于虚火,元气不足中来,治此不可误用 
寒凉,上午痛者属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牛蒡、元参;午后痛者属阴虚, 
四物汤加知母、桔梗、元参、黄柏;如服不效必加姜、附以为引导,即佐治之法也。 
实火者醇酒辛烈,热积于中,久则火动痰生,发为咽肿,甚则风痰上壅,咽门闭塞, 
少顷汤水不入,声音不出,此为喉痹紧喉风是也。用药不及,事先用针刺喉间发泄 
毒血,随用桐油饯鸡翎探吐稠痰,务使痰毒出尽,咽门得松,汤药可入,语声得出 
乃止。内服清咽利膈汤疏利余毒,如牙关紧闭难入,必当先刺少商穴出血,其闭自 
开。如针刺探吐无痰,声如拽锯,鼻掀痰喘,汤水不下,语声不出者,真死候也,难治。(《正宗》) 
又曰∶虚火得者名慢喉风,实火得者名紧喉风。 
经曰∶凡喉闭不刺血,喉风不吐痰,喉痈不放脓,喉痹喉蛾不针烙,此皆非法。 
岐天师曰∶如虚火沸腾于咽喉口齿间,用寒凉之药入口稍快,少顷又甚,又用寒 
凉,腹泻肚痛而上热益炽,欲用热药凉饮而病患不信,不肯轻治,乃用外治之法引 
之而愈。方用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药,贴在涌泉穴上,少顷火气衰,又少顷 
而热止,退变成冰凉世界,然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与之,则火不再沸腾矣。盖此火 
乃雷火也,见水则愈酷烈。子不见雷霆之震,浓阴大雨之时,愈加震动,惊天轰地, 
更作威势,一见太阳当空,则雨歇声消,寂然不闻矣。又不见冬令之天地耶,严寒霜 
雪,冰冻郊原,雨雪霏霏,阴风惨厉,此天气下行而地气反上,盖下热则上自寒也。 
又不见夏日之天地乎,酷日炎蒸,蕴隆火热,烁木焚林,燔汤沸水,天气上升,地 
气下降,此上热而下寒也,人身虚火亦犹是也。今既火腾于上,则下体冰冷,今以 
附子大热之药涌泉引之者,盖涌泉虽是水穴,水中实有火气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 
正寒,忽然得火,则水自沸温,水温则火自降,同气相交,必归于窟宅之中矣。火 
既归于窟宅,又何至沸腾于天上哉。此咽喉口齿之火,忽然消除,有不知其然而然 
之妙,此引治之巧又当知之者,此即外施引火归原之法也。(《秘录》) 
戴氏曰∶硬舌根而烂两旁,此名缠舌喉风,须用羊毛笔蘸甘草汤洗之,然后再吹药。 
冯鲁瞻曰∶咽喉者,一身之总要,水谷之道路也。若胸膈之间蕴积热毒,致生 
风痰,壅滞不散,发为咽喉之疾,或内生疮,状如肉腐,窒塞不通,吐咽不下,如 
单肉蛾、双肉蛾及 腮肿胀,甚者内外皆肿,上攻头面。治宜先吐风痰以通咽膈,然 
后解热毒,清肺胃,迟则不救。(《锦囊》) 
又曰∶咽疮喉痛,多属虚热,血虚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也。虚者八味地黄 
汤加牛膝、五味子煎与食前冷服;实者黄连、荆芥、薄荷、姜汁、硝、蜜噙化。喉 
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有用茜草一两作一服者,以其能降血中之火也。 
又曰∶喉与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门户,主出而不纳;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 
主纳而不出。盖咽喉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紧关橐龠也。经曰∶足少阴所生病 
者,口渴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素问》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 
可纳食。又曰∶足少阴之络,循喉咙,通舌本。凡喉痛者,皆少阴之病。但有寒热 
虚实之分。少阴之火直如奔马,逆冲于上,到此咽喉紧锁处,气郁结而不得舒,故或 
肿或痛也,其证必内热口干血赤,痰涎涌上,尺脉必数而无力,盖缘肾水亏损,相 
火无制而然。须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大剂作汤服之。又有色欲过度,元 
阳亏损,无根之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者。须用八味肾气丸大剂煎成,冰冷与饮,引 
火归源,庶几可救。此论阴虚咽痛者,如此治法,正褚氏所谓上病疗下也。 
又曰∶阴气大虚,虚火无制,孤阳飞越,客于咽喉,遂成咽痛者,脉必浮大,重 
取必涩,去死则近。宜人参一味浓煎,细细饮之。如作实证,用以清降之药,祸在反 
掌。愚用人参必同童便、制附子同煎,温和食前顿服,则监制虚火下归乃愈。如单 
用人参细细饮之,恐浮火益炽,亦非稳当。奈世人但知热咽痛,不知有寒咽痛也。经 
曰∶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咽痛颔肿。陈藏器用附子去皮、脐,炮制切片,以蜜 
涂炙,令蜜入内,噙咽其津,甘味尽,更易之。仲景云∶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 
微欲绝,面赤咽痛,以通脉四逆汤。又曰∶冬月伏寒在于肾经,发则咽痛下利,附子汤温其经则愈。 
又曰∶又有司天运气,其年乡村相染。若恶寒者多是暴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 
于内。切忌胆矾酸寒之剂点喉,反使阳郁不伸;又忌硝黄等寒剂下之,反使阳陷入 
里,祸不旋踵。须用表散若甘桔汤之类。 
又曰∶有咽痛而诸药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条红线,如发悬一黑泡, 
大如樱桃,垂挂到咽门而上,难以探取。宜用土牛膝根(即鼓槌草)独条直而肥大者,捣碎 
入好醋三五滴同研,取浓汁滴入鼻中二三点,即刻系断珠破,吐出瘀血即安。 
李东垣曰∶夏伤寒伏于肾少阴之经,多咽痛者,名肾伤寒也。宜热药冷冻饮料之。 
陈远公曰∶咽喉干燥,久而疼痛,人以为肺经之燥热也,孰知肾水涸竭乎!夫 
肺金生肾水也,肺气清肃,自下生水,惟肺气虚则肺液只可自养,无如肾水大耗,故 
欲救肺之干燥,必先救肾之涸也。子母两富汤∶熟地三两,麦冬二两,水煎服,一 
剂燥少止,三剂疼少止,十剂全愈。(《冰鉴》) 
又曰,生长膏粱,素耽于酒,劳心过度,以致咽喉臭痛,人以为肺气伤也,谁 
知乃心火太盛移热于肺乎!夫饮酒伤胃,胃热熏蒸,宜乎肺热矣。然胃火熏肺,而胃 
土实生肺也,故饮酒尚不伤肺,惟劳心过度,则火起于心,而肺受刑矣。胃火助之 
则火旺,炎上而咽喉燔烧之路,自然唾涕稠粘,口舌干燥,气味腥臭而痛矣。盖心 
主五臭,入肺为腥臭矣。解腥汤∶甘草、桔梗、麦冬、贝母各五钱,桑白皮、天冬、生 
地、丹皮各三钱,枯芩一钱,水煎连服二剂痛止,又四剂臭除。 (此方治肺而兼治心,又 
兼治胃者也。因膏梁之人,心肺之气血原虚,下滋二经之气血,但泻其火,则胃之气血必伤,反增火之焰矣。妙 
在补肺以凉肺,补心以凉心,补胃以清胃,火自退舍,不 
止喉痛而痛自止也。) 
《医论选要》曰∶夫咽喉者,一身之总要,气与食出入之门户也。咽以纳气,故 
咽气通于天,喉以纳食,故喉气通于地。自其风邪客于喉间,气郁而热,则壅遏而为 
咽疼,自其热气生于肺胃,风毒蕴隆,则肿结而为喉痹。又有尸咽谷贼之证。尸咽 
者,阴阳不和,脾肺壅盛,风热毒瓦斯不能宣通,故令尸虫发动,上蚀于喉,或痒或 
痛,如 之候也;谷贼者,稻芒强涩,藏于米而误食之,滞于咽间,不能传化,故 
风热并聚与血气搏,遂令肿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胃脘实热熏蒸上焦,发为白颐赤根,固有咽疮之候。 
窦汉卿曰∶呼者因阳出,吸者随阴入,呼吸之间,肺经主之。喉咙已下,言五脏 
为手足之阴,咽门已下,言六腑为手足之阳。盖诸脏属阴为里,诸腑属阳为表,以 
脏者藏也,藏诸神流通也;腑者府库,主出纳水谷糟粕转输之谓也。自喉咙已下五 
脏,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以肺属金,干为天,干,金也,故天气之道,其中空长, 
可以通气息。但喉咙与咽并行,其实两异,而人多惑之。盖喉咙为息道,咽中下水谷, 
其喉下接肺之气。一云喉中三窍者非。果喉中具三窍,则谷与气各从一窍而俱下肺 
中,肺下无窍何由传送水谷入于下焦。(《全书》) 
黄帝书云∶肺为诸脏之华盖,藏真高之气于肺经也,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 
窍。若世人不知保养,六气七情,役冒非理,百病生焉。病疡既成,须寻所自。若 
喉痹、乳蛾、缠喉风、喉疮、喉痹、风毒、热毒等证,当刺则刺,不可乱医,当吐则 
吐,不可妄治。此等证系性命之根本,生死立见,不识其标本而攻之,失其法则祸不旋踵矣。 
丹溪曰∶咽喉者一身总要,与胃相授,呼吸之所从出。若胞膈蕴积热毒,致生风 
痰,壅滞不散,发而为咽喉之病,喉内生 
疮,或状如肉,赤肉为肿,窒塞不通,吐咽不下,甚则生出重舌。大法先去风痰以 
通咽膈,然后解其热毒,迟则有不救之患。又有热毒冲上 而生疮,谓之悬痈,及腑 
寒亦能令人咽闭,舌吐不利。宜用解施法,或曰治法视火微甚,微则正治,甚则反治, 
探痰出血,随所施治;或于手大指少商穴出血行气,冲达于外者,必外敷以药。予 
尝以鹅翎蘸米醋缴喉中,摘去痰涎。盖酸能收痰,又能消积血,乳蛾而不散者,以 
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马牙硝吹点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草、桔梗、黄 
芩、山栀、大黄、白矾、牛蒡之类,随证加减为方,以散上焦之热,外所敷药如生 
地、伏龙肝、韭根皆可用。若咽喉生疮,或白或赤者多血,大率多是痰热,先以桐油 
吐之,后用甘草汤解桐油之气。 
窦梦麟曰∶咽喉一科,昔先太师公立论于前矣,余岂敢复言乎!独座细思,又 
不容已也。咽喉之证,司性命出纳气饮之所,深为至重。然饮食精气之要路,肺与 
大肠表里之别,脏腑上通咽喉,下由大肠出入之门户,肺为华盖,发荫五脏,死生 
之玄门也。入谷则昌,绝谷则亡,朝生暮死,暮生朝死,须臾之间,变证不一。惟 
肺主金,生生不已,循环无端,顺则五脏华敷,百关通畅,此所谓养身之道也。阳 
明燥金,以致火克而生疾矣。咽喉之证,从热而系乎太阳之标,故推而治之,可以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