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方解集 >

第37章

医方解集-第37章

小说: 医方解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膈中 
半夏(姜制) 麦芽(钱半) 神曲(炒) 白术(炒,一钱) 苍术(泔浸) 人参 黄 
(蜜 
服五钱。 
此足太阴药也。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半夏燥痰而能和胃);头旋眼黑,虚风内作, 
非天麻不能定(天麻有风不动,名定风草);黄 、人参甘温,可以泻火,亦可以补中;二 
术甘苦而温,可以除痰,亦可以益气(去湿故除痰,健脾故益气);苓、泻泻热导水;陈皮 
调气升阳;神曲消食,荡胃中滞气;麦芽化结,助戊己营运(胃为戊土,脾为己土);干姜 
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寒,酒洗,以疗少火在泉发燥也(李东垣曰∶夫风从上受之,风寒 
伤上,邪从外入,令人头痛,身重恶寒,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 
乃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手太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不下,头痛巅疾者, 
下虚上实也,病在足太阳、少阴,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边痛者,先取手少阳、阳 
明,次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 
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每以风药治 
之者,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太阳头痛,恶风寒, 
脉浮紧,川芎、羌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阳 
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太阴头痛,必有 
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 
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顶痛,或吐涎沫,厥冷, 
脉沉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 为主;气血俱 
虚头痛,补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清空膏,风湿头痛药也;白术半夏天麻汤, 
痰厥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逆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苦吐之,不可执方而治。昂 
按∶以苦吐之,瓜蒂散 

除痰之剂第十五
茯苓丸
属性:(《指迷方》) 
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饮伏于内,停滞中脘,脾主四肢,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 
其脉沉细者是也)。 
半夏曲(二两) 茯苓(一两,乳拌) 枳壳(五钱,麸炒) 风化硝(二钱半。如 
一时未易成,但以朴硝撒于盘中,少时成水,置当风处即干,如芒硝,刮取亦可用)。姜汁 
糊丸,姜汤下。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化硝软坚去坚痰,生姜制半夏 
之毒而除痰,使痰行气通,臂痛自止矣(喻嘉言曰∶痰药虽多,此方甚效。痰饮流入四肢, 
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 
茯苓丸 

除痰之剂第十五
控涎丹
属性:(一名妙应丸。《三因方》) 
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此乃痰涎在 
胸膈上下,误认瘫痪,非也。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五七丸至十丸, 
痰 
甲、延胡索 
此手足太阳、太阴药也(十枣汤加减,行水例药,亦厉剂)。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 
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 
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灼痛,入皮肉则瘰 痈疽,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 
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大戟能泄脏 
腑水湿,甘遂能行经隧水湿(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 
唯善用者 

除痰之剂第十五
三子养亲汤
属性:(韩 ) 
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痰不自动,因火而动。气有余便是火。气盛上涌故喘,痰 
火 
紫苏子(沉水者) 白芥子 莱菔子。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为君。 
此手足太阴药也。白芥子除痰,紫苏子降气,莱菔子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 
火降而痰消矣(吴鹤皋曰∶治痰先理气,此治标耳,终不若二陈能健脾去湿,有治本之功也。 
李士 
气虚 

除痰之剂第十五
涤痰汤
属性:(严氏)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心在窍为舌,心别脉系舌根,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肾 
脉侠舌本,三脉虚则痰涎乘虚闭其脉道,故舌不能转运言语也;若三脉亡血,不能荣养而喑 
者,又当加补血药。风痰塞其经络,舌强不能言,其证为重;若壅热上攻,舌肿不能转者, 
其证为 
半夏(姜制) 胆星(三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 
茹( 
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心脾不足,风邪乘之,而痰与火塞其经络,故舌本强而难语也 
。人 
枳实破痰利膈;竹茹清燥开郁,使痰消火降,则经通而舌柔矣(喻嘉言曰∶此证最急,此药 
最缓,有两不相当之势。审其属实,用此汤调下牛黄丸;审其属虚,用此汤调下二丹丸,庶 
足开痰 
(附∶二丹丸∶丹参 熟地 天冬(两半) 麦冬 茯神 甘草(一两) 丹砂 人参 菖 
蒲远志(五钱。蜜丸)。安神养血,清热息风,服之得睡。有风中心脾者,有痰塞心窍者, 
有风寒壅滞者,致舌本木强;又有气虚、血虚、肾虚,及老人暴不能言者,宜十全大补汤加 
菖蒲、远志)。 

除痰之剂第十五
礞石滚痰丸
属性:(王隐君) 
治实热老痰。怪证百病(风木太过,克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壅塞上中二焦, 
回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八两。)先将礞石打碎,用朴 
硝一两, 
服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昂按∶凡药 
必先入胃,然后能分布于 
若云膈药必须在膈,将 
随下,故为利痰圣药。 
此手足太阴、阳明药也。礞石剽悍之性,能攻陈积伏历之痰;大黄荡热去实,以开下行 
之路 
也。然乃峻剂,非体实者不可轻投(王隐君曰∶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五饮诸饮之异,而 
究莫知 
似疼 
咯 
或梦寐奇怪之状;或足腕酸软,腰背骨节卒痛;或四肢筋骨疼痛,难以名状,并无常处,以 
致手臂麻痛,状如风湿;或脊上一条如线之寒起者;或浑身习习如卧芒刺者;或眼粘湿痒, 
口糜、舌烂、喉痹等证;或绕项结核,状若瘰 ;或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息烦闷,有如 
烟火上冲,头面烘热;或为失志癫痫;或中风瘫痪;或劳瘵荏苒之疾;或风毒香港脚;或心下 
怔忡,如畏人捕;或喘嗽呕吐;或呕冷涎绿水黑汁;甚为肺痈、肠毒,便脓、挛跛;内外为 
病百端,皆痰所致,其状不同,难以尽述,盖津液既凝为痰,不复周润三焦,故口燥咽干, 
大便闭结,面如枯骨,毛发焦槁,妇人则因此月水不通,若能逐去败痰,自然服饵有效,余 
用滚痰丸以愈诸疾,不可胜数,特相传于世云)。 
本方加玄明粉一两,朱砂为衣∶治同。本方减大黄、黄芩各六两,加橘红、半夏各二两 
,甘 
名 

除痰之剂第十五
牛黄丸
属性:治风痫迷闷,涎潮抽掣(风痫,或因母腹中受惊,或因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 
则神不守舍,舍空则痰涎归之,以致痰迷心窍。或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郁 
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数日一发,或一日数发,发则眩仆倒地,昏不知人,螈 
抽掣, 
胆星 全蝎(去足,焙) 蝉蜕(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洗、焙) 防风 天 
麻 
此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也。牛黄清心解热,开窍利痰;天麻、防风、南星、全蝎辛 
散之味,僵蚕、蝉蜕清化之品,白附头面之药(去头面之游风),皆能搜肝风而散痰结;麝 
香通窍,水银劫痰,引以姜、芥者,亦以逐风而行痰也(按∶牛黄丸之方颇多,互有异同, 
然大要在于搜风化痰、宁心通窍,多用冰、麝、牛、雄、金、珠、犀、珀。若中脏者宜之, 
如中腑、中血脉者,反能引风入骨。此方药味颇简,故姑录之以概其余也。喻嘉言曰∶牛黄 
丸与苏合丸异治∶热阻关窍宜牛黄丸;寒阻关窍宜苏合丸。若手撒口开遗尿等死证,急用参 
附峻补,间 

除痰之剂第十五
辰砂散
属性:(《灵苑》) 
治风痰诸痫,癫狂心疾(诸痫因惊恐忧怒,火盛于心,痰塞心窍。发时卒倒,抽掣叫吼, 
吐涎 
难 
辰砂(光明者,一两) 乳香(光莹者) 枣仁(五钱,炒。)温酒调下,恣饮沉醉, 
听睡一 
此手少阴药也。辰砂镇心泻心火,乳香入心散瘀血,枣仁补肝胆而宁心。 
本方加人参一两,蜜丸,弹丸大,名宁志膏(《本事》),每服一丸,薄荷汤下∶治同。 

除痰之剂第十五
白金丸
属性:治癫狂失心(癫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不能制,证属有余。此病 
多因惊忧、痰血塞于心窍所致。《难经》曰∶诸阳为狂,诸阴为癫。喜属心,怒属肝,二经 
皆火有 
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薄荷糊丸。 
此手太阴药也。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痰已矣 

除痰之剂第十五
青州白丸子
属性:治风痰涌盛,呕吐涎沫,口眼 斜,手足瘫痪,小儿惊风(皆风痰壅塞经络;及痰盛泄 
泻肥人滑泄,多属之痰;脉滑责之痰,不食不饥责之痰)。 
白附子(生用) 南星(生用。二两) 半夏(水浸生衣,生用。七两)川乌(去皮 
脐,生 
暴夜露 
瘫痪,酒下;惊风, 
此足厥阴、太阴药也。痰之生也,由风由寒由湿,故用半夏、南星之辛温以燥湿散寒, 
川乌、白附子辛热以温经逐风,浸而暴之者,杀其毒也(喻嘉言曰∶此治风痰之上药也,然 
热痰迷 

除痰之剂第十五
星香散
属性: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胆星(八钱) 木香(二钱。)为末,服。或加全蝎。 
此足厥阴药也。南星燥痰之品,制以牛胆,以杀其毒,且胆有益肝胆之功(肝胆之经属 
风木);佐以木香,取其行气以利痰也(木香能疏肝气,和脾气)。肥而不渴,宜燥可知。加 
全蝎者,以 

除痰之剂第十五
常山饮
属性:(《局方》) 
疟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疟初起不宜KT ,KT 则邪气未尽,变生他证,发久则可截 
之)。 
常山(烧酒炒。二钱) 草果(煨) 槟榔 知母 贝母(一钱) 乌梅(二个。)姜 
(三片)、枣(一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东空心温服。渣用酒浸煎,待疟 
将发时先服。一方有良姜、甘 
此足少阴、太阴药也。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槟榔下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