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9-古今名医汇粹 >

第8章

589-古今名医汇粹-第8章

小说: 589-古今名医汇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苟谷神之不至,则五脏之魂游而魄散矣。此真脏也,故曰死。 

卷二脉要集
四时脉
属性:岐伯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反此者病。其气来实而长,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人身胃气充足,太和洋溢,至春而少阳生,未有不应者。盖人禀天气,既在阴阳之中,天气至则人气亦符 
,故六脉皆奉之,所以主春而为弦。夫弦者,东方少阳木气也,万物之所始生,人之肝主之,以阳之少, 
故其气软弱轻虚,端直以 
长,此为正气之和者也,反此则病矣。实强为弦之过,不实而微为弦之不及。过则病在外,外为有余, 
为外感;不及病在中,中为不足,为内伤。下准此。 
春脉太过,则令人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 
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其气来盛去亦盛, 
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身热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 
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 
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石,反此者病。其气来如弹石, 
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为不及,病在中。 
如数者,动止疾促,真阴亏损,有似紧数。然愈虚则愈数,原非阳强实热之数,故云如数。此辨之 
深矣。 
冬脉太过,则令人解 ,脊气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腹 
满,小便变。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 
不可得而见,其恶可见。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啄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 
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以上所以明令脉也,人在气交之中,循环六气之内,历其温热凉寒,本其生长收藏,故人之脏必 
起而应之。其于四时,各举一脏为主,而无四脏之诊者,令之所至,四脏之气无不从之,此以知天 
时之不可违,而无不奉令也。所谓弦、钩、毛、石各以其微,以胃气之充,而各致其和也。苟非其然,太 
过不及皆成病。气太过,应有外邪,故云病在外;不及,斯为内伤,故云病在内。要以胃气存亡,即为奉 
行得失,其有得失,虽令在所不救矣。 

卷二脉要集
五脏脉
属性: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 
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琅 ,似珠盛满滑利,即微钩之义也。喘喘连属,急促相仍也。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 
。则牢实而不动,如持革带之钩,全失冲和之气,是但钩无胃,故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英,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木;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 
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厌厌聂聂,众苗齐秀貌。如落榆荚,轻浮和缓貌,即微毛之象也。不上不下,往来涩滞也。如循鸡羽 
,轻浮而虚也,亦毛多胃少之义。如物之浮,空虚无根也。如风吹毛,散无 
绪也,亦但毛无胃之义。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稍,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 
曰肝病;死肝脉 
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 
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和柔,雍雍不迫也。相离,匀净分明也。如鸡践地,从容轻缓也。此即冲和之义。实而盈数,强急 
不和也。如鸡举足,轻疾不缓也。前篇言弱多胃少,此言实而盈数,皆失中和之气,故曰脾病。鸟喙、鸟 
距,坚锐不柔也。屋漏,点滴无伦也。水流,去而不返也。是皆脾绝怪脉,但代无胃。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 
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喘喘累累,如心之钩,阴中藏阳,而得微石之义。引葛,坚搏索连也。按之益坚,石甚不和也。 
索若相夺,甚劲又甚。弹石,其坚可知,但石无胃也。 
真肝脉至急,如循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 
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羽毛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 
,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 
真脏见乃死也。 
青本木色,而兼白不泽,金克木也,五脏准此。然率以毛折死者,皮毛得血气而充,毛折则精气败矣, 
故皆死。 
柯韵伯曰∶经云∶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取色脉之相应也。又云∶色夭不泽,谓之难治。今见本脏色, 
又兼见相胜之色,且天然不泽,是色脉之不相应也。虽云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留于五脏, 
气归权衡,今毛折是精气 
不输皮毛也,毛脉之精不合矣。此色诊之易见也。 
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 
必因于胃气,乃致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真气衰也。故病甚 
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藏也,故曰死。 
此论真藏而拈胃气为本,最为发明显切。夫五脏虽各有本气以主时,要必得胃气之赡养,而其真 
得藏焉。如心脉之累累连珠,肾脉之喘喘累累以下,皆形容其藏之得胃以为脏真,故浮而不浮,沉而不沉, 
急而不急,缓而不缓,有神存于其间,此能以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若喘喘连属以下,则五脏之邪气 
胜而真气衰矣。若胃气竭绝,已不能自至于手太阴,亦不能复藏其神而真脏见,胃家饷绝,真神孤削,故 
其恶见如此。是以古圣于四时五脏,皆占胃气以为本也。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阳胜急曰弦,阳绝而亟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此言钩、弦、毛、石之正象,以为诸脉之准则也。经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阳者 
,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名曰一阳。此一阳者,阳之盛,即太阳也,为心家主脉,其气纯和而一,正心脉 
之得其平者也。钩脉主夏,故鼓一阳曰钩。 
又云∶三阴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清静为阴,而勿沉者,正清轻之谓,当 敛燥金之 
时,而其气不沉于下,而渐收于上,清明之极,故谓之鼓一阴曰毛,此正肺脉应秋之和也。 
至于弦者,本阴部厥阴之脉。厥阴为阴中之少阳,木性本达,方沉厥阴之下,与厥阴争而直上,是 
以阳胜急而弦。要 
其主春者,惟少阳令之,春生则木气已发,软弱轻虚,端直以长,斯谓之主春之弦。不然,阳之胜急, 
正仲景所谓残贼之脉也,弦脉本象如此,故谓阳胜急曰弦。 
肾为阴中之太阴,水体沉滑之极,此为阳绝不至,而阴独至。阴独至,则至搏而沉,动而且坚,故 
曰石也。 
若夫阴阳之相过,则阴阳之交驰者也,诸家注皆以为脾脉。然以溜言之,非脾脉之正,不可以脾言。然其 
脉顺而不逆,去而不滞,滑而不衰败,绝似少阳之脉,故曰溜。本文举此以明阴阳之交者耳。若夫脾脉 
在诸脏,善者不可得而见,故不拈出,欲人体认也。 

卷二脉要集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
属性:太阳藏何象?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曰∶少阳藏何象?曰∶象一阳也。一阴误文,阴藏者,滑而不实 
也。曰∶阳明藏何象?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此名象藏者,六经之本脉也。象三阳而浮者,太阳主表,为诸阳之极盛而在上,故象三阳而浮也。 
象一阳者,轻虚以滑是也,象大浮者,阳明胃气之海,其气本大而升,故象浮大也。太阴脏搏,言伏鼓者 
,伏言其主阴主内,鼓言其有力,所谓大而缓,不浮者也。二阴搏至,即所谓沉滑者也。其一阳藏者, 
滑而不实句,实一阴之误文。盖滑而不实,可言一阴,而不可言一阳。一阳者,轻虚带滑,其滑从浮见。 
一阴者,滑而不实,其不实从滑见。要其地为纯阴,阳之所起,实在于此,此为阴阳相错之地,不沉为阴, 
故滑而不实也。 
所谓三阳者,太阳也。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 
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 
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 
一阴独至,钩而滑,经绝,气浮不鼓。 
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谬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前明六经之脉象,此明六部之至寸口而弦急者,当察也。太阳当浮,今乃带弦,则当约以四时高 
下之度而决断之,必又察以心,而合之阴阳之论。此不特太阳而然,凡五部皆然也。 
阳明浮大,今弦沉急不鼓,是阴胜阳,木乘土也。若是炅至以病,是阳明之阴绝,死矣。 
少阳之脉轻虚以滑,今至手太阴上出人迎,脉来弦急而长,浮露不断,则失其所以为少阳矣 
。若弦急太甚,是真脏脉见,谓之专阴,可以征其死也。 
三阴即脾,故为六经之所主,有母万物之象,和缓基本脉。今见伏鼓不浮,则阴盛阳衰,当病上焦 
空虚,志心为阴所伤,皆致不足,故曰上空志心。 
二阴至肺者,肾脉上行入肺,出气口,又主水,与肺行降下之令,通调水道,其气归膀胱也。肾能 
升降,又即与脾胃,知升降之柄,故曰外连脾胃。外者肾,对肺言,即二阴,为里之义。 
一阴独至,则经绝于中,气浮于外,故不能鼓,钩而滑,但弦无胃,生意竭矣。 
此六脉者,阴阳皆至于手太阳,是交属相并,谬通五脏,故能合于阴阳也。张景岳曰∶六脉之交, 
至有先后,有以阴见阳者,有以阳见阴者。阳脉先至,阴脉后至,则阳为主而阴为客;阴脉先至,阳 
脉后至,则阴为主而阳为客。主先至为主,后至为客之谓也。然至有常变,有真假。常阳变阴,常 
阴变阳,常者主也,变者客也。变有真假,真变则殆,假变无虞,真者主也,假者客也。客主之义,有 
脉体焉,有运气焉,有久暂焉,有顺逆焉,有主之先而后之客者焉,诊之精妙在此。 

卷二脉要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