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

第250章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50章

小说: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个人的基本自由权。当我们今天读到联合国宪章时,我们就更加认识到,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要保护人类的个人,而不是保护虐待他们的人。
  世界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并未使棘手的政治选择变得更加容易,但却迫使我们重新想到以
下这类问题,例如联合国如何回应人道主义危机,为何某些国家愿意在某些危机地区采取行
动,却不愿在另一些地区行动,尽管这些地区的死亡与苦难程度同样严重甚至更加糟糕。从
塞拉利昂到苏丹,从安哥拉到阿富汗,那里的民众所需要的不只是同情的言辞,他们需要真
正的持久的支持,帮助他们结束周期性的暴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得到和平与繁荣的新机会。
  卢旺达的种族灭绝事件表明,面对大规模屠杀而袖手旁观,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但
今年科索沃冲突提出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即没有获得国际共识和明确合法授权的行动
的后果问题。一方面,一个地区性组织没有获得联合国批准就使用武力是合法的吗?另一方
面,听任大规模系统性地违犯人权、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后果的行为继续下去而不加以阻止,
这是可以允许的吗?在科索沃危机中,国际共同体未能协调这两种引人注目的利益,只能被
看成是一场悲剧。
  我认为,为了避免下一世纪重演这种悲剧,国际共同体不仅在应该制止大规模系统性违
犯人权行为(无论在何处发生)这一点上,而且在决定应该由谁、在何时采取何种必要行动的
方式上,取得共识是非常重要的。科索沃危机及其后果引出了一场具有世界重要意义的争论。
对于争论的双方,我们都可以提出几个他们很难以回答的问题。一些人认为没有获得联合国
批准就使用武力,是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最大威胁。我们可以问他们:暂且不管科索沃,请想
一想卢旺达;暂时想象一下,在那些导致种族灭绝的黑暗日子里,曾经有一个准备并愿意以
行动保护图西族人民的国际组织,但安理会却拒绝或者拖延为这个组织的行动开绿灯;在恐
怖已经开始发生时,难道应该让这个国际组织站在一旁无所事事吗?
  另一些人认为科索沃行动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国家和国家集团可以不顾已
成立的执行国际法的机构,而自行采取军事行动。我们同样可以问他们:这类干涉是否存在
暗中损坏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建的不完善的但却具有活力的安全制度的危险性?是否
会树立一种关于未来干涉的危险先例、这种先例缺乏关于在何种条件下谁可以援引这些先例
的清晰标准?联合国宪章并没有否认超出国界之外的权利。联合国宪章说:“除非具有共同
利益,不得使用武力。”什么是共同利益?谁来定义它?谁来捍卫它?要经过谁批准和采取
何种干涉手段?在寻求这些急迫问题的答案时,我认为需要特别小心地考虑关于干涉的四个
方面的问题。
  第一干涉不应仅仅被理解为使用武力。世界现今发生的许多没有引起人们注意或没有受
到挑战的危机,其悲剧性的讽刺意义在于,它们可以通过其危险性远远小于今年我们在南斯
拉夫所看到的那种干涉行动来解决。然而,全世界对于维护和平、人道主义援助、恢复经济
和重建家园的支持程度,因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危机而具有极大的差异。如果对人道主义行
动的新承诺要获得全世界人民支持,它就必须是,并必须被看成是对于任何不同地区或国家
都一视同仁。人类毕竟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显然,传统的主权观念并不是采取有效行动处理人道主义危机的唯一障碍。国家确
定其利益的方式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担心我
们关于国家利益的观念并未随形势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在新的一个世纪里,我们需要一种
新的、更广泛的关于国家利益的定义。它将引导各国为追求共同目标和价值而更紧密地团结
起来。在人类今天面临许多挑战的情况下,各国的集体利益就是国家利益。
  第三在有必要进行武力干涉时,有权根据国际法批准使用武力的联合国安理会,必须能
够起来迎接挑战。我们绝不能只有两种选择:或者在面临种族灭绝时(如卢旺达),为了维持
安理会的团结而不采取行动;或者在安理会发生分裂的情况下,某个地区自行采取行动(如
科索沃)。在这两种情况下,安理会应该能够找到维护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共同立场,并为保
卫全人类而采取行动。
  安理会的威慑力具有与它的执法力相同的重要性。除非它能够在理由公正、手段可行的
情况下,集体地显示自己的威力,它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可信度就会受到损害。如果发生
犯罪行为的国家知道国界并不能提供绝对的保障,安理会将采取行动以阻止最严重的反人道
主义罪行,它们就不会认为自己可以免受惩罚从而让这种行为继续进行下去。联合国宪章要
求安理会成为人类“共同利益”的捍卫者。在这个人权的时代、相互依赖的时代和全球化的
时代,除非安理会成为这种角色,就会被其他组织取而代之。
  第四在战争结束之后,国际共同体对和平的支持必须如同对战争的支持一样强大。在这
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保持连续性。正如我们对人道主义行动的支持那样,如果它要具有合
法性,就必须具有普遍性;我们对和平的支持也不能一旦停火就立即结束。如果要保障持久
和平,战后的工作所需要的技巧、牺牲和资源并不少于战争时期。
  这项正在发展中的、主张为保护公民不受大屠杀而进行干涉的国际准则,无疑将继续
对国际共同体提出深刻的挑战。在某些地方,它将遇到不信任、怀疑甚至敌视。但我认为,
总的说来,我们应该欢迎它。为什么?因为,尽管实行这项准则会遇到各种困难,它确实表
明,人类今日已经比过去更不愿意容忍民众遭受苦难,并更加愿意为它做点事情。
                    全球化:文化的解放
                           略萨(Mario Vargas Llosa)秘鲁当代作家。本
                           文由秋风译
  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控诉完全是出之于误导。事实上,全球化并不会窒息本土文化,相反,
它将把本土文化从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禁锢中解放出来。
  对全球化的最有攻击力的批判一般并不在经济问题上,而是跟社会、伦理特别是文化相
关。这些观点在 1999 年西雅图的骚乱中凸显出来,而在达沃斯、曼谷和布拉格不断回响,
这些抗议者说:
  国家边界的消失及由市场联结为一体的世界之出现,对地区和民族文化及传统、习俗、
神话等等决定每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东西是致命的打击。由于世界
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抵挡不住发达国家更具体的说就是超级大国美国的文化产品的入侵,
而发达地区则不可避免地受控于大型跨国公司,因而北美文化最终将强加于世界,成为整个
世界的标准,而消灭多样文化之似锦繁花。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不仅仅是那些弱小国家
的人都将丧失其文化身份和灵魂,从而形成 21 世纪的殖民地新的帝国主义文化规范所塑
造的巫毒崇拜或拙劣模仿(zombies or caricatures),挟其统治整个星球的资本、军事实力和
科学知识,将把其语言及其思考、信仰、享受和梦想的方式强加于人他人。
  臆想的未来世界将由于全球化而丧失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及正在遭受美国文化侵犯的梦
魇或反面乌托邦,已经不是那些怀恋马克思、毛泽东、切格瓦拉的左翼政治家们独霸的领地
的了,这种由于对北美巨人的深仇大恨而激发出的胡言乱语,在发达国家和文明程度较高
(high culture)的国家也随处可见,并且左、中、右政治势力在这一点上都出奇地一致。
  最臭名昭著的例子是法国,我们看到,那里的政府不断发起各种行动,捍卫法国的〃文
化身份〃不受臆想的全球化威胁。一大堆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都惊慌失措,以为曾经孕育了
Montaigne;的国土长期以来这个国家在时装、思想、艺术、美食等等一切精神领域都得风
气之先将可能被麦当劳、比萨饼、肯德基炸鸡、摇滚乐、饶舌音乐、好莱坞电影、牛仔裤、
旅游鞋、T 恤给侵占了。这种恐惧感导致的结果就是,给本国电影工业给予大量补贴,要求
电影院必须放映一定数量的本国电影、限制进口美国影片。也是由于这种恐惧感,导致地方
市政当局发布规定,对商家字号等在公开告示中使用英语予以重罚(不过如果你漫步巴黎街
头就会发现,人们并不把这种规定当回事。)也是这种恐惧感让抵抗垃圾食品的农民十字军
战士(farmer…cum…crusader)         (曾攻击法国麦当劳店)成了法国大众心目中的英雄,
                       José Bové
而他最近被判处监禁 3 个月则让他更为名气大振。
  尽管我相信这种从文化上反对全球化的论点是不可接受的,我们还是需要认识到,深深
地潜藏在其背后的无可置疑的真相。我们将要生活的新世纪比起本世纪可能更少独特性,也
更少本土色彩。过去曾经赋予人类个民族和种族多样性的节日、服饰、习俗、仪式、典礼、
信仰正在趋于消失,或者被局限在很少地区,而很多社会则放弃了这些东西,采用了其他更
适合我们生活的时代的东西。地球上所有国家都在经历这种变化进程,只是有的快一些有的
慢一些,不过这种变化却不是源于全球化,相反它是导源于现代化,全球化只是其结果而非
原因。当然,这一进程确实令人悲伤,过去的生活方式的消逝的确能令人伤感怀恋,尤其是
我们舒舒服服地站在目前很优越的立场上看,那些逝去的东西蛮有娱乐性、原始性、色彩也
很丰富。然而此一进程乃是不可避免的。古巴、朝鲜等极权主义政权担心哪怕是一点开放都
可能毁灭它们,所以他们紧紧地禁锢住自己,发布各种禁令,严厉查禁任何现代性。不过就
是他们也无法阻止现代性的缓慢渗透及其所谓的文化身份的逐步瓦解。从理论上说,一个国
家唯有像遥远的非洲或亚马逊部落那样,决心生活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切断与所有国家
的联系、实行自给自足,才有可能保持其文化身份。而要如此维护其文化身份,则必然导致
这个社会退回到史前生活水准。
   确实,现代化使多种形式的传统生活消失了,但与此同时,它也提供了种种机遇,使一
个社会向型构为一个整体迈出重要的一步。正因为此,当人们拥有可以自由选择的机会的时
候,有时会毫不迟疑地选择他们的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中的传统主义者正好反对的东西,即选
择现代化。
   反对全球化、赞同文化身份的论辩,表现了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静态的文化概念。有哪
一种文化是一直保持其同一性而不随着时间而变化?这种不变化的文化,我们恐怕得到那些
生活在洞穴中、崇拜雷神和野兽、很小的很原始的巫术社会中才能找到,而正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