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

第230章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30章

小说: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人或受试者的同意,等重他们的隐私权。
  公正:平等地对待人,而不应顾及其性别、年龄、种族、富贵贫贱。行动的受益或代价
在人与人之间应公平分配。
  互助:入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于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例如残疾人、老年人)
应给予优惠对待。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根据这些基本伦理原则,克隆人的行动能不能在伦理学上得到辩护?

                 克隆人的概念问题
  所谓“克隆人”是什么意思?或者首先需要问:“人”是指什么?如果说“人”只是指特
定的基因组,或者指“生物学的人”,那么可以说“克隆人”与他们的父本或母本是完全相
同的。但“人”不仅是在系统发育谱上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类、人科、人属
的人,而且是心理、社会的人(Person 人格。)初生儿的神经系统是没有发育完全的,只有
在产生后与他人交往中、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发育成熟,形成具有特殊心理、行为、社会特征
的人。因此,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集合体,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这个集
合体,这个具有特殊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这个特定的人格,是不能复制的、克降不
出来的。所以,克隆出来的只是与他或她的父本或母本相同的基因组,而不是与父本或母本
—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是“多利”,由于她生长的环境与供体羊有区别,虽然她与
供体羊具有相同的基因组,但很可能会有与供体羊不同的特点。
  有什么理由可在伦理上为克隆人辩护?
  对克隆人提出的理由,不管这些理由已经有人提出是假设性的,可能有以下一些:
  克隆人是要孩子的唯一偏好的选择。设有一对夫妇,他们患有不育症,虽然现在不育
症可以用人工授精(男方不育)、体外受精(女方不肯)或代理母亲(女方不能怀孕)解决,但夫
妻双方不愿意,也不愿领养别人的孩子。这个理由本身在原则上可以成立,但在现实上,即
根据目前技术水平,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后果;前面已经介绍,“多利”的成功率是 1:
434。如果在人身上做,成功率可能更低,而且很可能会产生出许多畸形的、具有严重缺陷
的克隆人。这样,会造成对他们的伤害。更不要说,为研究克隆人,需要大量的经费,这对
目前世界上以及每—个国家中都存在许多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人来说,这是很不公正的。
  克隆人是要避免产生一个患有严重遗传病的孩子。例如有一对夫妇、其中—个患有严
重的显性基因病,另一个是健康的,他们要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用供体卵或供体精子,也不
愿意领养别人的孩子。这一理由的地位与前—理由相同:即理由本身在原则上可以成立,但
在实际上会引起严重消极后果。
  克隆人是为了进行研究。这里存在着的伦理问题是,克隆人也是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就不能为了研究的目的而将他们产生出来。克隆人也是人,我们不能将他们仅仅当作为他人
的目的服务的手段对待他们,因为他们本身也是目的,至于有些人愿意当作为他人的目的服
务的手段,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再者,那些将他们产生出来是为了进行研究的克隆人,长
大后不愿意被当作受试者对待,那么我们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强迫他们成为受试者?因此,
这个理由本身是不合伦理的。
 克隆人是为了提供器宫,将来用作移植。因为器官移植存在排异问题,只有同卵双生不
存在排异,而同卵双生比率特别小。克隆人的器官移植后绝不会发生排异。但是我们不能这
样做。理由与前面所说相同。克隆人是人,我们要尊重他们,不能将他们仅仅当作手段、工
具。他们长大后不愿意提供器官,难道我们能够强迫他们?因此,这个理由本身也不合伦理。
  克隆人是为了“优生”。这里存在严重的伦理问题。这种“优生”克隆规划由谁来实施?
如果由国家来实施,那么国家就要建立一个委员会来将国民加以分类:值得克隆的优良国民,
与不值得克隆的劣等国民。这样做,那就离纳粹的“优生”不远了,或者说那是在完成希特
勒末完成的事业。如果由家庭或夫妇来决定克隆家庭那个成员或那个孩子,这也存在类似的
问题:将家庭成员或自己的孩子分成值得克隆的优良者与不值得克隆的劣等者。或者有人会
说,克隆出一个爱因斯坦岂不更好?首先,按照前面的分析,克隆出来的也许具有与爱因斯
坦相同的基因组,但由于他生长、发育的社会文化环境与爱因斯坦绝然不同,因此不可能获
得爱因斯坦的复制品。正如我在 1987 年所说的那样:“他们也许都可以姓爱因斯坦,但他
们不是那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另外,我们为什么需要另一个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及其
他发现已经作出,有什么东西需要克隆爱因斯坦来做?在克隆谁的问题上,社会非常可能陷
于严重的分裂。有人可能认为应该克隆爱因斯坦,其他人可能认为应该克隆希特勒。那么,
意识形态的、宗教的、民族的争斗将加剧,世界也就更加得不到安宁了。
  克隆同性恋者,发展同性社区。同性恋者在许多国家仍然受到歧视,同性恋者又无法
延续后代,也许克隆出一些同性恋者,形成稳定的同性恋社区,可以改善同性恋者受到歧视、
排斥的不利地位。但同性恋者遭到歧视、排斥是个观念和社会问题,要通过教育、改变观念、
作出一些必要的规定来解决,不能靠克隆来解决。从世界范围内调查来看,实际上同性恋者
在总人口的比例是相当稳定的,不同的只是公开程度的差异。虽然说,同性恋取向可能与基
因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用同性恋者的体细胞克隆出来的不一定是个同性恋者。
  克隆人进行星际航行。星际航行可能要达到许多许多光年距离的星球,人的一生短促,
如果在航行期间一面航行,一面克隆,这样就可以有人来接班,继续星际航行,到达目的地。
这个理由似乎有理,但仍然是将充隆人当作工具或手段,如果克隆人不愿意作星际航行,而
要回到地球去,怎么办呢?
  对克隆人的反论证
  可以根据不同的理由来反对克隆人,有些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有些理由不是根本性的。
例如:
  有人从宗教理由反对克隆人,认为生儿育女由上帝安排,人类不应加以干预。因为同样
理由也曾用来反对避孕、人工流产、计划生育、生殖技术。
  有人认为生命的奥秘是神圣的,人类不应干预。这个理由可以用来反对一切生物学和医
学的研究和技术。
  有人提出克隆人会导致人类基因库的单一性,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的前途不利。这可以
成为一个反对克隆人的理由。但这个理由不能在根本上反对克隆人。因为只要克隆少数人,
就不会使人类基因库丧失其必要的多样性。
  有人提出克隆人会破坏家庭结构的完整性。这也可以成为一个反对克隆人的理由。但与
上一个理由一样,不能在根本上反对克隆人、克隆少数人就不会破坏社会的家庭结构。
  也还有人提出,克隆人的法律地位难以确定。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
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这可以由立法机构来确定,或甚至通过全民公决来确定。
  我想,从上面分析克隆人的理由能否在伦理学上站得住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得到能够
站得住的对克隆人的根本性的反论证:
  (1)克隆人也是人,不能仅当作别人利用的手段或工具,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和公平的对
待,不应该受到伤害。
  (2)克隆技术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由于人体体细胞是否正常难以鉴别,体细胞需
要放在培养基中加以培养,而培养基的理化环境可以对体细胞有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预计到
会出现相当多的畸形、缺陷甚至怪异的克隆人。他们一旦产生,人们该怎么办?即使正常的
克隆人,长大发育成人后,可能不愿意做我们原来要他们做的事,人们该怎么办?
  (3)一个克隆人与供体人并存,其可能的负面作用大于其正面作用。正如美国一家杂志
所说的,辛普森会说,他前妻及其男友的被杀、不是我干的,是克隆辛普森干的。
  (4)滑坡论证。即使克隆人的—些理由本身可以成立(例如解决不育、防止显性遗传病),
一旦迈出克隆人的第—步,后面就很难阻挡。因此,必须在开始就刹车。

                    结论
  克隆人的问题再一次说明,在技术上有可能做的不一定就是在伦理学上应该做的。虽然
克隆人在技术上有可能做,但在伦理学上不应该做。没有充分的理由来为克隆人的行为在伦
理学上进行辩护。因而,发展史隆技术,不要克隆人的方针是正确的。
               萨哈罗夫——人和物理学家


                       扬诺赫
                       瑞典籍捷克著名物理学家。本文是 1981 年他
                       在奥斯陆大学的一次演讲,程建兆泽; 《神
                                        选自
                       奇的发现》,黎先耀主编,北京,科学普及出
                       版社,1999。


   1953 年,一位不知名的人被选人苏联科学院。当时,连广见博闻的科学界也几乎不知
道他的名字。而且他被直接选为科学院的正式院士,跳过了一般院士必须经历的通讯院士的
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多数院士要度过 10 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他也是难以置信的年轻——
当时还不足 32 岁。在苏联科学院,这真是一件前所未闻的事件,因为院士的平均年龄大约
为 60 岁。
   他的名字叫安德烈·基米特里维奇·萨哈罗夫,1921 年生于莫斯科。1942 年,他以优
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开始到一个兵工厂做工程师,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那里,这位年轻的物理学家表现出非凡的天才。不久,在生产自动控制方面,他做出了几
项发明,并获得了专利。大战结束后,他到莫斯科物理研究所当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后来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伊戈尔·塔姆。
   1948 年,在结束了学位论文答辩之后,萨哈罗夫开始参与苏联核武器工程计划。过了
不多久,他就成了整个工程的“首席理论家”。他常常被称为苏联氢弹之父,这显然是名副
其实的。苏联的氢弹不是利用液氘和液氚,而是利用锂与氘氚的固态化合物,因而其重量远
远小于同时代的美国氢弹,这完全归功于他。1953 年 12 月 8 日,当氢弹在美国兰格尔岛爆
炸之时,就宣告它已“可为军事目的服务”。
   到 50 年代末期,美苏两霸全力进行核武器竞赛。1957 年,萨哈罗夫就认识到,大气中
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我们的环境,这些放射性元素能引起癌症,致使成千上万无
辜的人死亡。1958 年,安德烈·萨哈罗夫和苏联强有力的军事工业集团之间首次发生冲突。
他试图停止核试验,按照他的看法,从科学观点看来,核试验并没有什么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