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如何认知中医和道学之间的关系? >

第1章

如何认知中医和道学之间的关系?-第1章

小说: 如何认知中医和道学之间的关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春锦
       
      提问:
      您是中医专业,想请您解释一下中医和道学的关系。
      解答:
      目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整个中国形象在国际市场、在国际领域中,基本上是三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中国的餐饮业。可以说,中国华人餐馆遍及世界各地,既布满了唐人街,也遍及西方各个大小城镇。虽然近几年来的经济衰微,中国餐饮业已经不像七八年前生意那么火,那么旺盛。而且,西方对中国餐饮业厨师资格的限制也加强了,但基本上西方人还是普遍乐意接受,觉得中国菜肴的确是世界第一,好吃。很多德国人,都习惯长期在中国餐馆某一个位置上预约定位,每一个星期都要定时去吃一两天。
      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中医获得了西方的认可和认同,并且开始进行学习。当然,中医下面还包括了中国的内证体系,也就是中国前几年所说的气功内证现象,这个是最受欢迎的。甚至有的留学生当年进入西欧时,手上没钱了,自己并没有学过气功,结果他们把在国内学的广播体操挂上气功招牌进行招生,名义上是教练中国气功,实际是教练中国体操,结果还赚了不少钱。这说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还是钟爱的,无论是中医也好、气功也好,他们对中国根文化的追求和想学习实践的愿望,都比较迫切。
      第三个特色和优势,就是近几年崛起的中国旅游,已经在西方普遍受到欢迎。因为中国人出去旅游,口袋都很厚实,腰包里鼓囊囊,买起东西来毫不心疼钱,一买就是一大堆。西方人花钱的理念,与中国人花钱理念大不相同,所以他们十分欢迎中国人到他们国家旅游购物,拓展当地经济,带动当地消费。
      当今世界,我们的中医和中医文化,如何实现与西方的连接,实际上这个连接问题,在我们不了解世界医学的状况下就会觉得很茫然,觉得中医在世界上可能难以站住脚跟。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西医学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区,它的发展已经到了自身无法再继续向前推进的艰难阶段。同时,它的分科性、分支性、零碎性研究生命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整个西方社会的反感。我在西方一个医院里面,看到过一张漫画:手术床上躺着一个病人,病人的肚子是被拉钩拉开的,里面蹦出来的是螺丝、螺母、夹子等,这张漫画讽刺整个西医就是把人体当作机器来对待,事实的确如此。
      然而,中医则是把人当作一个生命体整体来对待,这点与西医具有本质的不同。实际上,中医的全息论、整体论、系统观,可以将西医的研究成果都加以应用。中医在西方是普遍受到欢迎的,而且中医也能够帮助提高西医的地位。西方人比较追求健康,而且比较追求自然生态式的健康。像在德国,人们生了病,并不急于吃药,更不急于吃西药。包括孩子感冒了,他们都不是像中国人这样,急急忙忙,半夜起来,也要赶到儿童医院去排队。他们没有这个现象,孩子生病了就丢在那里,自己要先观察两三天,用各种降温方法和补水的方法进行维持,积极调动孩子自身的抗体,观察是否能抵抗得住。只有在出现炎症表现的时候,他们才把孩子送到医院。当没有发现炎症的前提下,就让孩子自己去抵抗疾病。所以,他们对保护自身健康素质和孩子健康素质,不依赖药物治疗的想法和做法,比中国人要主动得多,理性得多。
      在用药方面,他们也有自然疗法的学科,多采用西方式的中医中药,采用植物药进行治疗。西方植物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但是毕竟他们没有像中医这样完整的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这些技术方法没有构成,所以它的治疗效果与一个有经验的中医师相比是逊色的。它有效,但是逊色。
      像科隆那边,有个出去比较早大概将近三十年的中国人,他在回北京一趟后,可能在餐馆里面乱吃了一些东西,回去以后就肝坏死,黄疸,整个人快成了黄桔子皮了。没办法,他就到西医院去看病,西医就提议要换肝,但是肝源困难,在国外器官置换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是礼拜六,他打电话向我咨询、求助,他的转氨酶和黄疸已经到了极限,人都已经发肿了,是否还有求生的希望。我建议他别慌,按照我的要求办也许还有救。只要相信我,相信自己,相信天,可能就有救。结果,我就在电话里给他处开了个处方,并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
      我告诉他,三副药吃下去,如果黄疸降下来,就不用换肝了。任何疾病不是按照西医观点去发展,关键是看诊断和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合法。结果,他吃了两副以后,到了礼拜一检查时,发现整个指标就压下来了。他的临床医师一看化验结果,就知道不用换肝了,就撤销了换肝的决议。而且在这期间,他自己在吃药当中也作了一些怪梦,梦到自己在棺材里睡着了,很艰难地把棺材盖推开,推开之后,透出了一缕光,他就随着那缕光出来了。出来后,走到一个农舍跟前,有一道篱笆,篱笆里面有他死去的父母,他父母朝他摆手,不要他走近。这些显态信息和隐态梦境的提示,我告诉他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阴动为先,能够在梦里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捕捉到一些信息,可能生命就有转机了。结果,果然现在他已经康复了,挺热爱中医的。而且,他自己还在科隆办了一所医院,还运用各种方法去宣传中国中医。
      很多西方病人也是这样。我看过的病人当中,有许多人也是这样。通过用标准中医方法去治愈西医难以治愈的急性病、慢性病以后,他们就觉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神奇,因为在西医当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简单的几味中药,稍加配伍,就能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对此,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探求心。他们研究问题的兴趣以及那种执著的精神,一旦钻研进去的那种韧劲,都非常坚强,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像这次在北京首届道学文化国际讨论会上,我带过来一位德国女士,她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用老虎钳剪铜丝,用铜丝把整部老子五千言立体拼写出来,我看在中国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毅力。她在通过用铜丝编写老子五千言的过程当中,就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跟老子相通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所讲的话,她已经在这个过程当中明白了。他们认准一件事请,认识到后,就积极行动起来,非常感人。
      所以说,中医走向世界,肯定也是我们这个世纪文化的一个总趋势。只是我们的内壮目前还不够,国内的中医教育还不够。比如说,我当年第一次出国,之所以能留在德国,就是因为感动了当时柏林市的一个卫生部长,她感觉到我讲得东西都太神奇,而且她对中国中医也特别爱好。她从卫生部长的位置上离休以后,就报名参加了广东中医学院的学习。在广东中医学院学习了一年半以后,她回去找我,请教我一个问题:怎么在中国怎么找不到中医,找不到像我这样的中医,我所讲的理论和方法,她很感兴趣,但为什么在中国国内的中医学院,学习的东西却是和西医差不多的中医。实际上,她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我们的中医教育,就说明我们在学院教育上自己已经把传统中医的精华部分主动给淘汰掉了。
      比如说,现在的中医学院里面,已经不谈易经现象了,在早期就把它踢出了教科书。精气神当中的气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深入进行研究,而全部转化为研究血了,五运六气没有深入展开,脉学原理望、问、闻、切的诊断技术,也已经被淡化了。像现在走进医院找中医看病,脉像不是品出来的,而是根据病人的主诉的病像,编出来的,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当然,这不是一种正确的创造,而是根据患者主诉的内容,依靠智能分析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在真正运用古代从格物到物格的学习方法,没有这个转换过程。
      什么叫“格物”呢?我的手搭在病人的三寸脉上,我用我的手全身心地感格病人这个生命反馈给我的所有信息,进入我的体内。什么叫“物格”呢?对这个物里面的精气神状态、气血运行的状态以及臓腑的功能,通过这种感格交流,达到一种了解和知晓,甚至要知道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清楚知道,做到这些,这个时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医,是一个良医。这些标准,在古代医书上都做了具体要求。
      在两千年以来,自从道家深层内证所达到的一种最完整诊断标准丢失以后,中医里唯一最厉害的方式,可以说就是品脉,品到病人的内臓里去,品到病人的气里,品到病人的血里,不管是气的病变也好,还是功能性病变也好,都要掌握才行。所以,中国中医要想真正被外国人接受,并且与国际文化接轨,解决我们内壮提升自己的可能性,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我曾经在中科院战略研究所讲过,他们也作为一种书面意见提供给国务院,所以要取消中医喊声最响亮的那段时间,这种意见最后没有占据主流。相反,国家下发了要扶植中医的政策,中医的确是应该保护下来。
      当然,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应该支持中医,因为中医是一种实证科学,中医的兴旺发达,又可以加强我们对中国根文化的了解和展开。文化复兴了,中医一定复兴;中医复兴了,文化一定更加清明。这个辩证关系,我们也要把握住,积极把这两方面的关系理顺,同步去强化。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