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哈佛模式-职业经理人 >

第74章

哈佛模式-职业经理人-第74章

小说: 哈佛模式-职业经理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则:一是增加部下的法则,即管理者往往有扩大自己部下人数的倾向。当一个管理者感到工作过重的时候(不管卖际上是否真的过重),一般有二种解决方
法:找一位人才来分担自己的工作;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比自己低的人做部下。由于前一种方法会产生晋升的竞争对手,所以一般会选择第二种方法。
如此类推,便会大大增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二是增加工作量的法则。在实际工作量不增加,但人员增加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把以前只需少数人做的工
作,分到多数人身上,而且相互之间会制造出许多无效的工作,使每个人都陷于繁忙之中。帕金逊例举的典型事例有:
——1914年至1918年间,英国皇家海军中官兵人数从10。46万人减少到10万人,大型舰只从62艘减到20艘,而英国海军司令部的官员人数在此期间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中的一个视听室负责人发现,要使服务工作符合大家
要求,工作人员要增加一倍。当服务需求开始激增时,他设计了一套复式书面请求书,以便提供平衡的服务。存放和维护机器设备和材料的新装置、零件和存货记录源源不断增加。空间的需求,车辆和计算机也相应地增加了。幸亏在这段时期,学校教职工求援的人数大大下降。下降的原因是,等待使用视听设
备的时间从一天猛增至五个月;其次是教职工发现填写申请书和提供使用情况统计表格超过了他们脑力和体力所能负担的程度。
(2)物质不灭说。认为一旦建立了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它实际上是毁灭不了的。上述使组织无效的陷阱在现实中是大量存在的,只有在组织管理中时刻
注意这些陷阱,避开这些陷阱才能使组织有效运转。

 本书由“北京爱博赛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制作;

如需该书的原版请与北京九州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发行部联系。电话:010…62328573;联系人:李小姐




国际化经营

第五章

跨国管理与国际竞争

一、席卷全球的国际化浪潮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
从广义上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际上从产业革命时代就开始了。从那时起,大机器工业深化和扩大了社会分工,进而形成了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国
际间的贸易开始大量增加,一个国家的国民可以越来越多地使用另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国际投资开始出现并成为国际经济交往和企业国际经营的有力方
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深化,这种现象的规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生活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趋势等使得国际间分工与协作、各国经济
的相互依存和影响发展到空前程度。现代科技如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不同国家人民相互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距离。“地球村”正在形成。企业作为“地
球村”的村民,构成了全球生产和经营的分工与协作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花旗银行前总裁沃尔特·列士顿在《风险以及其他庸俗词语》一书中描述了今天
的现实:
印度尼西亚石油组织Pertamina所拥有的天然气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钻探出的油井中抽出,送入由法国工程师设计而由朝鲜建筑公司建造的液化工
厂之中。液化气被装入按挪威人的设计而在美国船坞中建造的挂美国国旗的油轮。油轮驶往日本,将液化气交给一家日本国有电厂,用于发电,并将电供给
生产电视机的电子工厂;电视机则由香港的集装箱货轮运往加利福尼亚,售给生产大米的路易丝安娜州的农民;而大米则又由希腊散装货轮销往印度尼西亚。
这一系列复杂事件所涉及的设施、货轮、产品以及服务均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商业银行所资助,有时还有一些国际的和当地的政府组织进行合作。所有设
施、货轮、产品以及服务均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保险公司保了险或保了双险。这些设施、货轮、商品和服务的投资者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描述不仅是真实
的,而且正是每天都在全球一次又一次进行着的典型过程。
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生产国际化。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现代生产分工已经不是在国家层次上的综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门层次和
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在国际间进行,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其中最典型是企业生产零部件工艺流程和专业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飞机有400
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拜耳向
它们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未来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制零部件的加工或购入、组装和总装等
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分布到国外进行,即企业的不同部门、工厂、车间,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组织,从而也形成了生产组织的国际化。
(2)产品国际化,也就是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众多的企业
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卷入了国际商品交换。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
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们的国家里,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饮料,看“日立”电视机,
坐“奔驰”汽车等等。
(3)投资金融国际化。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为适应于国际化的潮流,各国放宽了对投资金融的
管制,甚至采取诸多措施鼓励本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从1991年到1993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的增长速度相当于世界商品和进出口的
两倍,1995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达2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输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资本严重地与商品资本相分离,脱离生产发展而迅速膨胀。
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量。而世界大银行致力于在世界各国广设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银行以及附属金融机构,并与
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国际银行集团。有资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资的国际化反
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
(4)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首先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对生产和经济的重要作用,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资
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国技术贸易总额为30亿美元,1970年达110亿美元,80年代初为160亿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亿美元。其次,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业
又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国间设立研究与开发据点便成了一种趋势,以至于许多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
组织体系的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以高科技开发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开发投入高,风险大,使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越来越
多的国际联合开发,这是现代技术开发活动国际化的又一显著特征。例如,1990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西门子公司结成了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战略联
盟,1992年初日本东芝电气公司也加入这一联盟,三家联手开发256兆位超微芯片。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
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如欧洲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等。欧共体自成立来,一直朝着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方向推进。1985年
2月,欧共体执委在《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确定使12个成员国分散的市场连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统一
市场,在统一市场内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种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仅大大推动集团内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全球化
和国际化的进程。
(二)跨国公司的力量
世界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跨国公司作为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以全球性的战略目标作指导,
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研究与开发、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贸易、技术
开发和金融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865年,法国的弗里法里克·拜耳化学公司投资购买了美国纽约州爱尔班尼的苯胺工厂的股票,不久就把它吞并
为自己的分厂,成为最早的一家拥有国外分厂的公司。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于1867年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首先建立缝纫机装配厂,1880年又在伦敦和德国
汉堡设立负责欧、亚、非等销售业务的机构,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家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早期跨国公司。然而由于当时科技、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跨国公司的
发展非常缓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巨大变化;各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
质和经济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跨国公司可以说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首先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1945年西方国
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为200亿美元,占全部对外投资的39.2%,到1978年已增至3693亿美元,占总额的61.6%,并超过间接投资总额,1982年全球对
外直接总存量约为6100亿美元,1987年达10000亿美元,1990年为16160亿美元,到1994年已突破2万亿,达21250亿美元。全球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一
直都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其次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多。据联合国调查资料,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在1968年有7276家,1978年为10727家,如果加上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到8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母公司数已达20000家左右。目前,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0000家。从分、子公司数目来看,从1968年
到1980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从27300家增加列98000家,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到80年代中期总数已达10万家,而目前跨国公司遍及全球的
分支机构已有25万家之众。第三跨国公司投资的行业范围扩大。从传统的矿产开采到服务业均有投资,并且制造业的比重最大,服务业投资有上升趋势。第
四跨国公司投资地区分布越来越广,战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区域主要是亚、非、拉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而战后大有扩展,到80年代初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的子公司的分布已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