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黄金时代-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或许是倒无所谓,但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说,却不应仅停留在这一步,而应当认真思索一下自己到底应为社会工作些什么,自己是否会虚度光阴。
选择读好书
我在本书曾提到过,三十多岁这一时期是一个人追上或超越别人的最好时机。在人生的三十多岁这一时期,如果自己能领先别人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既使被别人领先,只要努力仍有希望赶上别人。如果到了四十多岁时仍被别人领先,虽说可能有转机,恐怕以后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光明可言。
你的书房现在有多少书?你书房的书是否够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应有的标准?妻子最讨厌的恐怕就是丈夫的书本了,而丈夫最讨厌的恐怕就是妻子的梳妆台。你拥有的书本数目是否让妻子怨声载道?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这对男人来说应是一件丢脸的事。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员阅读周刊杂志、体育新闻、赛马新闻,但也有不少人自行组成读书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提到读书,并不是乱读一通,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说实话,我在这方面应算是一个失败者。我在大学期间也许是由于专攻美学、美术史的缘故,所以最喜欢读一些有关艺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后来进入新闻单位后,却只读一些有关新闻的书籍。只要发现有什么感兴趣的标题,我便会一口气读下去,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识信息。我甚至还不能把我读的报纸、周刊杂志上的内容运用在自己的电视节目上,我也没有自己订过任何周刊杂志。
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管我多忙,我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读书。在中学时,我参加了游泳队,早上六点就得起床去游泳,下午放学后,还开着电灯在晚上游泳,直到九点为止,但即使在那样的日子我仍坚持在晚上读书,直到午夜为止。对于学校的课程我却得过且过,我甚至在考试期间也一个人跑去游泳,最后成绩只能达到及格的水准。这一个癖好对我的高中和大学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在这些学校的毕业成绩也很平常,并不优秀。但是,我在这些学校,读过不少的书,连图书馆管理员也非常惊叹。到了现在,我的办公桌上也总有堆像山一样的书,这已成了同行中的一大“景点”。
但是,我在三十多岁时读的书基本上上仍由我在十几、二十几岁时的习惯决定的,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作用。我在三十五岁左右时,有新闻社、出版社购买我写的一些无足轻重的原稿,并出版成书。不过,到了四十多岁时,我自己也对我写出过的书感到厌腻了。
我写的文章大多是随想随写,没有什么理论性,也没有什么一贯的主张。有一次,我手里有一本关于数学史的书,这可是我最讨厌的书,数学对我来说犹如天书一样困难。我直到中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数学成绩还算过得去,但在那年暑假,我患了腹膜炎,手术也被耽搁了,那年夏天我简直度日如年,到了完全痊愈后,第二学期已过了一半,这时的几何、代数老师都换了人。几何老师说话时面无表情、脸色苍白,不知他究竟是在讲课,还是在面无表情地等待火葬场烧骨灰,他的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合我,所以我十分讨厌代数。直到进入高中后时,我才庆贺自己终于可以从数学的泥潭中解脱出来了。
我在四十多岁时才开始读有关数学史的第一本书。我现在所读的书包括数学、宗教、艺术、历史四大类。它们对我的观点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现在有点后悔,我觉得要是我在三十多岁时就有意识地读这些书,恐怕结果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到了四十多岁时,人生所剩的时间无几,即使读了书,也很少有机会把它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如果我在三十多岁就开始阅读数学的书籍,恐怕到了现在五十岁时,甚至以后也不会迷惘。虽然现在我读了一些数学书,对自己不无裨益,但还是有点后悔,觉得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间太晚了。
如果在活力旺盛的三十多岁时就开始读有关数学的书籍,我肯定会多读一倍的书,理解力也应该是现在的好几倍。因为人通常到了四十多岁,如果再向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挑战,不管怎么说都有一定的限度和客观的限制。2。展望未来
让梦想具体化
虽然说“要能描绘出梦想的轮廓,并且加以实现”,但是也有很多人压根没想过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样的梦———理想,就是现在无法马上立刻实现的。
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准备,努力下功夫,一定能够实现的,这就是梦。那么你的梦是什么?
梦当然会因人而异,只能自己做决定。我在这里揭示几个必要的秘诀,让你可以勾勒出你的梦想。
第一,现在的你为了维持生活,所以可能得忍耐,甚至牺牲自己。“其实我很想去做××,但是现在没办法做到”,“找出××是什么。”
第二,“能让自己感到幸福,满足的东西是什么?”
第三,让你感到有“生存意义”的是:
1。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
2。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如果你的选择是1的话,表示你是属于喜欢和人接触的类型;如果是2,表示你主要是喜欢东西,例如植物、机械、读书、音乐、绘画或是摄影等等。
问题是,你感到最满足的时候,是因为什么?什么时候?
第四,针对“工作和金钱”做个思考。
如果现在你有五亿元或是十亿元,让你即使没有工作也能生活下去的话,你的做法会是如何?
1。还是会继续工作。
2。赶快辞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的答案是1的话,表示“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存意义”;如果你们答案是2,那么你就可以很容易找出自己想做的究竟是什么。这表示其实工作只是你“生活手段”而已。
如果你这样去思考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要找出自己的梦和理想,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在不断重复这些动作的时候,自己原本想做什么,也会慢慢出现一个轮廓。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也有相反的方法。就是:
我不想做这种事。
我不想变成那样了。
迈出第一步
这样一来,你想做的事情应该可以相当清楚了。特别是写下“想做的事”和“不想做的事”,将他们并排加以观察,很容易找出其中的矛盾。也就是所谓追求“没有的东西”。
例如“不想受到任何人的约束”,但是自己又是“安全第一,没有保障就无法安心”,这样就很明显可以看出双方是相互对立的,很难同时做到。
透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你梦———理想有个轮廓,还可以让你的心做一番整理。
还有我之前介绍压力解除的方法“影像训练”,这一点也可以有效的找出你的目标和理想在哪里。
也就是你先闭上眼睛,然后深呼吸,将心中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去除,问问自己应该要做什么。
虽然答案未必马上就出来,但是只要再多一点时间,一定可以感应到灵感一闪而过的。
像这样,用尽各种方法将自己的理想找出来,之后应该要怎么做?
再来就将焦点放在行动上面。为了实现你的理想,首先决定自己应该要做什么,然后确实去实行。
这有点像登山队在攻顶的时候,会先设置一个固定帐篷一样。想一口气从山底攻到山头,太过勉强了些,而且失败的机率也比较高。还有就算目标是同一个山顶,但是有很多路可以上去,所以针对这些不同的路途,得要事前做详细的调查,并且规划作战策略。
然后,一旦开始行动,就不放弃,发挥你的恒心。如果履次失败,一定要留意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还有一点不能忘记———自己现在的目标,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是说,你现在做的事情让你觉得快乐。
现在锁定目标,开始往前进。这并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而是为了你自己,是你自己下定决心,开始去做的。如果你能牢记这一点,相信即使道路再远,终有一天你还是可以达到你的目标。3。理想和现实的结合
让理想持续燃烧
三十岁这个时期,别说生涯规划、理想,在公私两方面都是相当辛苦的时期。
实际上,每天、每月都活得很努力,这种人应该相当少吧!但是我想说的是,至少“让你心中那把理想的火焰继续燃烧。”忘记自己的理想,被生活追着跑,完全沉浸在单身的生活中,每天堕落过日子———像这种生活方式都是不行的。为什么呢?
三十岁刚好是最颠峰的时候。因为二十岁的年轻人,有的只有年轻和体力,这些在社会上是完全都有的。所以三十岁到四十岁这个年龄,在社会上还是相当吃香的年纪。例如看报纸或是杂志的招聘广告,或是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所等等,还是有很多是找三十岁至四十岁的人。但是进入四十岁以后,情况可能就没那么乐观了。到了五十岁以后,更是每况愈下了。
现在你正好是三十岁的中层干部,所以要考虑四十岁以后,或是五十岁以后的事情,或许有些困难,也许你也没有转业失败或是失业的烦恼。
但是一旦进入四十五岁到五十岁这个阶段后,不管是谁,都必须面对一个“试练”。也就是本书一再出现的“你和公司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你将会面对这种关系的微妙变化。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因为你的资历和头衔的关系,薪水已经达到高标准。相对的你对公司的贡献,反而开始走下坡。公司方面给四十岁、五十岁的前辈比较高的薪水,但是他们的工作和业务,其实薪资较低的三十岁的后辈都可以接手,这么一来,公司会做什么样的考虑?当然是希望他们赶快将道路让出,给这些晚辈新人们。
如果你也好好观察自己的公司,应该会发现,你的一些前辈到了四十五岁和五十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时候,一定会面临这种“试练”。有人可能会调到相关企业,有些人会申请退休,还有一小部分人会升官,或者也会有被降职的情形。从各位前辈现在的样子,可以预知你的未来。
当然三十岁的各位,在迎接四十岁和五十岁的来临时,可能也会面临到和你的前辈一样的情形。可能会比前辈更好,也或许会更糟糕。整体来说,因为高学历化和经济增长缓慢的不利影响,所以悲观的因素相当多,但是,这点因为社会、企业、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我也不能做出定论。
公私生活都要稳定中求发展
不管怎么说,不要对未来只有悲观的想法,应该抱着公司和自己的关系会好转的这种乐观心态才行。而且要暂且忘记公司的事,将头衔和地位拿开,做好自我确立。也就是将名片上的头衔拿掉后自己的能力能发挥到什么地步。
我们也可以说,这就是未来展望的原点。到了四十岁和五十岁的时候,会有相当严格的试练来到,只有极少的人会得到升迁,留在公司里面。这些人没有例外,就算是总经理或是高级职员,总有一天会离开公司,但是那一天并不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天。
将头衔拿掉,成为一个普通人时,如果在公司的地位愈是崇高,落差愈是大。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
日本的企业家,从上而下,都有使用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