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经穴秘密 >

第11章

经穴秘密-第11章

小说: 经穴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冲脉。冲,冲突也。脉,脉气也。冲脉名意指本穴气血运行为冲行之状。理同冲门名解。
4)前章门。前,与肝经的章门相区别也。章,大木材也,大风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前章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强劲的风气。理同冲门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脾经向腹部冲行。
【功能作用】 运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3 府舍  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  
【穴义】 脏腑中的阴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经。
【名解】1)府舍。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府舍名意指本穴气血来源于体内脏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府舍。
2)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有体内阴维脉外传的水液和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又同合于厥阴肝经气血之性,故本穴为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难经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根据经文所言在此作进一步的分析。阴维阳维之脉有对人体全身气血的维络作用,其特点是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溢是满溢的溢,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是满溢外流的气血。蓄是储蓄的蓄,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物质为储蓄之状。环流,指物质循人体的各个不同层次循环流动。灌溉,指物质对它部输送。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对阴维脉阳维脉的气血物质及其特性作如下的归纳:阴维脉阳维脉的气血物质为人体各经满溢外流的气血,阴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水液,阳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气体,水液和气体在阴阳维脉中是存储之状。而在三焦内部,各个脏器外溢的水液它会因三焦包膜的约束而存在于三焦之内,这样,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三焦内的水液会聚集在腹之下部,水液达到了腹部内外通孔的高度位置后它则循腹部的内外通孔溢向体表,而本穴正是三焦与体表相通的通孔,故体内三焦中的水液会流向本穴的体表,本穴因而也就成了足太阴与阴维交会之处。)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水液由腹内外出腹表。
【功能作用】 润脾之燥,生发脾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4 腹结 
【别名】 腹屈,肠结,肠窟,临窟。  
【穴义】 脾经气血在此集结。 
【名解】1)腹结。腹,腹部也,脾也。结,集结也。腹结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腹结。
2)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亏也。腹屈名意指脾经气血在此亏缺。本穴为脾经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结沉降之处,脾之气不足,如亏缺之状,故名腹屈。肠结、肠窟名意与腹屈同,肠指大肠金性之气,窟,空窍也,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
3)临窟。临,至也、到也。窟,空窍也。临窟名意指本穴所处为气血物质空虚之处。理同腹结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和经水混合物以及气化的天部之气,气化之气量少。
【运行规律】 脾土沉降于穴周,经水溢流穴外,气化之气则循脾地上行大横穴。
【功能作用】 去湿健脾。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5 大横  足太阴阴维之会。 
【别名】 肾气,人横。 
【穴义】 脾经气血在此形成水湿风气。 
【名解】1)大横。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大横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大横。
2)肾气。肾,水也。气,天部的气态物也。肾气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腹结穴地部泥水混合物气化的水湿云气,在向本穴运行的过程中,它是由天部的稍高层次横向传至本穴的天部稍低层次,水湿进一步集结在云系之中,如肾水之运行,故名肾气。
3)人横。人,气血物质所处的层次为地部之上、天部之下的人部也。横,穴内气血运行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人横名意指穴内气血在人部横向传输。理同大横名解。
4)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物质不光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同时还有腹哀穴下行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和地部的经水。
【运行规律】 水湿风气向腹哀穴上行,经水循脾经下行。
【功能作用】 转运脾经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6 腹哀  足太阴阴维之会。 
【别名】 肠哀,肠屈。 
【穴义】 脾经水湿在此沉降。 
【名解】1)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腹哀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质为大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之于地部,脾土受湿而无生气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气不生也,故名腹哀。
2)肠哀、肠屈。肠,大肠也,此指大肠所主的金气。哀,悲哀也。屈,亏缺也。肠哀、肠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虚少,脾土生发之气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为满溢之状并散流脾经之外,表现出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由穴内满溢穴外。
【功能作用】 冷降脾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7 食窦 
【别名】 命关,食关。 
【穴义】 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名解】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食窦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故名食窦。
2)命关。命,性命也。关,关卡也。命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的正常与否重关人命。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脾脏相通,它内泄脾脏之热,外降脾土之湿,是脾脏与体表气血物质沟通的重要渠道,故名命关。
3)食关。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本穴为脾脏与体表脾土物质出入交换的关口。本穴为脾经经水内传脾脏的出入关口,脾土物质随水流行,因此它也是脾土物质的出入关口。脾土之性是固定不移,它无风不运,无水不行,本穴若无经水载土,穴之孔隙亦如关卡一般阻土运行,故名食关。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与经水的混合物。
【运行规律】 由体表脾经注入内部脾脏。
【功能作用】 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8 天溪 
【穴义】 脾经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名解】 天,天部。溪,路径也。天溪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循脾经上行。本穴物质为食窦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行至本穴的过程中不断吸热,吸热后循脾经进一步上走胸之上部,故名天溪。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循脾经上行胸部。
【功能作用】 生发脾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9 胸乡 
【穴义】 脾经之气在此流散胸部。 
【名解】 胸,胸部。乡,乡村也,边远之处。胸乡名意指脾经之气由此输散脾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天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水湿会含量较少,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水湿之气进一步胀散并流散于脾经之外,如去到远离脾经的乡村之地,故名胸乡。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由本穴输散于脾经之外的胸部。
【功能作用】 外传脾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20 周荣
【别名】 周营,周管。 
【穴义】 脾土水湿在此大量蒸发气化。 
【名解】 周荣。周,遍布、环绕之意。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的茂盛状态。周荣名意指脾经的地部水湿大量蒸发化为天部之气。本穴虽属脾经穴位,但脾经气血因胸乡穴的流散而无物传至本穴。本穴物质的来源是本穴上部区域散流至此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的作用,地部水湿大量气化上行天部,气化之气如遍地开花之状,脾土也还其原本的燥热之性,故名周荣。周营、周管名意与周荣同,营为营寨,管为管辖区域,皆指穴内的气化之气遍及穴周的整个区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由本穴地部脾土中气化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生发脾气。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21 大包 脾之大络。  
【穴义】 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名解】1)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
2)脾之大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汇聚而成,且为各经流散于经穴之外的地部水液,经水中包含众多的脾土物质,并由本穴回流脾脏,本穴有联络各部脾土物质的功用,故为脾之大络。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经水和混合物。
【运行规律】 由体表回流脾脏。
【功能作用】 汇聚体表阴浊回归脾脏。
【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五、手少阴心经 少血多气
手少阴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血化气。
1 极泉  
【穴义】 心经经水由本穴始传。
【名解】 极,顶也,房屋中的梁或最高位置。泉,水液也。极泉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开始向心经传运。本穴物质为巨阙穴募集的心经气血,循皮部上行至此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所处为心经的最高部位,经水循心经下行时如从顶部落下,故名极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亦即为血。
【运行规律】 循心经下行青灵穴并不断气化。
【功能作用】 为心经传输血液。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2 青灵  
【别名】 青灵泉。  
【穴义】 心经之血的气化之气在此以水湿云气的形式运行。
【名解】 青灵。青,肝之色也,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的横行。灵,灵巧也。青灵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风木的横向运行方式。本穴物质为极泉穴下传血液的气化之气,在本穴的运行过程中,它因散热而缩合为水湿云气并以云气的方式向下传输,表现出风木的灵巧特征,故名青灵。青灵泉名意与青灵名同,泉指天部运行的云气中富含水湿。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云气。
【运行规律】 循心经下行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