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4-温情毛泽东-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螅铱醇飨斡镜氖焙颍仍诎渡献呗非康枚啵剿叻炊杂闪恕V飨侠吹氖焙颍颐遣蠓鲎潘坏愕阕呱侠矗馐侵飨詈笠淮斡斡尽! �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离开了人世。之后,陈长江又担当了一年守护毛泽东遗体的任务,这样算起来,他一共陪伴了毛泽东二十八个年头。
第一部分访问 高智 上
高智是陕西佳县人。少年时,就听到很多关于毛泽东的传说。在那时,他特别渴望见到毛泽东。17岁时他从绥德师范辍学去了延安,去见毛泽东。由于他的学历高,到了延安后不久,就进入了中央机要科。在那里,他看见了自己做梦都想见到的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总算如愿以偿了。随后,高智就跟着中央机关,随着毛泽东进了北京城。
1952年,他被调到毛泽东身边做机要秘书,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年。这期间,高智亲身体会了毛泽东作为国家领袖的人格魅力。
我小的时候,不晓得是哪一年的时候,是我父亲吧,还是哪一本书,就讲,现在世界上有两个人最伟大,我就好奇,我说哪两个人最伟大,他说,一个是斯大林,一个是毛泽东。那个时候,我就想见到毛泽东。
我第一次见毛主席是1945年上半年。那时候我们在延安山上的一个窑洞,就是以后中央宣传部办公的一部分窑洞,我们也到那一部分窑洞办公。搞完电报以后,大家出来在窑洞前面活动活动,休息休息。突然看见中央礼堂的西北门,靠里边的门,毛主席,还有一个女的,个子高高的,还有一个小孩在那里散步呢,那是不太高的一个山坡嘛,一见毛主席就认识。作为我,是第一时间,那当然很高兴。
我就赶快跑到窑洞里边把其他同志叫出来,我说快出来,快看,毛主席在那散步呢。我当时想从山坡下去,再近一点儿,跟毛主席握个手。哎,一想不对,人家正在散步、谈话,一下去就把人家打扰了,就没下去,就在那目不转睛地看,看主席,一直看到大小三口快出杨家岭了。然后大家回到窑洞里就开始议论了,他们的心情我不太了解,作为我来讲,我是很激动的,因为我想到延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能见到毛主席。
到延安二十多天都没见到毛主席,原来想的见主席是很容易的,一到延安还不是那么回事,只要见到主席就非常激动。回到窑洞里边我就问,那个女的是谁呀,别人说,那个女的就是江青,我说那个小孩是谁呀,别人说那个小孩就是主席和江青的女儿,叫李讷,那个时候李讷很小,才四五岁。这是第一次。
1947年,胡宗南率23万国民党部队进攻延安。在撤离前,毛泽东要把全国各解放区的战略计划部署完毕,于是一封封带有加急加密字样的电报被发往全国各地,而这些电报几乎都经过了高智的手。
在我所经历的电报当中,可以这么说,几乎全部都是毛主席起草的。特别是解放战争,我几乎没见过其他人的电报,几乎全部是毛主席的电报,当时土改方面的也好,都是毛主席起草的。这个电报呢,它是分等级的,三个A的就是很急的了,四个A的就是更重要的,更急的了,代表电报的保密度跟时间,既保密,而且要以最快的时间发到对方去。转战陕北行军的时候,毛主席就等着机要科是不是把这个最重要的电报发出去了,然后决定我现在离开不离开这个村庄,如果这个电报发出去了,我们都转移;如果电报还没有发出去,他也等。
在这次延安的撤退行军中,部队多次险些与国民党军队碰头,情况十分紧张,但毛泽东敞胸露怀镇定自若的样子成了部队所有人员的定心丸。
发生了很多次紧张的情况,毛主席从来没有一点紧张,周(恩来)副主席还紧张,叫毛主席赶快走,毛主席一点不慌张。哪怕是冬天也好,他穿棉衣或单衣,从来都是不扣扣子,都是敞着的,所以我们就想,毛主席的胸怀就是大,他没有一点紧张。我就感觉,跟着毛主席就放心。转战陕北有好几次敌人离我们很近的,但是毛主席估计都准确,该向哪里走就向哪里走,毛主席说过,他动我也动,他不动我也不动,就是你敌人走我也走,你敌人不动我也不动,主席的预测非常准确。
1949年3月,高智跟随中央机关和毛泽东进了北平城。到了1952年,上级调他到毛泽东身边做机要秘书,听到这一消息,高智一反常态,犹豫再三。
1952年初,组织上叫我回一次家,那个时候我已经结婚一年多了。组织上就说,你跟你的爱人(我的爱人也是陕北人)回趟家去。那时候我们穿着军衣嘛,就回家,大概是3月份,具体日子记不大清楚。
回到北平没有几天,把我的工作就调动了,调到哪呢,调到中南海去,去中央办公厅的机要室。当时,叶子龙说了以后,我说我不敢去。虽然心里边天天想见到主席,但是真正到主席身边去做机要秘书我就不敢去了。他说为什么,我说,一个,主席是湖南人,我是陕北人,我担心我听不懂他的话,他听不懂我的话,我说这不是闹着玩的,恐怕出事情,做不好。叶子龙就反复给我做工作,我说我提个建议,我能不能试一试,行了我就一直干下去,不行的话请组织随时调整,最后叶子龙笑一笑,就定了。
第二天,高智就去丰泽园,终于握住了毛泽东的那双大手。
我把手头工作一交代,第二天一上班,就到丰泽园那里去。一进去,主席卧在床上,穿着睡衣,就是那种类似大毛巾的材料做的睡衣,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烟在那看报纸,盖个毛毡,他不盖棉被,主席就说话,慢慢地,他说,哦,哦了一下,然后就起身了,把报纸一放,就伸出来一只手,他的手比我的手大,我就三步并做两步上去把他的手抓住了,问候了一下:主席你好。然后他就说,欢迎你以后在我身边工作,你愿意不愿意?我说愿意愿意。他又重复了一遍,那好,以后就在我身边,帮助我做一点事,帮助我做一点事好不好?哎呀,这句话我也是非常感动,你是领袖,我是很一般的人,你想让我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还帮助你做一点事情,还带了一个“好不好”。帮助我做一点事情好不好,我说好好好,然后我就告退了。一出主席的卧室,我就在院子里连蹦带跳,我就通过主席的书房跑到我的办公室,身上好像一下就轻松了许多。
第一部分访问 高智 中
到了机要室以后,就做秘书工作,当时我们三四个人,我负责处理一些主要领导同志的文件,毛刘周朱陈。那时候小平同志还没有来,小平同志在西南,不久,中央召开了政治会议,这个会议就是由毛主席亲自主持的。我就作为秘书,时间也不长,就固定了,固定到毛主席那里给他当机要秘书。
高智通过和毛泽东的深入接触,他看到了毛泽东在生活中那平凡的一面。他喜欢毛泽东的幽默,喜欢毛泽东和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毛泽东几次说高智这个名字厉害。
有一次主席叫几个常委同志去开会,有少奇、总理、陈云、小平,还有总司令,他们几位都到了颐年堂了,我就请主席去了。主席醒来,刚醒来,我说常委几个同志都来了,请主席去,去颐年堂开会。主席就把衣服穿好了,还穿了一件大衣,他书房的中门到颐年堂不是有过道吗,刚出书房门的时候,我在主席后面,主席回过头来叫我的名字:高智!我以为主席有啥事情呢,他说你这个名字太厉害了,我说那我以后就改一改,政治的治,同志的志,或者植树的植。主席笑了一下,然后就到颐年堂开会,就这么随便说了一下。我并没有真的改名,以后我还是叫高智。但有时候写些东西给别人,我就写政治的治,有时候也写同志的志。我记得陈毅老总有一次给我写了一个条儿,是同志的志还是什么我记不太清了。我就随便那么说说,也不是主席叫我改名字,他也是那么随便说说。工作之余,主席也说说玩笑,在外出的时候,在火车上,他跟大家说说玩笑或者有趣的故事。其中有很多发生在工作人员之间的典故,他能感觉到,但不一定听得懂。
工作上也有趣事,有一次我出差去了,有一个人给主席送了一封信,信一放那人就走了,主席就看那个信,把信封一打开没有瓤子,然后主席自己找,在火车上,在床头上找,找不见以后,就把那个送信的人又叫去了,他说这个信没有瓤,光有皮,主席不批评他。这个同志就回到他的车厢里去了,信里边的内容还在台子下边压着呢,结果又给主席送去了,他说主席呀,我光送了信皮,信瓤子还在台子底下压着呢。主席没有因为这事批评他,要给别人还不批评啊。
……
高智平时的工作就是帮主席起草文件,当然也会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记得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下面有一个报告给主席,是广东的还是河南的记不清了。给主席看了以后,主席那时候好像两三天都没有休息好。那天把我叫去,他说他要休息,你替我代中央起草点东西,等我睡觉起来看,他说了这个以后,因为这文件我看过。他这么交代以后我就反反复复地看,要理解这个精神。先改了一些笔误,我就开始起草。写好了以后,主席还在睡觉,没起来。那时候,北大的陈伟离我很近,我就把这事告诉陈伟了。我说这是我起草的文件,主席还在休息,你看看,征求一下你的意见。陈伟看了以后说好啊,他说,再有半年就行了,他的意思大概是再有半年就可以起草山东会议的文件了。他没啥意见我就回来了。回来以后,我就在办公室等着,时间不长主席就醒来了。
我就把起草的东西给主席送去,同时跟他说明,我说我写了这么一封信,你还在休息,我就征求一下陈伟的意见。他说这有两句话,相信群众跟依靠群众哪个放在前边,是相信放在前边还是依靠放在前边,我想来想去说,只有相信才能依靠。我说把相信群众放在前边依靠群众放在后边。当时,主席就说,你不相信咋能依靠啊,我说对的。顺手主席就在我的宣纸上写了一个照办还是照发。
我原来想的是啥呢,是想问问主席有啥意见,没啥意见我回来再抄写一份,弄清爽了再让主席签字。主席一写以后,我说哎呀,洇了嘛,主席说,以后先要写好。
作为我在主席身边工作,我就有时候给主席写报告,有时候我就口头跟他汇报。
写出来的文字,我或者放到主席的办公室,或者放到主席的卧室。不知道啥时候,主席有工夫签字,所以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写好放到他回来就可以看到的地方。他签完字,他就会叫我去,再交代怎么办。
毛泽东常说高智是一个好人,也就是老老实实的人。
我感觉,我在主席身边工作这么多年,我自己没有跟任何人发生矛盾。至于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意见,我也不知道。在这方面主席没有做过我啥工作,这也许是他跟别人说我是好人的原因。
平常的印象里,卫士之间互相有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