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c_形包围 戴旭 >

第30章

c_形包围 戴旭-第30章

小说: c_形包围 戴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观火。他提出中国军队应该摒弃黄色国防产物的〃刺猬战略〃,代之以海洋和天空为背景的
蓝色国防观的〃鹰击战略〃,并进而提出中国沿海应前推 3000 公里安全地带,从而在理论上
给未来国家军事大战略提供了明确的航标。

          第一部分 5。序:一位具有大师气质的战略家(…

  他从 2008 年初南方的大雪灾里,看出现代社会和生活结构的精致和脆弱,呼吁未来中
国不能在本土迎接战争,     应该用战术进攻作为战略防御的手段,用战火引向敌方国土替代传
统的本土防御;   他从 5 月汶川大地震看到中国军队应该进行远征型建设,陆军应迅速进行空
中化改造。戴旭思考战争,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刀,先俯瞰四野再抵近观察,戴旭还写过
一部大国大战略分析(内部发行)     ,包括一整套清晰、具体的对美、对日、对台的战略构想,
集合古往今来的兵法要旨,堪称现时代的《战国策》     ,其忧思感奋古今,其见解卓尔不群。

  他的阅读量和知识覆盖面是惊人的,他的天赋、灵性和悟性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军
事以外的领域,在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经济学甚至像房地产这样具体的问题上,都能给予宏
观的把握,经常有着一般专家无法企及的精辟见解。他在阐述观点时不但有着严谨的逻辑,
而且其想象力同样是惊人的,往往一个比喻就把事物、事件、意义、奥秘完全揭示了出来,
他形象思维的穿透力是一般逻辑思维的表述所无法达到的。

  这几年人们都在哀叹中国学术界至今没有大师级人物,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的侮辱,
中国 13 亿人口怎么会没有大师?大师不是权力、报刊、电视台的级别决定的,不是国家课
题和高校考核制度决定的,  也不是职务、职称、军衔决定的,而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的。
在我看来许多学科的大师早已诞生,只是因平庸而故作忧虑状的〃伯乐们〃的心态和视觉,已
被俗不可耐的自私和偏见所扭曲,被各个领域官僚化的帐幕而遮蔽,故而有眼无珠。我们形
成了大师站在跟前都认不出来、大师居然不知道自己是大师的畸形学术环境。

   读戴旭的文章,常有空谷足音、独步千古之感。他在国家大战略、军事战略乃至战术细
节方面都有卓越之见解。 除了智力上的天赋外,没有健全的人格精神则绝对到不了这样的学
术境界。虽然国内、军内不乏有识之士,但都因过于看重世俗的金钱、权位或患得患失、或
欲言又止、或闪烁其词而甘居下游。戴旭则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军队、国家、民族为己任,
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因其不屑于金钱权位,故能
至于高山流水。

   也许我孤陋寡闻,阅历粗浅,但戴旭确实是多年来我所遇见的极少数才华横溢、思想深
邃的学者之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隐藏着〃胡服骑射〃的军事革命〃原型〃,今天,这一〃原型
〃正在戴旭的思想中复活。他对国防的思考,正如 20 多年前刘亚洲将军那声启蒙的号角,一
定会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留下勇敢的拓荒者痕迹, 我为我军终于培养出这样一位具有大师气
质的战略家深感欣慰!
                                               是为序。

                              倪乐雄(中国著名学者、军事学家)
                                    2008 年 8 月 1 日于上海
第二部分 1。警惕,信息化闪电战!

  ○新型战争二十年孕育一代。信息化闪电战,中国如何接招?

  ○〃一小时打遍全球〃计划和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一矛一盾

  ○美国全球快速攻防体系即将建成——

  美军未来武器想象图最近,随着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美国国内动武呼声又起。西方
媒体爆料:美空军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为〃打下一场战争〃作准备的绝密级战略计划组,该战
略计划组代号〃将死计划〃(ProjectCheckmate 英文意思是国际象棋中进攻对方的〃王〃,使之无
法逃脱或抵抗,从而结束游戏)。据称,〃将死计划〃战略计划组将提出创新型的作战战略和
评估未来战争对空战、空间战和网络战的需求程度,以此来丰富美国空军的思想。海湾战争
中,美国曾经成立了一个这样的战略计划组,提出并在战争中应用了名噪一时的〃五环打击〃
理论。与此同时,伊朗威胁一旦遭受入侵,将对美国、以色列进行导弹打击。对美、伊战争
的无限想象,又勾起了人们对于新战争样式的好奇心。联想到几个月前美国的〃千舰海军〃
计划和以百颗卫星掌控全球的构想,       如果把俄罗斯针对突破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制的
新式变轨弹道导弹的实验成功,也算做这场紧锣密鼓军事大剧中一幕的话,根据种种迹象,
可以预言以各式导弹和太空系统为核心的新战争样式——我称之为〃信息化时代的闪电战〃
即将到来。

第二部分 2。新型战争二十年孕育一代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战〃结束前的 1917 年,为了超越阵地战的军事困境,坦克和
飞机作为新式作战平台大规模应用,到 1939 年,令人恐怖的闪电战样式首次出现在波兰战
场,战争的性质改变了。虽然空地战场的主角还是飞机和坦克,但已经不再是两种孤立的武
器,而是代表两种机械化突击力量的符号,而〃闪电战〃一名,则是这两种机械化突击力量完
美组合的军事动能的形象比喻。  德军的闪电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同时也引起后世军
事理论研究者恒久的深刻反思。回想起来,这一机械化时代登峰造极的战争样式,从新式兵
器问世、理论萌芽诞生(法国戴高乐、英国富勒的装甲战和机械化制胜论)和局部战争检验
(西班牙内战) 到战略战术孕育成熟作为一种新军事体系投入下一场战争,
        ,                              只用了 20 年左
右的时间。巧合的是,为了超越遭遇战的血腥模式,越南战争后期美国实验了激光制导炸弹
的空袭战术。1991 年美国和多国联军发起海湾战争,拉开以空袭和精确制导武器非接触、
非线性、非对称为特点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两场战争的时间跨度也近 20 年。〃二十年
〃是不是现代新型战争魔鬼的诞生发育期,固然存在疑问,但下一个关于〃二十年〃的魔咒,
的确又一次出现在我们和世界的面前:从海湾战争到今天,经过各国军界热烈的学术探讨,
特别是始作俑者美国不断以新的战争实践完善、改进、提高、否定之否定,历经近 20 年的
量变,信息化战争的样式即将发生惊天动地的质变:一种以大范围、短时间、快速度、强威
力、软杀伤为基本特征的新型闪电战呼之欲出。
第二部分 3。信息化闪电战,中国如何接招

  新式战争样式对旧式军队的毁灭性打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已经阐释得足够
清楚。长期以来,中国军队一直高喊打赢信息化战争,中国新军事变革并以在 2050 年左右
建成信息化军队为目标,这是根据国家信息化进程制定的符合实际的口号。  问题是现在形式
逼人、时不我待,在中国的老式军队、老式武器、老式理论彻底更新之前,新式战争已兵临
城下。正如在冷战的烟幕中遮掩了信息化战争取代机械化战争的质变一样,现在,反恐的国
际政治迷雾,也遮掩着信息化战争从局部战争飞机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的低级阶段,  到卫星制
导高速导弹(或引导高速飞行平台)实施大范围定点摧毁的高级阶段。很显然,这种几乎没
有战争准备期、突然性极大、来袭方向难以确定因而几乎防不胜防的新战争样式,不仅对一
般小国具有致命威胁,对于中国这样军事体系相对落后的大国,如何从战略上应对,是当前
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国防费的投向、新战争学说的发展、新式武器的研制、军队编制转换
的速度等新军事变革的几乎所有重大的方面,都与此问题的答案直接相关。思考得好,这是
加速中国新型军队诞生的催化剂,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不仅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成效,甚至
中国和平发展的愿望和对 20 年机遇期的判断,都会成为疑问。



第二部分 4。近来高技术战争孕育了信息化闪电…

    1964…1975 年的越南战争打了 12 年,但同等规模的海湾战争只进行了 42 天;到了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只用了 21 天。很显然,战争的速度是越打越快了。隐藏
在这一大趋势背后的核心因素,是高新技术对战术的决定作用:据有关资料,凭借强大的
C4ISR9 即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系统,美军完成一个〃发现…定位…
瞄准…攻击…评估〃打击链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 100 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 40 分钟,阿
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平均在 30 分钟以内,几乎是发现即摧毁。这种超级战术能力,必
然地要在战役和战略的层次上显现出来:          一是使战争的整体进程大大加快, 二是促使战争决
策者依据这种快速打击能力制订战争计划,          而这又迫使战争实施者的军人以更快的技术和战
术手段,实现决策者的意志。正反馈的结果,刺激着美国和西方军事理论家,对现代战争中
一些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战术、战役实践,升华到学术层面进行战略放大,使之成为引领当代
军事发展的一种思想和潮流。受其影响,一些〃志向远大〃、实力超强的国家,开始制订惊世
骇俗的计划并用于更新自己的军事学说,俄罗斯提出未来战争样式是宇宙…空中…海上快速攻
防,美国则喊出〃一个小时打遍全球〃的口号。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装填拦截弹四、美国军界新〃闪电〃梦想:〃一小时打遍全球〃

  2003 年 4 月,伊拉克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美空军参谋部便秘密进行了一项名为〃远
程全球精确交战〃的研究。根据新的战争样式,美空军将打击能力分为三类:全球瞬时打击
能力、战区瞬时打击能力和区域持久打击能力。美空军认为,具有实施全球瞬时打击的能力
将具有比伊拉克战争更强大的〃震慑〃效果,让敌方清楚地知道美国〃能够在任何时间将在全
球任何地方的高价值目标陷于险境或对其实施打击〃,就可以阻止敌方行动。这种技术使打
击实施前不必进行战区内集结,    从而提高了突然性,而这种突然性又可成为一种强大的威慑。

  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拉姆斯菲尔德就对五角大楼下达了向〃10…30…30〃模式军
事构想过渡的任务。   这一构想的实质是:在美国政府作出在某个地区动用武力的政治决定之
后,美军要在 10 天内进入战斗准备,并且向预定地点进发。此后 30 天内,美军应击败敌人,
并使敌人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法恢复有组织的反击。尔的 30 天内,美军应当调整部署,并为
到达全球的任何一个地区完成新的战斗任务作好准备。按照这一设想,美国一年之内,可以
连续打赢五场战争。高节奏的战争和胜利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