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简明医彀-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渗以脏腑,流于关节为半身不遂,口眼 斜;更值醉甚,亦至昏愦、僵仆。治宜解酒除湿。
x主方x 葛根(葛花尤佳) 陈皮(各三钱) 砂仁 白豆蔻 猪芩 泽泻 白茯苓 人参 白术 干姜
(各一钱)水煎服。
卷之二中风
食厥
属性:因饮食倍常,不能运化,填塞胃气,升降不通,卒然倒仆,目瞑口噤,亦似中风。急宜多灌姜
盐汤探吐,吐出痰食自苏。万勿误服祛风药,重伤胃气,毙可立待。右关脉弦缓而浮──胃风。夏
月胃风证,乃伤食乘风而感亦此类也。
x主方x 白术(二钱)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浓朴 山楂(各钱半) 人参 木香(磨) 砂仁(研
,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姜、枣,水煎。调入香、砂,服。随证加减。
卷之二中风
预防中风
属性:膏粱之士,肥甘醇酒,皆能助火生痰。痰生热,热生风,风火同阳,性并上行。致头目眩运,
痰盛
气虚,手足指节麻木、软弱,面如虫行,口眼牵掣,肌肉 动,臂膊、臀髀不仁,语言颠错,胸膈
迷闷,神思不清,口渴便秘,小便赤少,此皆中风阶梯,极当防微杜渐。脉多弦滑,虚软无力,左
脉不足,服四物汤(方见妇科)!右脉不足,服四君子汤(方见虚损);痰壅,导痰汤(方见痰门)!火盛
,防风通圣散,次服愈风汤、搜风顺气丸(三方见前)。
x主方x 天麻 荆芥 白术(各二钱) 胆星 半夏(制)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生姜二片,
黑枣二枚,煎八分,入竹沥半杯,姜汁五匙,食远服。
以此方加减,配合为末,竹沥(九分),姜汁(一分),叠丸如绿豆大,每服二钱,食远服,日二、三
次。忌鲜猪肉之类。
卷之二
伤风
属性: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又曰∶虚邪贼风,阳先受之。又曰∶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
苛毒,弗之能害。盖风为天地浩荡之气,四时八风之变,未尝无也。间有伤者,不能法道清净,不
得腠理固密、表上阳虚所致,一因也。有挟虚痰热,其气拂郁,风邪易于外束,二因也。有火乘肺
金,煎熬津液成痰,痰火腾奔,风自内生,三因也。感病者,无出于此。其脉浮而大者为风,浮缓
为伤风鼻塞,浮滑而大为内热生风。治法∶表虚受风,专宜发散,勿致汗多亡阳。有汗老实表散邪
,桂枝汤主方加桂、芍之类。内夹痰热而伤风邪者,参苏饮之类。痰壅火盛,内热生风者,防风通
圣散(方见中风)之类加减调之。凡鼻塞声
重,脑胀头痛,鼻流清涕,畏风,属寒;鼻中浊涕而热气时出,咽干咳嗽,痰唾稠粘,属热。外之
风邪疏散,内之痰火未平,芩、连、枳、桔,二陈汤(方见痰饮)之类清肺降火,利气消痰。
x主方x (头疼鼻塞) 苍术 本 羌活 白芷 川芎 防风(各七分) 细辛 甘草(炙。各五分)
上加姜三片,葱头三个,水煎。
有汗表邪加桂枝、白芍;无汗恶风加紫苏、葛根。
x参苏饮x 伤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涕稠。疏邪清气、消痰除热。
人参 紫苏叶 葛根 半夏 前胡 桔梗 陈皮 茯苓 枳壳(等分) 木香 甘草(减半)
上加姜、枣,水煎服。咳嗽去参、香,加桑皮、杏仁;肺热加黄芩。
x川芎茶调散x 治伤风,上攻头目,鼻塞声重。
薄荷叶(四两) 川芎 荆芥(各二两) 羌活 白芷 防风 甘草(各一两) 细辛(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汤调下。
卷之二
中寒
属性: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夫中寒者,卒中天地
之寒气也。或冬月严凝之气,或三时暴客之寒。手足厥冷,脐腹绞痛,战悚昏迷,唇青口噤,面如
刀刮,引衣蜷卧,不渴。当分三阴治之。中脘痛属太阴,理中汤;脐腹痛属少阴,五积散;小腹痛
属厥阴,四逆
汤(倍附子,加吴萸)治之。先用灸熨之法,稍缓不救。如腹不痛,惟脉沉肢冷者,俗谓阴证伤寒
是也。医以房室受寒为论,若患人因平素斫丧肾虚而成,病时不犯,必坚执不伏,不肯服药;或以
他证外治,反乐从之,药亦怠缓,不满六日而死。呜呼!遇此之候,但根据方调理,勿以犯淫为论,
致病者疑惑。有初感乍寒乍热,脉弦似疟,犹能行动,失用附子温散,三、四日手指渐冷而毙。脉
迟紧或沉细涩,皆寒;坚弦或沉细为中寒。寒脉散者,死。有汗,尺脉迟滞,寒在下焦者,死。
x主方x (回阳救急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半夏(姜制) 干姜(炮) 肉桂 附子(煨,去皮脐)
甘草(炙。各一钱) 陈皮(五分) 五味子(九粒) 加姜煎服。
上方通治中寒证,甚者倍附子。干呕吐痰涎白沫,加吴茱萸;无脉加猪胆汁一匙;泻甚加黄
、升麻;吐甚多加姜汁,次兼官桂、当归温血分,盖寒伤荣也。仓卒无药,用布条缠作圈放脐上,
中安炒盐,上以大艾炷三个,灸多壮,腹痛止为度。更灸气海(一穴,脐下一寸五分,二十壮)、丹田
(一穴,脐下二寸)、关元(一穴,脐下三寸。治脏结不可攻者及阴汗不止、腹胀肠鸣、面黑指甲
青,百余壮。量法。病患屈中指,中节两折纹尖为一寸。)
x熨法x 用食盐(一斤,炒热,)布二层包,熨腹脐痛处,冷即换(无盐,麦麸、灰、砂皆可。)
一法用吴茱萸二升,酒拌炒,煮热,以绢袋盛,或二、三合煮滚。入麸一升,盐一合炒,包熨
心腹及手足心,气通则止。姜葱熨(方见伤寒)。
一法用葱一握,束缚如饼,切去根叶,存白二寸许,先以火烙一遍,令通热,着病患脐上下,
以熨斗火熨之。先以麝香、硫黄安脐中尤妙,更作三、四饼,坏则换。手足温,微汗乃止。内服主方。
x蒸脐法x 麝香 半夏末 皂角末(各三分,)安脐中,上铺盐,灸二、七壮。
理中汤 治太阴中脘痛,自利不渴,寒多,腹痛泻,霍乱厥冷。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各二钱,病轻减)上加生姜煎服。
肾气动者,去术加桂二钱;吐多,去术加生姜三钱、丁香五分;利多,加木香一钱;小便涩,
加茯苓;渴加术;寒加姜;腹痛下利,加附子炮、二钱;霍乱转筋,加 石膏五钱。枳实理中丸
治寒实结胸,加茯苓、枳实,为末,蜜丸弹大,白汤下。
x五积散x 治少阴脐腹痛及感冒寒邪,头疼,身痛拘急,呕吐。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湿
客于经络,腰背酸疼,妇人经闭。
白芷 当归 川芎 陈皮 浓朴 苍术 白芍 枳壳 桔梗 半夏(制。各一钱)干姜 茯苓 官桂(各五分)
甘草(三分) 麻黄(冬八分,夏二分) 加生姜三片,葱头三个,煎服。
x四逆汤x 治厥阴小腹痛,太阴自利不渴,阴证脉沉,身痛(先服轻剂)。
附子(一枚,生,去皮脐,切作八片。)甘草(炙,六钱) 干姜(五钱) 分二剂,水煎温服,取汗。
x茱萸四逆汤x 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通脉四逆汤(前方倍加甘草)。
吴萸(泡) 附子(炮) 干姜(各二钱) 炙草(钱半)上加姜,水煎服。
x附子散x 中寒阴证,唇青面黑,身背强直,四肢厥冷,诸沉寒痼冷。
附子(制熟,二钱) 官桂 当归 白术 干姜 半夏(各七分) 姜(五片) 枣(二枚)煎服。
x苏合香丸x 治中风、中气、中寒,卒倒,口噤不省,暴感寒毒,脐腹绞痛,肢冷吐泻,心痛
痹疼,鬼祟邪恶,痨瘵传尸,疫疠秽气,岚瘴蛊疰,小儿急、慢惊风。每服男、妇一丸,小儿半丸
,生姜汁化开,姜汤调下。牙紧半丸擦,牙开灌之。如感冒风寒,咳嗽痰喘,姜、葱汤下。产后泄
泻、腹痛,一切风寒、怒气胸满等证,防雾露,酒服。火病戒服。
香附 白术 安息香(如无,以白豆蔻代) 檀香 木香 荜茇 犀角(另锉末) 沉香 诃子(肉。
各二两) 麝香 乳香 朱砂(水飞,重研) 苏合油(各一两) 冰片(五钱)
上各取真者,另研细末,次入麝、冰、油、砂,研匀加炼熟白蜜和。每丸重二钱,黄蜡浓封或
入小瓶,蜡封口,勿令泄气,勿湿润。
卷之二
伤寒
属性:(正名 论初感 论两感 六经形证治例 阴阳似证 阴阳毒 肾伤寒 汗吐下等可不可治法 变证
辨证大要 察脉大要 用药大法 伤寒方法)
经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又曰∶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
死。若两感于寒而为病者,必死。伤寒者,霜降后至春分前感寒,即病之名也。冬时寒伏于肌骨,
春时随阳气升发,或复感寒邪,发为温病。经曰∶冬伤于寒,春为温病是也。三、四月病名晚发。
郁而至五、六月为热病。夏月壮热,不恶寒为中 。头疼胫冷,腹满为湿温。身热足冷,项强恶寒
,头摇口噤,身背反张为 证。春宜温而反寒,夏宜热而反凉,秋宜凉而反热,冬宜寒而反温,感
之为病名时气。有沿家
遍户,长幼病同者,名疫疠。不时有暴感风寒而病者,名感冒。又有冬温、温毒、寒疫、风湿等,
同类一十四证。凡身热无汗属寒邪,可用主方发汗;身热有汗属风与湿,可根据加减方止汗而愈。
有类伤寒四证∶如头疼发热,身不痛,气口脉盛,恶食欲吐者,食积也。不头疼,身痛恶寒,
或烦热时头痛不眠者,虚烦也。憎寒发热,不头疼项强,气急胸满,脉滑大者,寒痰也。发热憎寒
,呕绿色水,腿脚红光肿痛,甚而冲心作痛者,香港脚也(各有门类)。有恶寒拘急,饮食作呕,甚则
心烦,眩晕气急,脉浮紧者,肿毒、疔痈也。或内生肺痈、肠痈之类(根据外科治)。有因跌损闪挫亦发
热者,瘀血也。妇人经脉不行及阴虚血少等证,亦恶寒发热拘急,切宜分别。如伤寒误食伤人,诸
证误作伤寒,断其谷食,尤至伤人,慎之。
卷之二伤寒
论初感(附∶小愈)
属性:夫寒邪中人,阳经受病,太阳为首;阴经受病,少阴为先。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
里,阴阳脏腑之配合也。然寒之初感,必入膀胱阳经而作热。若肾虚或因房劳遇寒,则邪乘虚直入
少阴作寒,为阴证矣(根据中寒门)。如膀胱受邪,寒主收引,腠理闭塞其阳气,为遍身热,可即以发散
药服之。腠理开,汗出而邪解,阳气得泄,身凉而愈。若此时逡巡畏缩,或药下不中病,则邪热渐
传六经,变态百状,治疗最难。但能防之于未然,宁有深重之疾哉!盖风初感,肺先受之,必喷嚏
鼻塞,头痛脑胀、恶风等候,乃风入之渐也。此际能增益衣衾,百凡戒谨,岂有伤风之患乎?如寒
初感,腠理闭之,必足下微冷,身
上觉寒,形体拘急,臂膝频欲舒挺为快,乃寒入之渐也。此际能断谷食,绝房帏,包首裹足,浓覆
安卧,惟饮热姜、葱、茶汤,令有微汗出,过宿自然平复,岂有伤寒之患乎?若已感冒寒邪,初犹
不觉,仍前作劳,强进饮食,邪气得腥酒谷味补助,所谓邪得补而愈盛是也,寒气必然入里,多至
危怠。更犯色欲,必为阴证,为两感。皆由失于防微杜渐也。
有小愈病加者何?盖此证多日不食,必不饿死,必宜待热退,方可饮食。日数纵多,亦待热势
将平,微与粥汤,养其胃气。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