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8-简明医彀 >

第16章

598-简明医彀-第16章

小说: 598-简明医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弦迟宜温。疟不宜截早,欲速愈则邪气闭塞,而成他证,为害匪细,有变水肿、鼓胀、诸毒等证。 
惟夏秋连日发邪疟四、五次可截(如二、三日发及阴疟,必先发汗散邪,势轻,常山药截亦可。) 
x主方x 苍术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风 葛根 柴胡(等分) 甘草(减半)加姜、枣煎 
服。 
无汗加紫苏、细辛、荆芥穗、葱头;有汗加桂枝、槟榔、白芍、白术(土炒)、茯苓,去苍术; 
连日发及午前,加黄芩;间日及下午、夜间,加当归、白芍各八分,红花、升麻各三分∶有痰加陈 
皮、半夏;有食及不食、胀痛,加山楂、神曲、麦芽、青皮、陈皮、草果、砂仁;暑月加香薷、扁 
豆,兼服六一散;口大渴加石膏、知母、麦冬;痞闷加枳实、桔梗;寒、不热加干姜、官桂、良姜 
、白术,去麻黄、葛根、柴胡、苍术;寒甚加附子;湿疟,因雨湿身体,重痛,呕胀,加猪苓、泽 
泻、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去葛根、柴胡。服一、二帖后,服清脾饮加猪苓、泽泻,分理阴阳 
,疟自止。若不止,惟处暑前一日一发于日间者,三四发之,后行截药。若处暑后间日或三日一发 
于夜间者,先根据方服二、三帖。天寒加麻黄,必令汗出。趱至日间,再宜主方加当归、芍药、生地 
、知母,少加升麻、红花(酒洗),提至二日至一日,渐渐轻可。如汗多少食,身倦无力,或迁延日久 
,气血两虚;或小劳则甚,宜服八珍汤(方见虚损),或十全大补汤。犹有微热,补药加柴胡、黄芩、 
苍术、葛根之类,一补一发也。久不已,四兽饮截之。久虚欲吐不吐者,宜藜芦末水调服,以吐为 
度;或雄黄、瓜蒂、赤小豆各二分,研服可吐。 
x清脾饮x 治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单热不寒者。 
黄芩 半夏 青皮 浓朴 茯苓 白术(各一钱) 草果(一钱) 柴胡(一钱五分) 甘草 
(五分) 
加生姜三片、黑枣一枚,水煎服。 
x人参养胃汤x 治寒多热少及单寒不热者。 
苍术(二钱) 陈皮 浓朴(各一钱半) 半夏 茯苓 草果 藿香 人参 炙草(各一钱) 
乌梅(一个) 生姜三片, 
水煎服。 
x七宝饮x 治诸疟。已服发表散药,提上阳分,渐轻欲截。 
常山 浓朴(姜制) 青皮 陈皮 甘草(炙,减半) 槟榔 草果(各一钱) 
上酒、水各半,煎首汁,二汁露过夜。当发之日早重温,先首汁,次二汁,面东服。 
x草果饮x 治诸疟通用。 
草果 白芷 良姜 青皮 川芎 紫苏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加姜煎。亦寒疟。 
x四兽饮x 截虚疟、久疟。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减半) 陈皮 半夏 草果 
上加乌梅、姜、枣、盐少许,拌腌少时,湿纸包煨,香熟煎服。 
x截疟常山饮x 治疟,处暑前连日发四、五次后。 
常山 槟榔 乌梅 草果 知母 甘草(炙) 穿山甲(炮) 
每服五钱,水盏半煎,露一宿,临发日前二时温服。 
x黄 鳖甲饮x 治疟疾久不愈,胁下痞满,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 草果仁 黄 白术 白芍药 浓朴(制) 槟榔 橘红 川芎 甘草(炙。 
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乌梅一个,煎服。 
瘴疟,乃山岚气蒸,岭南燥湿不常,人患血乘上焦迷闷,发有哑者,此实热所致。宜凉膈散疏 
通大便;小柴胡汤加大黄,或平胃散、五苓散、二陈汤之类调之。 
x简便方x (截疟) 常山 草果 知母 贝母(各一钱,)好酒半钟,浸过夜,天初明煎滚 
数沸,向东服。 
x七转丹x (连日发宜,三日发忌) 巴豆(肉,研,五钱) 麝香(五分,东方) 白矾( 
五钱) 白芷(二钱,西方) 硫黄 雄黄(各五钱,中央) 官桂(五钱) 朱砂(一钱,南方) 
青黛(五钱) 黑附(三钱,北方) 
上另研细末,各包。按方列净盘预供神前,端阳午时洁诚拜祷,取五家粽尖和丸桐子大。每一 
丸发日五更绵裹塞鼻,男左女右,用过醋洗、晒藏,可愈七人。忌妇、丧、鸡、犬。 
疟(三日一发∶)由风寒感深,故发迟,必主方。减葛加苏、槟、陈、半、葱;冬加麻黄, 
食加楂、芽。大发汗,从头至足不畅再汗,次柴葛解肌汤加陈、半、苓、槟;次清脾饮加猪苓、泽泻 
、陈皮自止。如减轻未止,用酒煮常山等药截无害;如不发汗,散邪,即用常山截,有一、二年尤 
肿胀而毙。单用参补亦闭门遂盗。虚老,参、术。 

卷之二
霍乱
属性:经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并。是证虽因饮食过度,七 
情内伤,风寒湿热外感,诚因暑火所致,发必夏秋(口大渴,转筋,反戾,火也,病感于火,治从温 
散。)盖夏时腠理开豁,暑气易入,或坐卧阴湿,当风取凉,风寒之邪,客于三焦,传于脾胃,更伤 
饮食劳役。复感风寒外束,则内邪杂揉, 
阳气不能外舒,变为郁热,致阴阳反戾,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上下痞膈,邪客胃多吐 
,邪客脾多泻。受邪浅乃得上下分为易治;若深者,邪恣中焦,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搅腹颠倒, 
挥霍撩乱,大痛危甚,此干霍乱也(俗名绞肠沙。)急治则生,失治则死。多饮淡盐汤(水二钟, 
烧百沸,入盐一撮,和河水二钟,加生姜及皂角末少许,尤佳。)患人频饮,必得吐或泻,便是生 
机。次服煎药。切戒米汤,一口入胃立死。转筋者,手足挛缩,筋收入心腹者,死。男子急挽其阴 
囊,女子挽定两乳,用鲜蓼一束煎;或盐煎热汤,淋渍腿足,筋挛处可舒;或以绵絮裹暖,饮温姜 
汤,过一时与米汤。脉宜洪大,忌虚细。如大痛时,脉多伏,不宜渐迟(盐汤吐泻,不药亦安。) 
x主方x 半夏 茯苓 苍术 陈皮 浓朴 猪苓 藿香 泽泻 炙草 上姜、枣、枇杷叶 
煎服。 
手足厥冷加干姜、官桂、良姜;冷极脉欲脱加人参、附子;怕寒加紫苏、白芷;吐甚去藿香; 
腹痛加炒芍药;少腹痛加吴茱萸(泡);心腹胀加木香、砂仁、大腹皮;转筋加牛膝、木瓜、火 
石膏;食积加山楂、神曲、麦芽;心下痞加枳实、青皮;暑加香藿、扁豆;大渴欲水,水调六一散 
,微渴汤调;烦渴加麦冬、葛根;胃寒发呃加丁香、香附、茴香、良姜,去甘草;远至他乡、不伏 
水土而作,加木香、砂仁;泻加白术、山药、乌梅;喘加苏子、桑皮,去甘草。 
x藿香正气散x (方见卷末) 
针刺十指甲尽处出血。先从臂复下,绳扎十指乃刺。及两委中(穴在膝后腕中横纹处。)先以 
冷水,从腿肚搭上,见紫点起针,或用瓷锋刺出紫血。腹痛不止,炒盐麸或灰砂包熨。痛甚,将面 
或布条作圈,放脐上, 
圆圈中放炒盐,上以大艾炷三个,灸多壮,痛止为度。痛在上下对痛灸。 
x六和半夏汤x 治霍乱吐泻。 
白术 甘草 砂仁 杏仁 人参 半夏(制。各五分) 藿香 赤茯苓 白扁豆(姜汁炒) 
木瓜(各一钱) 香薷(二钱) 浓朴(姜制,二钱)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枣一枚,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木瓜汤x 治霍乱吐泻,举身转筋,入腹则闷绝。 
紫苏叶(十片) 干木瓜(一两) 吴茱萸(半两) 小茴香(炒) 甘草(炙。各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更用丝瓜叶捣,绞汁,河、井水和服。 
x藿苓汤x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霍乱转筋,呕吐泻泄等证。 
藿香 浓朴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桔梗 半夏 
陈皮(各八分) 肉桂 猪苓 泽泻(各七分) 
上咀,一服。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x简便方x 用良姜(半两,)煎服。 
又 枇杷叶(刷去毛) 橘皮 枣、姜煎服。 
又 桑叶捣汁一盏服(冬月煎汤。) 
又 浓朴(姜汁浸,炒)为末,(二钱,)汲新水服。 
又 丁香十四枚为末,服。或白羊眼豆为末,醋调服。垂死者,用生姜三两,捣烂,煎汤一碗 
温服。吐不止,梨枝叶一握煎服。 
又 胡椒四十粒,滚白汤吞下。或枯矾一钱,白汤服。 
又 胡椒 绿豆(各四十九粒),研细,水煎服。口渴,为末,水调下。 
大泻肢冷∶附子炮为末四钱,盐三钱,水二钟,煎温服。 
吐泻不止∶艾一把,水煎服。 
干呕不息∶用薤叶煎服。 
转筋∶赤蓼(切,)三合,水煎服。或皂角末吹入鼻,取嚏。 
筋挛∶薏苡仁为末,连进数服。 
筋痛∶生姜或葱(捣,炒),贴患处。 
痢后转筋∶用羊眼豆叶一握,捣,醋煎服。 
干霍乱不得吐泻∶盐汤未通,用小蒜一碗,水三碗,煮汁碗半服。 
烦躁∶葱白(二十茎) 大枣(二十枚),水煎汁服。 
沙病∶水红花根,水煎服。 
吐泻后大渴∶饮童便妙,渐少与黄米汤。 

卷之二
疸证
属性:(附∶黄肿) 
经曰∶溺黄赤,安卧者疸病。多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移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 
,瘀结不散,热气郁蒸,如食已即饥,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时欲安卧,乃其证也。疸证有五 
∶曰黄、谷、酒、女劳疸、黄汗是也。湿热一同,皆由湿生热,湿热相霉为黄。常多大小便涩,专 
宜通利小便,最为捷要。但小便清长,黄自退也。近世多用草药者,取新鲜味凉,气悍而快利耳。 
凡脉浮者吐之、汗之;脉沉者下之、利之。七、八日口有血者,亦宜下之。 
x主方x 茵陈(铃儿者) 栀子(各一钱)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黄连(七分) 甘草梢( 
三分) 上加灯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不通加车前草汁,调滑石末服。甚加葶苈、枳实、草龙胆。 
x茯苓渗湿汤x 治黄胆。 
苍术 白术(各二钱) 栀子 黄芩(各八分) 枳实 黄连(各七分) 茯苓 泽泻 茵陈 
陈皮 防己 青皮(各五分)水煎服。 
x葛根汤x 治酒疸。 
葛根(六钱) 枳实(麸炒) 山栀子 豆豉(各三钱) 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x茵陈石膏汤x 治黄汗。 
石膏(二钱) 茵陈 赤芍药 黄 麦冬(各一钱) 豆豉(一撮) 甘草(炙,五分) 
上加姜三片,水煎服。 
x理中汤x (方见中寒) 
x建中汤x (方见伤寒) 并治内伤劳役发黄之证。 
x简便方x (治黄胆)秦艽一两,作二服,好酒煎,空心服。 
又 萝卜子为末,白汤下,日三服。或丝瓜连子烧灰。因面病,面汤;酒病,酒调下。 
黄胆无汗∶麻黄(二钱),春夏少用(秋,水煎;冬,酒煎,)亦治伤寒发黄。 
皮肤、眼目如金∶用青小麦或苗捣汁,每用一盏,空心温服。 
又 野苎麻根煎服。或干葛酒煎,研白豆蔻(五粒)服。或桃枝、柳枝研,水服。 
黑疸多死,急以栝蒌根捣汁服。 
急、心黄胆∶百合蒸,和蜜食。 
又 生茅根(一握),细切,同猪肉煮汁饮。勿食肉。 
今用草药治疸∶车前草、平地木、雪里青、荷包草、仙人对坐草,随取一味捣细,和生白酒绞 
汁饮。 

卷之二疸证
黄肿
属性:即俗谓黄胖。起于食积,湿郁伤脾,脾气虚败,色黄而肿。 
x主方x 白术 苍术(各二两) 浓朴(姜汁拌炒) 陈皮(各一两) 甘草(五钱) 砂 
仁(五钱) 皂矾(二两,粉炒) 
上为末,除皂矾另制,用红 米粉一升,先将皂矾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