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8-简明医彀 >

第14章

598-简明医彀-第14章

小说: 598-简明医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主方x 羌活 苍术 黄芩(酒炒) 防风 猪苓 泽泻 秦艽 麻黄(夏日减用) 茵陈 
(铃儿等分) 升麻(减半) 上水煎服。 
手臂痛加桂枝、海桐皮,腿膝痛加牛膝、木瓜;痛甚,调乳香服。 
x当归拈痛汤x (方见身痛) 
x导痰汤x (方见痰门) 
x羌活续断汤x 治一切历节风,手足肢节肿痛如锥。 
羌活 川续断 牛膝 防风 当归 川芎(各一钱) 苍术 麻黄 甘草节 枳壳 穿山甲( 
各七分) 秦艽 川乌(五分) 薄桂(三分) 
上加葱一根,水煎服,取汗至足。 
x简便方x 治历节风。 
三年酽醋(五碗) 煎数沸,切葱白二碗,煮一沸,包,熨患处热。 
又 羌、独活煮酒饮。 
又 松叶一斗捣烂,酒三斗浸七日,每日服三次。 
又 虎骨(三两)打细,好酒三碗,煮至半碗,将骨切片捣为末,乳香、没药(各五钱),出 
汗研末,同虎骨末调酒内,分十次,添酒调服。 
又 用羊蹄根、好醋、生铁磨浆,涂患处,入硫黄末尤妙。 
x万灵膏x 捻入乳香末摊布上,贴痛处,外包熨热,痛止(方见外科)。或以绵布絮浓包,烘熨 
极热,汗出痛止。 

卷之二历节风
鹤膝风
属性:膝头重大作痛,腿胫渐细故名。致筋挛不能屈伸,由风寒湿气流注也,更宜风湿痹门捡方急治 
。有日久不痊,延及臀股,肿大出脓,至肉削而毙者。 
x主方x 羌活 防风 白芷 当归 牛膝 苡仁 川芎 川乌 杜仲 白术 木瓜 水煎服。 
瘀血加桃仁、漏芦;筋挛加木瓜、秦艽、威灵仙;痛甚加乳、没,研细调服。或小续命汤加川 
萆、川楝子、羌、独活、木瓜,服时调麝香少许。后以五积散去麻黄,酒煎服。 
膝肿大痛∶旱莲草(摘断黑者)一握,捣,入糯饭(一团)酒菜(一块)匀,烘放膝上,箬油 
纸、布包火熨,闻酒香,数日愈;未安再包。或陈年糟炒热包暖。 
又 无名异(五钱) 地骨皮(三钱) 乳香 没药(各研钱半) 麝(一分,研匀) 车前 
草汁,入酒调敷。 

卷之二
恶寒
属性:经曰∶阳虚生外寒。盖阳气不能外卫,所以恶寒。必背恶寒甚,脉浮无力,阳虚,宜参 之类 
。甚者加附子三分。病久而恶寒者,亦宜解郁。盖恶寒非寒,明是热证,火极似水,热甚而反觉自 
冷,实非 
寒也。有用热药少愈者,以辛能发散,郁遏暂开耳。又曰∶火热内炽,寒必荡外。故实非寒证以辩 
理,并外证参酌,拟定寒热用药。 
x主方x (寒邪内伏)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草 白茯苓 半夏 肉桂 五味子 陈皮 姜、枣 
煎。热月犹要浓绵衣加附子。 
x清凉饮x 恶寒而脉洪数,兼目痛口渴,心烦便秘,属热。 
黄连 黄芩 栀子 连翘 薄荷 甘草 
上加灯心,水煎服。有夏月外棉衣,脉洪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愈。饮酒 
人恶寒,黄 (二两,) 葛根(一两)煎服。汗出,安。 

卷之二
恶热
属性:经曰∶阴虚生内热,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房室过度,斫损真阴,阴气既虚, 
阳无所根据,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虽有恶热之状,诚阴虚证也,脉必细数,治宜滋阴。 
x主方x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知母 麦门冬 白术 白茯苓(等分) 柴胡 甘草(减 
半) 姜、枣煎服。 

卷之二
瘟疫
属性:(附∶大头瘟 虾蟆瘟) 
帝曰∶有病瘟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 
交,交者死不治(此阴阳交错,而气血不循,乱经妄走而热,所以不息。谓服药汗出热不解,脉躁不 
治。)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故温疫当推运气所发。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乃四时正 
气,反此为不正之气,感受则病。如冬月严寒,若触之即病为伤寒。寒毒藏于肌肤,春变为温,夏 
为热病。或冬有非时之暖,感之为冬温。有众人病一般者,为天行时疫。有一岁之内,节气不和, 
寒暑乖候及有豪雨疾风,雾露不散,则民病瘟疫。无论少长,率皆相似,故云瘟疫厉病。所谓冬不 
藏精,春必病温。君子固密,不伤于寒,智者自谨,虽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是也。其传经治疗与伤 
寒大同小异,可以伤寒方法酌用。发表宜辛平之剂,不可麻黄热药。脉法∶太阳大,阳明弦长,少 
阳弦数,太阴细弦,少阴沉细,厥阴微缓。 
x主方x (败毒散)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白茯苓 人参(减亦可 
,各等分) 甘草(减半) 加生姜煎。或为末,汤调服。尤治伤寒风湿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 
痛。或岭南瘴气,老幼疫疠,或风痰香港脚等证。日三服。瘟疫头疼骨痛属太阳,羌活冲和汤;发热 
口渴属阳明,柴葛解肌汤;寒热往来属少阳,小柴胡汤(方并见伤寒。) 
x六神通解散x 通治瘟疫。 
苍术(二钱) 麻黄(夏用紫苏) 黄芩 石膏 滑石(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咀。加豆豉二十粒,生姜七片,葱头二个,水煎服。盖被出汗。 
《活人心统》方 治瘟疫。 
苍术 麻黄 黄芩 干葛 川芎 升麻 甘草(等分) 加姜、葱,水煎服。春加柴胡、防风 
、薄荷;夏 
加石膏、滑石、黄连,减麻黄;秋加羌活、前胡、枳壳;冬加干姜、官桂、白芷、细辛。 
x咽痛甘桔汤x (方见咽喉) 
x玉枢丹x (方见蛊门) 
x藿香正气散x (见二卷末) 
又 人中黄饭丸,每七十丸白汤下。极热者饮粪清,效。 

卷之二瘟疫
大头瘟
属性:因天行邪气,客于三阳之经,头目俱肿而为病也。太阳头顶、脑项赤肿,宜荆防败毒散加羌活 
、本。阳明鼻额面肿,二目不开,气喘口干,普济消毒饮;内实,防风通圣散间服。少阳耳之上 
下、前后、头角赤肿,寒热胁痛,小柴胡加消毒药;头面大肿、发热骨痛,冲和汤、冬麻黄汤,汗 
出肿消。 

卷之二瘟疫
虾蟆瘟
属性:天行邪气,客于少阳,颈项并腮俱肿大,如虾蟆样,故名。宜用消风清热之药,宜败毒散,倍 
羌活,加酒炒黄芩、大黄,随病加减,不可峻用降药。内实虽用硝、黄,须细细呷之。如有大热狂 
证,可用承气汤、白虎汤等治之,或水渍法,看轻重用。 
x普济消毒饮子x 疫疠初觉憎寒壮热,头面渐肿,咽喉不利,服之即愈。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各五钱) 人参(三钱,无亦可) 陈皮(去白) 甘草 玄参 
(各二钱) 马勃 连翘 牛蒡子 桔梗 板蓝根(各一钱) 柴胡(八分) 升麻 僵蚕(各七 
分) 
上为末,半用汤调,卧床慢服;半用蜜丸噙化,如上法。或加防风、川芎、薄荷、当归、细辛 
,水煎服。如大便秘,加酒煮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头疼骨痛、身热,宜先汗之。 
x二黄汤x 治大头瘟。 
黄连 黄芩(俱酒炒) 生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五钱水煎服,慢呷;未退加牛蒡、芒硝。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防风;阳明石膏; 
少阳柴胡。渴加栝蒌根,或口干,葛根;身痛,羌活、防风、芍药。 
x水渍法x 治内外热极(法见伤寒。) 
x简便方x 治瘟疫瘟热。大渴欲饮水者,蚯蚓泥擂新水饮之。 
又方 晚蚕沙,擂水滤清汁饮。 
又方 向东桃枝叶煎汤浴,席围汗出。 
又方 以真降香烧,辟邪,小儿带之。 
又方 赤小豆囊置井中,三日取起,向东立,水吞。男三十粒,女二十粒。举家服之,不染瘟 
疫。 
瘟疫咒法(并治邪病,宜戒房室、荤酒。) 
用枣一枚,咒曰∶“华表柱”,念七遍,望天罡取气一口吹枣上,令病患嚼吃,汤下。此三字 
鬼之祖 
名也。 
宣圣辟瘟丹(孔氏六十余代用之)法以腊月二十四日五更初,取井花水,在乎旦第一汲,盛净 
器中,量人口多少,浸乳香至岁旦五更,令温暖。从小至大,每人以乳香汤饮之,香一小豆块吞下 
,则一年不患时疫。 
x五瘟丹x 黄连 黄柏 黄芩 山栀 香附 紫苏 甘草梢 
上七味,生为末。将大黄三倍煎汁熬膏,和丸鸡子大,朱砂、雄黄为衣,金箔贴。每用一丸, 
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前方,乙庚年黄芩为君;丁壬,山栀;丙辛,黄柏;戊癸,黄连。 
甲己,甘草为君者,加一倍也,余减半。 
x鸡子清饮x 治热病。五、六日壮热之甚,狂言欲走。 
鸡子(二枚,取清) 芒硝(研细) 软石膏(研细。各二钱) 
上先取新汲水调硝石末,次下清,搅匀,分二服。 

卷之二
痼冷
属性: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散。不散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 
。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按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坚痞腹满 
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盖痼冷之证,乃真阳耗 
散,脾胃亏伤,又啖生冷难化之物。或受风寒阴湿,经年累月,日久乃成。则脾胃因而渍积,脏腑 
致成虚寒。及有外邪触犯,内外邪相感,忽然而作手足厥冷、战栗憎寒,呕吐涎沫,脐腹绞痛,或常得大便洞泄,小便 
频数,饮食不化,咳嗽, 疝等证。其脉沉而迟,治宜温养脾胃,补益气血,助阳固本。 
x主方x (理中汤)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寒甚加附子或川乌。生姜七片,黑枣二枚,水煎服。未安加丁香、木香、砂仁、白豆蔻、胡椒 
、肉桂、茴香、沉香、荜茇之类,随轻重用,另研末调入服。以上皆暖脾胃、温脏腑之品,随证加 
减用之。 
气血虚,十全大补丸;下元冷惫,桂附八味丸(二方见补益。) 
x兜肚方x (治腹中寒积痼冷,用之神效。兼丹田、神阙,令人有子。男、妇可用。有孕去之。) 
檀香 排草(各一两) 沉香 丁香(各五钱) 马蹄辛 广零陵 白芷 丁皮(各六钱) 
甘松 附子 乳香(各二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和揉艾绵铺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线钉定,勿令移动,外又细夹兜肚及小腹,初裹一 
夜,日去之,渐至二夜一去之,渐至五夜一去,方可常裹。 
x洗浴法x 治下元虚寒,一切冷病。腰腹冷痛,崩漏带下,小腹癖积痛。 
椒目 川乌 细辛 干姜 官桂(等分,研末)煎洗下部,妙。 
x简便方x 治一切冷气。 
胡椒三、七粒,擂酒服。 
又方 治下元虚冷。 
胡椒、破故纸(炒),共为末,蜜丸空心酒下。 
又方 治心腹冷痛。 
大菖蒲三寸,细嚼酒下。 

卷之二
泄泻
属性: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曰∶诸病水 
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夫脾胃同湿土之化,主腐熟水谷。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于脾 
土,归于肺经,行于百脉,而成荣卫。若饮食过多,起居不时,伤其脾胃,则不输化上升精华之气 
,反至下降,是为飧泄。经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是也。久则太阴传于少阴而为痢疾矣。治泻大纲 
,必分寒热为要。但以脉沉迟,口不渴,身倦少食,腹温温常痛,直出清水,小便清白者属寒;脉 
沉数,口渴,声响亮,暴注下迫,肛门热痛,腹忽大痛,小便短赤者属热。(无药,可包暖脐腹, 
一日不食,安。) 
x主方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