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

第2章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第2章

小说: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4年,刚从海军学院毕业的吉米?卡特,遇到了海军上将里?科弗将军。当将军让他谈谈自己的事情时,吉米?卡特为了获得里?科弗将军的喜欢,自豪地提起自己在海军学院的成绩,他说自己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名列58名。他以为将军知道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将军没有任何反应地问道:“你尽力了吗?为什么不是第一名?”这句话让吉米?卡特不知如何回答。他与里?科弗将军的这次对话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吉米?卡特不是别人,正是美国第39任总统。

    吉米?卡特的经历,验证了错误投射现象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像经历、好恶、欲望、观念、情绪、个性等加在他人身上,认为自己这样想的,他人也应该有同样的想法,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影响他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特别是当自己在某方面试图影响对方的时候,往往为了恭维或者接近对方,向对方施加某种拉近距离的方法,但其方法往往会受到自我思维定式的影响,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到的信息去判断对方的喜好、性格、特征,而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必然不能达到有效影响他人的目的。例如,母亲年轻时的梦想是做一名舞蹈家,等她有了孩子后,便会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拥有这样的梦想,并且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实现自己舞蹈家的梦想,但孩子却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在相互的矛盾中,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健康发展的良性教育,进而没有更好的发展。

    所以,当你试图影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投射效应的束缚,并在影响对方之前,仔细考虑清楚对方的喜好以及性格特点,再有针对性地实施影响。

    √影响力智慧

    为了影响对方,人们会想方设法地向对方施加拉近距离的方法,但其方*受到自我思维定式的影响。所以,在向他人施加影响前,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观察所得到的信息,去判断对方的喜好、性格、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施加影响。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第一部分 别轻易相信自己的喜好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从而经常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认为对方也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简单来说,这就是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心理学物语

    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你挑了一件自认为最适合朋友的礼物,但生日过后却从未见过朋友用该礼物;当领导让你按照计划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许为了突显自己的能力,你用另外的办法做这件事情,却遭到老板的责备;为了让父母高兴,你给他们买名贵的衣服、高档的补品,但父母仍然闷闷不乐;为了托朋友办事情,你曾尝试着送烟、送酒,甚至人民币,但朋友依然向你摇头;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你给他买各种与学习相关的电子产品以及复习资料,但孩子的成绩依然不见提高……生活中这种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但不知曾经经历过这种事情和正在经历这种事情的你,是否想过其中的原因?告诉你,这便是心理学中投射效应的影响力。

    那么什么是投射效应?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从而经常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认为对方也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简单来说,这就是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心理学家指出,投射现象在任何人的心里都存在,它是阻碍人们有效地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办事情的最大障碍。所以,对于那些试图影响别人为自己做事情的人而言,要时刻提防自我心中的投射现象,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喜好,更不能以己之心度人,否则不仅达不到影响他人的目的,还会因为自己的意愿或者喜好被别人忽略、轻视,而产生挫败感。对此,正在恋爱中的胡宙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胡宙刚刚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个人正处在热恋中。为了哄女朋友开心,他经常请女朋友去吃饭。胡宙喜欢吃火锅,所以每次请女友吃饭,他都会请女友吃火锅。开始时,尽管女友每次都以减肥做借口吃得很少,但仍然会积极、主动地陪他去吃。后来他发现,每次他提到请女友吃饭的时候,女友都会以各种理由说不去。

    为此他想找女友谈谈,但是话还没说完,两人便在彼此的愤怒中争执起来。在争吵中女友说出了吃饭的事情:“你喜欢吃火锅,便以为我也喜欢吃火锅,但实际上我根本不喜欢吃火锅。你没发现我每次都吃得很少吗?你这是真心爱我吗?”女友的话让他突然感到无话可说。他无奈地接受了女朋友分手的决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胡宙犯了投射效应的常识性错误,这种错误的投射不仅没能有效地影响女朋友,获得女朋友的芳心,还导致两个人最终分手,这无疑给人们以警示——生活中不要以己之心度人心。

    尽管人们经常会受到错误投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常常会错误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例如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经常会疑神疑鬼且莫名其妙地吃醋;父母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那么人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利用这种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呢?也就是说,该如何更有效地影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呢?下面不妨看一看作为母亲的菁华,是如果通过投射效应激励儿子好好儿学习的。

    菁华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了,以前学习一直非常认真,但最近她发现儿子爱上了网上游戏,每天放学回到家,儿子不再像以前一样认真学习,而是首先打开电脑玩会儿游戏,每次都是在她的催促下,才不情愿地打开书包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又立刻去玩游戏。

    菁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又不能强硬地干涉儿子玩游戏,怕引发儿子的叛逆心理。为此,她一直在寻找一个教育儿子的办法。忽然有一天,儿子对她说:“妈妈,这游戏可好玩了,你也一定很喜欢,过来陪我一起玩吧!”她灵机一动,笑着走到儿子身边,陪儿子玩起游戏来。她边玩游戏边对儿子说:“这游戏是很好玩呀!以后妈妈每天都陪你一起玩好不好?”儿子高兴得直拍手,大声地说:“好哇。”她接着说:“虽然妈妈和你一样喜欢玩这个游戏,但妈妈工作很忙,所以每天只能在吃完晚饭后陪你一起玩,并且只能陪你玩一个小时。行吗?”儿子直接点头说:“行啊!只要妈妈陪我玩就好。”

    从这以后,儿子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想着快点写作业,因为写完作业、吃完饭后便可以和妈妈一起玩游戏了,并且每次和妈妈玩完一个小时的游戏后,他也会主动地不玩了。

    在人际认知过程中,即使是天真的孩子也经常假设性地认为,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者倾向等,并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喜好,甚至认为对方就应该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与自己做同样的事情。这便给有效地影响他人留下了空当。菁华正是通过这样的投射效应,有效地影响了儿子不再一直沉迷网络游戏,转而能够像以前一样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对于任何人而言,欲向他人施加影响,首先要认识到投射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力。也就是在生活中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受投射效应的影响外,还要学会巧妙地利用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这才能使别人更易接受你心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所要做的事情,更易影响他人为自己服务。

    √影响力智慧

    投射现象在任何人的心里都存在,它是阻碍人们有效地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办事情的最大障碍。所以,对于那些试图影响别人为自己做事情的人而言,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喜好,更不能以己之心度人,这不利于施加影响。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第一部分 巧借“惯性”的桥

    每个人都会有习惯性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便会呈现出一种惯性,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考,得出结论,最终付诸实践。这对于欲向他人施加影响的人而言,是能够很好地利用为自己服务的工具。

    ——心理学物语

    “惯性”,物理学上解释为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种作用,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作用,不仅涉及在物理学中,同样也适用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包括影响人的过程中。心理学上将其定义为“投射效应”,也有思维定式之意。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就是人们在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做事情时,会习惯性地受到自我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他人作出错误的判断,不能更好地施加影响。但正因人人都会出现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说你试图影响的一方也会出现同样的心理现象,这便能够被人们很好地利用,这种方法正如兵家有言:“将计就计”。在此,不得不提到美国商场上的大赢家顾尔德。

    1878年,西联电报公司是当时电报市场上的霸主,而顾尔徳投资100万美元成立了另外一家电报公司,这无疑冲击到西联电报公司的利益。面对顾尔徳的冲击,西联老板认为必须除掉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公司董事会决定花费巨资收购顾尔徳所创办的公司。当他们成功地收购了该公司没多久,顾尔德又成立了一家新的电报公司,再一次和西联电报公司形成了强势的竞争。西联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收购了顾尔徳所创立的公司。西联公司以为顾尔徳只是等着被高价收买从中获得利润,但事实上,顾尔德只是在转移注意力,他们在西联公司收购之前,已经购买了爱迪生的四重发报机专利,并通过此次西联公司的收购行为安排了自己的人,最后通过内部蚕食和专利权的双重办法,控制了西联公司的经营权,并使其完全落到了自己的手中。

    顾尔徳巧妙地利用了西联公司的“惯性”做法引导其就范,并利用对方思维定式的投射效应,灵活且有效地影响对方,最终击败竞争对手,巩固了自己在电报业界的地位。心理学家曾分析,顾尔徳以同样的行动展现在竞争对手的面前,他让对手相信自己会继续以同样的行为方式运行公司,而该方式又在西联公司的预测之内,当西联公司故伎重演的时候,他便巧借了“惯性”的桥为自己服务,进而有效地影响对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根据自己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他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但就在这个看似定势的行为中,却能够被主动施加影响的一方很好地利用。简单地说,就是欲向他人施加影响的时候,你能够以同样的行为、动作、喜好展现在对手的面前,掌控对方的预期心理,当对方误认为你会继续在同样的喜好、思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