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创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实战指导:我要当老板 >

第12章

创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实战指导:我要当老板-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案二:在广州猪肉铺。

据说,北大某高才生,在广州郊区承包养猪,专门用土法喂养,全程用无公害饲料,现在一般养猪3个月出栏,他的猪要10个月才出栏。

但是,猪肉不二价。别人每斤10元,他卖25元。

试想,3个月催肥的猪,不知道喂了些什么东西,你敢吃吗?

如果有一个老实人,他喂养的猪,都是用天然饲料,他种的菜,都没有喷农药,他的猪肉和菜比别人卖贵3倍,我是愿意“不二价”买的。

因为,我觉得已经没有比吃更重要的消费了。

中国最大因特网门户网站之一网易的创始人丁磊,目前宣布将开办养猪场作为副业,并强调严格用有机饲料喂猪。

网易发言人表示,养猪主要是一种公益而非商业行为。对于近期出现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网易希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中国农业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认为诚信是道德素养问题。我们说话,口头承诺兑现与否,是我们做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内求无愧于心,外求有助于人。

我们对合同履行与否,是法律问题。签订时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履行时客观条件有无变化,法律有自己的程序,我们需要有守法的素养。

一个人通过长期的诚信积累,会有资源、人脉的丰厚积聚,他当老板时的凝聚力就大大增强了。
——中庸,做人阅历的重要积累

中庸,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

这个词里有着做人的最深的哲理和最浅的道理。

吴清源先生在他的自传《 中的精神 》中写道:“围棋最好的那一点,就是‘中’的那一点。”然而,对棋手来说,茫茫棋海,最好的那一点到底在哪儿呢?即使是电脑,对下一步棋都要经过复杂的运算。

“不偏不倚谓之中”,准确无误的“中”很难找,我们只好用模糊的态度来控制自己往“中”的方向走,也许这就是所谓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解释吧。

如此说来,也许“中庸之道”就是一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智慧。

2008年12月,阻隔60年的海峡两岸,全面实现三通了。

这么大的历史事件,能这么快实现,幕后的推动,当然要一点“火力”才行;但是,在面对两岸复杂的历史与现实时,低调地、先易后难地进行良性互动,靠的却是“控制”。

我们要做人,要学当老板,要想干出点事,当然要一股“火力”和冲劲;但是,这股劲道要能往一个“中”的轨道走,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那么,我们控制这股劲道的“控制点”设哪几个呢?

我认为这四个告诫是不可少的:控制欲望,控制速度,控制距离,控制时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戒贪用忍!

告诫一:事前控制欲望

六欲贪为首。

很多贪官的妻子在丈夫落网后,都后悔莫及。

因为别人送来的东西,虽然名贵,但是很多是毫无用处的;送来的钱,原封不动放在那里;把孩子送出国,骨肉分离,享受不到常人的天伦之乐不说,孩子在国外无人管教、吃喝玩乐、吸毒、赌博,很多人不到几年就成为废人一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欲望是人的天性,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这个动力就类似于把飞船送上天的火箭的助推力,关键是我们如何来控制。

有什么控制的办法呢?我的看法是:弄明白“想要的”和“应得的”之间的界限。

人类有了社会交往以后,不但要处理人际关系,还要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这时候,“想要的”和“应得的”利益之间,就有一段落差。

“想要的”就是你的欲望。

“应得的”就是你的控制线。

这条控制线,有法律的约束,你碰了就犯法;有制度的约束,你碰了就违规;有道德的约束,你碰了就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和舆论的批评。

学会用“应得的”尺度来约束“想要的”欲望,你就开始“中庸”了。

告诫二:事中控制速度

“欲速则不达。”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急于完成某个事情时,并不仅仅需要做事的技巧,有时还需要一些做人的智慧。

我们前面讲过:“30岁前靠本事,30岁后靠资源。”我们要做成一件事,要用到人、财、物等资源,一些重要的事,还要很多部门协同作战,才能顺利完成。

如果急于求成,在别人眼里,你可能是个锋芒毕露的人。这样一来,本来板上钉钉、胜利在望的事情,反而容易节外生枝。

有时很多能干的人,往往做不成大事,只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速度,让它与客观的物质环境及社会层面的人际关系环境相协调。

我们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的发展观,并且要注意人际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用一种“中”的速度去做事,往往会比你猴急地去做更快,这一点经常爬山的朋友会有更深的体会。
如此说来,控制速度,不但是做事必须知道的,更是做人要掌握的。

告诫三:人际控制距离

有位先人说过:“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含怨。”

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这句话,一方面有性别歧视,而且过于偏激;另一方面又谈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控制问题。

我是很反对在公司里重用亲戚的,这样会让有才华的人觉得公司有“自己人”和“外人”的分别。

哪怕你的亲戚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因为别人下班后就回家了,而他下班了还有机会和你在一起,你们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

一方面,你想通过他了解基层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会有意无意地说这个好,那个不行,久而久之,他的看法和信息就会影响你的决策。

就像韦小宝的名言所示:有本事的人是不会拍马屁的。

所以,他所说的那些“好人”,可能仅仅是平时经常给他烟抽,或者请他吃过几次饭,带他去娱乐场所见过几次世面的人而已。

如果你开始当老板了,千万不要请朋友来给你打工。

有位吃过亏的过来人谈起如何用人,感慨万千,末了说了一句:

“可以与员工交朋友,但是最好不要请朋友做员工。”

几个朋友如果在同一起点,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还好说。如果一方落魄,一方得志,落魄的来投奔得志的一方,这事就伤脑筋了。

你把他安排高了吧,公司里的有功之臣会心里不服。

你安排得低了,他会觉得你发达了不够朋友。

而且,人在落魄时的心理是很怪的,你好心安排一个让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会觉得你瞧不起他;你让他从头做起,和员工平等竞争,他觉得你讲臭规矩,摆臭架子。

所以,要尽量让好朋友在“敌后作战”,大家内外还有个照应,见面没事还可以喝个茶吃个饭什么的,不然不久的将来,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如何掌握这种控制距离的技巧呢?

其实,看透了也非常简单,秘诀就是你要以与握有公司80%权力的人的关系为核心,你与其他人的关系,围绕着这个主要的关系而展开,并与各种人控制好距离,否则你就会忙于应付人际关系,而没有时间积累当老板的阅历。

我们在积累做人的阅历时,一定要注意多结交那些不会拍马屁的人,这种人通常有特殊的做事的本领。

在你将来当老板时,一定需要很多人才。如何识别有本事的能做事的人?你看他平时是否会拍马屁就知道了。当然,公关、销售除外。

朋友之间,是以“义”为纽带的平等关系。

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以“利”为桥梁的主宾关系。如果你想发挥朋友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敌后作战”。

告诫四:“下海”控制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在上篇讲过职业生涯规划,在“做事”部分又讲过时间管理,在“做人”部分为什么还要讲时间控制呢?

我们知道,在数学上,距离除以速度就等于时间。

我们前面分析了当老板,学习“中庸之道”里的速度控制与距离控制,看来要想控制好阅历磨炼与积累之火箭往“中”的方向走,时间也是个关键点。

如何用“中”的方法控制“下海”当老板的时间呢?

比如,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位老板对你非常好,而那里的工作并不是你想从事的行业,待遇也一般。你如果碍于情面,犹豫不决,一待就是三五年的话,你的发展速度就会受影响。

又比如说,你常常把时间花在与无关的人的应酬上,疏远了与“厉害的人”的交流,忽视了和可以对你有实质帮助的人的沟通,这样一来你的人际关系就错位,永远等不到合适的时间“下海”创业当老板了。

“中庸”地控制时间,不是让你走向世故与庸俗,而是要你成熟起来,沿着“中”的那条轨迹去把握生命之旅。

我们前面说过,17岁开始做事,是学当老板的最佳时间。既然我们错过了那个时间,那我们赶紧补课,把阅历迅速积累起来。

“中庸”二字,大道存焉。居身中正,万物以你为中心。

做人讲义气、有诚信,加上有“中庸之道”的智慧,我们离老板又近了一步。每天一小步,虽然很慢,但是积累下来,我们会进步很大的!
——从无处不在的生活细节中积累幽默的阅历

以前有人说,当你知道朋友有不幸的事发生,而他自己还不知道时,你千万不要第一个去告诉他,因为他会一辈子把你和不幸联系在一起。今后,他每次接到你的电话,都会想到是否又有什么坏消息了。如果你上次告诉他的,碰巧是一个悲痛巨大的变故,有些人会长期有心理阴影,每次听到你的电话,他都会发抖。

当然,这是个庸俗的处世偏方。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总是为别人带去快乐,每次告诉别人的都是好消息,那我们不就是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了吗?

什么人会经常给别人带去快乐呢?

当然是幽默的人。

1986年,北京商学院的电教室里,当苹果电脑的LOGO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凝视了它很久。我不是对这个神奇的、娇气的、需要在空调里工作的、当时被称作计算机的家伙感兴趣,而是对那个被咬了一口的美国苹果,发思古之幽情。(在咨询了知识产权专家后,我设计了一个反过来咬的苹果作为本书的主视觉符号,取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及幽默之意)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用光阴记载时间,用“勾”“股”“弦”来命名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现在,世界颠倒了,我们连微笑、咳嗽,都要用“指数”来衡量了。一见面,“嗨,你今天的开心指数是多少?”

经验一:人文地表达科学的内容

科学,似乎往往跟枯燥的公式、乏味而重复的试验联系在一起。

其实,科学完全可以幽默地、人文地表达。

爱因斯坦曾这样解释相对论:“你同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小时过去了,你感觉好像只过了五分钟;而当你一人孤单地坐着,只过了五分钟,你却感觉好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我的好朋友,深圳金立手机的副总张高贤先生,是广告界的资深专家。有一次我们谈到,现在手机的科技进步速度,快得连专家都不一定能跟上了,何况普通消费者。但是,再高深的科技,它的产品,最终还是要给人使用、让人消费的。广告,作为产品跟人沟通的工具,完全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