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夫如是,吕梁可
以游,阳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
这是以“超世独步”的姿态,遗弃一切“人间委曲”的放达的人生观。
凭什么来“超世独步”,遗弃“人间委曲”呢?回答是“文明在中,见素抱
朴”。把生活还原到最初的素朴,使“在中”者,保有了“文明”之德,就
可以“居九夷,游八蛮,浮沧海,践河源”了。
在幽愤诗中(被诛前在狱中作),抒陈了在生活最后时期的心理上的自
觉。
“嗟予薄祜,少遭不造,哀焭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
威。恃爱肆妲,不训不师。爱及冠带,冯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
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
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
物,频致怨憎。昔惭柳下,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
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余不淑,缨累多虞,匪降自天,实
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
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岂云能补?雍雍鸣雁,厉翼北
游,顺时而动,得意无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
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祗搅予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
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
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幽愤诗,表现出在入狱之后,生活上遭受到司马氏严重的打击,但在思
想上,并未因此有什么改变。他仍一贯的表示:(一)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二)托好老庄,贱物贵身;不过因为(三)惟此褊心,显明臧否;遂弄到
(四)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今后应该(五)奉时恭
默,安亲保荣,一方面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这态度,
仍跟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说是一致的,只是希望以后少开口,避免麻烦,这
一点,是绝交书中所少提到的。
家诫一篇,也该认为入狱后所作。从内容上来看,对于儿子的丁宁周至,
要他涉历世途,周慎谨饬,似是生活遭受困辱后的思想反映。而且一般的写
作家诫或戒子书之类,皆在暮年,嵇康死于壮盛之岁,其子年方十岁左右,
当无老早写此的必要,其必入狱后自知不免才作此以诫子可知。嵇中散集收
此篇在集子的最末,虽一方面由于文章的性质,但未始不足以令人意味到集
子体制上含有编年的用意,故以最后之作,殿于集末。全文甚长,不备录,
内容大要是:
(一)人要有志,“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贰”;守志之
道,在“以‘无心’守之,安而体上,若自然也”。
(二)应该敬长吏而远之,长吏喜问外事,不宜多答复。人家有什
么讲托,当“谦言辞谢”;如为“心所不忍,可外违拒,密为济之。”
(三)行事认为对的,就“宜行此事”。人家要更改,则可听听他
的意见,“彼语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来守,
人虽复云云,当坚执所守。”
(四)人来告穷乏,济之而“损废多,于今日所济之义少,则当权
其轻重而距之”。但大多数人,总是为了“彼无我有,故来求我”,则
接济一点总是很有意义的。
(五)“言语,君子之机,机动物应,则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
慎。”对不了解的事,不要多嘴;人有是非争论,慎勿参加;有人逼着
要你说,不必怕他,不必说。盖“不知不识,方为有志耳”。
(六)非知旧邻比而“欲请呼者,当辞以他故,勿往也”。“不须
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不须作小小廉耻,当全大让。若临朝让官,临
义让生,若孔文举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
(七)别人的私事,不求强知,看见人家在窃语私议,要赶紧走开。
(八)“壶槪猓拗茫巳说浪ǎ恍肽嬉病保坏捌�
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绝之。何者?常人皆薄义而重利,今以自竭者,
必有为而作损,。。君子之所大恶也。”
(九)不强劝人酒,亦不要硬拒人家劝酒,拿着酒杯,表现着醉熏
熏的样子就好了。千万不要“困醉,不能自裁”。
总括其内容是,人要有志,要有坚定的立场,做事要坚执所守,不应随
便动摇;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人情世故,要很留心,慎言语,慎
取予,慎交往,慎饮酒。这内容,仍是与绝交书幽愤诗一致的,惟于谨慎言
语一点,特加再三丁宁而已。
对于嵇康的性格的客观评述,首先是嵇喜所说的“少有儁才,旷迈不群,
高亮任性,不修名誉”,三国志所说的“尚气任侠”,这样该是一位慷慨任
性的热情人物;然而与此相反的,却有魏氏春秋与世说所载王戎的说法。
“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曾见其喜愠之色。”(魏氏
春秋)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注引
康别傅曰:“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所知王浚
冲(戎)在襄城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此亦方中之美范,人伦之
胜业也。”(世说德行第一)
这就把嵇康写成一个涵养到家的世故老人了。我们根据嵇康的自觉的抒
陈,再衡诸他的平生遭际,觉得王戎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嵇康自己
曾说“惟此褊心,显明臧否”,又说“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又说“无
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患”,又说“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
会显世教所不容”,则嵇康在感情上实有显明的爱憎,在世途上实有显明的
臧否,决非滑稽丸转之流。所以简文说“嵇叔夜儁伤其道”(世说),刘勰
说“嵇康师心以遣论”(文心雕龙),颜之推说“嵇叔夜排俗取祸,岂和光
同尘之流”(颜氏家训勉学),都说他的性格是“尚气任性”。他最后以思
想罪被司马氏所杀,其直接原因,实由于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
周孔”一语。魏氏春秋说:“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因自
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怒焉。”锺会遂借吕安事乘机进谗,以
致不免。故其被杀,正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归趋。不过,在“尚气任性”之
外,嵇康的性格中,自有其企求“奉时恭默,无馨无臭”的主观努力的一面。
这是在“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阮籍传语)的名族矛盾中,他主观上
所勉求的内心的调和。同时也可看做他在应付司马氏的迫害中的生活态度上
的暧昧表现,特别在狱中所作的文字中表示得最分明。而这又是所谓“性好
庄老”的切当注脚。魏氏春秋与世说王戎之语,当是根据这片面的一点而夸
大了来说的。
嵇康在时辈中,被推崇敬仰的程度,有过于阮籍。这一点,在世说中,
可找到充分的说明。首先,一般人都醉心于嵇康的风度仪表之美: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
举。’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
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容止第
十四)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康子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
曰:‘君未见其父耳。’”(同上)
对风度仪表的赞叹,汉末以来,逐渐蔚成一种风气。这在党锢与清议一
章中,已有论及。一个人的风度仪表之美,从汉末起,便成为封建制社会道
德和人格美的尺度之一,如何晏,如夏侯玄,都是如此。所以以上所引对嵇
康风度仪表的赞叹,是对嵇康的人格美的赞叹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窥见当
时人对他倾心的一般。
其次,是对嵇康的才致器度的倾服。世说德行第一,注引康别传,誉之
为“方中之美范,人伦之胜业”,正是着眼于器度方面的一种说法。同书贤
嫒第十九,叙山涛妻窥嵇阮事,是着眼于才致的:
“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
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他日,二人来,
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
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
常以我度为胜。’”
栖逸第十八也有述及嵇康的才致处: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
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注引文士传曰:“康从(孙登)游
三年,问其所图,皆不答,然神谋所存良妙。康每薾然叹息,将别谓曰:
‘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
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
所从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
之世矣,子无多求。’康不能用。及遭吕安事,在狱为诗自责云:‘昔
惭柳下,今愧孙登。’”
三国志注引康别传说:“孙登谓康曰:‘君性烈而才儁,其能免乎?’”
世说德行第一注引王隐晋书嵇绍传:“父康有奇才儁辩。”一般的都承认嵇
康是有才致的,有奇才的,或才高的。述及嵇康的度量宏远处的,世说雅量
第六,叙他临死从容的情形道: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注引文
士传曰:“临死,而兄弟亲族,咸与共别。康颜色不变,问其兄曰:‘向
以琴来不邪?’兄曰:‘以来。’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曰:
‘太平引于今绝也。’”
嵇康的才具,在具体事实的表现上,为上文所已提到的,诸如“儁辩”、
弹琴、锻铁等,都曾为同时人所称许。他在学术思想方面的地位,也隐然是
一时的宗师。锺会的四本论,便是“甚欲使嵇公一见”,而复“畏其难”,
世说文学注引向秀别传:“秀将注庄子,先以告(嵇)康、(吕)安”,及
成,又“以示二子”。固知嵇康是当时学者所资取定的圭臬。当他被诛之时,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足见学者倾服之甚。钟会说他,“无益于
今,有败于俗”,说他“负才乱群惑众”,足见他的思想影响的深刻与广大。
在七贤中,嵇康与阮籍齐名,而年齿却比阮籍幼小。山涛年最大,后来
仕晋,位望很尊,也是比较被推崇的。所以,嵇阮山涛,常是并称的。而刘
伶、阮咸、向秀、王戎,则被称为“预此契者”,明示非核心人物。世说任
诞第二十三所记,便是如此,再看同书排调第二十五,更可意味到七贤中嵇
阮山刘的地位: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