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最好的总裁是唐僧 >

第4章

最好的总裁是唐僧-第4章

小说: 最好的总裁是唐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踔涟阉背砂ぃ庇谒Φ簟5比徽庖彩剐鹿驮贝笪!�
  应该说老板这种心态很不好,缺乏长远眼光。经过甄选的新雇员没用,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特别是你没有给他机会,或没有给他合适的岗位,使其不能展示其长处,落了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遇。如若老板有一个用人的平常心,对新雇员不存偏见,着力培养,不轻易放弃,也许新雇员会是另一种样子的。 
  唐僧认为,公司来了个新雇员,公司领导要详细告诉他公司工作的“环境”、公司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前景,使新雇员尽快获得这些信息。新雇员获得的信息越充分,越容易安心工作,也就省去了到处打听小道消息的时间和精力。与公司领导,与老职员交往越紧密,就越容易建立归属感,也有利于打消他的试试看、不行就走人的意念。 
  唐僧还特意把新雇员放在能干的老职员身边,让他尽快熟悉业务,同时不时地询问一下他工作的感受,工作的困难,征求他们改进工作的意见。适时地承认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给他们一定的锻炼提高的机会。无论是唐僧本人还是整个公司,都给新员工留下了一个好形象,使他们认可公司,不在去留之间摇摆不定。 
  由于工作经验少,新职员不会固守前例,还会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因此,唐僧十分重视新来职员的建议,经营中遇到困难时,他也会一视同仁地和新职员商议,从心理上、从工作中尽快接纳、认同新职员。一旦发现他们的潜质所在,就合理地大胆对它们进行安排。因此,唐僧领导的公司不但眼前效益得到了保障,还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力量。 
  唐僧还特别重视挖掘新雇员的潜质。即使新雇员并不是出色人才,他也不轻易放弃。他告诫白龙马说:“你不能将公司的发展寄望在极少数有卓越才能的人身上。商场多诡诈,如果老板把公司的重大项目决策权只交给一两个卓越的人才管理,那么,你老板的位置能坐得稳么?假如卓越的人才一撂挑子,公司又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你怎么收拾公司惨局?” 
  唐僧认为,那种害怕花费大量心血培养新雇员,从而忽视培育人才的做法,绝不是成功老板的经营之道,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提拔下属不能操之过急    
  在公司内部,老板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欣赏的部下可以直接提拔到非常重要的岗位。但唐僧一般不会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人才的成长是需要经过风雨洗礼、挫折锤炼的。 
  一次,唐僧看准了一个很有潜质的员工,于是派他到销售科工作,不久提拔他为科长,让他分管一摊工作。他表现非常出色,销售额逐月上升,唐僧嘉奖过他,公司上下的人都看好他,以至没有人怀疑他会升职。可是,唐僧却把他调到无关紧要的仓储部门工作。人们认为他可能得罪了老板。可是,这位员工没有分辩什么,他自己也猜不出老板唐僧的意图。心中虽有些不快,但仍然任劳任怨地工作,很负责任。唐僧有时也和他谈谈工作情况。一年后,这个小伙子便坐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后来人们才明白,唐僧想重用他,一直在观察考验他,暗中观察他在被冷落时候的行为表现。 
  事实上,升迁太快,没有足够的积累知识和经验的时间,恰恰不利于人才的锻炼成长。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管理人才能够踏踏实实地在各个部门工作,有相当的时间和经验,有协调沟通各类人际关系的熟练技巧,有处理应付各种复杂问题的知识、能力。而晋升太快肯定不利于具备这些技巧、能力,难免顾此失彼,并不利于人才成长。同时,被人家视为上级特别厚爱的人,也容易招致大家的嫉妒、不满,这种风气甚至会蔓延到整个公司。不管这种心理失衡存在的程度如何,但毕竟会影响大家的士气,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而暂时冷落一段时间,尤其可以考察所要培养人员的德性、韧性。看他有没有事业心、责任心?是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有心当官,无心干事,一个台阶上还没有站稳,就想“往上爬”?有没有平淡之心?是否急功近利? 
  唐僧认为,作为领导,要悉察下属在受冷落时受挫折的程度有多大,干劲如何,此时是想跳槽还是意识到自己非奋发图强不可。如果他这样认为:“有时想想,这实在是最糟的时候。到底要不要离开公司呢?但是,一旦辞了职,又无处可去。我真怀疑人生还有什么值得努力的事。”这种心态说明他经不起挫折,常常是稍受挫折,便锐气全消,垂头丧气,也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善于思考与学习,也缺乏“好谋而成”的耐性和修养。 
  唐僧的经验是,对下属提拔悠着点,冷落也要有个“度”,有个过渡阶段更好!千万要把握住提拔的“度”,不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副总经理的含义是什么    
  DBA汽车公司从外面请来一位负责推销的副总经理陈澄,负责促进向市场投放一系列新产品的工作。他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真是一位善于组织推销和活跃推销的活诸葛。在他主持下,产品销售数量迅速增加,他简直成了当时的神人。 
  然而一年过去了,正当他雄心勃勃之时,他过去的某些态度和习惯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他经常提及他过去所在的那家更大的公司的做法;他把交货不及时的责任归咎于生产部门,在提出他所认为需要改变的商品规格以前,指责研究和工程设计部门过于挑剔。人们花时间向他解释,好言相劝以平息他的怒气。与他争辩,都是白费时间,枉费心机。他正在迅速地变成公司前进道路上的严重阻碍。由于他受局部视野的限制,狭窄的眼光,导致狭隘的工作,谁也无法管住他这种推卸责任的人。 
  公司总经理白龙马感到问题很棘手,便向唐僧请教该怎么办。唐僧给白龙马提供了一些建议。 
  第二天,白龙马豪爽直率地对他说:“陈澄,你是干什么的?” 
  陈澄感到迷迷糊糊,回答:“噢,搞推销的副总经理呀!” 
  “不错,那么副总经理的含义是什么?” 
  陈澄思考着总经理的用意何在,慢慢回答说:“噢,我认为有许多含义,搞推销,建立……” 
  “先别往下说了。”白龙马打断了他的话头说,“搞推销,那么推销部经理也负责推销吧?” 
  “噢,是的。” 
  “那么,你的职务还有什么用呢,徒有虚名吧?” 
  “噢,我明白了……呃……我想这意味着从公司的角度负责和管理整个公司的推销职能……是您办公室的一部分……” 
  “没等我说完你就明白,陈澄,”白龙马说:“一位副总经理是从整个公司的角度说话的,而不仅是他所负责的那一部门。他要时刻牢牢记住把公司的整个全局利益放在心上。” 
  陈澄开始深刻反省自己。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以前眼光短浅。过去他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位从他原来的角色那里“借到”这里看场子的。当他反复考虑总经理白龙马的意见时,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我,理所当然地促进了工作。于是他就开始以全公司负责人的身份工作了。 
  白龙马觉得唐僧给自己出的主意、提的建议实在是高明。    
不是每件事都必须有详尽的制度    
  DBA汽车公司的财务主任小刘,打来电话要唐僧帮忙。他奉命建立一系列本部门的旅行和娱乐指南,想听听唐僧的意见。 
  小刘这么一问,唐僧的脑子里马上想到一连串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伙食费的标准是多少、汽车租金该定多少,该住什么级别的酒店等等。这么多的问题一下子涌进他的脑子,数也数不清。 
  而小刘也有一些疑问:如果因出差需要到外地,可以在外地度周末吗(由谁报销食宿费用呢)?能不能把酒水费用一起打在自己的报销单据里呢? 
  DBA汽车公司有正式的规章手册,但是用于实际就太笼统了。它只是规定了诸如尽可能乘坐经济舱、超过25元的单据才能上交之类的事项,而对大多数平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 
  突然间,唐僧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它没有被写进任何一本公司的规章手册中,虽说是不成文的东西,但唐僧却没有意识到它实际上一直在起作用。那就是:出门在外,也要像在家里一样节俭。如果你平日只吃牛肉面或几个包子,出差时也该这样;如果你一向愿意光顾高档餐厅,那么出差时也不妨去那种地方。 
  这项原则适用于各种情况。比如你开的是辆豪华车,那么就租辆豪华车;你度假时通常住一流饭店,那么出差时也可以这样;如果你晚上经常小酌一杯,当然可以把它算进账里。 
  也有一些例外,因为必须考虑工作的便利和效率。如果你是和几个商业伙伴一同乘车,最好是租一辆中型以上的四门车(尽管你在家开的是小型车),以使你的乘客们感到舒适。 
  不过最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根据日常生活的原则来判断。 
  唐僧对小刘解释说:“自我约束是最有效的约束。如果你按照常规来判断的话,就不必浪费时间去起草——或者维护——出差报销的规定。一旦员工们知道我们希望他们在出差时也要保持平时的生活方式时,就不会有什么报销的问题了。谁不会钻制度的空子呢?还有另一个原因使我们不想制定详细的制度。如果人们不喜欢制度的话,一定会去钻制度的空子,或者认定那些制度没什么意义。如果你规定午餐的最高标准是20元,那么一定会有人花25元。他会把多花的5元算在乘出租车的费用里。相信你的员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会使一切变得容易些,也更有效些。这么做员工们不会花时间去钻营,反而会与你合作。除此之外,你能马上找出你的出差报销手册吗?当人们不得不按照规定做出选择时,往往手头上没有报销手册。比如你想知道在旅馆里看收费录像的钱公司能不能给报销,可是你的报销手册却放在工厂的办公桌上了。如果报销的原则只是一句‘就像在家里一样去做’的话,你就能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决定了。当然,为了维护公司的形象,还是要制定一些指导原则。”    
还是适当有一点“架子”为好(1)    
  在平时和员工及下属相处的时候,唐僧是比较平易近人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会随意和孙悟空、猪八戒等人闲扯或开玩笑。唐僧也算是一个善于“摆架子”的高手。 
  唐僧认为,一个领导是否有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是领导的“架子”摆得好不好。会“摆架子”的领导,高高在上。人须仰视才行;不会“摆架子”的领导谦虚随和,时常也能颇得下属的欢心。 
  唐僧觉得,“架子”这个东西,还是适当有一点为好。你一点“架子”不摆,反而被人瞧不起,工作起来难以服众;你“架子”摆得太足,把群众离得远远的,也会有负面影响。 
  其实,唐僧知道,所谓的“架子”的用处,早就被马基雅维里等政治学家所论述过了。在几百年前,意大利的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曾写过一本叫《君主论》的书,以惊世骇俗之笔揭示了政治的真相,并给统治者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在书中写道: 
  “君主必须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