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24-医宗己任编 >

第11章

624-医宗己任编-第11章

小说: 624-医宗己任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地丹皮与之。然此是干红候。百不一活。五六日已过。痘脚已齐。浆势欲行矣。服桔梗汤。 
桔梗 前胡 红花 荆芥 蝉蜕 僵蚕 大力 灯心 通草 
又三日。发热起顶。浓浆至矣。当和其毒。 
丹皮 丹参 花粉 连翘 荆芥 木通 僵蚕 
其有变白色而发痒者。气血亏也。五味异功散加白芍。以救其元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五六 
钱。大剂用之。自然有救。或泥于庸医发未尽而禁补。或反咎发表欠透。以致今日内陷者。此杀 
人之论。不可信也。信手大补。下一二剂。必然窠下浆来。生气勃然矣。即有 掐破者。亦自循 
皮烂臭而回生。有一种变黑者。乃毒盛变黑归肾。火盛水反制之。从其化也。非真有毒能归肾经 
也。要在放点时。必然部位不妙。或根窠脚地。有不如式。医者须先决。到某日。变黑归肾而死。 
又有一种灰白色者。亦毒盛也。然不痒。须以当归黄连汤与之。 
当归 黄连 生地 银花 花粉 大力 荆芥 僵蚕 丹皮 灯草 
自行起发至顶已起矣。至第六日。当有回意。用保元汤。 
人参 黄 甘草 
至七八日。竟用加味异功散。加白术。 
人参 黄 白芍 茯苓 陈皮 甘草 煨姜 
大枣 
如浆有不起。顶不充满而发痒。窠壳脱落如梅花片。下发泻者。虚甚也。五味异功散加黄 
木香。甚者。附子肉桂吴茱萸俱当用。 
见点至回。十二日矣。斯时惟恐摧折之余。虚寒必甚。医者须谨慎将养之。切莫以为结痂在 
迩。不足虑也。一味加味异功散。直服至脱痂而色红。方以饮食补之。 
初起时。发热一二日。便抽搐惊叫。不省人事。眼直。或闪烁无定。或舞唇弄舌鱼口角弓等 
症。此是心经痘也。不必慌忙。但用加味葛根汤。当此之时。痘已隐隐在皮肤间矣。细看自然吉顺 
。凡心经痘决稀。自起至收。只要顺序调理。决无变症。 
肺经痘。见点热久。或少见咳嗽。点数不多。不过百余粒。吉多凶少。竟可不药。不过发热时。 
用几剂表药而已。 
肝经痘。吉凶相半。然要论岁气。有岁气合者。其痘必吉居八九。凶者或有一二。吉者。发 
热见点起浆结痂。按日而来。其有传变者。皆属肝经。古云肝经多变是也。肝经痘。不大不小。 
颗数调匀。 
脾经痘。最恶。发热时。必如火烙。放点时。必如芝麻。五六日。定胃烂口臭。五六日内。 
芝麻点内忽然发 。九日必死矣。 
肾经痘。发热时。昏沉壮热。四五日。尚不见点。忽然于腰下发 。十二日必死矣。 
初放点。必要在两颊间鼻上。然后看太阳部位俱有。便是吉痘。歌曰。绕唇带颊方为吉。额 
角眉心总是凶。有面部未见。而额下一片簇簇而来。凶痘也。不治。有面部不见。而胸脯簇簇一片 
。及背上簇簇一HT 先见。俱不祥。 
面部一见。四肢必朗朗而来。总之。顺不嫌多。逆怕一点。即弥月小儿紧密亦何妨。但要调 
护得法而已。树小花多。此俗论也。 
如儿小甚。不能服药。不可强与。乳母服药以过其气可也。此论道理如是。若论小儿初生。 
不过一点精血 
凝聚耳。初无饮食之毒。寒暑风露之感。根于天者吉。勿药可也。但得乳母谨慎。切戒油腻爆炙 
辛辣酒醋等物。勿犯污秽不洁之气足矣。时取茵陈烧之。悬酒喷胡荽于床间。以发其气。儿自安 
稳也。如以数日内之婴儿。亦如童子按方投药。痘虽吉而凶矣。何也。以其脏腑脆薄。未得水谷之 
气也。如根于天者凶。即药亦何效哉。 
痘初发时。要他泻。泻一通。则痘起发几分。何也。毒传腑也。是里传表也。点一有。即禁 
泻。如不止而痘色渐白。面色晃晃而白。急以六君子汤。加煨姜救之。不可泥于毒未尽。而犹多 
畏忌也。如果毒盛而泻。则婴儿必捏 不安。口渴唇红。面色壅盛。气粗。如点不齐。不可用寒 
凉。只发表足矣。如齐而犹泻。虽黄连亦所必用即于葛根汤加黄连七分可也。 
肚痛一症。最恶候也。未见点而痛。葛根汤加麻黄亦可。有痛而身弯不能立者。肾败矣。不 
治。见点肚痛。亦须发之。痘色不变者可治。起顶发浆时而痛。是虚。五味异功散加白芍。 
寒战切牙。初起者。毒盛也。然切牙者多。而寒战者少。起浆之后。寒战切牙者。悉属虚。 
黄白术散。甚者。加煨姜桂附。 

卷三四明心法(下)
痧症
属性:痧症。即疹子。又名 子。准绳云。痧症初起。用升麻葛根汤(散足阳明邪热)合泻白散 
(清手太阴邪热)其间宜加桔梗牛蒡荆芥连翘等。(兼解两经之毒也)尤为至当。次日标形。颧 
鼻见点多者最吉。以其清阳喜上升也。第二日葛根可去。 
恶其开肌腠而干津液也。若热甚势重。前汤加白虎芩粉之类。断不可少。若服药后而热愈甚 
者。正毒达之故也。得大汗而毒自解矣。若略见标而不见形者。此为痧毒不透。后必防疳。宜从 
养阴治。甘露饮主之。必多服乃效。亦从汗解。乃屡验者。有一等小儿乳疳。一日可解。不必尽三 
朝九朝之说。以清火为主。兼解可也。缘小儿禀质尚弱。神气有限。如过粗工。不审虚实。发散 
过多。必致正气虚脱。而不可救者。多矣。有痧毒痰喘甚者。虽用石膏黄连。如水淋石。要知是 
痧毒痰火壅结上焦之故。宜用栝蒌霜枳壳花粉金沸草等清痰清火。如挟气虚者。加人参立应。如 
痰上壅盛者。可用牛黄珍珠散。痧症腹痛者。乃毒郁于阳明故也。宜服升麻石膏黄连之类。如恶 
毒郁于大肠者。苦梗开之。痧症多泄泻。慎勿止涩。惟用升麻葛根黄连甘草。则泻自止。 
痧家不忌泄泻。泻则阳明之邪热得解。是亦表里分消之义也。 
痧后泄泻。及便脓血。皆由热邪内陷故也。大忌止涩。惟宜升散。仍用升麻葛根汤。加黄连 
扁豆。若便脓血。则加滑石未必愈。 
痧症不宜根据症施治。惟当治本。本者。手太阴足阳明两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症自退 
矣。(痘疹两症。当参文中陈氏仲阳钱氏立斋。薛氏罗田万氏晨峰程氏东皋。徐氏改斋友氏景 
岳张氏。近日建中费氏。亦有宣发。皆宜详究。不可偏守一见以误世。) 
x升麻葛根汤x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卷三四明心法(下)
吐泻
属性:吐泻除是明知停食受寒。方可消导如枳术二陈平胃之类。其余吐泻。乃肝木乘土而来。急以 
七味白术散安之。万不失一。暑月尤宜补正。吐加半夏七分。(姜汁制)泻加白芍一钱。(酒洗炒) 
x七味白术散x 
白术 人参 茯苓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 
煨姜引。 

卷三四明心法(下)
惊症
属性:惊病。无论轻重。一味用五味异功散。加软柴胡钩藤钩。即为外物所惊。亦是木气虚而受。 
切勿投抱龙镇惊等丸。(有小儿感症。初起脉细数。日久不愈。则目窜手搐。症已败矣。正寓意 
草所谓伤寒。非惊风也。今人动作惊治。往往致殆。不知此症与大人伤寒败症同。缘禀赋阴亏。故 
脉如此细数。当从六味左归治。然亦危矣。) 

卷三四明心法(下)
疳症
属性:疳病。无论五疳虚实。一味五味异功散。加黄连木香。万不失一。若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 
。即黄连木香。亦不可用。一味参苓白术散主之。如疳而有虫。五味异功散。加虾蟆川连。大便 
必似水而焦赤无渣是也。甚至经月累年。每用五味异功散一料。加虾蟆一枚酒炙。川连五钱姜汁 
拌炒。(吐泻惊疳诸症。须主薛长洲订保婴全书。此则未免要而未备耳。) 
x五味异功散x 
陈皮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x参苓白术散x 
人参 茯苓 白术 米仁 山药 扁豆 芡实 
砂仁 桔梗 川连 甘草(一方有葛根) 

卷三四明心法(下)
痫症
属性:痫症种类虽多。然其源总属手厥阴心包络火病也。大概宜以清心散主之。但要久服则有效耳。 
(此症丹溪断为痰火。的是千古灼见。) 
x清心散x 
青黛 僵蚕 生地 木通 黄连 辰砂 琥珀(另研) 
白芍 赤芍 
x四明治验方x(予每用此及后东庄方治痫。辄验。故附存之。) 
当归 生地 丹皮 青黛 黄连 羚羊角 陈皮 
半夏 南星 
上为末。作丸。辰砂为衣。空心白滚汤下。曾治二人甚效。 
x东庄治验方x 
桃仁(一两去油研如霜) 朱砂(五钱) 川连(一两) 礞石(稍 金色为度钱半) 
芦荟(五钱) 沉香(钱半) 寒水石 生黄芩 大黄(以上二两) 
上用姜汁一茶杯。将大黄切片浸透。于炭火上焙干。再浸再焙。以收尽姜汁为度。各研成末。 
水法为丸。淡姜汤临卧时每服二钱。 

卷四
四明医案
属性:庚子六月。同晦木过语溪访吕用晦。适用晦病热症。造榻前与之语。察其神气。内伤症也。 
予因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夜半。从卧室中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发热。 
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将何以处之。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逼。故 
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孰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投以补中益气汤。则 
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用晦欣然。辄命取药。立煎饮之。旁观者。皆以热甚。又兼饱闷。遽投 
补药必致祸。予慰之曰。无容惊扰。即便矣。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块。觉胸膈通泰。旁观者始 
贺。是晚熟寐至五鼓。热退进粥。用晦曰。不谓君学问如此之深也。不然几败矣。连服补中益气 
数剂。神情如旧。逾日而别。景岳云。医家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家不贵于能延医 
。而贵于能延真医。如此症若非东庄笃信不疑。一为旁观所阻。则必误于粗工矣。无如病家之能 
延真医者。不易多得。遂使医家之能愈 
难病者。亦不易多觏。则且奈之何哉。为之一慨。 
七月初一日。用晦以室人病相邀。同黄晦木至语溪。用晦言室人病可缓治。业师徐五宜先生 
之长君。伤寒危甚。须即往。子为我救之。我已致之业师矣。顷之有人来言。病者晚来狂叫。晕 
去五六次。早起一晕竟绝。医不必往也。用晦为之痛惜。予问病来几日。云九日矣。予又问胸尚 
热否。曰胸但不冷耳。予语用晦曰。可救也。急趋用晦同晦木往视之。至则僵尸在床。口鼻无气 
。面色青黯。口噤。目闭。手撒。独唇色紫黑。予笑谓晦木曰。此人不死。阴虚症。误服白虎所 
致耳。切其脉。两尺尚在。时旁观者皆笑予妄。遂取人参一两。熟地二两。炮姜五钱。浓煎汤。 
挖而灌之。尽剂。口开面色转红。不及一时。大叫冷甚。连以热汤饮之。即发壮热。通身淋漓汗 
下而苏矣。此晚腹胀不便。予曰。无忧也。大汗之后。虚不能出耳。再饮药一钟即得解。次曰。 
其尊人五宜先生来曰,诸病悉除。但多妄言怒骂。如有鬼神驱之者。先生将何以教之。予为之调 
治数日不得间。因就宿其家。至夜半诊其脉曰。虚至此乎。复以大剂附子理中建中投之。数日而 
愈。病热至九日。则其舌必黑。而脉之洪数无伦可知。斯时即以大剂参地养其阴。何至阳无所附 
。而狂叫晕绝哉。犹幸胸尚不冷。则知阳分未尽。尚得起死回生耳。彼始焉。杂用风燥以亡其阴 
。继焉。纵加霜雪以亡其阳。遂使虽有明哲。亦只袖手以视。而莫可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