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霍妮_自我的挣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如何协助并诱导年幼者正常的心理发展,如何了解存于自身中的驱力与倾向,以平衡自身的冲突,乃是个人的责任以及生活的意义。
UID3616 帖子8532 精华48 积分17815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8 最后登录2009…7…2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大侠
IT精灵王
帖子8532 注册时间2008…3…8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3 13:16 只看该作者
5、如何研读本书
本书各章次序,乃是依照人性发展的演进过程而编写的,因此参读本书宜由头至尾按序研读,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且译者特于每章前面列举数语解释标题,以便读者研读。以人际关系的障碍来说明心理症的演化,并不像《梦之解析》那么令人易解,个人的“体验”多少都可帮助读者体会出本书的精华,然若能仔细思考必能弥补经验之不足,且必大有所获。
希望本书能使您更了解人性的发展过程,而做个真能掌握自己、了解自己的“生命斗士”!更希望您看完本书后,会有如已捕获了几个世纪的人生经验一样,而能帮助您理解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面临的一切障碍,进而去克服这些障碍。这将是译者最大的欣慰。
李明演 谨识于台大医学院
1976、7、16
UID3616 帖子8532 精华48 积分17815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8 最后登录2009…7…2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大侠
IT精灵王
帖子8532 注册时间2008…3…8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3 13:16 只看该作者
诸论──进化的道德律
人性的发展是一种进化的过程,“发展自我”乃是进化的动力。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为了解决内心的冲突,于是在理想与现实间不断挣扎,企图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
心理症过程是人性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此种过程会导致精力的徒费,因此是种不正常的发展。它不只在其特性上与正常的人性发展歧异之处,且还超过我们所知的程度,许多方面它的表现乃是与正常人恰恰相反的。在顺利的环境下,一个人的精力必用于实现本身的潜能上,而此种发展绝非是单一形式的;根据本身的特殊气质、能 力、嗜好以及前后的生活状况,人也许会变得更软弱或更坚强,更谨慎或更可信,较缺乏自信或更具信心,更沉着或更外向;同时也将会发展成自己的特殊禀赋。 不过,无论其发展过程为何,一切总是由天赋发展而来的。
然而在内心的压力下,人或许会远离真我,而将大部分的精力转移到如何藉着“内在的指使”(inner dictate),而将自己塑造成绝对的完美,因为除了如神的完美外,再无他物可以成为实践自己理想的形象,以及满足本身自认为自己所具有、能具有或该具有的崇高品行的自豪。
本书详述心理症的这种发展倾向,因其吸引力远超过我们对于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兴趣。同时也因为它包含了一项基本的道德律(morality)问题──这是人类的欲望、驱力或为臻于至善的教条。任何一位真正研究人性发展的学者都会相信,当自负成为一种激发力时,自尊与自大或求完美之驱力可能会同时引发许多缺点。对于为了确保道德行为所形成的教诫式的“内心控制系统”之价值或需要的看法,各家意见颇为歧异。假设比种“内在指使”对于人类的自发行为具有限制的效用,那正符合基督的教论。难道我们便可以因而就不用“奋斗”以力求完美吗?果真如此,倘无此种“内在的指使”,那么人类道德或社会生活岂非就要面临危机或濒临毁灭?
在此,并非要讨论人类是如何提出这一问题,或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也不撰如此讨论,我只想指出:答案的关键,主要在于我们对于人性信仰的“特质”不同。
广言之,根据对于人性的各种不同解释,道德具备了三大概念。对那些始终相信人类天生是有罪的或被原始本能所驱使(如弗洛伊德)的人而言,附加的禁止与控制是无法摒弃的,因此道德的标准乃是由于天生状态的压制或克服,而非自然的发展。
对于那些相信人性善恶是与生俱来的人而言,其道德标准势必不同,且观念必集中在确信天生的美德必将获取最终的胜利上,譬如,藉着忠诚、理性、意志或慈悲而使天生的美德受到熏陶,引导及加强,此与宗教或伦理之观念相一致。此处所强调的,并非要吾人一味抵抗或压制邪恶,而是还有其更积极的一面。然而,此一积极面仍须以某些人超凡的帮助及理性或意志的有力理想为依归,本质上它乃是在于禁止或阻挡“内在指使”的作用。
最后一种概念──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的遗传性,乃是一种驱策自己去实现本身潜能的进化动力时,那道德问题亦将另有差异。此种信仰,并非意味着人类本质乃是善良的──此种认定必以先前对善恶的认识为先决条件;而是意味着人类天生自然地在为实现自我而奋斗,并且从奋斗中建立起自己的价值构架。譬如,很明显的,除非他能诚以律己,主动急进,与他人相互切磋,否则他必无法发展他所有的潜力。同时,如果他只沉溺于“无知的自我崇拜”,或是老把自己短处归咎他人,那他也将必无法成长,唯有对自己负责,才谈得上真正的成长。
因此,我们得到了“进化的道德律”,其中做为我们教化或弃绝的标准,纯几乎下一问题:特别的态度或驱力对人性的发展(成长)是具有引导性或破坏性呢?正如心理症之常发生而预示的,各种困难都很容易将我们的建设性精力,转向非建设性或破坏性的途径上。然而,只要相信此种朝向“实现自我”的自发奋斗力,我们就不需用“内心的紧衣”来束缚自己的自发行为,也无须用“内在指使”的鞭子来驱策我们向善。勿庸置疑的,此种教律方式可用来压制不良的因子,但对成长而言却是有害的。我们不需此一教律的方式,因我们觉得有更好的方法来对付破坏力:那就是确实地革除掉不良因子。朝向此一目标的方法,即为永远了解与认识自我。“自知”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发挥自然成长的工具。
由此可知,“研究自己”不仅是基本的道德义务,事实上也是基本的道德权利;在我们真正成长的范围内,它就是如此,而再没有其他意义,因为我们同样都渴望这么做。当自我不具“心理症的强迫意念”时,我们就能自由成长,同时也能自由地去喜爱与关怀别人。然后,我们才会希望给那些年幼者予自由无碍的发展机会,而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困难时,才会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无论如何,不管是为已或为别人,“理想”总是在于如何导致“实现自我”这种力量的培养与发挥。
我希望本书能详细说明障碍的因素,以期有助于上述力量的发挥。
UID3616 帖子8532 精华48 积分17815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8 最后登录2009…7…2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大侠
IT精灵王
帖子8532 注册时间2008…3…8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0#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3 13:16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探求荣誉
荣誉是权力、威势、胜利……的综合物。在“自我理想化”形象的笼罩下,心理症患者为了满足强迫性的需要而热心于荣誉的追求,于是迷失于幻想与无限的王国中。而且,只当他们误将幻想当成“真我”,只当他们出卖自己的灵魂──真我时,他们才能得到此种荣誉。因此,荣誉的追求通往了痛苦的心灵。
一个小孩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长大,只要没有智能上的缺陷,他自会学着如何待人,也将会学到某些技术。但也有他无法得到甚至于无法由学习中获得并发展成的能力;人无需(事实上也不可能)硬教橡籽成长成橡树,但只要一有机会,它的内在潜能就会发展出来。同样,一个人只要给予机会,他也会发展他个别的潜能,而后接着发展其“其我的活力”(alive force of real self):包括思想的明晰,情感的深度,思想、愿望与兴趣;以及开导他自己机智的能力,意志力的强度;他所具有的才能及天赋;表达自我的能力,以及藉着自发的情感与他人沟通等等。这些在将来都能使他发觉他自己的生活目的或价值观。简言之,他将真实不变地朝向“实现自我”的方向而成长。那就是为什么我须用全书的篇幅,来说明“实现自我”乃是主要的“内在力”(inner force)的理由;而此种内在力则是人类所共有的,它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各有不同,它乃是成长的根源【以后提到有关“人性发展”(成长)都是指下述的意义而言:自由、健康的发展必与个人的天性及天赋潜能相呼应】。
每个人只有靠自己,才能发展自己所具有的潜能;然而,正如其他生物一样,人也需要那种“由橡籽长成橡树”的成长环境;他需要温暖的环境,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及自由感,能有自己的情感、思想以便表达自己。他需要别人的友善──不只是各方面帮助他,而且须引导他,并鼓励他成为成熟且有成就的人;此外,他还需要那些与别人的意志愿望有所接触的有益冲突。如果他能这样在爱中在冲突中与别人共相成长,那他就会依“真我”而成长。
在各种不利的影响下,小孩是无法依其个人需要及机遇而成长的,而此种不利的环境真是不胜权举。扼要地说乃是:人们过度关怀自己的“神经质”,因此无法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于以为自己的孩子十分特殊;他们待孩子的态度,端视他们的心理性的需要与反应而定【本书第十二章所归纳的人性关系上的一切心理症障碍在此都可能发生。并请参阅《我们的内存冲突》(Our inner Conflicts)中第二章基本冲突(The basic conflicts)以及第六章理想化的影像】。简言之,其态度大致可分为管辖、过度保护、威迫、易怒、过严、过分纵容、怪癖、偏爱(其他的孩子)、矫饰、漠不关心……等等。它不只是单一因素的问题,而且是许多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对小孩的成长造成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结果是使得小孩缺乏“归依感”与“同在感”,而代之以不安全感与莫名其妙的恐慌,此种现象我称之为“基本焦虑”,是因处身于自己所认为为敌对的世界中,而产生的一种被孤立或无助的感觉。这种基本焦虑会使小孩无法抒发真正的情感以与人相沟通,并可因而逼他去寻求对付别人的方法。他一定会(潜意识地)以某种方式来对付别人,而那种方式非但不会激起或增加此种基本焦虑,反而会缓和它。由此种潜意识的策略需要所产生的特殊态度,须视小孩子的气质及环境的改变而定;简言之,他会试图去依附周遭最有权势的人;会反抗与格斗;会使他的内在生活与他人隔绝开来,且意气用意地远离他人;通常这是意味着他会亲近、反抗或者逃避他人。
正常的人性关系亦具有亲近、反抗或逃避他人等倾向,“希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