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外科大成 >

第24章

外科大成-第24章

小说: 外科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内踝疽x 生于内踝骨上。一名鞋带痈。灵枢为走缓。色不变而石。属肝胃二经虚热。 
x外踝疽x 生于外踝骨上。属胆与膀胱虚热。 
x穿踝疽x 初则内踝肿痛。久则串及外踝。内外通肿也。由足三阴经虚热下注。初宜绀珠丹、荣卫返魂 
汤。脓成者针之。溃者补之。补而不应者。必成废疾。灸患足大指端三壮。 
x湿毒流注x 生于足胫。状如牛眼。由风湿外浸。初宜绀珠丹加下部药。 
x瓜藤缠x 生于足胫。结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属足太阳经湿热。初宜荣卫返魂汤加减。或五香 
流气饮。 
x肾气游风x 生于足肚。红肿热痛。宜紫苏流气饮。及槟榔丸。 
x血风疮x 生于胫。一名爪风疮。由三阴经风虚血燥所致。初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宜当 
归饮子加栀子、柴胡。忌投风药。如寒热食少体倦者。肝脾郁火也。八味逍遥散。晡热盗汗者。肾肝虚 
也。六味地黄丸。若妇人。则由经脉不调。血气渍于足阳明也。五积散加黄柏、牛膝。俱外兼敷洗。 
x 疮x 女人为裙风裤口。生于外 者。由三阳经湿热。易治。宜胃苓汤。加紫苏、牛膝以渗湿。次服八珍 
汤。加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连翘、金银花以固本。 
生于内 者。由三阴经虚热。难瘥。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白芍药。及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外兼 
洗贴蒸灸等法。 
x鳝漏x 生于腿肚成疮。孔深出水。用锻石二三升入盆内。冲百沸汤。先熏后洗。以疮发痒为效。 
x四弯风x 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用大麦一升入砂锅内。水煮麦开 
花为度。乘热先熏后洗。日二三次。五七日可愈。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属性:x紫苏流气饮x 治肾气游风。 
紫苏 浓朴 陈皮 香附 槟榔 大腹皮 桔梗 芍药 白芷 甘草 
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个。煎一钟。食前服。 
x槟榔丸x 治症同前。 
槟榔(二两) 枳壳(二两) 大黄(四两) 木瓜(两半) 木香(一两) 
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取三十丸。酒水任下。 
x当归饼子x 治血燥肤痒。及风热疮疥。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防风 荆芥 白蒺藜 何首乌(各一钱) 黄 (五分)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一钟。食远服。 
x搜风顺气丸x(见痔漏门并癞风门) 治腰腿疼痛。风湿香港脚。及下注一切恶疮。 
x海桐皮酒x 治风热肿痛。 
海桐皮 五加皮 薏苡仁 独活 防风 全蝎(炒) 杜仲(炒) 牛膝(各一两) 生地(三两) 
上 咀。入布袋内。浸无灰酒一斗五升。密封。春冬浸七日。夏秋浸三日。任服。 
x玄精汤x 洗血风疮。并赚疮。痒至彻骨者。 
用盐卤水温洗之。或食盐一碗。滚水冲化洗之。洗去腐肉。以出红筋为度。则好肉自生。次用雄黄、黄 
柏各二两。轻粉三钱。和匀敷之。绢帛扎之。半月方解。一用漏芦煎汤洗之。 
x乳香法纸x 治爪风等疮。及一切寒湿疮。 
呈文油纸四张。每张筛乳香末二钱五分。双折。卷一寸阔。复作三折。两头线扎。用甘草一两二钱。水 
三碗。煮纸。须压之。煮一炷香取起。去线。将纸摊桌上。每张用轻粉三钱。不可研筛纸上。用棕帚刷之。 
令匀。阴干收用。用时随大小剪贴。三日一换。自然生肌。如无水出。不必再换。 
x银蜡法纸x 治症同前。 
浓绵纸铺热铛上。用黄蜡于纸上擦之。令蜡化入纸内。候冷。用真轻粉匀筛纸上。折注压收。用时随 
疮大小剪块。唾润纸贴之。一日一换。即瘥。 
x柏粉膏x 治血风等疮。 
轻粉为末。用生地沥青调。随疮大小摊纸上。先用米泔水煎甘草洗过。贴之。布扎紧勿动。先三日痛。次 
二日痒。再二日共七日去药。已全愈矣。 
x三益膏x 治血风 疮。 
先用银朱加蓖麻子肉。杵如泥。作夹纸膏贴。去黑肉令尽。随煮猪头肉汤洗之。次用青布五寸。入生 
猪板油一两。白蜡末三钱。卷条燃着。按其油搽之愈。 
x生香膏x 疮血风等症。 
白松香(四两用葱汁煮干为末) 加生猪板油(二两) 
捣成膏贴之。次用红粉生肌。 
x绛硼膏x 治下部一切寒湿血风顽 等症。 
香油(半斤) 荆芥 防风 川椒(各一两) 槐枝(二两) 杏仁(五钱浸七日) 
煎枯。去渣。入黄蜡一两溶化。离火。再下 
硼砂(五钱) 乳香 没药 儿茶(各三钱) 黄丹(一钱) 血竭(二钱) 一加樟脑(五钱) 
白花蛇(炙一钱五分) 搅匀。收用。 
x非疥药x 胫疮多年不愈者。此效。 
水银 文蛤 铅粉 松香(各三钱) 陀僧(一钱) 银朱(五分) 樟脑(四钱) 象牙(二钱) 珍 
珠(二分) 大风子(三个) 核桃肉(十三个) 
共捣匀。加香油调敷。 
x松油膏x 治血风等疮。诸药罔效者。 
枯矾(十两) 矾红(二两) 麝香(三分) 冰片(五分) 熊胆(一钱) 轻粉(三钱) 乳香 
没药 黄丹 甘草 黄柏 大风子肉 天麻子肉(四味俱炒黑色各五钱) 雄黄 苍术 浓朴 苦参(各一两) 
上为末。先用槐枝、葱、艾、川椒煎水洗过。次用松油调敷。纸盖布扎。二日一换。敷洗如前。 
x取松油法x 取松节五六斤。劈如指尖粗细。用水缸一个。贮水于内。用铜盆一个。水浸。盆底与缸平。 
上用米筛一个。堆松节于筛上。次用稻草灰盖松节令密。顶上置火。倘松节烟出。即用灰盖之。松油 
自下盆内。瓷瓶收之。勿令泄气。其松节烧过而米筛不坏为异。 
x弘济膏x 治下部浸淫疮疥。及上部头面 蚀等疮。 
雄黑豆炒爆研破。入酒瓶内。与血余相间铺之七八分满。以铁丝罩口。或槐、柳枝塞之。次将方砖一 
个。中凿一孔。以瓶口倒合于砖。口内泥封密。再次挖地一井。井内安碗一个。将砖盖井上。以瓶口对 
碗为要。砖四围封密。勿令通风。次以干马粪堆砖上。以埋过瓶底为度。尖上燃火焚之。过宿俟灰冷。 
取出碗内油。以鹅翎蘸扫患处。 
x顽 蒸法x 取豆腐切指浓片。随疮大小贴之。腐上铺艾灸之。灸完加艾。以腐水干。换腐再灸如前。腐 
以三换。艾以斤许为度。则顽腐皆化。次敷他药。方能获效。 
一用面作井。圈围疮口。井内安蜡饼一铜钱浓。蜡上铺艾灸之。其蜡则化入疮内。俟火尽去艾灰。其 
疮之腐肉。及四边锁口。尽行挑去。换生肌药收口。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属性:卫生散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肾气丸 八珍汤 离宫锭子 绀珠丹(俱见首卷) 荣卫返魂汤 
(见肿毒门) 八味逍遥散(见瘰 门) 拔疔散(见疔疮门) 
五香流气饮(见流注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足部
属性:x经络x 足趺属肝胆胃三经。足大指属肝脾二经。次指中指俱属胃经。四指属胆经。小指属膀胱经。 
x足跗发x 一名足发背。属肝胃二经之会。由湿热乘虚下注也。初宜卫生散。加木瓜、槟榔、紫苏之类为 
引。壮实者由风痰热积而成。宜牛黄金虎丹。继以十全大补汤。托里温中汤。阳疽发足趺。脓稠可治。 
脓清难治。紫陷黑血者不治。 
x足心痈x 一名涌泉疽。初起涌泉穴。发热乃其兆也。由肾阴虚损所致。宜隔蒜灸之。服活命饮。送六味 
地黄丸。有表里症者。量为汗下。已成者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大剂饵之。取多年羊角灯烧烟熏 
之。若黑陷不肿。不溃脓秽。烦渴呕逆。小便淋涩。疼痛彻骨。脉微代者。为三阴败症也。不治。 
x脱疽x 生于足大指。亦生手大指。初起黄泡。次如煮熟红枣。久则黑气浸漫。相传五指。由膏粱之变及 
丹石热药之所致。此毒积于骨髓。不紫黑者生。未过节者可治。若黑漫五指。上传足趺。形枯筋练。疼 
痛气秽者死。是症也。在肉则割之。在指则截之。欲其筋随骨出。以泄其毒。亦无痛苦。若待毒筋内断。 
骨虽去而仍溃者。亦不治也。有为遗体不忍伤之而至夭者。则尤伤矣。然又不可一己医治。必与众 
议。更听患者情意方可。盖为首尾变驳不定也。 
x截法x 于未延散时。用头发十余根。缠患指本节尽处。扎十余转。渐渐紧之。随用蟾酥饼放原起米 
粒头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死为度。次日。本指尽黑。方用利刀。寻至本节缝中。将患指徐顺取下。如血 
流。以金刀散止之。余肿以离宫锭子涂之。次日。倘有黑气未尽。单用蟾酥饼研末掺之。膏盖之。黑气 
自退。其脓自生。用红黑二膏。照常法生肌收口。内服滋肾健脾安神补气养血等药。须内无变症。外 
无混杂。十中可治三四。若割取之后。黑气仍漫。痛肿尤甚。气秽无脓。口干舌硬。神昏不食者。死。一 
灸有关穴。有因修甲受伤。咬伤冻伤。女因扎伤所致者。宜各详其因。分而治之。此为形似而来。非 
穴真而受异也。 
x敦疽x 惟大指为脱疽。其余足指患之则为敦疽。一名足指发。肿痛赤色。自溃者由元气虚而湿毒壅 
盛也。宜隔蒜灸之。或阳燧锭子灸之。离宫锭子涂之。服无忧散、托里散。已溃者十全大补汤、加减八 
味丸。灸踝骨尖数壮。若先渴而后患者。或先患而后渴者。色黑而不溃不痛者。此由高粱伤脾。 
房劳伤肾。精气已竭也。不治。或治如前法。亦有得生者。 
x甲疽x 因剪甲伤肌。或甲长侵肉。致使气血沮遏而不通。久之腐溃而生疮泡。或 肉裹上。指甲肿痛 
者。此肌肉之病。不循经络。亦不形于诊也。大抵甲疽。惟宜剔甲。则不药可愈。先用陈皮煎汤浸洗。次 
用木绵旋折。塞入甲内。渐渐添之。 甲起以刀剪去之。搽乌倍散。 
x足跟疽x 生于足跟骨下。一名兔啮。若兔之啮也。此处乃督脉发源之所。肾经所过之地。若疮口不合。 
则跷气不能发生。肾气由此而泄。惟宜大补。否为终身之疾。如漫肿寒热。体倦食少者。脾虚下陷也。 
补中益气汤。晡热作痛。头目不清者。脾虚阴火也。补中并六味地黄丸。痰涎上升。口舌生疮。肾水干 
涸也。补中并加减地黄丸。皆以滋其化源也。外以盐汤洗之。白术为末掺之。二日一换。 
x厉痈x 生于小指。延于足傍。其状不大。 
x四淫x 生于足上下。其状大痈。 
二症辨形如脱疽。用药如敦疽。再足指缝肿痒出水者。脚心发热作痒肌羸作渴吐痰者。俱用六 
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肿硬色白不溃者。由阴虚为外寒所袭也。大防风汤。若专攻其毒。 
未见其有生也。足指缝烂至足底。大块浓皮脱去。外若浅而内深。痛难行步者。取东行桑树根白皮 
四两捣烂。同生白酒入瓶内。重汤煮数十滚取服。再饮以醉为度。 
x臭田螺x 生足指丫。起白斑作烂。痒痛流水。甚则寒热。足面俱肿。由胃经湿热下注。用甘草汤洗之。嚼 
细茶涂之。或用鹅掌皮烧存性敷之。或生桐油调敷。甚者蟾酥饼搽之。三日后易珍珠散。肿处敷金 
黄散。 
x牛程蹇x 足根肿胀。皮肉顽硬。由热脚下水见风。致令气滞血枯所致。初起用盆一个。内安砖。砖上安 
鸽粪。粪上合罩篱。以脚踏罩篱上。次以滚水从旁冲入。蒸之浸之。冷则易之。或用新砖烧红。用韭菜 
汁和醋泼之。以脚踏之熏之。内脓攻注者针之。硬皮敲裂者剪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