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66-全生指迷方 >

第6章

066-全生指迷方-第6章

小说: 066-全生指迷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卧则咳剧,遂传之脾。脾,土也,为木来克,则大便鸭溏,甚则螈 如痫状, 
肾属水,为土所克则骨痿,不能起于床,手足浮肿,次传之心则死。若因脏气自 
心乘于肺,急补肺而泻心,补肺宜辛甘,泻心宜苦。若脾热熏蒸,但泻其脾,治 
肺以辛温,谓之间传,学宜知此。 
若肺咳,恶风脉浮,小青龙汤主之。恶寒脉紧,杏子汤主之。微弱者,钟乳丸主之。恶 
热喉燥,脉数甚则咯血,天门冬汤、杏子汤主之。孙氏《仁存活法秘方》∶肺咳之状,喘息 
有音,甚则咯血。 
小青龙汤(见前寒证门。) 
杏子汤 
杏仁(去皮尖) 干姜 细辛(去苗) 甘草(炙,各半两) 五味子 桂心(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痰多者,加半夏半两, 
汤洗七遍。 
钟乳丸 
钟乳(银石器内煮一时,研一伏时,一两) 紫菀(去苗及枯燥者,半两) 桑白皮(一 
分,锉,微炒) 款冬花 黄 (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丸,食前服。 
天门冬汤 
天门冬(去心) 紫菀(去苗及枯燥者,焙) 知母(焙,各一两) 桑白皮 五味子 桔 
梗 
(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咳血者,阿胶半两,炒燥。大便涩 
而喘,加葶苈半两。 
若心咳,脉浮恶风,桂心汤主之。恶寒,时口噤,脉紧大,附子细辛汤主之。恶热脉疾 
小便赤涩,茯苓汤主之。 
桂心汤 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心咳之状,上引心痛,喉介介然如梗,甚则咽喉肿 
痛,脉浮恶风,宜桂心汤。 
人参 桂(取心) 白茯苓(各一两) 麻黄 贝母(炒,各半两) 远志(去心) 甘 
草(炙 
各一分)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附子细辛汤 
附子(炮,去皮脐) 细辛(去苗,各半两) 人参 菖蒲(各一两) 甘草(炙, 
半两) 
五味子(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茯苓汤 
茯苓 麦门冬(去心) 黄芩(各一两) 秦艽(去土) 柴胡(去苗,各半两) 杏 
仁(去皮 
尖,一分)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肝咳,恶风脉浮弦,射干汤主之。 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 
痛,甚则不可转侧,转侧两胁下满。 恶寒脉浮紧,五味子煎主之。恶热脉疾,目赤头眩, 
百部丸主之。 
射干汤 
射干 麻黄(去根节,各半两) 五味子 半夏(汤泡七遍,各一两) 款冬花(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五味子煎 
五味子(五两) 桂(取心,一两) 川乌头(炮,去皮脐,一两) 
上为末,水五升,煎至一升,绞取汁,用好蜜二两,再熬成膏。温酒化弹子大,食前服 
百部丸 
百部(八两,为细末) 生地黄(五斤,取汁,熬成膏) 
上将地黄膏和百部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若脾咳恶风脉浮缓,麻黄浓朴汤主之。 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脾咳之状,咳则右 
胁下痛引肩背,痛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隐隐冷,恶寒脉紧弱, 
温中丸主之。大便坚,从腹上至头发热,脉疾,茯苓丸主之。 
麻黄浓朴汤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橘皮(洗,各一两) 甘 
草( 
炙) 半夏(汤洗七遍,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温中丸 
干姜 半夏(汤洗七遍,各一两) 白术(二两) 细辛(去苗) 胡椒(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茯苓丸 
茯苓 黄芩(各一两) 五味子(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切,姜汁浸,焙,半两) 橘 
皮 
(洗,一两) 桔梗(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若肾咳恶风脉浮,白前汤主之。 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 
引疼痛。恶寒,唾冷沫,小便数,脉紧,椒红丸主之。 恶热,骨间烦疼,地骨皮汤主之。 
白前汤 
白前 细辛(去苗) 川芎 五味子(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 芍药 桂(取心, 
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椒红丸 
椒(去目,炒出汗,半两) 款冬花 紫菀(去苗及枯燥者) 干姜(各一两) 矾石 
(火 
一伏时) 附子(炮,去皮脐) 细辛(去苗) 皂荚(去子,酥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地骨皮汤 
地骨皮 百部(各二两) 芍药 赤茯苓(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若颧骨赤,大如钱,日晡发热者死。若潮热有时,五心烦热,搏于营卫,不咳者易治, 
脉促涩者难治,青蒿煎、柴胡芍药汤主之。 
青蒿煎 
青蒿(汁,一升) 人参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上将二味为末,用青蒿汁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二十粒,食后服。 
柴胡芍药汤 
柴胡(去苗) 芍药(各一两) 地骨皮 石膏(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小麦五十粒,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若但嗜卧,饮食不荣肌肤,或不能食,心腹虚胀滑泄,背膂牵急,劳倦不能动止,或因 
大病后,或因下利后不复常,得之于脾。脉弦大者不治,四肢煎厥,亦谓之肉极,炙肝散、 
白术丸主之。 
炙肝散(见前气证门)。 
白术丸 
白术 橘皮(洗,各一两)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焦) 人参(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若咳嗽如脓涕,或微喘急,短气,胁下痛,皮肤干燥,动则咳极,由形寒饮冷伤于肺经 
久嗽不已则肺枯燥,令人先寒后热,脉弱者可治,或紧或弦者不可治。 

卷四
喘证
属性:论曰∶凡人一呼一吸谓之息,呼出心肺,吸入肾肝,呼吸之间,脾受其气,则营卫行阳 
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而周身之气,无过不及。若藏气乘并,则荣卫不能循常,气过 
周身失度,不能随阴阳出入以成息,故促迫而喘,诸气并上于肺,肺管隘,则气争而喘也。 
其始或因坠堕恐惧,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而气不行,气不行则留于肝,肝乘于肺,此喘 
出于肝也。或因惊恐,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气乱而气乘于肺,此喘出于心也。或因渡 
水跌仆,肾气暴伤,肾气乘肺,此喘出于肾也。或因饱食过伤,动作用力,谷气不流行,脾 
气逆而乘肺,此喘出于脾也,团参散主之。 
若喘而发热,颈脉皆动,日渐瘦削,由客热乘肺,或因饮食失宜,气不转而气急,误服 
热药,火气熏肺而遂喘,颊赤咽燥,其脉细数,治属骨蒸,小建中汤、天门冬汤主之 
团参散 
人参(一两) 桑白皮(锉,炒,二两) 大腹皮(锉,炒,一两) 麦门冬(去心, 
一两) 
橘皮(洗,一两) 吴茱萸(炒) 槟榔(锉,炒) 芫花(炒) 附子(炮,去皮脐) 泽 
泻(各半 
两 
实(麸炒, 
去瓤,半两) 白术(半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二十粒,食前服。 
小建中汤 
芍药(六两) 桂心(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天门冬汤 
天门冬(去心,一两) 马兜铃 百部(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喘嗽时血出,四肢懈怠,脉浮大而沉,由肾气上并于胃,气道壅塞,血无所行而散溢 
于脾,精不化,上不胜下,脾之络脉外绝,去胃外归阳明,白术丸主之。 
白术丸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茯苓 白术 泽泻 生地黄(焙) 大豆卷(各一两) 桑白 
皮(炒 
,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若病患不卧,卧而有所不安则喘者,脏有所伤,精有所寄,故不得卧而喘,肺气盛,脉 
满大也,牡蛎散主之。 
牡蛎散 
用左顾牡蛎,文片色白正者二两,先杵为粗末,以干锅子盛,火烧通赤,放冷,研为细 
末。每服一钱,浓煎鲫鱼汤调下,不拘时。鲫鱼重四两者一个,去鳞肚,浓煎,煎时不许动。 
若咳嗽逆,倚息喘急,鼻张,其人不得仰,咽中作水鸡声,时发时止,由惊忧之气蓄而 
不散,肺气郁,或因过饱劳伤,气上行而不能出于肺,复遇寒邪,肺寒则诸气收聚,气缓则 
息,有所触则发,经久则不能治,杏子散主之,及灸肾 百壮。 
杏子散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色,研成膏) 麻黄(为末,等分) 
上研和。煎橘皮汤,调二钱匕。 
玉腋散 
人参 川芎 茯苓 桂心(各一两) 马兜铃(半两) 知母 贝母(炒) 杏仁(去 
皮尖) 
葶苈(炒) 
二两) 橘 
皮(洗,一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喘息肺鸣而痿蹶,由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气郁而肺热叶焦上举,是谓肺痿,阿胶丸 
主之。 
阿胶丸 
天门冬(去心) 桔梗 生干地黄(焙) 阿胶(锉,炒燥) 桑白皮(锉,炒) 麦 
冬(去心) 
柏子仁(炒,研,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卷四
呕吐
属性:论曰∶呕吐者,由清浊不分,中焦气痞。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时寒时热,朝食则暮吐, 
暮食则朝吐,关脉弦紧,弦则为虚,紧则为寒,虚寒相搏,此名为格,与关格同也,是谓反 
胃,青金丹、朴附丸主之。 
青金丹 
硫黄 水银 木香(末) 
上将硫黄水银二味同研,令不见水银星子为度,合木香再研,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 
桐子大。米饮下三粒,食后服。 
朴附丸 
浓朴(去皮,锉作小块子) 附子(炮,去皮脐,锉作小块子,各一两) 生姜(八两, 
去 
皮取汁) 
上将二味,以姜汁同煮,尽汁为度,焙干为末,酒煮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粒, 
食前服。 
若心中温温常欲呕,闻食吐酸,由宿寒在胃,不能运水谷,中腕成痰,其关弦,脉小而 
短,白术丸、大半夏汤主之。 
白术丸 
白术(三两) 半夏(汤洗七遍,二两) 橘皮(洗) 干姜(各三两) 丁香(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姜汤下三十丸,食前服。史氏《指南方》无橘 
皮。 
大半夏汤 
半夏(一升) 人参(一两) 白蜜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加白蜜少许,食前服。 
若心上汪洋嘈烦,头目时痛,胸中不利,或呕胆汁,大便或利或秘,喜渴,此中脘伏痰 
旋复丸主之。 
旋复花丸(见前热证门。) 
若心下虚满,不入饮食,时时欲呕,呕无所出, 短气,由他病瘥后,复为寒邪伤气 
气寒则不能食,胃无谷气以养,其脉微弱,大藿香散主之。 
大藿香散 
藿香叶 人参 茯苓 桔梗 木香 桂(取心) 白术(各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 
为末 
半两,姜汁和成饼子,阴干) 枇杷叶(十片,刷去毛) 
上为末。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