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删补名医方论-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小陷胸汤x 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
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实(大者,一个)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似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
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之
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润涤之,皆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栝蒌,分温三
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程应旄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
不峻,而一皆直泻,其胸里之实邪,亦从此夺矣。
x大陷胸汤丸x 主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中,与不得为汗之
水气结而不散,令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其人身无大热,但头汗出,或潮热燥渴,
脉沉紧者。如水肿、肠 ,初起形气俱实者,亦可用。
大黄(六两) 芒硝 苦葶苈子 杏仁(去皮,各半升) 甘遂(为末,一钱)
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黄、杏、苈,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
服。如未剧者,加白蜜二合,作丸如弹子大,水煮一丸,服过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集注】柯琴曰∶胸中者,宗气之所出,故名气海。气为阳,故属太阳之部。气为水
母,气清则水精四布,气热则水浊而壅结矣。水结于胸,则津液不下,无以润肠胃,故大
便必燥,不下输膀胱,故水道不通。大黄、芒硝善涤肠胃之热实,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为
君者,热淫于内,当治以苦寒,且以润阳明之燥,是实则泻子之法,补膀胱之寒,亦制之以
其所畏也。任甘遂之苦辛,所以直攻其水结。然水结因于气结,必佐杏仁之苦温,以开其水
中之气,气行而水自利矣。水结又因于气热,必佐葶苈之大寒,以清其气分之热,源清而流
自洁矣。若胸中水结而未及中焦者,当小其制,而复以白蜜之甘以缓之,使留恋于胸中,
过宿乃下,但解胸心之结滞,而保肠胃之无伤,是又以香剂为和剂也。是方为利水攻积之
剂,故治水肿、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视其人壮实,可以一战成功,如平昔素虚弱与病久
而不任攻伐者,当念虚虚之戒矣。
x三物白散方x 治伤寒,寒实结胸无热证者,及胸膈寒实痰水内结等证。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去皮,熬黑,研如泥,一分)
上杵二味为末,内巴豆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合服。强人一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
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注】是方治寒实痰水结胸,极峻之药也。君以巴豆极辛极烈,攻寒逐水,斩关夺门,所
到之处无不破也。佐以贝母开胸之结,使以桔梗为之舟楫,载巴豆搜逐胸邪。膈上者必
吐,膈下者必利,使其邪悉尽无余矣。然惟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强羸,鲜能善其后也,故
羸者减之,不利进热粥,利过进冷粥,盖巴豆性热,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不用水而用
粥者,藉谷气以保胃也。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软,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注】痞硬虚邪而用大黄、黄连,能不起后人之疑耶?仲景使人疑处,正是妙处。盖
因后人未尝细玩,不得其法,皆煎而服之,大悖其旨矣。观乎用气薄之麻沸汤渍大黄、黄
连,须臾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气味俱薄,不大泻下。虽曰
攻痞,而攻之之妙义无穷也。
x附子泻心汤x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别煮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注】心下硬痛,结胸也;硬而不痛,心下痞也。恶寒而复汗出,非表不解,乃表阳
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内外而治之。其妙在以麻沸
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别煮附子汁,义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也。
x甘草泻心汤x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
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
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痞。其人下利日数十
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者,误下胃中空虚也。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乘
虚客邪上逆也。医见心下痞硬,谓下之不尽,又复下之,其痞益甚。但此非结热之痞,亦
非寒结之痞,乃乘胃空虚,客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
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
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x生姜泻心汤x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
中雷鸣下利者。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生姜(切,四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伤寒汗出之后,余邪转属阳明,心下痞满硬痛不大便者,此其人胃素燥热,因
而成实,攻之可也。今其人平素胃虚,兼胁下有水气,即不误下,余热乘虚入里,结成
痞硬不痛,胃虚不能消化水谷,则干噫食臭也。胃中寒热不和,则腹中雷鸣下利也。名
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
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
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x半夏泻心汤x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心下
痞者。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成痞。即用小柴胡汤,以
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
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x旋复代赭石汤x 治汗、吐、下解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代赭石(一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
甘草(炙,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罗谦甫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
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硬,噫气
不除。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姜、枣和脾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
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旋复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
饮于上。浊降痞硬可消,清升噫气自除,观仲景治少阴水气上凌,用真武汤镇之;治下
焦滑脱不守,用赤石脂禹余粮固之。此胃虚气失升降,复用此法理之,则胸中转否为泰,
其为归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x麻黄连轺赤小豆汤x 治伤寒表不解,瘀热在里发黄者。
麻黄(二两) 赤小豆(一升)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甘草(炙,一两) 生梓白皮(一升) 连轺(二两)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半日则尽。
【注】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
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湿热也,佐姜枣
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同成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
即连翘根,无梓皮以茵陈代之,成无己曰∶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湿热也。
x栀子柏皮汤x 治伤寒身黄发热,无表里证者。
栀子(擘,十五枚) 甘草(一两) 黄柏(一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注】伤寒身黄发热者,若有无汗之表,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
茵陈蒿汤下之。今外无可汗表证,内无可下里证,惟有黄热,宜以栀子柏皮汤清之可也。
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传写之误也。
x茵陈蒿汤x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腹微满者,本方主之。
茵陈蒿(六两) 栀子(擘,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二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
当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集注】柯琴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证,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
则热不下泄,故瘀热在里。然里有不同,肌肉是太阳之里,当汗而发之,故用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为凉散法。心胸是太阳阳明之里,当寒以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火法。肠胃
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禀北方之气,经冬不调,傲霜凌
雪,偏受大寒之气,故能除热邪留结,率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瘀
热,悉从小便而出,腹满自减,肠胃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阳明利水之圣剂也。又
曰∶仲景治阳明渴饮有四法∶本太阳转属者,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大烦燥渴小便自利
者,白虎加参清火而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小便不利腹满者,
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病情治法,胸有成竹矣。每思仲景利小便必用气化之品,
通大便必用承气之品。故小便不利者,必加茯苓,甚者兼用猪苓,因二苓为气化之品,而
小便由于气化也。兹小便不利,不用二苓者何?本论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
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斯知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则
汗不出而渴者,津液先虚,更不可用明矣。此以推陈致新之茵陈,佐以屈曲下行之栀子,不
用枳、朴以承气,与芒硝之峻利,则大黄但可以润胃燥,而大便之不遽行可知。故必一
宿而腹始减,黄从小便去而不由大肠去,仲景立法神奇,匪夷所思耳。
卷八
删补名医方论(八)
属性:x小柴胡汤x 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