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爱迪生传 >

第2章

爱迪生传-第2章

小说: 爱迪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他们又乘着“草原马车”再次迁徙,定居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
兰。塞缪尔在此经营屋瓦的制造和贩卖,生意还不错,夫妇俩过着幸福的日
子。

他的住宅是一幢带有顶楼小屋的红砖砌的平房。房子座落在山脚处,
外观朴实大方。

南希结婚后,前后生过7个孩子。在全家迁居米兰之前,南希就生下
了4个孩子。此后,她又生了3个孩子。爱迪生是排行第七,也是他母亲所
生的最后一个儿子。按照祖先长者的名字,爱迪生取名为托马斯,由于他父
亲与阿尔瓦布雷德利船长私交甚好,便又借了这位船长的名叫阿尔瓦。爱迪
生的全名叫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周围的人都叫他阿尔瓦,他的母亲喜
欢叫他阿尔。

他们一直住在这个淳朴的小镇,直到阿尔7岁他们才又离开。不过这
个城市却令阿尔难以忘怀。

虽然他并不完全记得这城市的一切,但是教堂的尖屋顶,宽阔的原野,
家门前那棵耸立的大树等等,却永远留在他的脑海里,当他年老时,他仍然
清晰记得这些景象。

小阿尔在米兰的轶事传说很多。有人说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首
先,小家伙出世以后几乎从来不哭,总是笑。灰色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
来很聪明,不过头显得特别大,身体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风。他常对一些
物体感兴趣,然后试图用手去抓。他的嘴和眼睛活动起来,就像成年人考虑
问题时一样。他从来不停止他已决定做的事情。他一学会走路,就无需人的
帮助。这孩子的头发稀少,竖了起来,一点也不服贴,长得很难看。父亲看
了不舒服就替他理了发,结果反而更难看,母亲也皱起了眉头。3 岁时,阿
尔瓦像一个大人思考问题时所做的那样,用手指理他的头发。

阿尔的与众不同,不仅如此。孩子在小时候都有好奇心,喜欢问东问
西。所不同的是,“阿尔比一般孩子更为好奇,并且有一种将别人告诉他的
事情付诸实验的本能,以及两倍于他人的精力和创造精神。”就人们的记忆
所及,他学说话好像就是为了问问题似的。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虽然不重要,
但不容易回答。由于他问的问题太多,他家的大多数成员甚至都不想回答。
但是,他的母亲总是试图帮助他。一次他问父亲:“为什么刮风?”塞缪尔
爱迪生回答:“阿尔,我不知道”。阿尔又问:“你为什么不知道?”


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有一次,到了吃饭的
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
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
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
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
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
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由于阿尔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碰到危险。一次,他到储麦子的
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他差一
点死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抓住阿尔的脚把他拉了出来。还有一次,他掉
进水里,结果像落汤鸡一样被人拉了上来。他自己也受惊不小。他4岁那年,
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
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阿尔经常到塞缪尔温切斯特(Sam Winchester )的碾坊去玩。一天,他
到温切斯特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
个试验使阿尔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那
该多美啊!几天以后,他把几个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他父亲的一个佣工迈
克尔奥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学制品后飞行。奥茨吃了阿尔配制的化学制
品后几乎昏厥过去。阿尔似乎认为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不是他阿尔
的失败。

这次事件不仅使阿尔的父母感到头痛,同时也震惊了附近孩子的父母,
他们纷纷警告自己的小孩说:“不要和阿尔玩!”

小孩子们听了父母的告诫,都不敢再和阿尔在一起,即使阿尔邀请他
们,他们也只是以畏惧的眼光看着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时几个比较大胆
的小孩,甚至会唱着歌来侮辱阿尔,他们唱着:阿尔、阿尔,奇怪的小孩;
阿尔、阿尔,他是个呆子;我们再也不和阿尔玩了。

由于做这些事情,阿尔遭到父亲的鞭打。他的父亲认为,只有鞭打阿
尔,他才不会再惹麻烦。他的母亲也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做错了事,你不鞭
打他,他将不会成为一个好人。她不希望这种事情再发生在阿尔身上。虽然
阿尔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对一切事情发生兴趣。

他6岁就下地劳动。爱观察,爱想问题,爱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
千世界求知的钥匙。村子中间十字路口长着大榆树、红枫树,他就去观察那
些树是怎么生长的;沿街店铺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们认真地抄
写下来,甚至画下来。

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做实验的愿望,常给他带来麻烦。一次,他在父亲
的农场里玩耍,点燃了父亲的仓库,想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状况,结果仓库
化为灰烬。阿尔干的事太糟糕、太危险了,不能不闻不问。阿尔为此遭到比
以前更严厉的毒打。阿尔没有对父亲生气。在这以后,他似乎从不把疼痛看
得很重。

阿尔不久又出麻烦了。一次他与另一男孩游泳,过了一会儿,阿尔发
现他一个人在这里,他等这个男孩转来,但等了好半天仍没见这个男孩回来。
阿尔独自一人回到家里,对所发生的事什么也不讲,半夜里父母亲把他叫醒
并问他的朋友怎么了。阿尔说:“我等呀等呀,他再也不回来了。”他的伙伴
后来被发现已经淹死。阿尔不知道他本应该告诉别人已出的事情。这时,他


的父亲开始觉得阿尔有些不正常,塞缪尔总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对别人造成什
么麻烦。

爱迪生7 岁的时候,出现了一件对他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事。1854 年,
伊利湖南岸沿湖铁路通车,使得米兰运河的商船生意大减,并使生意的内容
也开始发生变化。塞缪尔的屋瓦生意已没有办法再维持下去,因此他们的生
活日渐困苦。为了另谋发展,爱迪生一家又再度迁居了,可是这次并不用帆
船牛车。他们乘火车到底特律后,第二天早晨就上了鲁比号航船。他们沿圣
克莱湖岸绕行了一日,而后便溯着圣克莱尔河一直向上驶去。两岸所经处尽
是浓林僻野兽类出没的场所。

小孩们一会儿跑上甲板,一会儿又窜进船舱,注视着两岸的风景。他
们遇见了印第安人驾的独木船或是装满木材的白底船时,便都欣喜不已。

他们在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
阿尔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因此,他的母亲在那一年没有送他上学。
他只好留在母亲身边,独自一人玩耍。后来,阿尔的耳朵聋了,人们认为这
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

塞缪尔在休伦新买的房子建在松林中的高地上,能看到从休伦湖流出
的圣克莱尔河。这幢房屋有十几个房间,后面有马房,单只建筑用地就有4
公顷,另外有40 公顷的果树园。

塞缪尔在这里经营制材和小麦买卖,也种植蔬菜。他把蔬菜和果园里
生产的水果一起卖到市场,生意做得很大。虽然不再是米兰的富商,但维持
一家三口的生活是绰绰有余。这地方山明水秀,风景优美。塞缪尔还计划在
家里的高地上造一座塔,供人们参观湖光山色,每人收费两角五分。这座塔
建好以后,就在车站张贴广告。这座塔高约30 公尺,立在塔上可以远眺那
蔚蓝的休伦湖的水天一色,渐渐地向南消失去。湖中不断有汽轮、高桅船和
各式各样的船只来往着,因此景色一刻万变,不可捉摸。参观的人,每天多
到需要排队。阿尔成为这个塔的小管理员,向每位参观的人收费。在参观客
多的时候,每天可以达到600 人,所以阿尔非常忙碌。过了一些日子,参观
的人数一天一天的减少,阿尔觉得无聊。阿尔对爸爸说:“爸爸,两角五分
太贵了,如果减价也许又会有人来参观。”塞缪尔采纳阿尔的建议,将收费
减到一角,可是参观的人还是不多。阿尔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爸爸,
在塔顶上,装个望远镜怎么样?”爸爸说:“想得好!”这座塔很快就装置了
望远镜,可是参观的人数,仍然没有增加。这样,这座塔的生意也就无法再
做下去了。阿尔变得无事可做。

不过,在管理这座塔的时候,他对工作发生了兴趣。阿尔对父母亲这
样说:“我想到镇上去卖菜。”父母起初不同意,由于阿尔向父母再三作出承
诺,表示愿意吃苦,一定要干到底,双亲也就答应了。阿尔用车子载着家里
所种的菜到镇上去卖。大家都对阿尔很友善。红萝卜、马铃薯、高丽菜的销
路特别好。阿尔为人老实,不好的东西不卖出去,价钱一般也比别人的便宜。
过了一些时,阿尔又从别的农家买进水果去转卖。生意越来越兴隆,阿尔自
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便雇了一位少年来帮忙。阿尔做卖菜生意,一年多就赚
了500 多元。

由于他们全家从一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由于他的疾病,阿尔在
8岁时才开始上学念书。进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那
位恩格尔先生。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老师讲课枯燥无


味,引不起阿尔的兴趣。因此,他从来没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过,老师在讲
台上教课,他就在下面走动,有时还跑到外面去。

有时候,他会收集附近人家丢弃的物品,而制造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并且带入教室,整天就玩这些东西,完全不注意老师在台上讲些什么。长期
下来,老师感到很头痛,因为他往往妨碍别人的上课。

由于追根究底的个性,阿尔对于课业方面的问题非常固执,一个问题
未获解答,他就不会继续作下道题目。因此,不了解他个性的老师,便把他
当作是一位“迟钝”的学生,斥他为“糊涂虫”、“低能儿”。一次,在上算
术课的时候,教师讲的是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肃静地听讲。只有阿尔
忽然举手质问说:“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他问得老师张口结舌,实在没
有办法可以回答。

这样,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他的母亲叫来,对她说:“阿尔
瓦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
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
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他母亲非常生气
地说:“我认为阿尔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将教我的阿尔,他再也不
会来到这里!”

当她携着孩子走出校门时,觉得一阵心酸,眼睛不觉掉下泪来。她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