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 >

第52章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第52章

小说: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论)疗天行劳复头痛四肢疼。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葱豉汤方
属性:葱白 豉(各半升) 
水二升半。煎葱烂。去滓。入雄鼠矢三七枚。末之。和匀。分再服。未瘥。更作。 
又疗天行劳复作热。旦至晚则腰背痛。头项强重葛根姜豉汤。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葛根姜豉汤
属性:芍药 生姜(各一两半) 豉 葱白(各一合半) 葛根(二两) 
咀。水三升。煎二升。下豉。煎一升半。去滓。温饮一盏。 
又疗天行瘥后。劳复发热。呕吐食不下。芦根汤。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芦根汤
属性:芦根(半升) 生姜(二两) 橘皮 枇杷叶(各一两) 
以水三升。煮一升半。去滓。温饮一盏。心烦躁。加石膏二两。加水一升。煮二升。 
琥按上三方。皆云。疗天行病。其因自巢氏病源始。病源就仲景之论。而曰伤寒。曰时气。曰热病。曰温病伤寒 
者。触冒冬时之寒。乃正气病也。时气者。四时反寒反热之气也。热病者。病重于温。经云五脏皆有也。温病者。冬伤 
于寒。至春所变也。四种病。皆分一日二日。至八九日。及传变之候。并与伤寒同也。四者之中。惟时气一候。病无长 
少。率多相似。故外台方。以天行名之。今庞氏作总病论。列之伤寒证中。愚意云。此即四时伤寒病也。上三方皆治阳 
明劳复之药。独葛根姜豉汤云。疗腰背痛。头项强重。当是太阳经病。传写时。得毋误邪。姑并采之。以备参考。 
又疗病未平复。后劳动。致热气攻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宜栝蒌竹茹汤。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栝蒌竹茹汤
属性:琥按此即是前范汪竹皮汤。又栝蒌根汤。二方合用之复方也。但所治略殊耳。 
又疗男子房劳成复者。宜鼠矢薤根汤兼治阴阳易神验。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鼠矢薤根汤
属性:琥按此方。即前范汪 鼠粪汤也。治疗亦同。 
又云男子房劳复发热口噤。临死。舌出数寸。又始得病百节痛。如被杖。浑身沉重。恍惚失措、脉促而绝。不可治。 
或有吐涎不止。或有谵妄烦乱者皆不可治。 
又疗妇人病。未平复因夫所动。少腹篡中。(音算。篡内深处为下极。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也。)急痛腰胯四 
肢。不任举动。无热证者。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附子黄汤
属性:白术 当归 桂枝 附子 甘草 芍药 人参(各半两) 黄 (三分) 生姜(一两半) 
咀。水四升。煮至一升半。去滓。通口服一盏。食久再服。温覆取小汗。 
琥按上庞氏所云。则是妇人亦有房劳而病复者。此补千金方之未备。上方太温热。犹之深师用干姜一味。治阴阳 
易病。在投之得其宜耳。 
又云阴阳易病者。阴阳相感动。其毒瓦斯着人。如换易也。然女犯男。得病鲜有死者。男犯女。得病救稍缓。则十无 
一人得生者。又若女犯男。男自发劳复。则女不病男犯女。女自发劳复。则男亦得病。但略轻。富贵之家。虽知其事。 
后生轻于自恣。犯之多致不救。田野之家。蒙蒙昧昧。只知伤寒能杀人。因此病死者。又十有三四。皆不知其所犯之由。 
深可伤也。宜服手足甲。 灰散。可灸毛际横骨上。中央。曲骨一穴。百壮。若阴卵缩。未下。灸大敦二穴。(在足大指 
端。去爪甲角如韭叶。)小炷七壮。(手足甲。 灰散。已见前。)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又疗伤寒口干喜唾方
属性:大枣(四十枚煮去皮核) 乌梅(肥者十个去核为末) 
上以枣肉和为丸。含化自然汁。 
琥按仲景云。大病瘥后。喜唾。宜理中丸。以胃上有寒也。上主疗云。口干。则非胃寒。乃胃家虚。而津液败矣。 
故用大枣之甘温以补之。乌梅之酸平以敛之。 
朱奉议云。伤寒病新瘥。阴阳气未和。因合房室。则令人阴肿。入腹绞痛。妇人。则里急。腰胯连腹内痛。名为阴 
阳易也。(云云)宜烧 散。(即仲景原方) 鼠粪汤(已见前。但范汪方用薤。此用韭根尤妙。)竹皮汤。干姜汤。(并 
见前)青竹茹汤。(内有栝蒌根。即前栝蒌竹茹汤也。)当归白术汤。(见下)可选用之。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活人)当归白术汤
属性: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小腹急痛。腰胯疼。四肢不任。举动无力热发方。 
白术(一分) 当归(一两) 桂枝(去皮) 甘草(炙) 芍药 附子(生去皮破半片) 人参 黄 (各一分) 
生姜(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通口服一盏。食顷。再服一盏。温覆微汗。便瘥。 
琥按上主疗云。妇人病未平复。当是劳复之证。其名阴易者误也。上方乃温甘辛热。大补气血之剂。又阳虚畏寒 
者。宜用。阴虚发热者。审用之。 
刘河间云。汗下后。劳复。柴胡饮子。(见前第七卷少阳篇中)饮酒复剧。黄连解毒汤。(见前第十卷厥阴篇中)或 
双解散。加黄连。(见前第五卷太阳篇中)在里者。三乙承气汤(见前第六卷阳明篇中)在表者。益元散。(即天水散亦 
见前太阳篇中)或双解散。半表半里。大小柴胡汤。(即仲景原方)凉膈散。(亦见前阳明篇中)解毒汤。随证用之。食 
复。三乙承气汤。 
琥按上刘氏用药。各有所宜。有如少阳劳复。宜小柴胡汤。食复。宜大柴胡汤。虚而食复者。宜柴胡饮子。饮酒 
复。三焦皆热者。宜黄连解毒汤。阳明食复。大热大实者。宜凉膈散。三乙承气汤。劳复。阳明气分大热者。宜益元散 
至若双解散。药味杂乱。徒伤元气。非瘥后复病。所宜用也。 
王海藏治一人。患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心不得宁。真劳复也。王诊之曰。劳心之所致。神之所舍。 
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营卫失度。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其劳。庶几得愈。授以补脾汤。佐以小柴胡汤而解。云云。 
(全文已见前第一卷手经篇中。上论出名医类案准绳云。学士许叔微记不知何考)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补脾汤
属性:治伤寒得汗。瘥后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及寻常血气不和者。 
人参 白术 甘草 橘皮(去白) 青皮(去瓤) 干姜(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数沸。热服。入盐点。亦得。 
琥按上方。乃温补中气之剂。其用青皮者。泻木。所以扶土。木为土之贼也。 
海藏又云。大抵劳者。动也。动非一种。有内外血气之异焉。若劳乎气。无力与精神者。法宜微举之。若劳乎血与 
筋骨者。以四物之类补之。若劳在脾。内为中州。调中可已。此为有形病也。但见外证。则谓之复病。非为劳也。如再 
感风寒是已。 
琥按上论云云。以病后内伤为劳。外感为复。此发仲景未发之旨。又其治有形病。以四物汤之类。其治无形病。 
有微举法。又调中之法。未及论方。愚意云。大约是东垣补中益气之类耳。方不尽录。全在医者。以意取之。 
云岐子云。大病瘥后。真气未全。强行房事。劳损督任二经。故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急痛。拘急。热气上冲胸。头 
重不能举。目中生花。胫拘急。两足 脉督任四经病。可易取男子妇人 。烧之服。名烧 散。 
琥按上论。当是男女劳复证。亦取 烧散者。乃相假而合治之法也。 
琥又按阴阳易病。仲景不言何经。兹云督任受伤。阴阳 脉。四经合病。可谓畅发病情。又易老用烧 散。分寒热 
而治。病在三阴。煎附子四逆等汤调下。如有热者。以鼠屎竹茹汤之类送下。可见古方。亦不可执也。 
张兼善云。假如妇人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因感外邪而卒病。实非余邪相染。医见病速。谓之阴易于法。 
何以别乎。夫易病者。有上条所见之证存焉。其与外所感。岂相侔哉。设若风寒外伤当有表证。安有少腹里急引阴中拘 
挛者。乎。或又云假如男子病新瘥。未平复。强合阴阳而自病。仍小腹里急。引阴中。拘挛。证同易病。求其理。何故 
不染易他人。而自复。未审其证治。可同何法也。病虽自复理与易同。亦用烧 散。以诱安其正气。夫易病之为合阴阳。 
感动余邪。而其人正气本虚。故能染着。不然。安得受其邪哉。今病自复。缘正气尚虚。而余邪因动。悉非外感。故与 
易同。亦用烧 散。以安正气。正气安。余邪自平矣。 
琥按上张氏论。反复圆活。可谓发仲景之未发。要之既病易。复挟外感者。未必无之。此亦不可执也。 
琥又按仲景止言阴阳易。而千金复增女劳复证。昔贤相传。阴阳易犹可生。若女劳复。必死者何也。愚以复病。由 
病后正气大虚。余邪不能传易于人。因而自病。则多死。以其人不堪再病。故也。易病由病患正气稍复。不病之人。正 
气反虚余邪遂至传易因而忽病。然犹可生。以其人病尚初发也。倘两人正气皆不虚。虽合阴阳。复者不复。易者。亦不 
易矣。两人正气皆虚强合阴阳复者。自复。易者。自易。有同时而病者矣。巢氏病源云。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着 
如人之换易也。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愚又以二女。或不能易。若二男。亦有强相合者。焉知其不易也。古人着书。言 
不尽意全在后学。以意会之。 
琥又按烧 散一方。海藏云。若果得阴脉。各随三阴经。用四逆等汤调送下。此热因寒用也。吴仁斋以竹皮汤合主 
之。此寒因热用也。娄全善煎人参汤调服。此虚者补之也。信哉。用药炎不可执也。 
医林云离经脉见。多主死。太过曰至。一呼三至曰至。不及曰损。一呼一至曰损二脉。惟阴阳易病有之。 
琥按脉一呼三至由可不死。余脉皆死。 
(琥)总按伤寒阴阳易并瘥后病。仲景止引其端至诸家方论。各有变通。是皆彼此祖述。互相发明者也。至于瘥后 
病。愚曾细阅病源千金外台等书证。非一候治亦多方。兹不能尽采附焉。 

卷之十二
辩误汗吐下火灸温针逆病脉证并治法
属性:(此系仲景原文。散见太阳少阳少阴等篇。今集于此)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去声。成注云。太阳病三日中。曾经发汗吐下温针。虚其正气。病仍不解者。谓之坏病。言治不对证。为医所坏也。 
桂枝不中与者。以其初。本系太阳。中风乃桂枝汤证。至此则其病已坏。桂枝汤不中与也。更当审其脉证。知犯何逆。 
随其逆而救之。愚按此条论。仲景无救逆之法。补亡论亦不言及。惟准绳云。逆者谓汗下皆不顺于理也。随证治之者。 
即仲景原论中云汗后病不解。及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某汤主之类是也。后条辩又云有如汗后亡阳动经渴躁谵语。下后 
虚烦结胸痞气。吐后内烦腹胀满。温针后吐衄惊狂之类。变证多端。治非一法。仲景恐人以桂枝汤证误治。仍执定一桂 
枝汤。故令医人舍汤辩脉。另寻一看证之活法耳。学人须以意会之。)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