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 >

第28章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第28章

小说: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按河间此方。伤寒准绳中载之。余曾细阅宣明病机直格等书。无所谓清解散者。想准绳必有所本而载之也。其天水散 
方。伤寒直格心要中两见之。今录于后。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河间)天水散
属性:(直格名益元散。一名太白散。心要名六一散。合防风通圣。名双解散。) 
滑石(六两白腻好者)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多许。温水调下。暑月。冷水亦可。解利伤寒。发汗。每服水一盏。葱白五寸。 
豆豉五十粒。煮取汁七分。调。并三四服。以效为度。加薄荷尤妙。 
琥按上方。乃阳明经解肌药也。与太阳病毫不相涉。惟合上清解散。能治太阳经风寒邪热。郁甚于表。汗不出而 
烦躁者。与仲景大青龙汤。实相仿也。方名清解。必二方交合。始称其名耳。 
又治伤风。表虚自汗。头项强痛。肢节烦疼。鼻鸣干呕。恶风。手足温脉浮缓者。此仲景桂枝汤证也。当以通解散。 
或天水散解之。或表虚。或表实。但口干烦渴者。悉宜双解散汗之。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河间)双解散
属性:(一名通气防风散。一名通解散。) 
x通圣散x 防风 芍药 川芎 大黄 当归 薄荷叶 麻黄 石膏 连翘 黄芩 芒硝(以上 
各半两) 桔梗(各一两) 荆芥 滑石(三两) 白术 甘草(二两) 栀子(各二钱半) 上散(七两) 天 
水散(七两) 
上二药。合一处。相和。名为双解散。搅匀。每服五六钱。水一大盏半。入葱白五寸。生姜三片。煎一盏。滤汁。 
去滓。温服无时。日三四服。以效为度。常服三钱。水一中盏。煎六分。绞汁。温服不拘时。 
戴人张子和云。刘河间自制通圣散。加益元散。名双解散。千古之下。得仲景之旨者。一人而已。今之议者。以 
为双解不可攻里。起谤纷纭。诚可憾也。岂知双解散。煎以葱须豆豉。涌而汗之。一剂立雪所苦。纵不全瘥。亦可小瘳。 
俟六经传毕。微下而已。 
琥按上方。气血兼走。汗下齐行。乃太阳阳明。表里合病之药也。若云。治太阳伤风。大误之极。戴人虽称此方。 
为刘氏独得仲景之旨。要之用药杂乱。此方实为大变仲景之法。不足取也。都梁镏氏云。通圣散中。大黄芒硝麻黄三味。 
须对证旋入。自利。去大黄芒硝。自汗去麻黄。后学能如此加减。则庶乎其与病相合矣。 
张洁古云。经言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然春夏汗孔疏。虽有汗不当用桂枝。宜黄 汤以和(准绳作 
和解。)之。秋冬汗孔闭。虽无汗。不当用麻黄宜。川芎汤以和(又作和解)之。春夏有汗。脉微而弱。恶风恶寒者。乃 
太阳证秋冬之脉也。亦宜黄 汤。无汗。亦宜川芎汤。秋冬有汗。脉盛而浮。发热恶热者。乃阳明证春夏之脉也。亦宜 
黄汤。无汗。亦宜川芎汤。大抵有汗皆可黄 汤。无汗皆可川芎汤。 
琥按上论云。春夏汗孔疏。虽有汗不当用桂枝。以时当春夏。人本有汗。故虽遇有汗证。亦病之常。不当轻用桂 
枝汤。夫桂枝汤者。本甘温辛热之剂。乃秋冬药也。又云。秋冬汗孔闭。虽无汗不当用麻黄。以时值秋冬。人本无汗。 
故虽遇无汗证。亦病之常。不当轻用麻黄汤。夫麻黄汤者。亦甘温辛热之剂。洁古云秋冬不当用。更于何时可用麻黄汤 
邪。又春之初时犹冬也。秋之初时犹夏也。此皆上论之不可执看者也。 
琥又按上论云。春夏脉微弱。犹秋冬之脉。秋冬脉盛浮。犹春夏之脉。阐发四时脉证。诚为切当。但其云阳明证。 
发热恶热。有汗者。亦宜黄 汤。临证不无少误。学人宜活变观之。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难知)黄汤方
属性:有汗。则能止之。 
黄 白术 防风(各等分) 
上 咀。水煎五七钱。饮清温。若汗多恶风甚者。加桂枝一二钱匕。 
琥按上方。乃洁古用之。以代桂枝汤方者也。仲景用桂枝汤。虽云。主营弱卫强。要之风邪。并于卫而称强者。 
是邪气之强。即卫气之弱也。所以成注亦云。自汗出。则皮肤缓。腠理疏。故见恶风恶寒之证。则是桂枝汤之用。虽主 
营弱。实则治卫虚自汗。不任风寒之方也。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与上黄 汤。皆辛甘之剂。但桂枝汤辛甘而 
热。黄 汤辛甘而温。惟其热。故惟冬月宜用。惟其温。故兼三时皆可用也。 
或问桂枝汤。以桂枝为主。所以走太阳。今黄 汤中。以何药走太阳。余答云。防风治风。通用虽卒伍卑贱之职。 
善能走太阳。疗周身百节苦疼。故上汤以之等分不可少也。要之此方。必正气虚而表邪微者。乃可用之。否则白术一味 
过于温补。亦犹桂枝汤中之有大枣炙甘草。不轻用也。医者宜审证投之。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又川芎汤方
属性:无汗则能发之。 
川芎 羌活 制苍术(各等分) 
上 咀。水煎五七钱。饮清热。若汗少(准绳作无汗。) 
恶寒甚者。加麻黄一二钱匕。 
琥按上方。乃洁古用以代麻黄汤方者也。仲景制麻黄汤。用以治太阳伤寒之的剂。伤寒无汗。麻黄汤以麻黄为君。 
专入太阳。发皮肤之汗也。上汤中有羌活。亦能入太阳。透发皮肤之汗。又寒伤营。麻黄汤中有桂枝。以和营。上汤中 
有川芎。亦营中药也。大抵上汤之用。辛甘苦平。不若麻桂之甘温辛热。但宜于冬月者也。所以洁古云。凡四时无汗证。 
皆可用之。 
琥又按上汤中有苍术。此与麻黄汤中之杏人。则大相反。术性燥烈。杏人苦润。所以洁古用川芎汤。伤寒惟挟湿邪 
者宜之。倘春夏之时。有病发热无汗燥喘者。如用川芎汤。须减苍术加杏人为妥矣。医人捡取古方。当临证活变用之。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又通解四时伤寒大神术汤方
属性:苍术(四两制) 羌活 防风 川芎(各一两) 黄芩 枳壳(一作枳实) 甘草(各半两) 白芷(一两半) 石 
膏(二两) 细辛(三钱) 知母(七钱) 
上 咀。石膏为细末。入药。水煎。欲汗之。热服汤投。(言于汤中投石膏。末而热服之也。)春。倍防风羌活。夏。 
倍黄芩知母。季夏淫雨。倍术白芷。秋加桂五钱。冬加至一两。亦可以意消息。随证增损。非发热而渴。不可用石膏知 
母。非里实。心下痞。不可用枳实也。 
琥按上主疗云。通解四时伤寒。则凡四时之中。皆有寒气伤人。皆得谓之伤寒矣。上方乃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兼 
入厥阴之剂。止无关于少阳。所以方后云。宜以意消息随证增损也。 
琥又按上方后云。秋加桂五钱。此系秋深时。故与冬令同治。若秋初湿热。或行燥令。医者亦当以意消息随证增损。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九味羌活汤
属性: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言。故立此法。 
使不犯三阳禁忌。解表神方。(此亦洁古方也。张洁古讳元素。易水人。故又称易老。) 
羌活(一两半治太阳肢节痛。君主之药也。然非无为主也。乃拨乱反正之主。故大无不通。小无不入。关节痛。非 
此不除。) 防风(一两半治一身尽痛。乃卒伍卑下之职。一听君命将令而行。随所使所引而至。) 苍术(一两半。别 
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内传于足太阴脾) 细辛(半两治足少阴肾苦头痛。) 川芎(一两。治 
厥阴头痛在脑。) 白芷(一两治阳明头痛在额。) 生地黄(一两。治少阴心热在内。) 黄芩(一两治太阴肺热在胸。) 
甘草(一两。能缓里急调和诸药。故有国老之称。) 
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 
咀。水煎服。若急汗(准绳作急欲汗)热服以羹粥投之。(准绳作以热汤助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脉浮而不解者。先急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后急。此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亦神。 
琥按上汤。即前大神术汤。去枳壳知母石膏。而加生地黄也。陶氏杀车槌改名羌活冲和汤。用之以代桂枝麻黄青 
龙各半等汤。云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此太阳经之神药。要之此汤用药。气味不齐。阴阳诸经皆走。只无碍 
于少阳。所以方后云。当视其经络。增损用之。其效始如神也。陶氏不明斯义。竟以此汤治太阳伤寒。又即以此汤减苍 
术细辛。加白术黄 。治太阳中风。更不帮助洁古当日所以制方之义。使后学宗之。以至六经不明。乱投药剂。其为害 
可胜道邪。吾恐医工用此汤。以治病增减若差。其变亦犹麻桂之不可胜言。若云。不犯三阳禁忌。竟为解表乱服之方。 
误之甚矣。 
李东垣云。夫伤寒者。始自风寒得之。故风则伤卫。寒则伤营。风寒并入。营卫俱伤。仲景所以处桂枝麻黄大青龙 
汤。此三者。皆发表之要药也。然用之当则随手而愈。用之不当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故仲景有此三者之戒。使后 
人不敢轻用也。今采择诸方之中发表之药。可以代此者。如升麻汤败毒散。羌活解肌汤。柴胡散。葛根汤。五积散之类 
是也。可选而用之。 
琥按上论云。发表之药。如升麻汤。败毒散。柴胡散。葛根汤。是兼主阳明少阳之剂。又五积散。乃发表散寒积 
之杂方。治法举要中皆不载。惟载冲和汤一方。今录于后。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举要)冲和汤方
属性:桂枝麻黄类。用者莫轻易。我有一神方。不犯三阳忌。羌防芍细芷。芩草二术地。粗末。米水煎。风寒俱解利。 
羌活 防风 芍药 细辛 白芷 黄芩 苍术 白术 生地黄 甘草 
上件一十味。等分 咀。每服米一撮。水一大盏。煎三沸。去滓。温服。滓再煎。汗已出。则止汗不以多少为效。 
(上云。汗已出。则止汗乃知是方。实发汗药也。愚以当有汗未出。则发汗二句。或传写时脱简耳。) 
琥按此方。即易老九味羌活汤。去川芎。加白术芍药也。所入经络。亦与九味羌活汤同。但苍白二术。宜照有无 
汗用。又芍药之用。以调营也。愚以有汗者。宜用芍药。无汗者。不如用川芎为稳。 
一内证。或内外通身上下。并关节痛者。宜用芎黄汤。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举要)芎黄汤方
属性:川芎 甘草 麻黄 南枳壳 
上件等分。每服三钱或五钱。生姜三片。煎三沸。热服最妙。其痛立止。 
琥按上主疗云。内证内字。当是外字之误。纵兼内证。不过胸中。略觉烦闷耳。所以是方。即仲景麻黄汤之变方。 
其治内证。止枳壳一味药耳。 

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
海藏神术汤
属性:治内伤冷冻饮料。外感寒邪。无汗者方。(方见古本东垣。十书阴证略例中) 
苍术(制) 防风(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加葱白三寸。生姜一块。水煎服。 
如太阳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者。加羌活。如太阳证。脉浮紧中带弦数者。是兼少阳也。加柴胡。如太阳证。脉 
浮紧中带洪者。是兼阳明也。加黄芩。(愚意云。何不加葛根。)以上三证。约量每服。加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