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人性的弱点 >

第30章

人性的弱点-第30章

小说: 人性的弱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鼓励,使你要改正的错误,看来很容易做到;使你要对方所做的事,好象很容易做到。

第九章 使人们乐意做你所要的事

一九一五年,美国举国震惊,因为就在一年间,欧洲各国彼此残杀;规模之大,为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和平能实现吗?没有人知道。可是,威尔逊总统决心要为这件事而努力,他要派一个代表,一个和平专使,去和欧洲那些军阀们会商。

当时国务卿勃雷恩,是主张和平最有力的人,他希望为这件事奔走。他看出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可以完成一桩名垂后世的伟大任务。可是威尔逊总统却派了另外一个人那是勃雷恩的好友郝斯上校。郝斯上校如果把这件事告欣勃雷恩,而不惹起勃雷恩的愤怒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

郝斯上校的日记上写着:「当勃雷恩听说我要去欧洲担任和平专使,显然他感到极大的失望。勃雷恩表示,这件事原本他是准备自己去的。

我回答说,总统认为一位政府大员担任这件事,是非常不适宜的。如果去了那里,会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美国政府怎么派一个国务卿来参商此事?」

你是否有看出这话中的暗示?郝斯上校似乎就在告诉勃雷恩他的职位是何等重要,担任那项工作是极不适宜的。而勃雷恩满意了。

机警而富于社会处世经验的郝斯上校,他做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一项重要的规则,

那是:「永远使人们乐意去做你所建议的事。」

威尔逊总统请麦克杜,做他的阁员时,也运用了这项规则!那是他能给任何人的最高荣誉,可是威尔逊总统的做法,更使别人感觉到自己加倍的重要。这里是麦克杜自己叙述的故事:

「威尔逊总统说他正在组织内合,如果我答应担任财政部长一职,会使他非常高兴。他把这件事说得叫人非常地开心;他使我觉得我如果接受这项荣誉,就好象我帮了他一个大忙。」

可是不幸的,威尔逊总统没有永远运用那一种手腕,如果他运用了的话,历史的演变,或许跟现在就不一样了。

例如:关于美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没有获得议院和共和党的赞同。威尔逊总统拒绝带洛德、休士,或是其它著名的共和党党员随行,参加和平会议;反而带了两个党内并没有名望的人,去参加会议。他冷落了共和党,不使他们觉得创办国联是他们的意见;这是他的意思,不要他们插手。威尔逊粗率的处置,摧毁了他自己的事业、损害了他的健康,甚至影响到他的寿命。使美国始终未加入国联,并且改变了以后世界的历史。

著名的「双日页」出版商,永远遵守这项规则:「使人们乐意去做你所建议的事。」他们明确的履行这项规则名作家亨利说,那家「双日页」,有时拒绝替他出版某一部书,可是拒绝得非常谦冲得体,决不使人有不愉快的感觉。亨利觉得二双日页」虽然拒绝了,可是比别家接受他的小说还值得高兴。

我认识一个人,有许多人请他去演说,因此,他必须拒绝不少人。来邀请他去的,都是他的朋友,或是那此一一极有交往的人。然而,他婉辞得非常巧妙,对方虽然遭他拒绝,可是还感到满意。

他是如何应付他们的?是告诉他的朋友,太忙抽不出时闲?或是其它什么原困。不,不是的。他表示感激对方的邀请,同时感到非常抱歉,接着他建议一位能代替他演说的人。也就是说,他不会使人感到不愉快。

他会作这样的建议:「你为什么不请我的朋友,︵勃洛克林鹰报。的编辑、洛格斯。先生替你们演讲?你有没有想到那位、伊考克。先生,他曾在巴黎住了十五年,关于他在欧洲作通讯员的经验,相信会有许多惊奇的故事可说。还有那位、郎法洛。先生,他有很多在印度打猎的影片。」

「万特」是纽约一家「万特印刷公司」的经理,他要改变一位技术师的态度和要求,而不引起反感。这位技术师负责管理若干台打字机,和其它日夜不停在运转的机器。他总是抱怨工作时间太长,工作太多,他需要一个助手。

可是那位万特先生,没有缩短他的工作时间,没有替他添任何一个助手,却使这位技师高兴起来这是什么原因?万特想出的主意很简单,他给那位技师一间私人办公室。办公室外面挂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和头衔「服务部主任」。

这么一来,他不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下命令使唤的修理匠了。他现在是一个部门的主任,他有了自尊、自重的感觉这位「服务部主任」现在很高兴,已不再抱怨了。

是不是太幼稚了?或许是的……可是就有这样一件事,发生在拿破仑身上。当他训练荣誉军时,发出一千五百枚十宇徽章给他的士兵,封他的十八位将军为「法国大将」,称他的军队为「伟大的军队」的时候,人们也说他「孩子气」,讥笑他拿玩具给那些出生入死的老军人。拿破仑回答说:「是的,有时人就是受玩具所统治。」

这种以名衔、或权威赠予的方法,对拿破仑有效,对你同样有效。例如:前面我曾提到过我的一个朋友纽约的「琴德」夫人。她家里有一块草地,常被那些顽皮的孩子所踩坏,使她受到很大的困扰。琴德夫人对那些孩子劝告、吓唬都不管用,可是终于给她想出一个办法来了……

她从他们之间,找出一个最坏的孩子,并给那孩子一个名衔,使他有一种权威的感觉。她叫那孩子做她的「密探」,专门侦察那些侵入她草地的孩子们,她这个办法果然有效。做她「密探」的那个孩子,在后面院子燃起一堆火,把一条铁棍烧得红红的,恐吓那些孩子,谁再闯进草地,他就用烧红的铁烫谁。

这就是人类的天性。

所以你要改变他人的意志,而不引起他的反感、抱怨,第九项规则是:

使人们乐意去做你所建议的事。

● 提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的九种方法

第一项规则:用称赞和真诚的欣赏作开始。

第二项规则:间接的指出人们的错误。

第三项规则:在批评对方之前,不妨先谈谈你自己的过错。

第四项规则:发问时,别用直接的命令。

第五项规则:顾全对方的面子。

第六项规则:称赞最细微的进步,而且称赞每一个进步。

第七项规则:给人们一个美名让他去保全。

第八项规则:用鼓励,使你要改正的错误,看来很易做到;使你要对方所做的事,好象很易做到。

第九项规则:使人们乐意去做你所建议的事。

第五篇 创造奇迹的信件

我敢打赌,我知道你现在在想些什么,你可能正对自己这样锐:「『创造奇迹的信件」!太可笑了,那是卖狗皮膏药的药品广告!」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不会怪你。若是十五年前,我拿起这样的一本书,我也会有那样的想法。是不是觉得怀疑?好吧,我喜欢好「怀疑」的人,我在二十岁以前,一直住在米苏里州……我就喜欢「不相信」的人。似乎人类思想之所以有进步,都是从怀疑、发问,和挑战而来的。

我们应该诚实,像我用「创造奇迹的信件」这题名是准确的吗?

嗯、坦白的说,那是不准确的。

说实在的,这个标题把事实轻描淡写了!这里所发表的信件,它所获得的结果,被批评有比奇迹好上一倍的效果。谁下这个断语的?那是「坦克」……他是美国一位最著名的推销专家,曾担任「敏维尔公司」推销主任,现在是「比德公司」广告主任,同时也是全国广告联合会的主席。

坦克先生说,他以前寄给代理商的询问函件,所得到的覆函,总数不到发出信函的百分之八。如果有百分之十五的回信,他就认为是很不错了。他还这样告诉我,如果回信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那该是奇迹了。

可是坦克有一封信,即在本篇中披露出来的这封,它的比例数,竟达到百分之四十二点五,也就是说比「奇迹」还好上一倍。你别发笑,这封信不是儿戏,也不是意外,其它许多信件,也获得了同样的效果。

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是坦克自己说的:

「在我加入卡耐基先生讲习班后,信件的效力立即增加。我知道我过去所使用的方法完全错误。我试行这本书上的每一个原则,结果我发出的信函,竟增加百分之五百到八百的效果。」

这里是原信…这封信里的语气、含意,使人很愿意为发信人做一点事情,并且使对方有一种自重、高贵的感觉。

我的评语,注在括号里。

「亲爱的勃莱克先生:

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我解决一点小困难?

(让我们先把情形弄清楚……试问一个远在阿里桑那州的木材商,突然接到纽约敏维尔公司一位高级职员的来信;而这封信一开头就说,那位纽约的高级职员,要请对方帮助他解决一项困难。我们可以想象到阿里桑那州的那位木材商,会对自己这样说:

「好吧!如果纽约那位先生,真遇到什么困难,那他是找对人了。我一向愿意帮助人家,我看看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难题。」)

去年,我曾使我们公司相信各家木材代理商,销售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敏维尔公司」,举办了直接通讯的效果。

最近,我寄出各商家的询问函件有一千六百封,使我感到兴奋的是,已收到他们覆函数百封,那表示他们赞成这项合作有显著的效果。

因此,我们又完成了一项直接通讯的新计划,相信你也会喜欢的。

可是,今天早晨我们公司总经理,和我讨论到关于去年所实施计划的报告,并问我关于营业额方面的情形如何,究竟有若干买卖成交?所以,我必需请你帮助我,让我能获得这项资料。

(「请你帮助我获得这项资料」,这是一句很好的措辞,那位纽约大商人说了实在话,而他也给远在阿里桑那州的一个代理商,诚实而恳切的重视。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坦克并没有说出一句,他公司如何重视的话。可是,他使对方立即知道,他是如何需要对方的赐予和帮助。

坦克又向对方承认极需要对方帮这个忙;不然无法向总经理作一圆满的报告。阿里桑那州那商人,也具有普通的人性,当然喜欢听这些话。)

我请求你帮助的是:一、在来函附上的明信片上,请你告诉我,去年你所成交的生意,有那些是由直接通讯获得成功的。二、请你告诉我,那些买卖的总额是多少。如果你肯赐下覆函,我非常感激。我对你所提供的资料,极是珍惜,而且感谢你的好意。

推销部主任坦克议启」

这是很简单的一封信,是不是?但它却能产生奇迹……因为请对方帮忙,使对方有了自尊、自重的感觉。

那种心理学是有效的,不论你是销售海绵屋顶材料,或者是坐福特汽车去欧洲旅行。

现在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和卡鲁,有一次去法国内地作汽车旅行的时候,突然迷了路。我们把那部「老爷车」停下,问当地的村民,我们如何可以驶去一个大镇。

这问路的效果,就像通了电流一样……这些人穿的是木鞋,以为所有美国人都是有钱的,而汽车在那一带,更少见到。驾着汽车游览法国的美国人,一定是百万富翁,也许就是汽车大王「福特」的堂兄堂弟。

可是他们知道的事,有些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比他们有钱,但我们把帽子脱下,恭敬有礼的向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