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99章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99章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大肠之津液俱干,将何荣血而充经脉乎?此脉闭而经血涸,月事不以时下也。夫万物 
遇风而萎瘪,风消者,肌肉尽削,如风消之也。息贲者,肺阴枯竭,胸中膻中之气,呼 
吸壅塞,息贲而喘急也。病传至此,已属大危。若犹未也。庶可施治于未然,后贤有 
云∶童男室女,积想在心,多致劳损。在男子则神色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此之谓 
欤。 
阴阳交而天地泰,精气合而人身安,人身一小天地也。人中以上,眼与耳鼻窍俱 
偶,即易之坤,人中以下,口暨二便窍俱奇,即易之干。阴在上,阳在下,所以保泰 
也。阴主受而阳主施,所施过于所受,则病生焉,故贵节欲以保其天真,精气二字从 
米,是精气皆生于米也。故曰∶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人之所恃以生者,精气也,卫气 
也,荣气也。精气也,从肾之所生;卫气者从肺之所生;荣气者,从肝心之所生。三者 
之气,虽各有所自,然合而一之则均以脾胃为本,《经》曰∶脾者,孤脏以灌四旁;又 
曰∶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古人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论也。 
八味丸者,张仲景所制之方也。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中具水火之道焉。夫一阳居 
于二阴为坎,此人生与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盛而阳事易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萎 
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息则盛夏不热,是方也。熟地、山萸、丹 
皮、泽泻、山药、茯苓,皆濡润之品,所以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干水 
中补火,所以益火之原,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其天矣。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即此方 
也。益脾胃面培万物之母,其利搏矣。《精要》云∶久服必肥健而多子,见壮补精血之 
验也。仲景曰∶气虚有火,用肾气丸补而逐之;又曰∶八味丸者,水泛为痰之圣药。丹 
溪云∶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药以制相火其痰自除。易老云∶八味 
九治脉耗而虚,西北二方之剂也。金弱水胜火少火亏,或脉鼓按之有力,服之亦效。 
(张)按∶人身所生疾病,未有不因阴阳失调,水火偏胜,况痨怯本由脏腑气血内 
起之病治之者,尤宜于阴阳水火,条分缕析,调之适之,以平为已,则病不攻而自 
退。八味丸一方,诚如用兵之八阵,立法周匝不能出其范围也,盖无阳则阴无以生,所 
以有桂附,无阴则阳无以生,所以有熟地、山茱,先天之真阴真阳,既已并补,更入茯 
苓、山药,以助脾胃,使化源有自,而后天之生发无穷,牡丹皮以去阴分之伏热,泽泻 
以泻龙雷之邪火宿水,更同茯苓淡渗,搬运诸药下趋。盖一泻一补,则补势得力、倘有 
君无使则独力难行,其中变化神而明之,难以言尽。如左尺洪数,而阴甚不足者,熟地 
可加;右尺微细而阳甚中不足者,桂附可加;左关无力,肝气不足者,山茱可加;右 
关无力,脾胃不足者,茯苓、山药可加;胃火骨蒸倍甚者,丹皮可加;阳余阴亏之甚 
者,桂附可减;胃弱中气虚寒之甚者,丹皮可去;燥涸有阳无阴者,泽泻可去;孤阳浮 
越,肾气不能敛纳者,更加五味子,以助山茱之酸收;阳虚精血亏甚者,更加鹿茸、河 
车,精血有情之品,以助峻补草木之功;肾虚不能纳气,气留上焦,上实下虚者,更入 
牛膝以助下行;脾肾虚寒,不能蒸腐闭藏而为晨泻者,更入补骨脂菟丝子,以兼补脾肾 
之阳,为先天后天之药,是皆佐使之所宜∶可以共剂而赞助成功者也。至白术、当归、 
人参、黄 、仙茅、首乌之类,俱有大力,但性禀不同,所类非一,何能逐队争功?且 
补气补血,与补真阴真阳,尚有异也。倘混施加入,各持己力,紊乱经络,彼此牵制, 
非徒无益也。至如枸杞、覆盆、莲肉之类,力量太缓,多加一味,多缓一分,难图速效 
矣。 
八味丸有以淡盐汤送之者,取盐能润下而软坚,有虚火者,引而下之也。米汤送之 
者,取脾果恬淡之真味,生精最速,因补肾以及脾也。白汤送之者,不疾不徐,不热不 
燥也。温酒送之者,取行药力更快,冬天可以御外寒也。有煎补中益气汤送之者,必因 
元气下陷之症,既欲固其根本,复虑走下太速,下实上虚,更提中气以升之,使三焦元 
气常在也。煎理中汤以送下者,必脾肾沉寒,先理中宫,可能达下也。煎生脉散以送 
之者,取金能生水,使子母相生,肺之气注于肾而为卫也。如此煎汤送丸,皆因病急不 
能久延,标本须得并顾,故借药煎之锐气,以开前导之先功,运送水火之神丹,镇纳丹 
田,以保元阳之永固,煎剂之功少过,丸饵之性复萌,从根本以及三焦,阳和常在,意 
深远矣。况人生百病虽多,而最重莫大于风痨臌膈四症,是药久服,真火固注丹田,虚 
风何由骤起,中风之症,可无虑矣。甘温能除大热,滋补精血易生,骨蒸伏热,无地可 
容,痨症之成,自难牢固,真火既充于下,元气自长于中,健运如常,中满何有?臌症 
之患更无虑也。釜下有火锅饭自熟,游溢精气,水精四布,燥涩膈噎,何患成之?大症 
既可消弭,小病断难沉困,诚卫生之至室,立命之神丹。(张)特创此服法,以补古人 
之未尽。 
钱氏减桂附,名曰六味地黄丸,以治小儿,谓小儿纯阳故也。凡肾虚不能制火者, 
此方主之,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无所制而热症生 
矣。名曰阴虚火动,河间所谓肾虚则热是也。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引 
症,乃咳血之渐也。熟地、山茱味浓者也。《经》曰∶味浓为阴中之阴,故能补少阴滋 
肾水。泽泻味咸,咸先入肾,地黄、山药、泽泻皆润物也。肾恶燥,须此润之,此方所 
补之水,无形之水,物之润者亦无形,故用之,丹皮者,牡丹之根皮也。丹乃南方之 
火,以牡而非牝属阳,味苦辛,故入肾而敛阴火,益少阴平虚热。茯苓味甘而淡,甘从 
土化,土能防水淡能渗泄,故用之以制水脏之邪。熟地温而丹皮凉,山药涩而茯苓渗, 
山茱收而泽泻泻,补胃而兼补脾,有补而复有所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乃平淡 
之神奇,所以谓古今不易之良方,益脾胃而万物之母,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即此药 
也。六味加五味子名曰都气丸,述类象形之意也。 
滋阴降火者,乃谓滋其阴则火自降,当串讲不必降火也。盖二尺各有降阳水火,互 
相生化,当于二脏中各分阴阳虚实,求其所属而平之。若本人脉虚弱而细数者,是左肾 
之真阴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脉迟软,或沉细而数欲绝者,是命门之相火不足也。用 
八味丸,至于两尺微弱,是阴阳俱虚,用十补丸,此皆滋其先天之肾源,实万世无穷之 
利自世之补阴者,率用黄柏、知母,反戕脾胃多致不起,不能无遗害于世。 
病热作渴,饮冷便秘,此属实热。恶寒发热,引衣蜷卧,此属逆冷。大便清利,此 
属真寒。人皆知之,至于烦扰狂越,不欲近衣,欲坐卧泥水中,此属假热之症,甚者烦 
极发躁,渴饮不绝,舌如芒刺,两 燥裂,面如涂朱,身如焚火,足心如烙,吐痰如涌 
喘急咳嗽,大便秘结,小便淋沥,六脉洪大无伦,却似承气白虎汤症。然承气白虎,入 
口即毙,此肾阴虚极,阳无所附,浮散于外,非实火也,当急以加减八味丸料一斤, 
纳肉桂一两,水顿煎,五六碗,冰冷与饮,诸症自退,翊日必畏寒脉脱,真候自现矣。 
当峻补其阳,急以附子八味丸料煎服自愈,此症与脉俱变其常,不可以常法治之者也。 
若有产后及大失血后,阴血暴伤,必大发热,亦名阴虚发热,引阴字正谓气血之阴。 
若以凉药正治立毙。正所谓象白虎汤症,误服白虎汤必死。然虽阴气大虚,亦不用四 
物,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几希之气所当急固,须用独参汤类,使无形生出有形来,此 
阳生阴长之妙用也。然气虚血虚均是内伤何以辨之?盖阴虚者,面必赤,无形之火戴于 
上也。若是阳症,火入于内,面必不赤,其口渴甚,肾水干枯,引水自救也。口虽渴而 
舌必滑,脉虽数而尺必无力,甚者,尺虽洪数而按之必不鼓,此为辨耳。虽然,若其人 
曾服过凉药,脉必反有力而鼓指矣,是逼阳于外,假有力也。戴复庵云∶服凉药而脉反 
加数者,火郁也。直升宜补切忌寒凉。犯之必死,毫厘之差,枉人性命,慎哉! 
有肾虚火不归经,大热烦渴,目赤唇裂,舌上生刺,喉如烟火,足心如烙,脉洪 
大无伦,按之微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吞八味丸,或问燥热如此复投桂附,不以火济火 
乎?曰∶心胞相火,附于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因嗜欲竭之火无所附,故厥而上 
炎,且火从肾出,是水中之火也。火可以水折,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桂附之火同气而 
味辛,开腠里,致津液,通气道,踞其窟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火必下降矣。是则桂 
附者,固治火之正药欤。 
坎,干水也,气也。即小而井,大而海也。兑,坤水也,形也。即微而露,大而雨 
也。一阳陷于二阴为坎,坎为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根本,故曰润万物者,莫润 
乎水,一阴上彻于二阳为兑,兑以有形之水,普施于万物之上,为资生之利泽,故 
曰∶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明此一水可以悟治火之道矣。心火者,有形之火也。相火 
者,无形之火也。无形之火,内燥热而津液枯,以五行有形之兑水制之者,权也。吾身 
自有上池真水气也。无形者也。以无形之水沃无形之火常而可久者也。是为真水真火升 
降既宜,而我既济矣。医家不悟先天太极之真体,不穷无形火水之妙用,而不能用六味 
八味之神剂者,其于医理,尚欠大半,此赵氏之论,深得水火之原,而得水火不易之治 
法矣。 
(张)按∶百病之来,莫不因火,而火之发,莫不阴虚,而虚之本,莫不由肾,盖 
水为万物之原,火为万物之父,其原其父并根于肾也。凡肾元充足者,则万象俱安,而 
疾病无矣。故有心病而兼肾者,脾病而兼肾者,肝病而兼肾者,肺病而兼肾者,四脏有 
病,不脱乎肾,且人之赖以有生者,全仗阴阳水火为用,而肾乃阴阳水火之总根。设阴 
阳失调水火偏胜,百病生焉。而治法之救阴者,无非壮水,补阳者,无非益火。然肾为 
水脏,更为火脏,故救阴补阳者,不求水之主,火之原,舍水火之脏而弃六味八味,则 
不得其门从何而入?犹植树者,而欲舍其根,焉可望其生发耶!惟脾胃骤虚且寒,则 
温补自从中治,而有补中理中之设,久则亦责之于肾,更有八味加补骨脂、五味子之设 
也。其余不论内外,眼目口齿,胎产男妇百病,且属阴虚阳虚及假阴假阳之症,莫不尊 
此为圣药。 
真阴不足,则孤阳无根据,游火易于浮越,故宜甘温甜静之剂以养之,酸咸敛纳之 
味以藏之。人但知气有余便是火,不知火之余即是气,或为喘满,或为烦闷,有余者病 
气也。病气之有余,正气之不足也。凡饮食之气滞,可以利之、行之、顺之、理之。若 
浮越之阳气,惟宜导之、纳之、敛之、塞之,以补为消,此气乃生身之本,非同饮食 
之滞也。若用顺气之药,适足以开走泄元气之端,辛燥之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