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冯氏锦囊秘录-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此药。须去他事,晚间忌进饮食,至夜深腹空时调服,坐卧随意,及鸡鸣再一服,痛
立止,过一二日便能步履如常,神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千金方松叶酒
属性:治香港脚十二风痹,不能行。用松叶六十斤,挫细,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
米五斗如常造酒法,另煮松叶汁,以渍米并 饭,其酿封七日后,澄饮之取醉,得此
酒力者,甚众。
熏洗用香紫苏(半斤) 忍冬花(四两) 木馒头(七两) 苏木(二两) 为粗末,以水煎数沸,桶盛分三度添
用,只一次洗完,永除病根。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三将军丸
属性:治香港脚入腹冲心,大便不通。
吴茱萸 木瓜 大黄(各等分) 米糊丸,绿豆大,每五十丸,粳米枳壳汤下,未
应再加服,以通为度。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杉木节汤
属性:治香港脚冲心,或心胁有块,毒胜痰逆,痞满喘急,汗流搐搦,昏闷上视咬齿,甚至
垂绝不知人。
杉木节(一大升) 橘叶(一升,无叶用皮亦可) 大腹皮(七个,连皮锉碎) 以童便
三升,煎一升半,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麻黄左经汤
属性:治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腰足挛痹,关节重痛,增寒发热,无汗恶寒。
麻黄(去节) 干葛 细辛 白术(米泔浸) 茯苓 防己 羌活 桂心(不见
火) 甘草 防风各等分。一方加葳灵仙,姜枣水煎,空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六物附子汤
属性: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手足或时浮肿。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 防己(各四钱) 炙甘草(二两) 白术
茯苓(各三两)姜水煎,食前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虎潜丸
属性:治肾阴不足,筋骨痿软,不能步履。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熟地黄(杵膏,各三两)
虎胫骨(二两,酥炙) 锁阳 当归(各一两五钱) 陈皮 白芍
(酒炒) 牛膝(各二两) 龟板(四两,酥炙)
为末,煮羯羊肉捣为丸,桐子大淡盐汤下。
人之一身,阴气在下,阴不足则肾虚,肾主骨,故艰于步履,龟属北方,得天地之
阴气最浓,故以为君。虎属四方,得天地之阴气最强,故以为臣。独取胫骨从类之义
也。草木之药性偏,难效气血之属异类有情也,黄柏、知母去骨中之热,地黄、归芍滋
下部之阴,阴虚,则阳气泄越而上,用锁阳以禁其上行,加陈皮以导其下降,精不足
者,补之以味,故用羊肉为丸。命曰虎潜者,虎,阴也。潜,藏也。欲其封闭气血而
退藏于密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趁痛散
属性:治湿气攻注,腰脚疼痛,行步无力。
杜仲(炒断丝,一两五钱) 肉桂(去皮) 延胡索 萆 没药 当归(酒洗、
焙,各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送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加味二妙丸
属性:治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 上热起,渐至腰膝,麻痹痿软,皆湿热为病,
此药神效。
败龟板(酥炙,自败者佳。如无,以熟地代之) 萆 (酒洗) 防己 当归(酒洗,各一两)
黄柏(酒浸一宿,晒干) 川牛膝(去芦,酒洗,各二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片晒干,四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送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滋肾舒筋健步丸
属性:治痰湿手足不便,血虚筋骨软弱。
当归(酒洗) 白芍(酒洗) 牛膝(酒洗) 杜仲(酒炒,一两) 防风 羌活
独活(酒浸一宿,焙) 木瓜(酒浸,焙) 川芎 防己(酒浸,焙,各七钱) 肉
桂(去皮,四钱) 茅山苍术(米泔制,二两) 白术(二两) 熟地黄(酒洗,一两二钱) 桑
寄生(酒炒,六钱) 共为细末,酒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盐汤下。天阴姜汤
下,酒服亦可。一方加虎胫骨酥炙一两。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治香港脚方
属性:累试神效,绝胜诸方。
麻黄(三两,去根留节炒黄) 僵蚕(二两,炒为末) 乳香(另研) 没药(各五钱)
丁香(一钱) 各研为末和匀,每服一两,好酒调下,取醉,汗出,至脚为度,俟汗干即
愈。后用五枝汤洗,用桃、柳、梅、槐、桑,取嫩枝煎汤,先饮好酒三杯,洗脚止痛为妙。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加味四斤丸
属性:治肝肾俱虚,精血不足,足膝酸疼,步履不随,风寒湿气脚痛。
虎胫骨(酥炙) 天麻 宣木瓜(一个,去瓤) 肉苁蓉(各一两,酒浸、焙) 没
药乳香(各五钱) 川乌(一两,炮、去皮) 川牛膝(一两五钱,酒浸) 为末,入木瓜
膏,和酒杵捣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淡盐汤送下。
x当归拈痛汤x
见前肩背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七
方脉痿证合参
属性:痿者,手足痿软无力,百节缓纵不收也。《经》曰∶五脏使人痿,盖言五脏皆有
痿也。又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盖言肺主皮毛,为脏之长,
心之盖也。若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且肺热则肾受热气。故足
挛,不得伸以行也。心主身之血脉,血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则生脉痿,枢
折而不能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主筋膜,肝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则筋急而挛,
发为筋痿也。脾主肌肉,脾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也。肾主骨髓,肾热则
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也。又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入房
太甚,费竭精气,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居处相湿则肌肉不仁,色黄而蠕动,是谓肉
痿,故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远行劳倦,遇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阴气内
消,乃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腰脊不举,发
为骨痿,故曰∶骨痿生于大热也。凡此五痿与柔风香港脚相类,但柔风香港脚皆外因,痿则
五内不足耳。
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盖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也。宗筋谓阴毛中横骨上下脐两傍之坚筋也,凡人身上下前后无处不达。阳明虚,则
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且四肢皆禀于胃,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为太阴,
其脉贯胃,行气于手足之三阴,胃为阳明,行气于手足之三阳。若脾病,则不能为胃行
其津液,以达四肢,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筋骨肌肉无气以生乃痿也。然脾太过,亦令
人四肢不举,《经》所曰∶土太过,则敦阜。阜者,高也。敦者,浓也。既浓又高,其治
则泻,以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乃膏粱之疾也。若脾虚则不用,《经》所谓土不及,
则卑监也,其治宜培本为主。
《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乃治痿之大概。欲使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是澄其
源而流自清,以其原皆自于肺,故以五痿之所主者,而参治之。庶得以尽其用。《经》
曰∶各补其荣而通其输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可见治法不专于阳明也。
手阳明大肠经,肺之腑也。足阳明胃经,脾之腑也。治痿之法,惟取阳明一经,
何也?《经》云∶诸痿生于肺热,盖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二,水居其一,阳常
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胜二火,理之必然,肺金体燥而居上,主气化,
畏火者也。脾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夫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
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
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皆不为用,而诸
痿之病作矣。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
何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荣润,自
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故曰∶风火既炽,当滋肾水,是以东垣先生取
黄柏为君,黄 等补药辅之为佐,然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
者,有挟气者,临病制方难于一定,且浓味发热,乃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
薄食味必不能安全也。
夫筋脉短劲,肝气内锢,须明金伐木荣之道,惟金失其刚,转而为柔,是以木失其
柔,转而为刚,故治此患,专以清金为第一义也。然清金尤先于清胃,否则,饮酒而热
气输于肺矣,浓味而浊气输于肺矣。药力几何,能胜清金之任哉!如金不清则大敌在
前,主将懦弱,焉望其成功耶!
夫风痿之别,凡痛则为风,不痛则为痿。《经》曰∶痛则为实,不痛则为虚,曰
风,曰痿,虚实二者而已。东垣曰∶气盛痿盛,气衰病衰,何以盖人之气血充实,则风
寒客于经络之间,邪正尚能交攻,而疼痛作矣。人之气血虚弱,则痰火郁于肢节之内,
而正不能胜邪,乃痿痹作矣。故丹溪曰∶痿症切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亦以风为实,而
痿为虚也。曰散邪,曰补虚,岂可紊乱,兼忌妄用燥烈之药,致伤真阴真气,药势偏有
所助,则胜克流变,其害益甚矣。
痿症若草木失于培植,枝叶枯稿,根本尚未大伤,以其不咳嗽,不吐血,不发寒
热,为异于虚劳耳。故久沾床褥,而形色绝无病状,亦并无痛楚麻木若痹证也。盖痹证
由于三气外伤,病在经络血脉之中,气血闭涩者也。尚可作有余,论痿证由于气血不
足。受病在五脏六腑之中,不能充固者也,当纯从不足治。
夫痿。热症也。本于五内不足,而其原则由于肺,论治则独取阳明,盖真气受于
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谷始入于胃,以溉五脏真气者,天之道谷气者,地之道,真气与
谷气并,而后形气之道立,阳明虚则五脏无所禀,不能行气血而奉生身者,弱矣。阳明
主润宗筋,宗筋足之强弱所系,故曰偏枯痿易,四肢不用者,脾病也。《经》曰∶四肢
皆禀气于胃,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令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日虚,气日以衰,
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而四肢不举。《经》又曰∶岁土太过,中满食减,四
肢不举,是四脏之痿,又独重于阳明者,明矣。及后世诸肾主论,有主乎虚损成也者,
有主于实邪为病者,当兼以脉候辩之。有曰精虚血耗,五内不足而成痿者;有曰燥金气
郁,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骸而成痿者;有曰阳明湿热熏蒸于肺,困水之上源而成痿
者;有曰使内太过,水少不能胜心火,火除肺金而六叶焦,以成痿者;有曰肾主骨而藏
精,肝主筋而藏血,嗜欲无度,则肝肾虚而成痿者。凡此皆论内伤不足为病,而总归于
热,故曰∶痿病无寒,不可作寒治。又曰∶痿属湿热,不可作风治,当以清热补精养血
为主,观此则知痿病之一外感也,明矣。但始因气热而成,不可骤用辛热峻补之剂耳。
其以实邪为病立论者∶有曰劳心太过,心气热则火独光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