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冯氏锦囊秘录-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凡唇白者,主唾涎呕逆,诸失血症也。唇黄者,主脾受积热也。唇红紫者,主虫齿
积痛也。唇青者,主血虚,脾寒也。唇红者,主烦躁,渴饮也。又有伤寒狐惑,上唇
生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肝者。然唇者,肌肉之本也。人中平满者,为唇
反,唇反者,肉先死也。
《灵枢》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
肉,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故冲任之
脉,不荣口唇而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阴器,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
不荣,故须不生。其有天宦者,天生阳气不举,不能御妇,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
须不生,何也?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冲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
故须亦不生。由此观之,唇口不独脾胃也。
呵欠者,脾胃中气不足,精神劳倦所致也。《经》曰∶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振
寒善伸数欠。欠者,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乃精与神不相根据,而阴与阳不相守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方脉舌病合参
属性:《经》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
在舌。又曰∶心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系舌下,故发为病,或生疮,或重舌木舌诸
症,皆二经之所致也。然肝脉亦络舌本,故风寒所中,则蜷缩而不言,七情所郁,则热
肿满而不消,心热则裂而疮,脾热则滑而苔,而脾闭则白胎如雪,肝壅热则血上涌。
若舌无故自痹者,不可作风热治,盖由心血不足,血虚火烁耳,理中汤合四物汤治之。
昔有人舌上生疮,久蚀成穴,服凉药不效,此下元虚寒,虚火不降,投养正丹遂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龙石散
属性:治上膈壅热,口舌生疮,咽嗌肿塞。
朱砂(一钱五分,研) 寒水石( 通赤,三钱二分) 脑子(二分半,研) 为
末,每日三五次,夜卧掺贴。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口疳吹药神方(锦囊秘方)
属性:甚者,加西牛黄一分更好。
冰片(二分) 人中白( ,二钱) 麝香(一分) 铜青(三钱五分) 上研极细,令浓茶净
口,吹少许,候痰涎流尽,再吹一二次即煎。
x一方x
治舌肿,用百草霜为末,好醋调敷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升麻散
属性:治上膈热壅,口舌主疮,先用此升发。
升麻(一两五钱) 赤芍药 人参 桔梗 葛根 薄荷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食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三黄丸
属性:治三焦实热。
黄芩(春四两、夏秋六两、冬三两) 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五两)
黄连(春四两、夏五两、秋冬三两) 为末,蜜丸,每服百丸,食后白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加味龙胆泻肝汤
属性:治胆痹口苦。
柴胡(一钱) 黄芩(七分) 人参 黄连 天冬 麦冬 山栀 生甘草 龙胆草 知母(各
五分) 五味子(七粒)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加味甘露饮
属性:治胃经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上焦消渴,此心肺胃药也。
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枇杷叶(去毛) 黄芩(各一两) 茵陈 枳壳 石斛 甘草(各一两)
犀角(五钱) 为粗末,每服三五钱,水煎,食后临卧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香薷汤
属性:治口臭。用香薷煎浓汤含之。丹溪云∶香薷能治口臭如神。
治口疮,用砂仁火 存性为末,掺上即愈。又方用槟榔火 存性为末,入轻粉敷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内府治口臭方
属性:用连翘为末,糊丸,食蒜韭之后,茶吞二三钱,口中浊气,化为清气,甚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红芍药散
属性:歌曰∶心痛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上件紫菀、桔梗、红芍药、
苍术各等分细末,羊肝四两,批开掺药末三钱,用麻扎定,火内烧令熟,空心食之,白
汤送下,大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顺气豁痰汤
属性:治舌痹或麻,此因痰气滞于心胞络。
半夏(用白矾生姜皂角煮过,一钱五分) 茯苓 橘红 栝蒌(去油) 贝母 黄连
桔梗 香附(便制) 枳壳(各一钱) 甘草(四分) 姜水煎服。
x理中汤x
方见中寒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舌病合参
治舌肿胀方
属性:口不能开合以萆麻子,棉纸取去油,将此纸作燃,灯上点着,吹灭将烟熏之,良久
则消。
昔人年二十余岁,口臭如登厕。医者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为乘,火主臭而然
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亢极则反兼水化,其病在上,宜涌之,如法果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齿病
属性:走马疳者,多因气虚受寒,郁热在内,或食甜酸盐腻之物,积滞日久,蕴热上冲,
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蚀口齿,甚有腮颊穿破,乳食难进,
气喘热作而危矣。治法宜内服清解,先去积热,外用温盐水净,吹以去涎拔热之药,切
不可纯以寒凉敛遏,以致郁热无从发泄,厥溃更深矣。以走马名之者,盖齿属肾,肾气
一虚,则虚火邪热,直奔上焦,势如走马耳。
牙痛者,阳明胃火也。宜内服清胃之剂,外用擦药,拔散火邪。然有气虚,脾胃
不足,或服寒凉过多,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是以身反发热者,当以火郁汤,或补中
益气汤,不应则用八味地黄汤加牛膝、五味子以导下之,盖牙本骨之余,多属肾经虚火所致耳。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儿科齿病
牛黄散
属性:治口疳。
牛黄(一分) 人中白(四分) 青黛(四分) 冰
片(一分) 象牙(烧灰,四分) 珍珠(乳炙,七粒) 白马蹄(烧灰,四分) 胡黄连 血竭
(各四分) 麝香(少许) 为细末,冷浓茶净患处吹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儿科齿病
升阳清胃汤
属性:治牙疳牙痛。
升麻(六分) 石膏(一钱二分) 连翘(一钱) 生地(一钱二分) 牛蒡子(一钱,研)
丹皮(八分) 桔梗(四分) 甘草(三分) 荆芥(四分) 薄荷(四分) 加灯心,水煎。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儿科齿病
清凉散
属性:青黛 芦荟 胡连 黄柏 儿茶 硼砂(各五分) 冰片(一分) 用冷浓茶,净口吹之。
治小儿走马牙疳,一时腐烂即死,此方极效。
用妇人溺桶中白垢(火 ,一钱) 铜绿(二钱) 麝香(一分) 冰片 牛黄(各一分) 研
细敷上立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儿科齿病
牙疳方
属性:干姜 南枣(各烧存性) 枯白矾(等分) 为末,敷之即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方脉齿病合参
属性:《经》曰∶男子八岁,肾气实,而齿更;三八真牙生;五八则齿槁;八八而齿去矣。
女子亦然,以七为数。盖肾主骨,齿者,体之标,髓之所养也。凡齿属肾,上下断属阳
明,上龈痛,喜寒饮而恶热饮,取足阳明胃,下断痛,喜热饮而恶寒饮,取手阳明大
肠,故病有恶寒热之不同也。凡动摇疼痛出血,或不出血,齿缝疏豁,全具欲落之状
者,皆属肾也。《经》曰∶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又曰∶少阴经病者,面黑齿长而垢,
其虫疳断肿,不动而滞烂痛秽者,此属阳明,或诸经错杂之邪,与外因为患,俱分虚
实而治,肾经虚寒者,安肾丸、还少丹,重则八味丸。其冬月大寒犯脑,连头痛齿牙动
摇,疼痛者,此太阳并少阴伤寒也。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凡肾虚者多有之,加齿痛
摇动,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者,脾肾亏损之症,安肾丸补中益气并服。如喜寒恶热者,
胃血伤也,消胃汤。恶寒喜热者,胃气伤也,补中益气汤。
齿者,骨之余,肾之标,寄于龈,养于气血,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手阳明大
肠。然齿者,骨也。本乎干元以资始,龈者,肉也,本乎坤元以资生,譬之木生于
土,藉土以为养也。故齿之为病,手阳明、足阳明、足少阴三经之所致,盖上下龈属阳
明金也。齿属少阴,水也。故阳明实,则荣荫其齿而坚牢,阳明虚,则齿失所养而浮
豁。故凡动摇脱落,牙脆剥下齿缝渐稀,畏冷畏热浮豁不坚。隐隐而艰,乃肾之本虚,
以致标亦虚焉。至于虫牙浮肿,牙宣出血,臭秽腐烂者,乃肠胃湿热壅盛,所谓热胜则
肉腐也。虚者补之,湿热者泻之,胃火壅者清之,风寒外束者散之,外以末药擦之,甚
而断烂齿落者,犹土崩而木倒也。其治在断,断坚则齿自固矣。走马疳者,热毒上
攻,虚脏所受,肾脏主虚,齿为骨余,上奔而溃,势如走马,故名之。
牙床肿痛,齿痛动摇,或黑烂脱落者,此属阳明湿热,盖此虽属阳明,而生于牙床
上下,乃属阳明大肠与胃,犹木生于土也。肠胃伤于美酒浓味,以致湿热上攻,则牙床
不清,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由是齿不得而安。如地土不坚而树木为之摇动矣。
此宜泻阳明之湿热,则牙床清宁,齿自安固。如调理不退,落齿一二个者,多死不
治。
凡齿病退劳即发,及午后甚者,或口渴面黧及遗精者,皆脾肾虚热,用补中益气,
及六味丸或十全大补汤。
海藏云∶牙齿等龋,臭秽不可近,数年不愈,当作阳明蓄血治。好饮者,多有此
症,桃仁承气汤,为末,蜜丸服之,甚效。
然牙得清凉而痛甚者为寒;口汲凉风而痛止者为热。
牙痛之症,自因伤胃,而素有湿热,故上浮于牙龈之间,遇风寒或冷冻饮料所郁,则湿
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其病情有标本之分,用药有湿凉之异,当以寒为标,故外擦
漱之药,宜用荜茇、细辛之类,辛温以散寒开郁,兼可拔散郁热也。以热为本,故内服
之药宜用生地、丹皮、连翘、薄荷之类,辛凉以散热清中。如此内外交攻,标本俱得,
岂有不愈者乎。若骤发大痛者,多属龙火。如疾风暴雷,焚灼草木,最速最烈,必用从
治之法,热药冷冻饮料,则火得其源而归之矣。若投正治,妄用寒凉,益增其病至若痛不可
忍,牵引入脑,喜寒恶热,脉洪数有力者,凉膈散,倍加酒蒸大黄泻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齿病合参
定痛羌活汤
属性:治风热攻注,牙根肿痛。
羌活 防风 川芎 生地(各一钱) 升麻(一钱二分) 细辛(四分) 荆芥 独活
薄荷(各六分) 石膏(二钱) 甘草(五分) 水煎食后服。如恶热饮者,加龙胆草(酒洗);湿热
甚者,加黄连、山栀。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方脉齿病合参
安肾丸
属性:治肾虚牙齿豁落隐痛,久服固精补阳。
青盐(炒) 补骨脂(盐水炒) 山药 石斛 白茯苓 巴戟(去心) 菟丝子
(酒炒) 杜仲(姜汁炒,各一两) 肉苁蓉(酒浸) 白蒺藜(炒,各二两) 蜜丸,
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盐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