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24章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24章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中清者,荣养于神,浊中浊者,坚强骨体,辛甘发散 
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为阳,气浓为阳中之阳,气薄为阳中之阴,薄则发泄,浓则发 
热,味为阴,味浓为阴中之阴,味薄为阴中之阳,薄则疏通,浓则滋泄,亲上亲下,各 
从其类也。畏者,畏其制我,不得自纵。恶者,恶其异我,不得自知。畏恶之中,亦可 
相成,在因病制方轻重多寡之间也。至于相反,两仇不共,然大毒之病,又须大毒之药 
以劫之,虽相反之中,亦有相成之妙,神化在是,顾良工用之耳,奈何近医舍至灵至变 
之玄理,而执不灵不变之成方,果若斯之奇,则上古圣贤,千言万卷,只为赘余,而 
今之学人,神圣工巧,一切可废矣。不知方之为言,仿也,仿病而有方也。其将立也, 
因是病而后成,融通不滞。其既立也,非是病则勿用,确然难移。是以《素问》无方, 
《难经》亦无方,非无方也,为仿,为活法也。汉世才有方,为借于仿也。今奇方疗 
疾,倘果可以发无不中,则昔者轩、岐、扁、仓,神灵之智,慈济之仁,岂不及此, 
何不每一病,只立一方,使后人彰明显著,用无不当,而乃广为昭析,多立文词,以累 
后学,纷赜难穷,效无十全哉!虽然,方不可泥,亦不可遗,以古方为规矩,合今病而 
变通,既详古论之病情,复揣立万之奥旨,或病在上而治反在下,病在下而治反在上, 
病同而药异,病异而药同,症端蜂起,而线索井然,变现多危,而持执不乱,诚为良 
矣。倘此旨未达,逐症寻求,既治其上,又攻其下,既疗其彼,复顾其此,本之不揣, 
药无精一,如着百家衣,徒为识者笑,救头救脚之讥,宁能免夫。要知一身所犯,病情 
虽多,而其源头,只在一处,治其一,则百病消,治其余,则头绪愈多,益增别病。盖 
古今亿万人之形体虽殊,而其相传相成之脏腑、阴阳则一,百病之害人虽异,而治法不 
外乎气血虚实之间,虚实既明,而寒热亦在其中。正强邪盛者,亟祛邪以保正,正弱邪 
强者,亟保正以御邪,务使神气勿伤,长有天命。盖岐黄仁术,原重生命以治病,故每 
重本而轻标,何今之人,徒知治病而罔顾生命,每多遗本顾末,不惟不胜治,终亦不可 
治也。故能于虚实寒热邪正处灼然明辨,则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亦痊 
可。发舒阳气,以生阴精,滋养阴精,以化阳气,或养正而邪自除,或驱邪而正始复, 
或因攻而为补,或借补为攻,治千万种之疾病,统不出乎一理之阴阳。苟临症狐疑,不 
知所重,姑以轻和之剂,以图万一之功,昔有直入之兵,焉望捷得之效?因循待毙,亦 
何异于操刃杀人!此皆不求至理,徒守成方者之误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论医者病家得失
属性:夫医也者,近之治身,消患于未兆,远之治人,广惠于无穷。然非研求《灵》、 
《素》,得心应手,勿能及也。至于病者听医,犹听神明,然医良而听之,宜也。若学 
术未工,则自信不确,而病家疑信居半,尤宜然也。但病有浅深,则效有迟速,倘病在 
腠理,而不奏功于附应,诚罪在医术之庸,若势近膏肓,效安期于旦夕,旦不效夕更, 
夕不效且更,则虽有神圣,亦不能尽其技矣。故天下不尊医,医亦不自尊,病家急而 
求医,医亦急而求术,古之人艺精而试,今之艺试而精,古之人以法治病,今之人以病 
合法,古之人因症处方,今之人以方处症,殊不知先贤徒详病情,不设方剂者,盖不欲 
以一定之迹,应无穷之变也,因庸下者,苦于莫窥玄奥,证治无从守式,于是汉世以降 
方法繁与,如奕之有势,反正逆从势之用 
也。运气不济,古今易辙,风土异宜,强弱异禀,贵贱异境,老少异躯,新久异法,内 
外异因,局之变也。若执一定之势,以应千变之局,其有不败者几希!故贵学人,熟详 
天地阴阳,参透生人原始,如何生发之机无穷,如何化源之机乃绝,如何而诸危症可以 
回生,如何而诸轻症得以变重。立定大纲,统其要领,脏腑经络既明,标本虚实识透, 
始由至奇至繁至远之文章,终归最平最纯最近之一理,千变万化。《经》所谓一言而终 
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论富贵贫贱嗣育得失
属性:富贵之家,衣食有余,生子常夭;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者,何故?盖贫 
家之子,不能纵欲,虽拂意而不敢怒,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触便怒,怒多肝病多, 
肝木乘脾之患始矣。是以贫家之育虽薄,而成全反胜于富家,其暗合育子之理有四∶薄 
衣淡食少欲寡怒,一也;无财少药不为庸医所误,二也;在母腹中,劳役不息气血动 
用,筋骨坚实,三也;母既劳役,胞络转运,多易生产,胎病稀少,四也。谚云∶见 
哭即歌,不哭必偻罗。言虽鄙而切当,岂知啼哭者,小儿所以散惊泄热,去风除寒,化 
食行气之端也,故渔户人家,生子必多,筋骨坚实,盖由母寒子寒,母热子热,在胎之 
时,风霜暑热先已备尝,出胎之后,肌肉苍浓,筋骨坚持,邪不能袭。富贵之家,丰衣 
美食,肢体脏腑,无不娇嫩,先天既禀柔脆,后天从加饱暖太过,外感内伤接踵为如 
甲药消磨,其困益增,譬如阴地草木,不见风日,何能秀郁耶,纵得成人,一生多病况 
藜藿则肠胃坚浓,小饮则元精不淆,多忧则神气掌敛,寡欲则淫毒鲜少,而膏粱者,俱 
不能及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评赵氏医贯说
属性:谚云∶秀才学医,如菜作齑。以其明于理,而易过于医,医与儒皆不外乎一理也 
然运用枢机,主宰一身者,皆心也,故古圣贤,养心正心明心,千言万语谆谆,独重乎 
心,以心为主,而医家亦以心为君主之官也。独赵氏一书,强引《内经》“十二官危” 
之一语,反复立论,独尊命门以为君主,其历陈气血之根,生死之关,生人之本。却病 
之原,真假之象阐发殆尽,诚有功于医学人不鲜矣。但古圣贤俱以心为主,赵氏独尊命 
门为君主,而欲外乎心,医与儒竟二途矣。鄙见于此,不无窃有议焉。盖古圣贤,以心 
为主者,以修身立行起见也。赵氏以命门为主者,以尊生立命起见也,此正赵氏之济世 
一片苦心,强引之而主之,盖人为万物之灵者,伏此心也。故《经》曰∶君主之官,神 
明出焉。但肾主智,心主思,心之气根于肾也。心知将来,肾脏已往,不失神明闲脏之 
职也。卧以入阴,心之神通于肾也,离属阴而配水,火属阳而配水,然水生于金,能复 
润母燥,火生于木,反能害母形,故易以离人为兵戈,火上有水为既济,水在火下为未 
济,明其水火不可相离,阴阳互为其根也,递相济养,是谓和平,摄处稍偏,灾害立 
至。故夫人生于天地万物,统不外乎阴阳,水火者,阴阳之迹也。偏尚不可,敢孰为之 
轻,孰为之重乎,且觉悟庶类,聪知聪明者,皆心也,肾能之乎,故《经》曰∶心为 
君主之官,信不谬矣。况相火之动,多由乎君火,相字之义,更不虚也,但心之能神, 
若无真阴上奉,其能之乎,犹之虽圣明在上,而必以民为邦本也。由此观之,则心为 
言主,而肾为之根,尊卑之义昭然。但利害之机,实休戚相关见,且无情之草木其花叶 
荣茂,必赖乎根本培固而始能,况人禀气血有情,五行具伐之体,可罔顾天一生水,地 
二生火之义存焉。 

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先天根本论
属性:夫玄黄未兆,天一之水先生,胚体未成。两肾之元先立。盖婴儿未成,先结胞 
胎,其象中空,一茎直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氤氲一点 
元阳之为命者,寓于中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 
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 
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 
主,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始者也。故曰∶肾水者,先天之根本也。一点元阳,则寓于 
两肾之间,是为命门。盖一阳居二阴之间,所以位乎北,而成乎坎也。人非此火,无以 
营运三焦,腐熟水谷。《内经》曰∶少火生气。《仙经》曰∶两肾中间一点明,逆为丹 
母顺为人。夫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元阳藏于坎腑,运用应于离宫,此生人之命根 
也,乃知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火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又曰∶火在水 
中。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地 
之用在于天上,则天地交通,水火混合而万物生焉。古之神圣,察肾为先天根本,故其 
论脉者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伤寒危笃,寸口难稽, 
犹诊太溪,以下肾气。夫精也者,水之华也。神倚之,如鱼得水,气根据之,如雾覆 
渊。神必根据物,方有附丽,精竭神散,势之自然,方其为婴孩也。未知牝牡之合而勃然 
作,精之至也。纯纯全全,合于天方,溟溟清清,合于无沦,年十六而真精满,始能 
生子,精泄之后干破而为离,真体已亏,不知节啬,则百脉空虚,不危何待!世有以固 
精采补者,是大不然,男女交接,必扰其肾,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必有真精数点, 
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是故贵寡欲。然损精伤肾,是非一 
端。若目劳于视,精以视耗∶耳劳于听,精以德耗∶心劳于思,精以思耗∶体劳于力, 
精以力耗,随事节之,则精与日俱积矣,是故贵节劳,肾司闭藏,肝主疏泄,二脏皆有 
相火,其系皆上属于心。心,君火也。怒伤肝。而相火动,则疏泄者用事,而闭藏者不 
得其职,虽不交合,精已暗耗矣,是故贵息怒。酒能动血,饮酒则身面俱赤,是扰其血 
也。数月不近色,精已凝浓,一夜大醉,精随薄矣,是故宜戒酒。《经》曰∶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然膏粱之味,未必生精,恬澹之味,最能益精。《洪范》论味,而曰嫁穑作 
甘。世间之物,惟五谷得味之正,澹食五谷,大能养精。吴子野云∶芡实本温平,不 
能大补,人谓之水中丹者,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急咽者 
也。舌类齿唇,终日嗫嚅而欠无五味,腴而不腻,是以致玉池之水,转相灌注积其功, 
虽过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淡食而徐饱者,大有益于脾肾。《经》曰∶胃为水谷气 
血之海,化荣卫而润宗筋;又曰∶阴阳总宗筋之会,而阳明为之长,故胃强则肾充而精 
气旺,胃病则精伤而阳事衰也。《灵枢》曰∶生之来谓之精。此先天元生之精也,《素问》 
曰∶食气入胃,散精于五脏。此水谷日生之精也。然日生之精,皆从元精所化,而后分 
布其脏,盈溢则输之于肾,故曰∶五脏盛乃能泻。若饮食之精,遇一脏有邪,则一脏之 
食味,化之不全,不得与元精俱藏而时自下矣。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 
气不固。若阴邪客于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而外淫矣。阳强者,非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